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近期,各個高校自主招生初審名單陸續公佈中,學生通過高考自主招生筆試和麵試之後

,可以得到相應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通過考試後招生學校會與其簽訂招生考試合同,簽訂合同後,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幾十分錄取的優惠政策,另外還有專業選擇方面的優惠,具體合同要與學校談。

今年1月份,相關部門規定嚴格審核報名條件、壓縮自主招生名額,被稱為“史上最嚴自招規定”。大部分參與自招的高校,都縮減了一半名額。一時間有很多家長大呼努力白費,但是叫好的人也不在少數。

為什麼會這樣?離你高考已經過去好幾年,你對自主招生的情況可能並不熟悉。現在的自主招生,已經成了考上好大學的一大渠道。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舉個例子,2018年自招的報名人數達到了82萬,相較於2017年的60萬人次,足足增長了37%。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寄希望於此,想分散“一考定終生”的壓力。至於批評自主招生的聲音,一直也有很多,很多人都痛罵自主招生是看錢招生。

自主招生是傾向家境好的學生,還是給了寒門子弟機會?到底是什麼樣的學生成為了優勝者,得到了名校的垂青?這個制度真的如它當初被設想的那樣,幫助了那些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了嗎?

自主招生,窮人機會更少

高校自主招生,理論上是給了部分考生高考之外的機會。但實際上,自主招生的結果是,沒有多少窮人孩子能通過自主招生。

一項對5所985大學本科生進行的調研顯示。統招生超過30%家境都不富裕,家庭平均年收入在12000元以下,而獲得自主招生優惠的學生,來自這類家庭的孩子還不到10%。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2012年02月17日,遼寧省瀋陽市,一位貧困大學生假期正在製作工藝品掙錢。對於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自主招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鮑威也發現,統招生的家庭年均收入是5.8萬元,而自主招生的學生家庭收入是統招生的1.8倍

也就是說,獲得自主招生優惠的學生,大多是家裡有錢的。那些窮學生努力了十多年,還是沒有和這些富家子弟一起喝咖啡的資格。

收入差距往往伴隨著城鄉差距,自主招生當然也不例外。

2010年,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兩位教授對清華學生做的研究發現,從學生的生源地來看,在231名自主招生學生中,僅有7%來自農村,而來自城市的學生大概來自農村學生的十倍。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就連自主招生考試的形式,也對窮學生非常不利。比如面試的時候,那些“見過世面”的孩子,當然比他們眼裡土裡土氣的窮孩子好多了。

針對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過程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農村孩子,在筆試中並不比那些家境優越的城市孩子差。可到了面試環節,就明顯不如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

你怎麼看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戰略?如何看待共享單車的流行?問那些農村長大,從來沒騎過共享單車的學生這個問題,這不是成心找茬?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2017年6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進入面試環節,科學素養題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面試的時候如果問到一些網絡熱詞,農村孩子會相對不利 。

另外,自招還讓高考這條獨木橋更窄了。就拿北京大學舉例,北大2017年在內地招生2819人,自主招生就錄取了679人,對於那些只能依賴高考的學生來說,考上北大無疑是更難了。家境好的孩子們只要走自己的路,窮學生就越來越無路可走。

自主招生,變相小高考

自主招生的一大初衷,是選出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是挖掘那些被錄取分數線攔在好大學門外,但在某些學科上很突出的學生。而實際上,許多獲得自主招生政策照顧的學生,本來就是能考清華北大的學霸。

自主招生招收上來的學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本可以用高考成績考來的優等生,一部分是藉助自招加分才得到入學機會的學生。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2016年,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天才選手倪梓強被北大錄取。自主招生面試時,考官隨手拿起一本《史記》,梓強只用了2分鐘就記下了3段古文。自主招生的初衷之一,是為這樣有特殊才能的人提供機會。

對北京某高校的自招研究發現,大部分通過材料篩選的學生,本身成績就很優異。2009年,參加該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602名考生,其中6成左右都是班級的前3名。

最終的錄取情況也差不多。香港科技大學的學者吳曉剛利用“首都大學生追蹤調查”,分析了2006年和2008年北京高校本科生的生源。 數據表明,有89.5%的自招學生都來自於各級重點中學。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2013年6月8日,人大附中考點,考試結束後考生走出考場。18年人大附中考入清北的共有147人,全國重點中學裡排名第一

雖然不是說重點高中的學生成績都好,但不能否認的是重點中學上好大學本來就容易。而這些重點中學,有幾個是對農村學生開放的?

不少自主招生的名額,就浪費在了那些明明能考710分,卻還要給自己上個雙保險的尖子生手裡。本來就是神裝,還拿了復活盾。這樣好的機會,那些普通學生眼紅,而農村學生想都不敢想。

自主招生本來是為了選拔那些有自己擅長的學科的學生。如果只看重成績,那當初設計自主招生有什麼用呢?說白了,現在的自主招生制度已經成了小高考,是各大高校提前搶奪高分考生的平臺。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自招的學生,表現如何

那些依靠自招加分才進入大學的學生,他們在大學期間是否有超過統招生的表現呢?

上海交通大學的幾位學者通過對上海某高校的分析發現,自主招生上來的學生比統招生成績更好。但是這項研究還發現,自主招生選拔上來的學生,整體高考成績不低於統招生。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蔣方舟憑藉其寫作特長,2008年通過自薦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獲得高考降60分錄取的優惠。她這樣在大學繼續發揮特長的學生,在自主招生的學生裡並不普遍

也就是說,這些自招生本來成績就好,自然表現不會比統招生差太多。可是那些自主招生破格錄取、降分錄取的學生在大學又表現怎麼樣呢?

不怎麼樣。香港科技大學的吳曉剛發現,北大、清華和人大三所高校中破格錄取的自招生,無論是大學階段的學業表現、社會活動和組織能力還是畢業去向,都並未顯著優於統招生。

調查範圍擴大之後,自招生的問題就更明顯了。一項對2008年和2015年多家高校的研究發現,統招生成績更好,即使在自招生最強調的本專業能力上,統招生的學術能力也比自招生強。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降分60分,高考只考561分就上清華的蔣方舟,在自招生裡已經算是充分發揮專長的少數人。大部分破格錄取的自招生學習成績,雖然對得起學位證書,但是未必對得起當初學校降分錄取時對他們的期待。

更別說那些參加自招卻作弊的學生了,去年火過一陣的答題卡掉包事件主角蘇同學,她的兩篇論文基本就是抄襲的,甚至直接從大百科全書裡抄的詞條。

這種情況當然不是個例,去年自媒體“知識分子”對九省市高中自招論文進行了調查。結果是這些學校集體淪陷,學生論文變著法造假。論文直接抄襲,語序都不願意改一下的、隨便找幾篇論文拼一起的、拉關係直接署名的——看了這些高中生造假的記錄,簡直都有點同情翟天臨了。

這些簡歷靠編、論文靠代寫、獎項靠買的學生,甚至養活了一個產業。連相關部門都專門發文,要求嚴厲打擊自主招生中的證書、發明、專利、論文買賣和造假等違規違紀行為。

自主招生受益的永遠是富人?這對寒門學子公平嗎?

自主招生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它在高考這個本來稍顯公平的平臺上,又展示了一遍我們討厭的事實:在自主招生裡,窮人從一開始就沒了機會。

今年以來,一些高校也在對自主招生政策進行調整,自主招生越來越嚴,或許這也是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所以進行改變吧。

對於自主招生,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私信,更多升學資訊、熱點,記得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