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人趙匡胤為何定都開封?

瘋癲冬瓜


好比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為什麼要定都南京,江蘇豐縣人劉邦為什麼要定都西安一樣,並不是開國帝王出生在哪裡就要定都在哪裡,這中間涉及到許多因素。趙匡胤雖然出生在洛陽,但他的成名地和建功立業的地方並不在洛陽,因此他也沒必要一定定都在洛陽。至於趙匡胤為何選擇開封而不選擇洛陽,因素大概有以下幾種:



其一趙匡胤定都開封前,開封已是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的國都,開封經過歷代帝王的苦心經營,其完備程度早非其他都城可比,尤其是開封城經過後周世宗柴榮的改擴,其繁華程度和防衛等級完全擔當的起帝都的稱謂。

其二趙匡胤是在開封城兵不血刃的取代後周的,於情於理放著這麼好的都城不用,都不合理。再加之後朝一般有繼續使用前朝都城的習慣,開封城成為宋朝帝都也就順理成章。


其三開封城雖然無險可守,但由於運河的興起,開封城在當時成為南糧北運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剛建立的宋朝正處於攻勢,建都在此可以依靠便利的交通輻射全國。

其四也是趙匡胤最無奈的,跟隨他起家的文臣武將因大多是後周舊臣,他們的家業都在開封,讓所有人拖家帶口的重新換地難度很大,為了順應民意,這幫人的意見趙匡胤不得不考慮。

說了開封的優勢與趙匡胤的無奈後,再分析一下洛陽的劣勢,洛陽在唐朝時號稱神都,但隨著唐朝末年以來的動亂,洛陽受到了極大的破壞,經濟凋敝不堪,百姓四散逃離,慢慢從神都的位置上開始跌落。在後梁時洛陽還是二都之一,但到了後晉時期後晉直接放棄了洛陽選擇遷都到開封,不得不說戰爭對洛陽的破壞已經到了被拋棄的地步。

開封雖好,可隨著宋朝的戰略收縮,轉攻為守以及皇帝能力的下降,開封作為都城的弊端開始凸顯。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要說清楚他最後建立宋朝時,為什麼要定開封為首都?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開封的歷史及地理因素

首先,開封是一座眾所周知的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經有4100年的歷史。我們現在將開封稱為“八朝古都”,實際在宋朝建立之前,開封就已經是六朝古都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的夏朝,那時的中國還是奴隸社會。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鑿通大運河,將南北水路一氣貫通。而開封地處中原腹地,既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又是全國的經濟命脈。原因很簡單,古代人對一個地方是否適合居住,是否適合生存和發展的判斷標準和我們現代人不太一樣。我們現在過慣了浮躁、喧囂、嘈雜的都市生活,更向往一些青山綠水、四季常青的地方,更看重自然風光與原始生態。但是,古代人所處的環境中恐怕絕大多數的地方都還處在原始狀態,他們每天都過得很生態、很環保,他們更加需要的是生存。大家都知道,確保生存的第一生產力是農業。由於古代農業說不上太多的栽種、培植等等技術問題,更多的是依靠地理因素、氣候環境以及前人的經驗傳授。因此,平原城市、中原腹地不管從地理還是氣候,當然都要比其他的很多城市具有顯著的優勢。加之,隋唐時期水路建設的進一步加強與完善,開封的地理優勢就進一步的突出了。水路運輸在古代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現在的航空運輸。因為,古代一沒有四通八達的公路,二沒有機動化的車輛。要想進行大批量的運輸和轉載,水路和船運是唯一的選擇。比如,每年南方的絲綢、茶葉、瓷器要運往北方,而北方的糧食又可以運往南方,南北交通互利、經濟往來不絕。開封,就正好處在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因此不可謂不重要。

前朝的影響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前,中國歷史經歷了53年的五代時期。這五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其中,後梁、後晉、後漢和後周這四代都定都開封,只有後唐定都洛陽,並且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後唐是沙陀人建立的政權,沙陀人本來是唐朝的僱傭軍,被賜姓為李。後唐莊宗李存勖滅掉後梁以後,說自己是李唐王朝的子孫,因此尊唐朝為正朔,仍然使用唐朝的“天佑”年號。唐朝只有兩個都城,一個是長安、一個是洛陽。加之,洛陽也處在中原腹地。因此,後唐定都洛陽就不難理解了。除了洛陽以外,其他的四個朝代都在開封定都,幾十年裡,其皇宮、都城,包括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都傾注在了這個城市裡。當趙匡贏登基稱帝的時候,開封城雖算不上繁花似錦,但也至少算初具規模了吧。在考慮上唐末亂世時,各方諸侯割據,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可以說華夏大地到處都是生靈塗炭、哀鴻遍野、餓殍遍野。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剛剛得到江山的開國皇帝如果不把都城定在開封,還能選擇哪裡呢?當然,最後還要補充一句,趙匡胤當時定都的時候並不是完全放棄了洛陽而選擇了開封。而是效仿唐朝,定都有二,東京開封、西京洛陽。

根基在開封

趙匡胤的根基在開封。首先,他本是後周的禁衛軍大將,官至“殿前都典檢”。後來,後周世宗柴榮死後,趙匡胤依靠自己的官職和影響力,又恰好遇到柴榮的接班人柴宗訓當時只有7歲,加之柴榮的媳婦符皇后一家三個姐妹,二個嫁給了柴榮,一個嫁給了趙匡胤。現在老公死了,家裡面的另外一個女婿來當皇帝,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了皇帝,他的根基自然就在開封,社會關係和朋友圈也必然在開封。相信誰也不會傻到把自己苦心經營了多年的地方丟了,去從新開闢一個全新的、不熟悉的荒地。特別,他的職業還比較特殊,是皇帝。

以上文字和圖片均由作者原創,文字為獨立撰寫,圖片為實地拍攝。未經作者同意,請勿他用。更多精彩敬請關注“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趙匡胤的是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出生在洛陽夾馬營附近,至今他的故事在當地還在流傳,在公元960年的時候,他發動了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定都開封,關於他為什麼定都開封而不是出生地洛陽,有很多種傳言和說法,其實他儘管定都開封,還是動過想法遷都洛陽的,把宋陵建在鞏義就是他向洛陽遷都的實際行為,因為鞏義遠離開封,距洛陽不遠,當然當時定都開封也是客觀原因決定的:洛陽到五代十國時期,歷經戰亂城市衰落,運河堵塞,而同期開封卻在後周基礎上日益繁華,河道順暢,加之群臣反對,在這些因素下對於任何一個統治者來說遷都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趙匡胤自然不會選擇!






西宛梧桐


趙匡胤確實是洛陽人,但洛陽人當皇帝就一定要定都洛陽嗎?這可未必,定都哪裡,都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國家需要來決定的,並不是說你是哪裡人,當了皇帝就會定都在哪裡。趙匡胤當上皇帝后,定都開封是綜合考慮後的結果,並不是隨便來的。

定都要考慮的因素

古代封建王朝建立,巨鼎都城的位置,一是要考慮防禦的問題,二是要考慮交通的問題,三是經濟條件,開封地處中原,並沒有險關要隘,可以說在軍事上並不利於防守,不滿足定都的第一個條件,但另外兩個條件都滿足了,開封曾經是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四國的首都,經過多年的發展,經濟上發展比其他地方都好,再加上開封處於南北要衝,就在黃河邊上,水路運都很便捷,這為保障京師的物資供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古代,既沒有公路,鐵路,也沒有航空運輸,陸路交通運輸量又小,水運就成了重要的運輸方式。符合這兩點的開封對於剛剛建國的趙匡胤來說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可能有人會說洛陽也不錯啊,防守上還可以,水運還便利,為什麼不考慮洛陽?其實當時趙匡胤考慮過洛陽,但為什麼最後不了了之,一是當時大臣們的反對,大臣們的根基利益都在開封,遷都對他們影響很大。二是當時的洛陽雖說鯉魚防守,但經濟不行,再加上洛水到這時已經水位降低,已經不能滿足作為一個都城對於運力的需求。至於長安,唐朝以後已經被打爛了,難道要遷過去重建?

趙匡胤是和平上位,初期大的變動會導致國家政權不穩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是從後周柴氏的手中奪取的國家政權,沒有經過血腥的殺戮,可以說是繼承了後周的一切,包括地盤、官員和制度。既然是繼承前朝的一切,那麼在大宋剛剛建立的時候,為了保持國家能夠正常有序的運轉,立即遷都肯定時不行的。通盤考慮下來,把後周的都城作為大宋初期的都城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即安定了剛剛建國時的人心,又安撫了從後周轉換過來的文臣武將,對於一個成全來說,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了。難道非得剛建國就遷都,搞得人心惶惶,雞飛狗跳,放著大好的穩定局面不要,讓國家產生動盪?

所以說,當時的趙匡胤肯定考慮過這些,明知道開封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沒有安全屏障,但是為了剛剛誕生的新政權的穩定,還是繼續把後周的都城作為大宋的都城才是最好的選擇。

大環境和經濟條件不允許剛剛建國的大宋遷都

大宋剛剛建立,並不是太平盛世,這時還處於五代十國的末期,戰亂還時常發生,北方有虎視眈眈北漢和契丹,南方還數十個割據政權,在這樣的條件下大動干戈的去遷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再說經濟上也不允許剛剛建立的大宋遷都。戰亂時期的國家大多數財政收入都投入到軍事建設上了,大宋又是剛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的,軍事開支已經是很沉重的負擔了,哪還有財力再去搞一個遷都工程,營建新都?

你知道建設一個新的都城要花費多長時間?消耗多少錢糧?徵召多少民夫?就說西漢建設都城長安吧,到劉邦去世已經七年時間,還只是初具規模,人數歷史沒有記載,但不會少於十萬吧?你想想這要花去多少錢糧,就這還不包括官府遷移,軍隊調防所花費的,以當時初建的大宋能有這個財力?

綜上所述,初建的大宋在當時的各種客觀條件下,定都開封是,也只能是唯一的且最好的選擇。


歷史的沙灘


我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會問出這個問題。洛陽人趙匡胤為什麼會定都開封,江蘇人劉邦為什麼會定都西安,南陽人劉秀為什麼定都洛陽,甘肅人李淵為什麼定都長安。這些肯定是有目的地,難道說洛陽人趙匡胤就不能定都開封呢,你這問題問的容易讓人把你當成傻子,把洛陽人三個字去掉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

趙匡胤為什麼會在開封定都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因為他是篡了後周的江山,後周的都城就在開封,而且開封在五代十國期間為後晉、後漢、後周三個國家的都城,趙匡胤代後周而立宋,自然是在開封建立都城。還有就是當時的汴梁有著交通的優勢,隋朝開通的大運河,其中的通濟渠途徑開封,可以入淮河長江,屬於重要的水上道路。

二唐朝中後期,北方藩鎮割據,中央財政主要依靠穩定的南方地區,所以水路交通比較方便的開封自然成為首選之地。五代以前的朝代建立都城大都在長安、洛陽之間擺動,但是自唐末期以來戰亂頻繁,長安與洛陽的條件自然比不上開封,沒有開封那麼繁華。

三則是官僚群體有意識的影響,趙匡胤代後周還是屬於非常平和的,而且趙匡胤曾經有過遷都的意識,但是被趙光義提出的“在德不在險”給勸住了,還有就是跟隨趙匡胤起家的大臣也都是在開封,自然不同意遷都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他出生在洛陽夾馬營。最重要因為軍事考慮!洛陽北有太行山。黃河。南有嵩山。西南為伏牛山。西有秦嶺。八關護衛,冷兵器時代騎兵厲害,但在洛陽這地形展不開,,開封為華北平原南端,後來金國在雄州,也就是北宋最北防線,直擊開封,北宋滅亡。如建都洛陽,北宋歷史改寫,,,,歷史啊就是歷史,誰能更改?


用戶97510727740


我其實覺得回答這樣挺無聊的,但現在確實無聊,就八一八吧!

首先,趙匡胤定都開封和他出生洛陽有關係嗎?難道因此要定都洛陽?如此說來,現在的首都應該在湖南湘潭!

其次,趙匡胤黃袍加身,倉促上位!當時的後周的根基在開封,讓趙匡胤一上位就遷都,這需要什麼樣的智商才能想到這樣的餿主意呀?

然後,陳橋兵變是發生在什麼環境下?北伐吧?當時雖然趙匡胤建立統一政權,但是北方還有很多散落各地的分割政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應該怎麼選定更有利?要人為地把戰爭的補給線拉長?還是小富即安,給自己最大的安全空間?如果那樣,躲到南方更好!

……

後來,由於宋朝重文抑武,軍事沒落,導致開封淪陷,北宋滅亡。那是後話,趙匡胤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這個賬不能算到他頭上去!

明朝亡於崇禎,不能怪朱棣定都北京吧!

讀歷史,請自帶頭腦!


老易說事


趙匡胤死了幾百年了,他咱想的後世老百姓怎麼知道,天下那麼多人,為啥你父母走在一起結婚?生了你這個無仰的人,提這樣問題,有必要嗎?上海是沙灘,一百年是中國第一大城市,如新疆很多城市都是無人區建起來的。提問正能量,疑難題,大家談論,增長一此人生知識,,


海闊天空144099584


小編,你去問趙匡胤吧,問他老弟趙匡義也行啊!快去!


冒號abc


因為他是繼承的後周的首都和王朝的!所以一開始沒得選!後期想遷回老家洛陽可惜大勢所趨,接班人弟弟和大臣不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