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VS勇士G5為什麼火箭最後沒頂住輸了?唉!理性真球迷聊會吧,噴子勿擾?

花Q貝貝


勇士跟火箭兩支球隊,在本輪系列賽的五場比賽裡面,已經打光了彈盒裡面所有的子彈,從去年火箭的無限換防逼出勇士的杜蘭特單打開始,到今年次輪G3火箭再次用強攻勇士替補讓勇士不敢輕易撤換五小主力陣容為止,火箭已經連續兩次成為了那個找到勇士軟肋的球隊。

在別的球隊還在傳統打法還是小球現代打法之間猶豫徘徊的時候,火箭已經率先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魔球理論”為依託,創造出瞭如今這支生活在三分和籃下的火箭隊。

表面上看,勇士的打法更靈活、更復雜多變,主要是依託傳切跑的靈動和所有球員互相之間的信賴和分享球,而火箭則很死板,發起點只有那麼兩個,剩下的球員有一定持球能力的可以攻擊籃筐,而其他的在三分線外撒開了丫子投便是了。

可實際上,兩支隊伍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仰賴投籃並且極其看中球員的機動性的球隊,因為在他們的建隊方式和基礎理念裡面,沒有攻防一體的超級大個子的位子!

也正因為如此,火勇兩隊在互相較量的時候,都非常清楚對面的弱點,勇士的弱點在於替補們的能力太弱,而火箭的弱點在於發動機太少,而角色球員強行出手三分球總有命中率下滑的時候。

最關鍵的在於,火勇兩隊的替補都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那便是球隊在進攻狀態好的時候,他們場上的表現便相對出色;而球隊的進攻狀態差的時候,他們的邊線便毫無底線的掉入谷底。

就像前面兩場火箭的小裡弗斯,在球隊掌控了場上的局勢跟節奏的時候,表現亮眼;而到了G5天王山,在球隊遭遇困境的時候,他並未站出來幫助球隊,而勇士的那幫子傑雷布科、盧尼通通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這裡面的差別,叫做信心兩個字。

替補球員限制於實力,一般都會受到場上情緒的干擾,當己方球隊情緒高昂之時,他們的情緒也異常高昂激動,信心便隨之增加;而一旦己方士氣低落,他們便愈加低落,本就所剩無幾的信心更是消磨殆盡。

而勇士打法之複雜,又給替補球員們多加上了一道項圈,更是把替補球員們的狀態跟球隊整體狀態綁到了一起;而火箭打法相對簡單,替補球員但凡自己是一個鐵腦袋,敢打敢拼,那麼基本就不會受到多少場上己方情緒的干擾。

所以G5香伯特依然穩健,而小裡弗斯則有些發揮失常,這裡面的差別是個人層面的差別;

所以G5火箭輸球的關鍵所在是因為一開始就被勇士得到了先手,湯普森連頭連中直接搶佔了先機,於是沒有了摁住勇士替補的機會,也無法像過去兩場那樣消耗掉勇士五小的體能。

只不過科爾教練上半場居然只讓杜蘭特休息一分鐘著實讓人沒有想到,因為湯普森狀態好,很明顯可以嘗試讓湯普森一人帶輪轉,而杜蘭特可以多休息。

或許是科爾前面兩場被火箭逼怕了吧!

杜蘭特這段時間的不休息成為了他傷退的導火索,而在杜蘭特傷退之後,庫裡跟湯普森帶隊跟火箭打了一個有來有往。

關鍵點在於格林和湯普森的連續三分命中上面,當時火箭都已經差不多把分差抹平,卻被這兩記三分拉開了距離。

而在關鍵時刻,湯普森的兩分上籃徹底斬斷了火箭的希望。

無論前面說了多少拼命、替補、輪換甚至是籃板的事情,火勇兩隊較量最關鍵的,還在於手感。

不知道是手感好信心足還是信心足手感才好,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們不去討論,總之雖然火箭兩隊每場比賽的比分差距都不大,但是整場比賽的勢頭在哪邊哪邊就更容易贏球,前面比賽手感更好更有信心的那支隊伍在關鍵球上總是投得準些。

倒也不必去責怪誰,如果湯普森關鍵時刻的三分和上籃不中,贏球的就是火箭了,總體而言也就那麼一兩個球的差距而已。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