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融資難點怎麼破?這家銀行給出了新答案

文 | 《浙商》雜誌全媒體記者 蔡筱夢


當前,政策層面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空前。然而,金融活水如何真正流向萬千民企,融資通道如何真正打通,依然是橫亙在所有金融機構乃至監管部門前的命題。

當信貸總閘打開,如何讓處於弱勢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更有獲得感?如何在金融創新和風險之間把握平衡,更精準地滴灌企業需求?這些都需要金融機構更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產業鏈融資難點怎麼破?這家銀行給出了新答案

產業鏈融資難點怎麼破?


2018年,裝飾龍頭企業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廈裝飾)面臨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重大命題。

從宏觀背景看,亞廈裝飾所在的傳統裝飾行業已進入“下半場”,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城鎮化進程趨緩、土地資源緊張等因素倒逼亞廈裝飾開始佈局智能家居、互聯網家裝、3D打印等高科技領域,階段性的資金缺口難以避免。

從微觀層面來看,亞廈裝飾不僅需要巨大的前期資金投入,更需要維持日常生產經營,以及擴大生產的需求。“單純的資金支持並不能解決亞廈的核心問題。”公司董事會秘書兼副總裁戴軼鈞坦言,最讓他頭疼的財務問題是上下游的應收應付賬款滯壓,“我們有2000多家上游供應商,八成是中小微企業,在數量龐大的生意往來中,形成了一個冗長的債務鏈,我們有資金問題,中小供應商則有欠款問題。”

顯然,利用更多金融產品改善財務狀況是亞廈裝飾需要解決的難題。但企業自己去佈局供應鏈金融,成本不低。浙商銀行總行公司銀行部相關專家說:“一些大型企業的確會成立自己的金控部門,自己解決供應鏈金融問題,但是成本投入十分巨大,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浙商銀行的應收款鏈平臺其實就是給企業提供了一個現成、完整、免費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2

尋找萬能鑰匙

面對難題,戴軼鈞表示,亞廈裝飾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嘗試各類金融產品。他坦言:“我們在選擇合作銀行的時候,發現各家銀行拼服務、拼成本,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但浙商銀行提出‘應收款鏈平臺’這個合作方案的時候,是和我們有契合點的。”

2018年12月,亞廈裝飾和浙商銀行開始合作應收款鏈平臺業務。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涉及的業務金額已達1.19億元,加入平臺的供應商多達160戶。“我們和上游供應商之間的應付賬款有三四十億元,短短三個月的合作就已經很有成效,未來空間還很大。”戴軼鈞表示。

簡單來說,浙商銀行的平臺產品從四個方面改善了亞廈供應鏈上的資金問題:一是盤活了亞廈的應付賬款,將其改造成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提升了企業流動性,減少了現金支出;二是用區塊鏈技術把傳統應收、應付賬款線上化操作,在保證風控的同時降低企業操作成本;三是用帶息簽發的模式對上游供應商按需計價,滿足個性化付款需求;四是通過及時簽發區塊鏈應收款,解決上游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戴軼鈞認為,浙商銀行的應收款鏈平臺,將亞廈裝飾的信用借給上游供應商,以供應商的貨款和服務作為擔保,為中小供應商解決了融資問題。“公司的授信額度很多時候用不足,我們拿出一部分用作申請區塊鏈應收款保兌,並作為支付工具交由上游供應商,我們和上游供應商之間的資金通道就打通了。我們減少了現金支出,供應商解決了融資問題。”戴軼鈞還強調,對中小供應商來說,加快資金週轉,可以有效提高利潤率,“原本一年可能只能週轉兩到三次,現在一年可週轉五到六次,利潤點足以覆蓋融資成本了。”

浙商銀行就像一把“萬能鑰匙”,打開了亞廈裝飾供應鏈裡一道又一道原本緊閉的大門。

3

為什麼選浙商銀行


在亞廈佈局科技裝飾領域的同時,浙商銀行也在積極探索銀行業態升級,以平臺化的思維開闢了精準滴灌企業的應收款鏈、池化融資和易企銀“三大平臺”。

戴軼鈞透露,最終讓亞廈裝飾選擇浙商銀行的理由,除了準確契合痛點,還有低成本、高效率。“其實很多第三方機構都在推供應鏈金融的產品,但第三方的技術涉及層層外包的問題,成本較高;浙商銀行自己搭建了應收款鏈平臺,免費提供給企業使用,有較好的成本控制和規模效應。”

當然,產品和市場之間,是要培養感情的。戴軼鈞認為,銀行的產品不僅要滿足契合需求、成本低、使用便捷、可複製推廣這些要求,更要在市場的應用中不斷調試。

與亞廈裝飾達成合作後僅3個月,浙商銀行便派項目專家進行了回訪,具體瞭解客戶使用體驗和建議,帶回總行進行後續跟蹤優化。

戴軼鈞說:“這是一個‘三贏’的平臺,亞廈裝飾解決了應收應付賬款的痛點,上游中小型供應商解決了資金問題,浙商銀行實現了各級企業金融服務的精準覆蓋,未來我們會進一步深化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