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這兩位學生黨員犧牲在黎明前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邊走邊講‘戰上海’——紀念上海解放70週年系列實景對話”活動於5月7日走進了上海交通大學。站在兩位先烈校友史霄雯、穆漢祥同志墓碑前,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劉統教授為同學們講起了上海解放的故事和兩位校友的英雄事蹟。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交大學生瞻仰史霄雯、穆漢祥烈士墓

一堂“穿越”70年的思政課

在行走中觀察、在歷史中感悟、在實踐中思索。在7日的實景黨課上,劉統教授帶領同學們走進身邊的歷史地標,瞻仰了位於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內的史霄雯、穆漢祥烈士墓和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駐地舊址——工程館,講述了交通大學和上海解放的歷史淵源。

1925年底,中共交大黨支部成立,這是交通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也是全國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共產黨組織之一。在解放戰爭時期,交通大學被稱為上海的“民主堡壘”,這一美譽是當時上海的革命學生、群眾公認的。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歷史上的交大

穆漢祥,1947年入黨,1948年起先後擔任中共交通大學總支委員會組織委員、中共徐龍區委委員,1949年開始分管學生自治會工作,組織工人協會及人民保安隊,為迎接解放做準備。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穆漢祥烈士

史霄雯,1948年成為新民主主義青年聯合會會員,並被選為學生自治會理事。1949年參加黨領導的秘密宣傳小組,收聽新華社廣播,將解放戰爭形勢編印成《每日文摘》《每週新聞》在校內散發。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史霄雯烈士

1949年4月,國共正在舉行和談期間,交大舉辦了一場“真假和平辯論會”,穆漢祥擔任正方主辯人,史霄雯主持會議。因為在公開場合發表反蔣言論,穆、史二人被列入黑名單,兩人分別於4月30日、5月2日被捕。兩人被捕後,被關在警察總局的死牢內,受盡刑訊逼供也沒有妥協。各方為營救他們想盡辦法,交大校長王之卓親自給毛森(國民黨軍統特務)打電話,但毛森矢口否認有這兩個人。5月20日,他們在閘北宋公園(今閘北公園)被秘密殺害。5月29日上海解放第三天,交大學生自治會在工人指點下找到了兩位烈士的遺體,安葬在徐匯校區校園中。1950年5月,陳毅市長為二烈士墓碑題詞“為人民利益而光榮就義是值得永遠紀念的”。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交大工程館

交大工程館是華東局機關進駐上海第一天的落腳點。站在工程館門前,劉統教授又講起了另一段故事。1949年5月25日夜到26日晨,華東局機關和接管幹部隊伍由丹陽乘火車到南翔,又由南翔分批乘汽車進軍上海。陳毅問周林:“接管上海市政府的隊伍先進駐哪裡?你熟悉。”周林說:“先進駐徐家彙交通大學,然後分頭接管。”當時下著細雨,道路泥濘。隊伍到達交通大學後沒有佔用師生宿舍,而是住在二樓講堂,度過了進入上海的第一個夜晚。

真實還原“大上海解放史”

實景黨課結束後,5月7日下午還舉行了中國好書《戰上海》座談會。該書由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劉統教授創作,入選2018年度“中國好書”。劉統教授坦言,寫這本書就是為了展現70年前的風風雨雨,從前輩們跌宕起伏的經歷中尋求他們留下的遺產和精神財富。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戰上海》

回顧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劉統教授最注重的是保留原始史料和記錄。當年共產黨的政策和指示都是開誠佈公的,政府的公告、首長的講話都在《解放日報》上,批評和處分的決定也都是公開的。當年沒有官話套話,都是開門見山的大實話。因此在一些重大問題的敘述上,他都儘量引用原文,儘可能體現歷史的原貌。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實景黨課“邊走邊講”

《戰上海》以上海解放作為切入點,用“大解放史”的寫法,全方位展示了各個戰線和領域的轉折和鬥爭,生動地記錄了大量真實的故事和細節,同時深入挖掘了可供總結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寫出瞭解放上海的深遠意義和深刻內涵。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高度肯定了《戰上海》一書的價值,他表示,《戰上海》以史學家獨特的視角,用一個個生動的歷史細節,講述了七十年前,一群意志堅定、充滿智慧的共產黨人,在沒有現成經驗和各種困難面前,是怎樣成功接收和管理上海這座遠東第一大都市的。共產黨人在上海的一系列創新性探索,為新中國各項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戰上海”所蘊含的歷史遺產和民族精神,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對於新中國一路走進新世紀、邁入新時代具有刻骨銘心的啟迪作用,放在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戰上海》

引導青少年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當天在《戰上海》座談會上,來自社會各界嘉賓和專家學者共同回顧70年前的上海從百廢待興到重新恢復生機的“大解放史”,熱議中國共產黨人“戰上海”精神及其對當下的現實意義。

距离上海解放只差一星期,交大的这两位学生党员牺牲在黎明前夕……

△《戰上海》 座談會現場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何向蓮表示,希望通過此書,把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者的上海精神和經驗更好更廣傳播出去,幫助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格局的當下吸取歷史經驗,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和突破。

據瞭解,《戰上海》上市以來已重印4次,印數達5萬冊。為什麼《戰上海》取得了氣勢如虹的成績, 成為一本叫好又叫座的優秀主題讀物?何向蓮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上海解放之於全國解放有著特別的意義和地位;其次,《戰上海》的側重點是上海解放的第一年;第三,《戰上海》的精髓是“戰”。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戰上海”不僅是軍事戰,還是政治戰、金融戰,劉統教授通過深挖檔案,第一次用生動真實的歷史、通俗的語言,全面、細緻反映上海解放第一年穩定經濟、改造社會、鎮壓敵特等各條戰線上的鬥爭,使讀者沉浸其中,深刻體會到沒有大城市管理經驗的共產黨為什麼能贏、是怎麼贏的。

來源:紅色之聲(ID:hszs1921)

審稿:李宏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