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樂麒《宋·朝金闕》鋼琴獨奏會首場,業界稱讚音畫盛宴!

10月30日晚,詹樂麒"《宋-朝金闕》原創音樂鋼琴藝術獨奏會"首場在廣州正佳演藝劇院驚豔亮相。當天著名鋼琴教育家、軍旅作曲家畢建平先生、著名錶演藝術家張長水先生及央視導演尹永斌先生、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文藝部導演向榮女士等助陣出席。整個藝劇場滿座爆場。

與以往演奏會相比,詹樂麒彈奏鋼琴的表現手法也變得更加嫻熟,駕馭場面的能力也日益自如與自信。現場音樂與全息3D畫面相得益彰,琴聲時而悠揚舒緩,如小橋流水;時而大氣磅礴,鏗鏘有力,似千軍萬馬。在3D全息投影舞臺上,軍旗獵獵,戰火熊熊燃燒,讓觀眾彷彿回到宋代的戰場上。

詹樂麒《宋·朝金闕》鋼琴獨奏會首場,業界稱讚音畫盛宴!

詹樂麒《宋·朝金闕》當晚演出時照片

用鋼琴講中國歷史,源於赤子之心

整場音樂會分為上下兩場,分別以生於憂患和死於安樂為主題,用鋼琴講述了宋代歷史故事。上下兩場共八曲,上半場以南宋孝宗皇帝為線索,1164年宋孝宗隆興北伐慘敗,被迫與金人議和,以《臨安遺恨》為開篇,將其痛恨奸佞,憂傷現實,激揚未來的情緒往返回蕩,鋪陳了生於憂患的主題。下半場以《清明河上》開始,以《遺恨長安》結束,在安逸之中,南宋走向寂滅。

用鋼琴講述中國的歷史文化故事,是詹樂麒多年的夢想,從2011年起,他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師從著名鋼琴家Darryl Coot,隨後考入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表演專業,2017年本科畢業後回到廣州,在研究作曲和民歌同時,進行音樂創作。面對如此厚重的歷史,他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去創作呈現。在此之前的一年半時間裡,他考證明確的相關史實,寫下超50萬字的小說《樂麒說歷史-宋史》。同時,他也請教過中央戲劇學院陳珂教授。陳教授提醒,好的作品應當採用小切口大背景的方式,切勿從頭到尾轟轟烈烈都是宏大,卻顯得蒼白無力,所以這次他是以宋孝宗為切口,從南宋回望北宋,從宋孝宗回望雄才大略的宋太祖、仁厚慈愛的宋仁宗、胸懷壯志的宋神宗,更加堅定了南宋必須復興的信念。

為何要用鋼琴寫歷史,詹樂麒表情嚴肅地分享,"鋼琴傳入中國已有百年曆史,但我們一直在彈別人的東西,向別人學習。現在中國已經進入國家昌盛,繁榮的時代,我認為中國也要有自己的鋼琴音樂時代,而進入這個時代,就要有中國的作曲家為中國歷史和中國的哲學思想,為當代繁榮昌盛的現實生活而作曲,以及當代強國富民的中華復興之路而作曲。因為音樂是無國界的,通過講述中國歷史與文化的鋼琴音樂的傳播,才能讓國際更瞭解與理解中國。"

如同看電影般的感受,唯美!震撼!

詹樂麒《宋·朝金闕》鋼琴獨奏會首場,業界稱讚音畫盛宴!

詹樂麒《宋·朝金闕》鋼琴獨奏會首場,業界稱讚音畫盛宴!

詹樂麒《宋·朝金闕》鋼琴獨奏會首場,業界稱讚音畫盛宴!

九張全息投影儀,270度環形舞臺呈現宋朝畫面

詹樂麒《宋·朝金闕》鋼琴獨奏會首場,業界稱讚音畫盛宴!

尾聲:《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場景

據詹樂麒介紹,本場演奏會《宋-朝金闕》音樂會,雖說是鋼琴組曲,但也運用了大量的MIDI(虛擬交響樂)及自然數碼音效技術來營造一個類似電影音樂的環境。他希望每一位走進這場音樂會的觀眾,都會很吃驚地感受到,原來音樂是可以讓我們很本能地感受到情緒、場景、故事跌宕起伏的最有感染力的語言,是生命自然的感受,是無需文字且身臨其境的美妙"閱讀"。上半場《幽雲一夢》、《酹江祭月》、下半場《遺恨長安》都出現古代戰場的場景,鐵騎戰馬,戰火連連。由MIDI(虛擬交響樂)及自然數碼音效技術作為襯托,令人一下子置身於情景之中。每一章節的背景,都是用現代科技的3D全息技術,包裹住270度的環形舞臺,用九臺不同角度的全息投影儀,強烈渲染現場,使得這次音樂講故事的環境擁有了無以倫比的美和令人震撼的質感。

值得一提的是最後一幕的"彩蛋"。詹樂麒以一曲原創的《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作為尾聲,此曲在本場演奏會首演!借詩經歌頌三代周王以仁治國,以勤理政,以德修身,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弘揚仁德,復興圓夢。此曲以男女加童聲合唱形式呈現,鋼琴伴奏,270度環形舞臺出現國家陸地、航空,航海的最新發明的3D效果圖,還出現了祖國天安門和飄揚的五行紅旗,寓意祖國科技發達,昌盛繁榮,在座不少觀眾大讚好聽,都說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從心頭湧起。演出結束後,現場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表達對這位青年鋼琴家的讚賞與敬意。

專家們讚不絕口"獨特,大有可為"

詹樂麒《宋·朝金闕》鋼琴獨奏會首場,業界稱讚音畫盛宴!

演奏會尾聲,眾文藝界專家上臺,央視導演尹永斌代表發言

擔任中央電視臺"六一"晚會多屆總導演的尹永斌認為,詹樂麒這次音樂會把宋代歷史最華彩和最重要的部分梳理得很清楚,在演奏中能感受到節奏的輕重緩急,體現了詹樂麒紮實的基本功。他還表示,音樂會把鋼琴演奏技術和歷史情懷結合起來,對於年輕的鋼琴家來說很不容易。"在一個時空營造的氛圍中聽鋼琴曲,用音樂解讀歷史故事的特點出來了,也增加了音樂會的厚度和深度,這是比較獨特的,今後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大有可為!"他略帶激動地說。

著名鋼琴教育家,軍旅作曲家畢建平認為,《宋-朝金闕》這部作品,豐富的古音挖掘,時刻將我們置身於紛爭多變的歷史之中;它奇妙的磅礴構思,又將天子與頑童,英雄與歌女,志士與百姓構建在同一幅偉大的中華復興卷軸上;它融貫的中西器樂之美,更是打破了音樂的傳統模式,大膽且細膩地將人之心牽引著,隨音樂而起伏,充分經歷緊張、愉悅;壓抑、飛揚。這一切都洋溢著滿滿的中華情懷!"我很感動,他這麼年輕,自己彈,自己寫。他回國後就跟我學習作曲,這段時間我陪伴他成長也學到很多東西。用鋼琴來呈現和講述歷史故事,是他擅長的。其實他的想法比今晚所呈現出來的內容還要更豐富,但作為演奏會,我建議他把主線和最精彩的部分呈現在演奏會上,他做到了,今晚表現很精彩!"畢建平說。

著名錶演藝術家,配音《宋-朝金闕》張長水錶示,這次參與《宋-朝金闕》的配音,與詹樂麒合作,我感受到這個孩子的知識層面以及上進的心態,值得很多年輕人學習。樂麒對藝術和自己的夢想,有一種工匠精神,值得敬佩。據悉,未來詹樂麒更大膽的創作計劃已經開始:2019年,完成《媽媽,我生命的救贖》愛的主題音樂故事創作;2020年,完成《桃花扇》的英雄版音樂故事《燭光嶺》的創作;2021年,完成《致敬貝多芬,一箇中國少年心中的英雄時代》的創作;2022年,他要實現少年時的夢想,完成《史記 刺客列傳 荊軻刺秦王》的大型音樂劇創作……為了中國鋼琴音樂的理想,他會永葆一顆赤子之心。我們期待他下一次在舞臺上的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