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高考改革四大新趨勢


是機遇也是挑戰|簡析高考改革四大新趨勢

高考又出新政策了?

高考與考研大概算是每年最重要的兩個考試了。尤其是高考,對於很多人來說,它被當做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最後都會落在這一考上,因此只要一有高考改革的信息,都會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近日,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這8個省份公佈了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加上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進行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以及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4個試點省市啟動改革,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

這樣大規模的全面改革,意味著現在的中學生們,將可以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也會擁有更多的選擇。學生們可以不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的發展而學習。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但是對於很多之前一直是模塊化,工廠化教學模式的地區來說,更大的是挑戰。

下面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高考改革的這些新趨勢~


是機遇也是挑戰|簡析高考改革四大新趨勢

打破文理分科

本次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讓學生們更加全面的發展,已有8個省份改革方案明確:自2021年起,普通高考考生文化課總成績將由“3+1+2”組成。

“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相當於,現在的選考科目從之前的2種組合變成了現在的12種組合。給了學生更多選擇的同時,也加大教師的教學難度。很多經歷過高中文理分科的同學會認為高考變難了,要多考好多東西。

其實這樣才是應該且合理的學習方式。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說,長期教育實踐表明,中學過早分科會導致學生思維方式不完善和知識結構單一。打破文理分科,有助於把文科的形象思維和理科的邏輯思維較好結合,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

是機遇也是挑戰|簡析高考改革四大新趨勢

取消一本、二本批次錄取

高考在錄取方式上,也做了很大變革,14個高考改革省份都提出在招生中堅持“兩依據一參考”:以高考統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依據,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同時,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高校的錄取模式也從按批次錄取、合併批次錄取到取消一本、二本等批次錄取。

這項改革應該是最受歡迎的一項了,因為它直接避免了選學校與選專業之間的矛盾。之前很多人為了去好一點的學校而放棄了喜歡的專業,也有很多人因為批次的限制選不了喜歡的專業。

而對於高校來說,調整學校內各項設置也是個很大的挑戰了,隨著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內部應該都會進行巨大的改革。

是機遇也是挑戰|簡析高考改革四大新趨勢

增設、撤銷部分專業

很顯然,教育也是要隨時代變化發展而發展的。教育部日前公佈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共增設專業點2072個,其中備案專業點1831個、審批專業點241個,撤銷專業點416個。

其中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等。被撤銷最多的專業是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技術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產品設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

據瞭解,高校的專業建設主要遵循需要導向、標準導向和特色導向。這次專業設置的改革,既保證了基礎專業的建設,又跟隨了新技術的腳步,讓同學們可以真正學有所用,為當下輸出人才,為未來儲備人才。

是機遇也是挑戰|簡析高考改革四大新趨勢

自主招生規模縮小

教育部最新發布的通知中明確要求,高校要在上一年錄取人數基礎上適度壓縮招生名額,嚴格報名資格條件,不得簡單以論文、專利、中介機構舉辦的競賽(活動)等作為報考條件和初審通過依據等,提高人才選拔質量。

面對教育部的“自主招生史上最嚴規定”,不少高校陸續取消沒有明確標準、主觀性較強的條件,自主招生更趨嚴格。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近幾年出現的自主招生作弊、論文作假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教育部對於這些方面的規定也是越來越嚴格了。

今年3月以來,各高校陸續公佈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與去年相比,不少高校招生規模明顯縮小,部分學校壓縮文史、經管類學科招生指標;報名門檻進一步提高,分數優惠減少,並增加體質測試。

這是教育公平性的體現,可以讓目前過熱的自主招生迴歸選拔特殊人才的初衷。

是機遇也是挑戰|簡析高考改革四大新趨勢

總的來說,這次教育大改革對於學生來說是個很好的機遇,埋頭苦學的孩子們終於可以認真的審視自己,適合什麼、喜歡什麼,可以認真的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而對於各大高校、教育部門,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如何轉變過去的教育體系讓它更適應新政策新時代,還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一起摸索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