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脾氣大應該怎麼解決?過程中如何引導寶寶正確成長?

簡單的知足


3歲的陽陽站在把玻璃窗前,忽然對爺爺奶奶說他想出去玩,爺爺奶奶不同意他出去玩,一直唸叨著讓他在家裡面待著,剛要轉身,忽然聽接陽陽扯著嗓子大哭,回頭一看,小傢伙雙手握緊拳頭,臉憋的通紅,顯然是很憤怒。爺爺奶奶嘴一撇,嫌棄的說,脾氣那麼大,像誰了!這麼小脾氣就這麼大,那還能了得,就不讓你出去!陽陽一聽哭得更厲害了。

媽媽聞聲趕來,趕緊抱著他,邊輕輕地撫摸他,邊問怎麼回事,當媽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輕聲的說:“寶貝,不哭,媽媽帶你出去玩。”

爺爺奶奶覺得媽媽一直在慣著孩子,可是媽媽並不這樣覺得。看樣子想要出去玩這麼一點小小的願望,既不會涉及安全問題,也不會涉及原則問題,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自己做主呢?為什麼要控制孩子呢?

孩子還小,不會表達自己心中的難受,就像我們想做什麼,卻被別人控制不得自由一樣,他撕心裂肺的哭聲,就是在表達自己的心情,而此時家長再給他貼上“脾氣大”的標籤,孩子該多麼絕望。

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裡,孩子往往只是作為家庭的附屬品存在,只有聽話的權利,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人很壓抑。

我們要給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讓他在你允許的規則範圍之內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這樣他才會體驗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場景,並且去想辦法適應或者改變它們。

正如埃裡克·弗洛姆說:“我希望我愛的人能按照他自我的意願,以他自我的方式生長髮展,而不是服務於我的目的。”


子謙媽媽育兒經


引導寶寶正確成長,我覺得無論如何不能缺少教育,啟蒙教育從家庭開始。國學是一個好東西,幫人修身養性,知事明理。不如從小培養孩子多讀書,多讀國學經典,以及古詩文。

選古詩文對於孩子的啟蒙教育有些建議,如下:

幼兒時期學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如古詩詞,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開發還是有一定好處的,背古詩的好處,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2. 特點:詩歌自帶音樂性,特別是古代的近體詩(即格律詩)運用了漢語聲調的變化、漢語每個字對應一個發音的形式以及每種語言的詩歌都會運用的押韻形式,創造出了只要朗讀就會很有音樂性的藝術形式。這種朗誦本身就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吸引孩子的能力。

3. 影響:其實上面說的兩點,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語言發育方面的,激起孩子的興 趣,孩子才能願意跟著讀,加上詩歌本來自帶的音樂性和流暢性,對孩子掌握更多的發音有非常大的幫助。

4.個人建議:孩子可以先學一些編排得節奏感比較強、樂感比較強的兒歌,如果想讓孩子以後能寫詩,在不太懂詩的時候,古代有本《笠翁對韻》,也許書名大家不熟悉,下面引用第一句,相信大家一定熟悉:“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5.如果孩子太小,建議還是從開蒙讀物開始,古時候幼兒開蒙必讀“三百千千”,即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簡稱“三百千千”,對應著名的“四書五經”,俗稱“啟蒙小四書”。這四本書是兩宋以後,我國私塾中普遍使用的啟蒙讀物,普及率很高。這類普及讀物,編寫比較嚴肅,有的還出於名家之手。

這些都朗朗上口,對語言發育很有幫助,而且後者是寫詩基礎。之後,在孩子能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的時候,把古代詩歌的震撼帶給他們!

但這個時期也不要什麼詩都讓孩子背,要有選擇,比如那些因為古今讀音變化而變得不押韻的詩就不要讓孩子背了,那些孩子還不能理解的詩也不要讓孩子背了,孩子還要成長,要留些未知給他們,有些人覺得背很多詩是一種知識的積累,但我並不這麼認為,相信古代人也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古代人是讀是理解是感受,然後去寫去創作,很少有刻意背的,他們當成知識的是經史子集,我們現在應該當成知識的也應該是這些。


陽光語言矯正師


這個問題非常好!通常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過於重視孩子所學的知識,上學後特別注重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情緒。而孩子的從小管理情緒如何,將直接影響到自己,甚至周圍人的生活,因為沒有人願意和一個愛發脾氣的人在一起。

那麼應該如何幫助寶寶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呢?

第一,接納孩子的壞脾氣,給孩子以安全感

當孩子第一次生氣發脾氣時,父母不要教訓他,更不要打罵他,而應該把孩子擁抱在你的懷裡,告訴他,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媽媽知道你為什麼生氣,等孩子情緒平穩後,再耐心地告訴他,發脾氣對自己和對他人有什麼壞處?

第二,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以正能量

當孩子知道了發脾氣的壞處後,接下來就應該教給孩子遇到問題時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靜下心來積極地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一味發脾氣。並可以在家庭中設立一個小獎勵,當孩子哪一次遇到問題沒有發脾氣,而是想辦法積極投入解決問題了,馬上獎勵,久而久之,讓孩子形成積極正能量的生活態度。

第三,教給孩子一些正確宣洩情緒的方法

平時注意多培養孩子一些愛好,讓孩子在有負面情緒時有一個宣洩的途徑,比如,可以聽聽音、樂唱唱歌、跳跳舞、看看書、打打球、寫寫日記等,實在控制不住時為避免對人亂髮脾氣,可以大哭一場、扔扔枕頭、捶捶牆也可以,或者找好朋友傾訴一下。

最後,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什麼樣子,孩子往往也會成長為那個樣子,如果父母天天暴脾氣,孩子多半性格也不會太好。所以,做父母的一定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家庭成員之間不要天天吵架、打罵,給孩子一個健康溫馨的家庭環境,這樣孩子可以從父母那裡潛移默化地學會了管理自己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