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曾抵達軍事生涯的巔峰,為何還與勝利失之交臂?

用戶4474641449


既然想要了解一個人的失敗,那麼就必須瞭解一個人的經歷,這一點對曼施坦因來說也不例外。曼施坦因是二戰最為傑出將領,他和隆美爾以及古德里安合稱為二戰德國三大名將,當然施曼坦因位居榜首。

和其他的德國將領不同,曼施坦因從小就出生在普魯士的名門貴族,同時這還是一個普魯士傳統的軍事家族。曼施坦因的父親位居炮兵上將,至於伯父更是德國的陸軍元帥兼總統保羅.馮.興登堡。

可以說這樣的家庭背景就已經預示著曼施坦因的人生不會風平浪靜,而曼施坦因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已經嶄露了鋒芒。曼施坦因當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作戰勇猛,且指揮軍隊打仗靈活被上司所認可。在1936年曼施坦因直接破格參加了有關入侵奧地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作戰方案,1939年曼施坦因又開啟了入侵波蘭的白色計劃,當然這份計劃也是讓曼施坦因備受爭議的開始。

最後也正是因為這份白色計劃導致了德國身陷兩線作戰,畢竟失去了波蘭作為緩衝地帶致使蘇聯將德國放在了威脅的首位。“一個目標實現需要與它的時間、人員配置以及實際可能性是相關聯的,要自信但也不能盲目自信”(摘自曼施坦因語錄)。

在接下來的1939年年底, 曼施坦因開啟了著名的西線作戰計劃,這也就是導致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戰敗並投降的“曼施坦因計劃”。這一計劃自從被希特勒首肯之後也就預示著在歐洲大陸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和德國相抗衡。不過美中不足的就是,在戰後一個方面由於希特勒的盲目自信以及戰爭的一些客觀因素,導致了三十萬以上的英法聯軍成功逃離敦刻爾克。在之後的不久德國也終於體會到了此次大意的惡果,也算是歷史的巧合性了。

隨著1941年的到來,德國元首希特勒也終於開啟了曼施坦因期盼已久的“巴巴羅薩計劃”,而這個計劃最為瘋狂的地方就是德軍將五百萬以上的軍隊直接分成南方,中央一級北方三大集團軍,目標對象則是當時的蘇聯!在這場戰鬥中曼施坦因的表現無疑是出彩的,56裝甲軍在曼施坦因的指揮下直接對蘇聯陣地發起了突襲,僅僅開戰四天的時間曼施坦因就率領旗下56裝甲軍突進二百多公里,蘇聯軍方當時甚至連下一個陣地的調防都沒有做好結果陣地就已經被曼施坦因給攻破了。不過正是因為曼施坦因的激進被德國高層安上了“無腦”的標籤,在高層的再三斥責之下,曼施坦因被迫放慢了行軍速度,這也同時給了蘇聯喘息的餘地。(PS:曼施坦因56裝甲軍是當時德軍距離列寧格列最近的軍隊)。“真正的戰鬥是需要冒險的,這是核心所在,不管在戰爭和政治生活中都是這樣”!(摘自曼施坦因語錄)。

如果說“閃電戰”還不足以證明曼施坦因的傑出軍事才華,那麼接下來憑藉一己之力成功阻止蘇聯軍隊的“天王星行動”以及“土星行動”勝利之後的進攻勢頭,並且還反客為主攻下了哈爾科夫可以說是戰爭史上都少見的勝利了。由於曼施坦因反對納粹的毒殺以及滅絕政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贏得了對手和歷史的尊重!

但是曼施坦因的錯誤也和他自己有很大的關係,不得不承認曼施坦因是一個優秀的將軍,但同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最不缺的就是優秀的將軍。就連德國最高統帥希特勒自身也是一個優秀的決策人,很多時候同樣優秀的人在一起並不是一加一那麼簡單的事情,他們很多時候思想以及理論都是衝突的,對此曼施坦因的一句話就能充分體現出這一點“每每與勝利近在咫尺,卻都因為統帥部的干預而失之交臂”。不能說統帥部的所有決策都是錯誤的,畢竟統帥部是從整個二戰格局出發,但在局部戰爭上曼施坦因的權威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兵器冷次元


曼施坦因的對手是蘇聯,一個電氣化的“蒸汽壓路機”。蘇聯大量軍隊被德國偷襲消滅,但半年後蘇聯就恢復元氣在莫斯科會戰擋住德國進攻。曼施坦因拯救斯大林格勒城下保盧斯,勝利在望卻被希特勒破壞,禁止保盧斯突圍而要求守住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畢竟是人不是神。哈爾科夫反擊戰打了經過半年斯大林格勒會戰苦戰的蘇軍一個措手不及,但蘇聯兵力武器都數倍於德國,而且蘇聯將軍也不笨,學會了大兵團裝甲突進,而是熟悉了虎式坦克,於是三四個月後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擊敗德軍。曼施坦因也知道最好是等蘇聯進攻,再打防守反擊,問題是德國等不住,蘇聯軍隊與武器補充能力太強,曼施坦因也只能跟著敗退。不過,曼施坦因不地道,在回憶錄中把所有責任推給別人特別是希特勒,似乎聽他的就能打贏,他忽視了德國畢竟是大國而不是美蘇那樣的超級大國,人口、物資都不如這些超級大國,焉能不敗?


一梭煙雨江湖行


一個再優秀的軍事專家不管他在戰略上還是戰術上成功都比抵不上一個領導者政略上的失誤。希特勒剛愎自用,整個軸心國確乏整個全球統一戰略,個自為自己眼皮利益下而戰。論個人實力曼帥絕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遠遠高於同期的是朱可夫,蒙哥馬力。但必竟也發揮自己的軍事光輝生涯,後人值得敬佩!


ZZ-匆匆過客沈


不是曼施坦因的軍事指揮問題,是希特勒的戰略軸心國的戰略和德國的整體實力決定的。蘇聯加美國等於無敵。德國樂觀的開起東線戰場註定了失敗。因為實際美國隔岸觀火鷸蚌相爭但是遲早會參戰。德國註定做不到他征服歐亞大陸的目標。對蘇聯應該以讓利求和為主,因為歷史上歐洲或俄國東邊西邊哪邊強大起來就會和另一邊打。但是誰也不能真的打贏誰。只會歐洲各國互相消耗。


用戶58817285960


國家戰略錯誤了,軍隊有最好的統帥也不會打勝仗的。二戰前的德國國力根本無法與蘇聯、美英法同時開戰,這場戰爭不可能打贏,曼斯坦因命運註定是悲劇式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