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規的信託公司買固定收益的信託產品,年華收益在8%至9%之間,本金安全嗎?有什麼依據?

大風004


發現國內的投資者教育還是任重而道遠。問到各類理財,大家最後都會問一句,本金安全嗎?或者保本保收益嗎?

如果本金和收益都能保證,那跟存款有什麼區別,畢竟一年期存款的利息才1.9%。所以兩者的風險係數還是有差別的,像存款這類的是保證,但是信託合同裡面卻不會寫保本保收益,且銀監是不允許的。

那是不是信託就不能買嗎?完全不是,對夠的上信託門檻的投資者來說,個人認為信託是目前理財中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首先信託是正規的金融機構,金融中的各類風險中,最大的風險是道德風險,例如近幾年各路民間金融機構跑路就是道德風險的顯露,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客戶都會把一些私募基金的產品(也是投向房地產)跟信託比較,說私募的項目比較好,但是脫離平臺談項目,本身就是空中樓閣,你無法確保項目是否真實存在,無法確保你投入的資金是否真實的投入到項目中。而信託項目的設立需要到銀監備案,備案通過才能發行。

在實際項目的操作中,操作風險也是一大風險,信託投向的資金都是非標準化資產,這就強調了投後管理的重要性,要管的好就需要高素質人員的投入,在信託公司項目經理學歷的起步門檻是名校碩士,且項目經理佔到總員工數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如果信託公司由於沒有盡職而造成項目出問題,信託公司是需要來承擔損失的,這個是有專門的條例規定的。

規避掉以上兩大風險,客戶才能基本通過公司給的資料來評估風險,評估風險就要靠客戶自身了,如果客戶缺乏專業知識,可以請教專業的理財經理。

我個人是比較推薦客戶購買房地產信託,因為地產信託比較好評估,對剛開始進行信託投資的客戶來講,優先選擇有土地抵押的,大房產公司的項目,有了土地抵押,至少知道若項目不慎踩雷,手中還有塊地,處置了地錢就能回來。

所以所有自我洗腦或者借他們說某類投資是安全的都是不靠譜的,金融本身做的就是風險生意,時時刻刻都在跟風險打交道,不可避免的肯定會出現風險,當前中國的理財和信託,從歷史數據來看,都是兌付的,但這不能作為未來肯定也會兌付的理由,所以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有底線思維,要真正明白自己買的是什麼產品。


小魚兒nimo


前一段瘋傳一句話“土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股市、屌絲死於P2P”,有點誇大事實,但也有些道理,信託產品本身並不是一個穩健型的理財途徑,有一定風險,在2018年信託的平均收益率有所下降,基本上都在8%上下,本金是不保證安全的。

信託按照目前的投資主體,大致可以分為政信信託、工商貸款類信託、地產類信託,

徵信類信託屬於比較穩妥一些的,以城投公司融資居多,關於政信類信託,認為比較安全的一般要具備以下特徵(1)有政府的應收賬款(2)同級政府50億以上一般預算收入(3)融資人或擔保人有AA評級,且發行過企業債。

工商貸款類信託和地產類信託,風險要稍大一些,要多關注融資企業的信用狀況、經營歷史以及本次融資的抵質押或者擔保措施,如果有相應的抵押物,會稍好一些,因為信託類融資要求的抵押率一般都很低,在50%以下。

選擇工商貸款類信託和地產類信託的話,要去關注融資主體的實力,儘量去選擇一些比較大的上市公司,此外還要關注融資主體的關聯投資,是否有涉及三高一剩。

作為信託投資者而言,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因為投資起點非常的高,產品本身又有一定的違約率,不適合去盲目投資,一定要對融資主體有一定的瞭解,並且要做好本金損失的準備,尤其是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背景下,信託產品一旦違約和理財不同,理財一般是小範圍內損失本金,信託甚至有可能血本無歸。


不立而立


還是老規矩先解析下這個題面,就光題面上來講,這提問很清楚,邏輯清晰,立意也明確。為這個答疑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不請自來了!!!

收益8-9%之間,在當下,信託的確可以達到這收益,至於本金安全否?

我想分享以下幾點吧

第一,現在,任何資管產品在合同內都不會也不能兜底(剛性兌付)。因為題主所說的安全否——一定不是萬無一失的,投資是一定有風險的,不論是系統性的還是技術性,甚至是道德性的。既然在正規的信託機構認購,相信99%的道德風險都能規避掉,更多的可能是技術層面出現,可能會出現項目逾期的情況。說一個項目安全絕不是指的是 項目一定不會逾期,而是即使逾期了,本金收回如何保障!!

第二,不同信託類型,發生逾期了,也有不同的對應情況。題主這個問題挺大的,涉及情況很多,我且揣測題主的風險偏好,給題主推薦主動管理類項目吧

這類項目,融資主體即是信託公司本身,收益穩健,即使發生逾期,也是有信託公司作為背書,進行兌付。

主動管理型項目的融資主體就是信託公司,股東大多都是央企,國企,地方政府或者大型的金融機構,所以信託公司作為融資主體比任何一家實體企業都更具實力。

依據嘛——1,《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明確規定,信託公司因主動管理不善導致信託虧損,信託公司是要付全責的。所以主動管理型項目在任何一類信託項目裡面,它的受重視程度是最高的。

2,99號文《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監會【2014】99號)明確要求“信託公司建立流動性支持和資本補充機制。

後半個問題很大,我就拋磚引玉 以主動管理類為例子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信託包打聽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這句話:“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股市,屌絲死於p2p”,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有錢人偏愛的信託投資,中產階層偏愛的股票投資和窮人偏愛的P2P投資,這三者都是高危投資產品。為什麼說信託是土豪的坑呢,因為信託產品最低的起購點就是100萬元,屌絲想被坑都沒機會。

信託的分類

按照銀監會下發的《信託業務監管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信託業務被劃分為八大類,即債權信託、股權信託、標品信託、同業信託、財產信託、資產證券化信託、公益信託和事務信託,具體內容參考下表:

八類信託產品中,債權信託佔比70%以上,因此我們僅說這個產品。

債券信託最常見的為房地產公司的信託產品,比如:某房地產公司要找銀行融資用於房地產開發,因為政策原因,銀行無法可以貸款,因此就找信託公司,打包成信託產品,讓人投資,如下圖,為某信託產品。目前信託產品的收益率普遍均在8%以內。

為什麼土豪死於信託?

嚴格意義說信託為信任託管,是信託公司基於客戶的資產管理行為。然而現在多數的信託產品都是站在融資方的立場設計產品,再向客戶融資。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融資方為了能順利融資,就會虛假誇大經營能力,信託公司為了能多做業務,放鬆對融資方的審核。最後產品出現問題,就會相互踢皮球,虧損的只有客戶。

當然信託總體上來說比P2P強多了,一般都有擔保以及抵押物,且最近幾十年來房地產項目整體偏好,所以虧損的比例並不大,且部分逾期後還實現歸還。但無論怎麼說信託產品仍然是一箇中高風險的產品,投資需謹慎。

年華收益在8%至9%之間,本金安全嗎?

就我的瞭解而言,如果收益率在7%以內,還比較安全點,今年以來我所看到的銀行代理發行的信託產品還沒見過超過8%的,故而你這個收益率風險度應該算是蠻高的。本金肯定不安全,信託從來就沒有保本一說。

  


鯉行者


信託產品本身就有著一定的風險,主要是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進行管理和處分的行為。

也就是說依靠的是信用委託,能夠實現盈利。那麼在這樣的形勢下,能夠保證本金的一定安全嗎?是不能保證一定的安全。現階段的信託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會高於7%,高收益對應的是高風險。雖然年化收益率7%也屬正常的區間之內,但是並不能保證本金的絕對安全。在認購信託產品的同時也就需要考量產品的風險以及自身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

如果說對於信託理財產品的風險有所顧慮,還是轉投一些非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中,或者分散式投資的方法將一部分資金投資到信投中去。

銀行保本理財,就算是理財出現任何的問題,也是會對於理財的本金進行保本。當然,最為安全的還是銀行儲蓄、國債、國債逆回購的投資。當然,這些理財產品對應著的年化收益率沒有信託產品的高,但是要論安全、穩定係數,肯定是比信託產品高得多。銀行儲蓄定期存款的時間長短不同對應著的年化收益率不同。而國債逆回購,一般能夠做到年化收益率3%以上。相對安全係數較高,對於資金靈活度也很高的就是貨幣基金。

要說收益能夠媲美信託的話,那就是P2P理財了。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存在很多產品。當然,存在的風險也是相對較高。從現在“爆雷”的路徑來看並未進入到綜合排名前30名之列,所以選擇就選擇優質的綜合排名前10位的平臺。


厚金說


題主啊,不要想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越正規的信託公司,越不會保證你本金的安全!

來看看信託的含義:信託是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進行管理和處分的行為。信託一般按委託人的意圖經營管理信託財產,信託的經營風險一般由委託人或受益人承擔,信託投資公司只收取手續費和佣金,不保證信託本金不受損失和最低收益。

——在這裡,你購買了信託產品,就是委託人,你就承擔了該筆信託的經營風險,信託公司不保證本金不受損失和最低收益!

在以前的實際操作中,確實出現過信託公司對信託資金兜底的行為,但這是違反規定的潛規則。也就是說,法律並沒有規定信託公司的兜底義務,是否兜底取決於信託公司自己的意願。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兜底無法體現出信託公司經營能力的好壞,因此越大的信託公司,越不願意兜底。

題主所說的信託固收產品收益在8%-9%之間,符合當前信託的普遍收益水平,還算是正常的。至於本金是否安全,建議題主要仔細閱讀信託計劃書,對其中的風險揭示尤其要認真閱讀,自行判斷風險。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你以為銀行理財是什麼,80%以上都是信託。因為銀行牌照沒有投資功能,四大金融牌照裡只有信託能夠橫跨金融、資本、實業進行投資。所以銀行理財的底層資產大部分都是信託。








阿高187809423


信託產品為什麼相對安全?其一,信託公司主導的信託產品(注意是信託公司主動發起設立並銷售的信託產品),無論從其結構設計到其風險控制都是絕對嚴格的,這一點其他的金融機構的確比不了,其二,信託項目是有發生違約,但為什麼到期都能對付呢?結果無非兩種,第一,違約的是政府平臺,先墊上,你也跑不了,無論本金和利息,第二,信託手上有超額抵押物,即使打折變現也照樣本息有保證。歸根結底,有能力買信託的,基本不用去普及,人家都懂,沒能力的不要不懂裝懂,說了也白說


jeff1025


本來想好好回答,看到很多對信託一點都不懂的門外漢在哪裡跟別人提風險,算了,信託不是一般人能接觸的到的,作為一個信託從業人員接觸的都是高淨值客戶,也懶得去跟這些平時都摸不到信託門檻的人講道理了


信託經理李統


投資只能說大概率安全

目前信託項目來說,本金的安全係數應該可以說達到九成以上,但是有延期的可能性。

不說百分百安全是因為延期的項目也是有的,至於本金什麼時候清,要看項目處置情況,一般情況下,信託公司為了保全信託這塊金字招牌他們怎麼都會想辦法對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