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打新,錢真的這麼容易賺?

美股打新,钱真的这么容易赚?

美股打新,钱真的这么容易赚?

在國內股市在上漲的勢頭終於在4月底停了下來,但美國市場卻連續創新高。

作者 | 漢雲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電商公司雲集上市第一天大漲28.6%,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IPO第一天同樣大漲31.9%。

這時買還是不買,成了很多人面臨的問題,追高之後股價跌下來怎麼辦。如果能買到發行價的股票,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同樣,在美國上市的科技公司,股價都出現了驚人的增長,比如非洲“阿里巴巴”Jumia,圖片社交軟件Pinterest,視頻會議公司Zoom,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

看著豐厚的收益率,相信大部分投資者都在蠢蠢欲動。以前,美股打新對於散戶來說似乎遙不可及,但隨著互聯網券商的崛起,普通投資者和散戶也有了參與美股IPO的渠道,加上赴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數量增加,美股打新的熱情持續高漲。

賺錢真的這麼容易嗎?

1

美國IPO市場的火爆

在國內股市在上漲的勢頭終於在4月底停了下來,但美國市場卻連續創新高。強勢的市場帶動了IPO市場的火爆。根據Wind上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在美國進行IPO的公司一共有125家,融資規模達到147.08億美元。

2019年可以說是美國IPO市場最熱鬧的一年,獨角獸們都紛紛選擇在今年上市,Lyft,Pinterest,Zoom上市後第一天均有不錯的表現。Uber,Slack,鬥魚,瑞幸等也已經準備就緒要上市。

截止到5月6日,如果把美國IPO數據中的SPAC(特殊母的收購公司)剔除掉,整理剩下46家IPO公司。其中上市後首日上漲的公司有30家,首日下跌的公司有16家,新股首日上漲比例為65%,並不算太高。其中首日漲幅前5分別為163%,80.9%,79.4%,75.6%和72.2%,首日跌幅前五分別為-37.2%,-28.2%,-22.7%,-18%和-12.2%。上漲的幅度大大超過下跌的幅度。

上市首日漲幅前十

美股打新,钱真的这么容易赚?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至5月6日

上市首日跌幅前十

美股打新,钱真的这么容易赚?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至5月6日

來看看今年中概股上市的表現。11只中概股在美國市場上市,其中6只首日漲幅超過20%。新股首日上漲比例高達72%。

美股打新,钱真的这么容易赚?

數據來源:wind ,數據截止至5月6日

老虎證券是最早提供美股打新的互聯網券商,之後富途證券。根據老虎證券在18年中發佈的美港股IPO打新報告數據顯示,18年上半年老虎提供了12個美股打新,新股首日上漲比例高達83.33%,首日平均開盤漲幅為9.71%。拼多多在首日大漲40%,成為首日漲幅之王。

老虎提供的打新股票中,大多數是我們熟知的公司,比如拼多多,愛奇藝,嗶哩嗶哩,虎牙等。從18年以後,老虎提供散戶打新的美股大約有25只,其中首日上漲的有19只,下跌的有6只。首日上漲比例為76%。其中首日漲幅最大的是為趣頭條的128%,最大跌幅為如涵控股的-37.20%。剔除最高漲幅和最高跌幅,23只新股首日的平均漲幅為10.11%

美股打新,钱真的这么容易赚?

由此可以看出,在美股這輪牛市之中,新股首日上漲佔大多數,而且漲幅遠大於跌幅。

2

A股,美股,港股打新區別

相信大家對A股,港股打新都比較熟悉。在18年之前,根本沒有聽說過可以打新美股。就算在美國,散戶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IPO打新,這是跟美國IPO的配售方式有關的。

在美國,企業的IPO一般由承銷商運作,這些承銷商一般是高盛,瑞銀,摩根斯坦利等投行。雖然這些投行也有自己的經紀業務(brokerage),但一般針對的是機構和高淨值客戶。 新股IPO的股份分配完全由承銷商確定,通常分配的順序是,先分配親友股(公司創始人、管理層自行決定分配),然後是機構投資者,最後是資產在百萬以上的高淨值客戶。所有好的項目一般都自己消化了,很少流通到市場外。

中資互聯網券商打破了這種格局。老虎,富途等中資互聯網券商通過與市公司溝通,從投行獲得新股分配額度,提供給其客戶申購。同時券商們把認購的門檻設置得很低,為普通的散戶打新美股提供新渠道,所以能打的新股一般是中概股。

打新門檻

A股:想要有申購新股的資格,在申購前21個交易日裡,擁有滬市或深市的股票市值。

港股:沒有市值的要求,沒有交易次數要求

美股:沒有市值的要求,沒有交易次數要求。

申購的數量

A股:申購滬市新股的,每持有1萬元市值能申購1000股;申購深市新股的,每持有5000元市值能申購500股。

港股:港股申購份額以1手為單位,1手可以是100股,200股,1000股,可申購份額根據賬戶中可凍結的資金而定

美股:美股申購份額以100股為一個單位,可以一直增加,同時也以可凍結資金而定

中籤概率:

A股:有統計顯示,在中國A股市場,打新的中籤率通常0.01%到0.05%的概率;

港股:回撥機制,儘量每個人分配一手,使得中一手的幾率大增,在此基礎上就是多申購多中籤。

美股:新股發行的份額越多申購的人越少,中籤的幾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中籤靠運氣。

成本

A股:只有中籤後賣出股票的手續費,沒有任何費用

港股:認購手續費:50港幣,中籤費用:1.0077%

美股:只有中籤後賣出股票的手續費,沒有任何費用

美股打新,钱真的这么容易赚?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港股和美股,打新的門檻和成本都很低。

3

沒有免費的午餐

不管是較高的收益率,還是超低的認購門檻,美股打新肯定會吸引一大批投資者。同時,隨著國內企業選擇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數量增長,投資者也想分享國內優質企業的成長紅利。但是天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高收益必定伴隨著高風險,美股打新也不例外。

首先是破發風險。跟港股一樣,美股IPO也具有破發的可能性。熱門中概股嗶哩嗶哩和愛奇藝就在上市當天破發,分別下跌了2.26%和13.61%。打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更是在上市第一天大跌37 .2%,累積跌幅高達45%。

第二,基本面風險。去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大多都是處於虧損狀態。那為什麼投資人願意給他們錢呢?因為投資人相信公司講述的故事會成真,而且認為其商業模式有可能在未來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但是在二級市場上,投資者會更加理性,雖然美國人對盈利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但中美市場存在文化差異,如果美國人看不懂的商業模式,破發的可能性更高。

第三,項目風險。由於美國承銷商股份分配的順序一般是先分配親友股,然後是機構投資者,最後是資產在百萬以上的高淨值客戶,好的項目一般不會流通到市場上。這也是為什麼中資的互聯網券商打新的項目都是大部分都是中概股,因為券商可以直接與國內上市溝通,拿到配額,但在國外卻很難辦到,所以國外優質的IPO項目基本沒有。最近在美國超火的視頻獨角獸Zoom可以說是個例外。Zoom在國外也是非常搶手的IPO項目,老虎能拿到Zoom的配額,確實是不容易

第四,熱門的項目中籤率低。現在美股打新中籤的概率由新股發行的份額和申購的人數確定,新股發行的份額越多申購的人越少,中籤的幾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中籤靠運氣。如果遇到特別熱門的企業,大家都看好,假設新股發行的份額不變,中籤率就越低。而大家都不看好的企業,雖然中籤率高,但由於大家都不看好,上漲的幅度可能有限。

第五,企業臨時減少發行量風險。這凸顯了中資互聯網券商現在所面臨的困境,打新用戶將承擔企業臨時改變發行配額的風險。

那為什麼投資者還熱衷於美股打新呢?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

市場氣氛熱烈:美股仍然處於牛市之中。各項經濟指標都顯示出美國經濟十分健康。在剛過去的第一季度中,超過75%的S&P 500 公司業績比市場預期好。美股也因此再創新高,投資者熱情高漲,只要公司講述的故事動聽,投資者願意給更高的估值,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承銷商IPO定價會偏低:因為新經濟公司大部分都處於虧損狀態,估值模型也一直在變動,所以承銷商在發行時會傾向於壓低發行價,所以打新有時能讓股民在公司上市時享受到超額收益。例子就是Pinterest在上市時估值大約為100億美元,低於他們在17年的融資中獲得的120億美元估值。但後來股價強勢反彈,如今市值已經達到150億美元。

有VC/PE背書:有強勢VC/PE背書的企業有可能會得到更高的估值,因為VC/PE也有退出的壓力。但也需考慮到他們進入的時間,早期進入的一級投資者其實已經收益豐厚。

4

結 語

在巴菲特股東大會之後,CNBC對巴菲特進行了採訪,問到他是否會買Uber的股票,他說如果你要買一個公司的股票,你需要一張紙,上面寫滿買個公司的理由。同時他提到現在很多人參與到IPO當中,那是因為他們希望像別人一樣快速致富,而不是投資一個公司。

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其所著的《聰明的投資者》中曾經用四個短語描述IPO:It's Probably Overpriced(很有可能被高估了),Imaginary Profits Only(只是幻想中的利潤),Insider's Private Opportunity(內部人的專有機會),Idiotic, Preposterous, and Outrageous(愚蠢、荒謬和瘋狂)

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美股打新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