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

皖北XiaoLiu


媽媽們會記住孩子的每一個第一次,但是卻常常忘了自己也是第一次做媽媽。

她們會因為做的不夠好,和不知道怎麼做而焦慮,我也是一樣,所以常常看一些育兒書來學習怎麼教育孩子。

不管是叛逆期還是什麼期,最主要的是瞭解如何與孩子溝通。

上週帶娃去參加了早教中心的免費測評課,雖然我也知道這類測評,在評估孩子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目的是讓你買課,但還是帶著滿滿的好奇去了。果不其然,測評結果是我家娃除了認知能力處於同齡孩子的標準外,其他的語言能力和運動能力統統發展滯後。

雖然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聽完之後我和娃他爸內心都一陣鬱悶,尤其是我。在被問及,難道你們平時都不看育兒書的麼?心頭一緊,感覺全職兩年的育兒生活全都被否定了。迫於經濟壓力,最終我們擋住了她們的營銷攻勢,這種鬱悶的情緒沒持續多久,吃頓好吃的,我就自我調整過來了。

但靜下心來想想,所謂專家提出的娃發展滯後的問題,比如情緒急躁,語言發育遲緩,想要和小朋友玩,但是卻不懂表達等等,還是需要重視起來的。趕緊回來翻看我這本,被眾多豆友種草,我買回來半年還沒拆封的育兒小寶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裡面包含了75條培養孩子情感和社會能力的黃金法則,應該正是我所需要的。

當時是京東活動99元10本書,湊數量買的。後來看見很多朋友推薦,心理暗暗高興覺得買的很值,最近讀完之後,更是覺得賺大發了。這本書的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是心理人文發展系博士,年輕時在麥肯錫諮詢公司工作,後來又創建了父母教育研討班。寫過很多的育兒文章,並且在很多雜誌上發表過。她當時寫這本書,就是想給父母們提供一些育兒工具和方法,但是沒想到出版之後大受歡迎。

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把本書的核心總結為,優質教育之ABC,A代表“接受”B代表“界線”C代表“一致性”。

“接受”簡單的來說,就是“無論你怎樣,爸媽都愛你”。因為他是我的孩子,所以無論美醜,胖瘦,聰明與否。我都會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但實際上這種接受,是非常難做到的。

最近娃很喜歡的一個睡前繪本叫《無論你怎樣,媽媽都愛你》講的是在一對相親相愛貓夫婦,生出了一個狗孩子。但是這對貓夫婦,並沒有因為他是狗寶寶,就拋棄他,而是一如既往的給他所有的愛。也並沒有強迫這隻狗變成貓,而是為他請了一位狗教父,教他狗需要學會的技能,並且把他送到狗學校去學習。這隻貓家族的狗孩子非常優秀,他健康的長大,並且愛上了一隻狗。他的貓爸媽們,非常尊重他的選擇,也很喜歡他的狗太太。故事的最後,這兩個狗居然生出了一隻貓。

雖然只是個繪本故事,卻揭示了“接受”的困難之處,比如貓爸媽生出了狗孩子,如果他們希望這個狗孩子像貓一樣,但是怎麼努力,還是改變不了他是一隻狗的事實,貓爸媽還會對他們的孩子表達讚賞和愛意麼?所幸的是這對貓夫婦,給了狗寶寶無限的愛,沒有強迫他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第二個關鍵點“界限”,是指要讓孩子擁有分寸感和界限感。這種分寸和界限,不僅僅是指孩子對父母的,也是父母相對孩子的。

我們都知道,如果孩子專注的在玩一個玩具,或者看一本書。我們頻繁的去問他要不要喝水,或者吃不吃水果,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同樣的,當我們正在專注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孩子提出需求,我們馬上放下手邊的事情,對他做出回應的話,就會讓他覺得自己的需求,隨時隨地都可以被得到滿足。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作者給出的建議是,當孩子做出了錯誤的行為,一定要及時改變你的行為,不要在無意中強化孩子的錯誤,你希望他不要總是打擾你,那麼就不要在他打擾你時,馬上把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並且告訴他應該怎麼去做。要注意不要一會妥協,一會強硬。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迷惑。

當然我們並不是完美的父母,有的時候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堅持執行,這時候孩子就會偷懶,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可變比率強化”。導致的結果就是父母不一致的行為越多,孩子就會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想要的方式去做。

這裡就要提到第三個重點內容“一致性”,它和“界線”是密切相關的。如果父母都是言出必行的人,就會降低孩子挑戰家長底線的幾率。作者用地心引力的例子來解釋一致性,比如你扔了一個東西,但因為某種原因,它沒有掉到地上,接著,你可能會繼續扔其他東西,看看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情況。“破窗效應”可以反向解釋這種一致性,當一扇窗戶被打破而無人修理,很可能會導致這個玻璃被更多人打破。

一致性一方面是父母的言行一致。經常聽見小區裡的寶媽抱怨,我們家這個孩子,一點都坐不住,就好像有多動症一樣。讓他看會書,隨便翻幾頁就丟到一邊,要不就是撕書,給他講故事也不願意聽,他肯定天生就不愛看書。

那該怎麼辦,你希望孩子愛看書麼?自己先看起來。

另一方面是每次對孩子錯誤的應對方式一致。當你要求孩子收拾玩具時,他跑去玩別的東西,你自己默默的把玩具都收拾了,那麼再下次你要求他收拾玩具的時候,他很可能就不會再聽你的了,因為他知道,即使他不這麼做,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對孩子的錯誤制定懲罰措施時,有個原則就是不要制定無法被執行的懲罰措施,比如已經到了吃飯時間,可是孩子還是賴在遊樂場不願走,很多父母這時候會說,你再不走我就自己走了,把你一個人留在這裡。顯然這並不現實,你不可能會把孩子獨自留在遊樂場裡,這就屬於毫無意義的懲罰。

在處罰方式上,作者提到它不應該和基本需求相關,例如關愛,食物和得到保護。它應該是有意義的,比如孩子喜歡的某件物品;也需要具有相關性,例如孩子拿著筆到處亂畫,就需要暫時拿走他的畫筆;還需要有匹配性,既不要因為父母的情緒而增加懲罰的強度;最後要有可行性。

市面上講育兒的書很多,但是教你具體怎麼做的卻很少,《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最讓人驚喜的地方,每條法則後面都有教你怎麼做,在實際的情景中教會我們育兒的方法,帶入到生活中之後,再不會讓人有讀過很多書,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哀怨。

因為他是法則的形式,即使你沒有整塊的時間看書也沒有關係,你完全可以跳著看,像查字典一樣,找到自己需要的法則加以運用。沒有天生就完美的父母,但是作者始終認為,養育孩子的能力是可以不斷學習提升的,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給孩子報早教班,學習育兒知識。但是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需要學習的其實是我們父母自己。





青梵悅讀


中國父母對“叛逆”二字的定義就是不聽父母的就叫叛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有了自己的思想。你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生活。

有時候這些想法。有些不符合社會規則及常人的思路。父母就很著急,怕孩子走彎路,於是就想把孩子的想法糾正過來,用硬對硬的手法。結果。事得其反!

這裡,我分享的經驗是:

1,和孩子搞好親子關係。這一個類別裡面就有很多。其中做到給足孩子心理營養尤為重要。心理營養中,無條件接納孩子,這點是必須做到,這些是現代教育理論的詞彙。咱們國學裡面所說的先有恩於他,後立威與他,核心都是相通的。

2,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3,和孩子用正面語言溝通非常重要。

4,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提示家長必須知道什麼是正確方向,以免把孩子帶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