毛主席詩詞《卜算子·詠梅》品讀,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詩詞

這首詞創作於1961年12月,最早發表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

1960年6月,羅馬尼亞首都加勒斯特召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蘇共代表團和中共代表團在這次會議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這之後,蘇聯把在華的專家全部撤走,而且此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又一直對華實施經濟封鎖,在這種國內外的強大壓力下,毛主席體現了他中華民族英勇無畏的氣概,揮筆寫下了這首詞。

毛主席詩詞《卜算子·詠梅》品讀,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在這首詞的序言中,毛主席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在此把陸游的詞錄下,以便各位對照解讀。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漸漸長大,漸漸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失意、什麼叫與世界格格不入、什麼叫喧囂的寂寞後對陸游的這首詞就越加喜愛。這首詞的精神面貌和毛主席的這首詞完全不一樣,用句話來概括就是陸游的梅是寒士之梅,而主席的梅是王者之梅。

毛主席詩詞《卜算子·詠梅》品讀,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註釋

冰:形容極度寒冷。

叢中笑:百花盛開時,感到欣慰和高興。

猶:還,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樣子;(此處既能表現梅花的俏麗,又能表現革命者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美好情操。)

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文中指花全部盛開的樣子)

譯文

風風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豔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毛主席詩詞《卜算子·詠梅》品讀,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這首詞上闋描寫了梅花傲寒開放的美好身姿,詞人筆下的梅花,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現了梅花的特點——不畏嚴寒,開放在堅冰懸崖,同時又不拘於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徵革命者。下闕揭示其精神品格,由外而內表現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動人景象。全詩以梅言志,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