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在共和國熠熠閃光的開國將星中,有一位閩西子弟雖出身於泥瓦匠,然而在革命的熔爐裡百鍊成鋼,終成一代名將,他就是劉忠。劉忠功勳卓著,軍、政、後兼優,是長征隊伍的“偵察先鋒”,是率部轉戰大半個中國的猛將,是人民軍隊教育事業的重要奠基者。劉伯承評價他“長征,劉忠功不可沒!”胡耀邦則稱其為“有功之臣”。

長征隊伍的“偵察先鋒”

1906年10月2日,劉忠出生於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劉屋角一個佃戶家庭,家族名字為劉永燦。劉家家境貧寒,小劉忠在親戚朋友幫助下勉強上了三年的舊式小學,不得已輟學去學泥瓦匠。三年的學徒生活,他吃遍了苦頭,挨打受罵如同家常便飯。晚年回憶這段經歷,劉忠說這是自己“一生中最悲慘最可憐的時光”。

悲苦交加中,劉忠慢慢長大成人,不甘受剝削受壓迫的情緒也在滋長。1928年,上杭縣來了共產黨,組織農民協會。為了方便工作,他改名為“劉忠”,以表示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不久後,他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革命生涯由此開啟。

1929年上半年,工農紅軍第4軍進入閩西地區,積極開闢根據地。劉忠工作積極,表現突出,被選調到紅4軍隨營學校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紅12軍第103團。在革命軍隊這個大熔爐裡,這位閩西青年迅速成長,先後任紅4軍第3縱隊19大隊政委,紅一軍團第12師36團政委,第11師33團政委,第2師5團政委,所部在歷次反“圍剿”作戰中英勇頑強,戰績突出,多次受到上級表揚。其中,5團被中革軍委授予“模範紅5團”稱號。

1934年7月,劉忠調任紅一軍團司令部偵察科長。偵察工作是首長的耳目,崗位重要,責任重大。劉忠對偵察工作並不熟悉,但他以個人特有的倔強和韌性學習新業務,掌握偵察的職責和任務。

新成立的偵察科很快在接下來的長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7月下旬,劉忠奉命率軍團便衣隊去方面軍司令部,從劉伯承總參謀長那接過絕對保密的長征路線軍事要圖和行動方案,親手交給軍團首長。9月中旬,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開始長征,劉忠的偵察科擔負起紅一軍團的先頭偵查任務。

中央紅軍渡過贛江突破敵人第二道封鎖線後,劉忠率部化裝成國民黨部隊,迅速佔領了城口鎮。控制九峰山後,劉忠立即繪製了略圖,派參謀火速送交軍團首長。軍團政委聶榮臻據此進行了兵力部署,搶佔了要地,使中革軍委等後續部隊從九峰山以北安全突破了敵人第三道封鎖線。

敵人設的第四道封鎖線是湘江。為探清敵情,劉忠率眾裝扮成國民黨軍走在最前面。他們拼命趕路,遇到大雨,黃泥路滑,個個摔得如泥猴一般。到達湖南道縣時,國民黨的縣長和民團出來迎接這支疲勞不堪的“國軍”,劉忠也不含糊,不動聲色地寒暄支應,進城便將對方扣起來,既掃清了障礙,又摸清了敵情。攻下道縣後,劉忠率部繼續前進,渡過湘江偵察廣西全州、桂林敵情。他發現全州城尚無國民黨正規部隊把守,建議紅5團先頭部隊迅速渡江,搶佔全州,可是等到軍團下令搶佔全州時,為時已晚,敵人重兵已進佔全州。全州的得失對渡江成敗至關重要,直到晚年,劉忠還為此事唏噓不已,痛惜血染湘江的戰友。

遵義會議後,劉忠率部繼續披荊斬棘、拔關奪隘,為中央紅軍和中共中央探虛實,標路徑,排障礙。在實踐中,這位偵察科長迅速成長,既堅韌頑強,又膽大心細、有勇有謀,創造了不少奇襲和智取的戰例。


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劉忠

1935年5月,劉忠接上級命令,需要穿過越西城搶佔大樹堡渡口以策應紅軍主力強渡大渡河。越西城離大樹堡渡口還有60多華里,必須經過傳說中唐僧取經經過的曬經關,這中間還有兩個被敵人把守著的要隘。劉忠把從小相嶺俘虜來的十幾個願意當紅軍的士兵和7名紅軍戰士混編,偽裝成從越西城退出的川軍,由他親自帶領向曬經關前進。隊伍還未到曬經關,就遇到敵便衣隊,劉忠就讓俘虜排長用四川話說明身份和情況,取得了敵便衣隊的信任。在敵便衣隊的帶領下,劉忠他們最後一槍未放就奪佔了曬經關和大樹堡兩個隘口。

長征路上,劉忠執行的眾多偵察任務中,有一項十分特殊,不得不提,它發生在過草地之時。當時,劉忠的偵察隊伍走在最前面,他們與藏民嚮導一起,為紅軍大部隊在前面探路。由於過草地需要十幾天時間,部隊的糧食供給成了大問題。軍團首長給劉忠又增加了一項特殊任務:為全軍探尋能吃的草葉、草根。大草地上野草、野菜各式各樣,有的草放到嘴裡很難嚥下去,有的草吃了還會中毒,重者有生命危險。明知道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劉忠還是每天都領著戰士去挖草根、煮草葉、嘗野草野菜。找著能吃的野草,就送給軍團衛生部鑑定,然後向各單位介紹或用文字通報全軍。他們就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

1935年10月,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吳起鎮,取得了萬里長征的偉大勝利。紅一軍團是一方面軍的先鋒部隊,偵察科則可謂是先鋒中的先鋒。對於這支隊伍的出色工作,林彪、聶榮臻異口同聲地稱讚說:“紅一軍團的勝利,離不開劉忠他們!”劉伯承更高度評價劉忠“功不可沒”。

鏖戰華北戰場

長征勝利結束後,劉忠率偵察部隊參加直羅鎮戰役、東征戰役等,屢立戰功。

直羅鎮戰役發起前,是劉忠提供及時而準確的信息,使參戰部隊抓住戰機在直羅鎮聚殲敵第109師。敵人在突圍過程中,曾有一個營衝到紅一軍團指揮所跟前,直接威脅到正在指揮所的毛澤東與軍團首長的安全。劉忠臨危受命,率領僅有的一個警衛排和偵察隊,勇猛的實施反衝擊,一鼓作氣將國民黨軍壓了下去,隨即指揮增援上來的軍團警衛連等牢牢守住了陣地,最終化險為夷。

1937年初,劉忠的工作發生了重大調整。他奉命調往抗大學習深造並留校工作,先後在抗大第三至五期擔任大隊長之職。1940年8月,轉赴晉冀魯豫軍區擔任抗大第六分校校長。在一年半時間裡,他獨立領導六分校在河北涉縣、山西武鄉地區艱苦辦學,為根據地培養了2000多名幹部。1941年6月抗大總校給劉忠頒發了模範幹部獎章。

1941年8月11日,八路軍總部頒佈命令:以第386旅、決死一縱隊等部組成太嶽縱隊,陳賡擔任司令員,負責縱隊全面工作;劉忠調任第386旅(陳賡兼旅長)副政委,加強該旅的領導班子。次年1月,劉忠奉命抵達中條山地區,協助太嶽縱隊政治部主任、南進支隊司令員王新亭開闢根據地並很快打開局面。4月中旬,南進支隊司令部改編為豫晉聯防區司令部,劉忠兼任司令員。

劉忠性格直爽,責任心很強。當時,豫晉邊區沒有其他軍事出身的幹部,工作比較被動,有的領導顧慮敵強我弱,不敢主動進攻,劉忠的意見多次被否決。一次,他激憤之下,把望遠鏡、地圖等一把扔到桌子上,說:“這個愧對上級、愧對人民的司令員,我不當了!”其他人在嚴酷的事實下終於醒悟,採納劉忠的意見,結果,第二個月就將4000多日軍打退,局面立即打開。

在豫晉邊區司令員任上,還發生了一件有驚無險的插曲。1942年5月中旬,129師政委鄧小平到豫晉區檢查工作,不料被敵人盯上。王新亭、劉忠等保護著鄧小平一行,轉戰在陽城、沁水、翼城三角地帶。5月28日晚上,當部隊在沁水縣東川村宿營時,從垣曲出動日偽軍幾千人,準備對東川村分進合擊。幸虧劉忠考慮周全,事先派出了多位偵察員及時掌握這一情報,部隊得以提前開拔併成功突圍。事後,鄧小平幽默地對劉忠說:“這次你對大家有‘護駕之功’啊!”

1943年2月,劉忠升任第386旅政治委員兼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次年改任第386旅旅長兼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參與開闢了豫北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中國上空內戰陰雲密佈。毛澤東等人在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繼續派遣軍隊經同蒲、平漢、 津浦三路向解放區進攻,中央決定組建晉冀魯豫軍區,展開上黨戰役。劉忠的386旅的任務是攻打長子縣城。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對攻打長子縣城又作了具體部署,並把決死第一旅的第38團配屬給劉忠指揮。

長子城是長治西面門戶,城防碉堡林立,是一塊相當難啃的硬骨頭。劉忠深感責任重大,他和政委張祖諒在事前進行了周密部署。9月13日,戰鬥由第772團率先打響,他們以夜襲戰術攻破長子城外圍屏障北高廟據點,繼而和第20團、第38團用一整天時間,攻佔了縣城的西關和北關。戰鬥中,劉忠冒著國民黨軍炮火始終在一線指揮。他見國民黨守軍收縮入城,遂命令部隊挖坑道往城牆西北角下運送炸藥。9月18日,炸藥被引爆,隨著一聲巨響城牆裂出一個大豁口,部隊迅速攻入城內。在劉忠的指揮下,入城部隊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一舉奪取長子城。


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攻克長子縣城西關。

長子戰鬥後,第386旅與兄弟部隊一起直逼長治城下,實施圍城打援。劉忠所部英勇向前,圍擋追擊,拼盡全力。在漳河西岸的土落村,劉忠就親率一個團阻擋住了十倍之敵。10月12日,上黨戰役勝利結束。劉忠後來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這是一個乾淨、徹底、戰果輝煌的大殲滅戰。”

上黨戰役結束後,為適應新的形勢,冀魯豫、冀南、太行、太嶽各軍區主力依次編為第1、2、3、4縱隊。386旅編為第4縱隊10旅,周希漢任旅長,劉忠任政委。1946年7月,劉忠調任4縱參謀長,協同司令員陳賡執行晉南方向的作戰任務。

當時,第4縱隊僅有1萬餘人,敵胡宗南部結合閻錫山部共7萬餘人。在兵力完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陳賡、劉忠毫不畏懼,從容應對,連續實施了聞(喜)夏(縣)、同蒲、臨(汾)浮(山)、進軍呂梁山等戰役,在大踏步進退的運動戰中尋找和創造殲敵戰機並取得輝煌戰績。毛澤東對此高度讚揚,要求各軍區並各師各縱首長學習陳賡部集中主力各個殲敵的作戰方法。而劉忠自上黨戰役以來所表現出的靈活機智的指揮才能,果斷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埋頭苦幹的工作精神,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評。陳賡曾幽默地對劉忠說:“你給我當參謀長,是浪費人才。”

1947年6月,劉忠任太嶽軍區司令員。他大抓地方部隊正規化建設,指揮軍區部隊參加大戰、惡戰,藉以錘鍊部隊。伴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劉忠率部與野戰部隊密切協同,不斷大規模地殲滅國民黨軍,鞏固和擴大解放區。1948年3月至5月,劉忠指揮太嶽軍區8個團參加了臨汾攻堅戰。6月,征塵未洗,又率部揮師北上,參加了規模更大的晉中戰役。

按照總指揮徐向前的部署,劉忠先是率部圍殲閻軍“親訓師”主力一部,繼而協同兄弟部隊破擊並控制同蒲鐵路一段,並出色完成阻擊任務,徐向前評價說:“這對防止敵人逃竄,逼敵進入預定戰場起了重要作用。”

戰役進入圍殲階段後,劉忠率領部隊負責董村阻擊戰。董村是敵軍重兵突圍之地,阻擊戰成敗關乎整個戰役。戰前,徐向前對劉忠說:“不管傷亡多大,你也要釘在那裡,堅守到底,決不能讓敵人跑掉。”劉忠不負重託,率部激戰三天三夜,斃敵1000多人,牢牢守住了陣地。其中,主力41團第2營6連打得只剩下九人。戰後徐向前稱讚說:“董村阻擊戰,以一當十,以百當千,人在陣地在,同敵人反覆拼殺,白刃格鬥,為戰役取勝立下了大功。”第41團榮獲“穩如泰山”的光榮稱號。

1948年8月15日,經受住連番惡戰考驗的太嶽軍區部隊升編為華北野戰軍第15縱隊,劉忠擔任司令員。徐向前是看著這支部隊成長壯大的,遂欣然提筆疾書祝賀:“鋼是煉成的,鋼鐵般的隊伍是經過艱苦奮鬥的過程鍛煉出來的。我們是人民的隊伍,我們必須加強學習軍事和政治,不怕艱苦,排除困難,才能鍛鍊成為毛澤東式的、鋼鐵般的隊伍。”

從大西北轉戰大西南

1949年2月,第15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劉忠為首任軍長。第62軍下轄第184、185、186師,歸十八兵團建制。

3月,第62軍參加解放太原戰役,任務是主攻東大門。在劉忠的指揮下,第185師553團尖刀連首先打進閻錫山的太原公署,活捉敵公署副主任孫楚、防守司令王靖國。4月下旬,第十八、第十九兵團奉命改隸第一野戰軍建制,參加解放大西北作戰。

接到新的任務,劉忠和政委魯瑞林立即開始組織本軍部隊實施進軍大西北的各項準備,並在榆次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大會,叫響了“解放西安去,解放大西北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7月10日,扶郿戰役打響。戰役中,劉忠的第62軍擔任中路攻擊,和兄弟部隊合力穿插分割,輪番衝擊,打得胡宗南部疲於奔命,潰不成軍。至14日戰役勝利結束。此役,殲滅胡宗南集團4個軍共4.4萬餘人,大大削弱敵軍實力,迫使其大部兵力退守秦嶺一帶,無力北顧。繼而,第一野戰軍乘勝揮師西進,兵鋒直指青寧二馬(馬步芳、馬鴻逵)。8月,蘭州戰役打響。大軍兵分三路,實施迂迴包圍戰術。劉忠率部隨第一兵團擔任左路迂迴任務,切斷馬步芳駐地蘭州同青海西寧的聯繫,掩護兄弟部隊完成對蘭州的包圍。蘭州旋即攻克,西北戰場大局已定。

按照部署,第十八兵團本來一路向西,直逼新疆。10月中旬,中途接到命令,由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統率準備進軍大西南,協同劉伯承、鄧小平的第二野戰軍,以大迂迴大包圍的方式聚殲由西北退守西南的胡宗南集團。這是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根據全國戰局發展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


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劉忠將軍為後輩們講解才溪革命鬥爭史。

命令下達後,劉忠所部隨第十八兵團奉命調頭南下,對撤軍入川的胡宗南部展開追擊。12月3日,第62軍所屬第185師、186師由漳縣、鹽井鎮地區出發,經西和、望子關等地,於9日進至武都東南的甘泉、楊家壩,控制了由武都入川的主要交通要道。第184師同日由岷縣出發,進至西固,擊潰敵第739團。該師不顧一切疲勞,繼而翻越雲霧瀰漫、終年積雪的安紫嶺,忍飢受凍,不分晝夜地跟蹤追擊,於10日追上敵人,俘敵2000餘人。

進至四川后,正面摩天嶺的道路已是冰封雪蓋,很難通行,在此情況下,劉忠決定第184師、185師主力改道經碧口、青川向綿陽進軍。第185師於11日由武都出發沿白龍江南下,13日抵近玉壘關。在玉壘關,由於鐵索橋被敵毀壞,前進受阻。戰士們不顧艱險,冒著刺骨的寒風,赤身下水與急流搏鬥,扶木打樁,終於在16日將浮橋架通。18日,第185師、獨立1師及軍直機關部隊由碧口出發,經青川、江油、德陽,於27日進至廣漢。而此時184師也推進迅速,一路奪關斬隘,於18日進至青川,20日解放江油、中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第62軍南進入川之路,皆為高山連綿,層巒疊嶂,其艱險超乎常人想象。即便如此,他們始終保持強行軍狀態,與兄弟部隊密切配合,一路猛追猛打,共殲滅南逃的國民黨軍達8萬餘人。

12月21日,劉忠率第62軍隨第十八兵團按時趕到綿陽及其東西一線,對逃往成都地區的胡宗南集團形成包圍。第二野戰軍隨即發起全線攻擊,在邛崍、大邑等地區殲滅企圖突圍的國民黨軍5萬餘人,連同此前的勝利及爭取多批國民黨軍起義,實現了進軍西南的目標,共殲滅國民黨軍約90萬人,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在西南大陸建立反共基地的夢想。

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從大西北到大西南,劉忠率領第62軍縱橫馳騁近3000公里,不僅打造出一支英勇果敢的鐵軍,自己也終成能打善拼、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將。

軍事教育戰線續寫榮光

1950年1月,第62軍奉命進軍西康,先後解放了雅安、康定、西昌,殲敵1萬餘人,很快解放了西康全省。2月,劉忠兼任西康軍區司令員。同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劉忠調任第60軍軍長兼川西軍區司令員,加緊組織領導第60軍的訓練,準備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就在劉忠一心準備入朝參戰之時,中央一紙調令,要他去軍事學院任院務部部長。自此,投身人民軍隊教育事業20餘年,開闢了人生另一處“戰場”。

按照黨委分工,劉忠負責行政和後勤方面的籌建,主要是體制編制、經費與物質保障三件大事。當時的大背景是一切向蘇聯學習,體制編制基本上是照搬蘇軍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模式,這項工作進展較為順利。而經費供給由於當時國家財政十分緊張,難以達到足額,因此後勤保障十分困難和費心。


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劉忠(左)與劉華清在一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劉忠經過調查研究,他建議用辦公司做生意的辦法來彌補經費上的不足,這一提議立即得到劉伯承及總後勤部的支持。不久,軍事學院在南京開辦聯華公司,在華東、華北、東北、華南等地派駐分公司,主要經營百貨、食品等各種生活用品,利用地區差價獲取一定的利潤,這在一定程度上補貼了教學的經費需求和教職員工的生活供給。

劉忠向來認為後勤保障無小事,“衣、食、住、行、醫、用”每一個方面都不能馬虎。在他的高標準的要求,嚴格的管理下,教學單位及其所屬人員得到了熱情周到的服務。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許多人動情地說:“就衝著後勤人員全心全意為教學服務的這份心,我們也非得把教學工作搞好不可。”

在軍事學院,劉忠還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主持了教室改建工程。學院的校址原是國民黨政府的國防部大院,裡面的房子雖然高級漂亮,但不適宜教學。劉忠年輕時幹過泥瓦匠,精通此道,就謀劃著改建。事實上,在延安抗大工作期間他就曾主持過校舍擴建工作。當時他畫出窯洞的設計圖,造出樣板窯洞,然後組織教職員工進行大規模施工。僅僅半個月的時間,延安鳳凰山麓便出現了一排排富有陝北鄉土特色的漂亮窯洞。時隔多年,劉忠的這一專長又有了用武之地。他的家鄉福建上杭才溪鄉一帶就是泥瓦匠之鄉,他設法與過去的工友聯繫,請來大批瓦工、木工。由於這些工匠缺乏從事大型工程的經驗,劉忠派技術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培訓,教授建築新工藝。這樣一來,隨著一間間教室改造完畢,這批才溪工匠也成長為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型建築工人。

1952年6月,劉忠改任學院物質保障部部長,工作職責不變。1954年3月,任學院副教育長,仍兼任物質保障部部長。1955年5月,院黨委決定讓劉忠到軍事學院戰役系深造。戰役繫於9月開學,恰逢全軍實行軍銜制,劉忠被授予中將軍銜,同時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劉忠(右二)與張震(左一)。

為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需要,1957年8月,高等軍事學院成立,這是全軍最高軍事學府,負責培訓全軍師職軍事幹部。10月,劉忠結束戰役系兩年的學習,奉命出任高等軍事學院院務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他直接參與了高等軍事學院的選址、規劃設計、建設乃至校園的綠化、教學保障、內務等工作,繼續擔當劉伯承元帥的得力助手。

1969年,中央軍委決定撤銷高等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和政治學院,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劉忠又參與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的籌建工作,並擔任第一副校長。他不顧年高體弱,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生動形象的教學,謙遜隨和的作風贏得了學員們由衷的欽佩。1972年以後,劉忠因病休養。1979年2月,離職休養。

離開工作崗位之後,這位老將軍始終保持著對黨對軍隊滿腔的炙熱情懷。他親筆撰寫回憶錄,主動向青少年做傳統教育報告,用親身經歷闡述人民軍隊的光輝歷史。1988年,劉忠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勳章。授銜之時,他感嘆道:“我是一個倖存者,中國革命的勝利首先要歸功於革命先烈和各戰場流血犧牲的烈士。”


泥瓦匠出身的開國中將,劉伯承贊其長征先鋒功不可沒,還救過鄧小平一命


◆劉忠

劉忠生性樂觀,意志堅定,生命力旺盛。戰爭年代,他四次受重傷,多次陷入絕境,每次都從鬼門關闖了過來。和平年代,在他快到80歲時,又兩次遇到人生困境:一次是77歲發現肺癌晚期,一次是79歲時患嚴重腦溢血接受開顱手術。神奇的是,他兩次都逃過劫難,還沒留下任何後遺症,引人驚歎。

2002年8月7日,劉忠中將溘然長逝,享年96歲。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