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未央》抄襲成立,你怎麼看待近年來國內影視劇頻頻爆出抄襲的事件?

娛樂小練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把《錦繡未央》和影視劇抄襲這兩個問題做一個區別。


先說《錦繡未央》的抄襲。這個事情可以說是網文界久負盛名的公案,官司從2016年電視劇播出後不久就開始,正式開打是2017年1月,到昨天宣判抄襲成立,為網絡文學版權維護開了個好頭。但前後歷時兩年來維權,根源就在於網絡文學的抄襲,不是偶發,是普遍和帶有原罪的。


熟悉網絡文學的朋友都應該還記得,早起網絡文學發端於博客、貼吧和論壇,不少作者的創作都是隨心而作,只是純粹的表達和讀者之間進行分享。大部分這些作者後來都脫離了創作圈,其中少部分成為了職業網文作家。這批作家不少創意都是在這些博客、貼吧和論壇交流中完成,從互相啟發,到互相“借鑑”,到最後直接搬家。由於原作者大多已經脫離網文圈,如果不是依靠影視傳播,很難發現自己的作品被人抄襲了。


但這樣有“良心”的抄襲,到了2013年起由於網絡“IP”被炒作,網絡文學出版公司大量整合進行資本運作,網絡作家一旦被公司簽下,就要按規定字數每天日更。這種資本的操作方法嚴重違反了文學創作的本質,使得有“良心”的作家退出了網文圈,留下來的要麼大批寫口水話沒營養的網文,要麼就是直接用軟件、或者抄襲前輩作品,形成所謂融梗、調色盤等所謂抄襲技巧。也因此,在早期Ip拍完之後,網絡文學至今再無佳作。


所以可以看到,抄襲這個在網文圈就不是個事情,而是被資本裹挾後,一個常態現象。這也是我看不起網絡文學的原因。


那麼第二個問題,回到影視抄襲。


除去改編自網絡文學的影視劇有抄襲嫌疑之外,中國影視抄襲,其實是很少的,特別由於影視是視聽語言和文本的複合藝術,要完全抄襲是不可能,更何況背後還有強大的監督審查機制。但粗製濫造和不停的翻拍就另說了。


影視劇抄襲,背後大多牽扯版權糾紛。比較有名的於正與瓊瑤的官司,稍微熟悉內情的同行,就知道背後不是於正“抄襲”瓊瑤這麼簡單,這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版權糾紛;另外最極端的一個情況就是《我的姥爺1945》和《姥爺的抗戰》,主演都是一個人,故事脈絡高度相似,但拍出來的成片,還是一個人,而且編劇就是一個人,所以也談不上抄襲。


所以,總體而言,影視圈的版權規範性要遠大於網絡文學,因為影視是一個技術性的創作工作,不是想抄就能抄的。如何提高製作水準,編劇表達出自己對歷史和生活的理解,提高自己創作技巧,則是更重要的課題


神機說


如何看待國內影視劇抄襲成風?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

為什麼影視劇會涉嫌抄襲,那就是劇情出了問題唄!

歸根結底就是劇本問題,劇本究竟是不是原創!

這就得問一問編劇了。現在無良編劇太多了,看到市面上什麼類型的劇火,就找一些相似素材東拼西湊,瞎改一通,一部大火的片子就來了。
其次一些


粉絲和觀眾也無形之中助長了不正之風。

很多觀眾是奔著喜歡的明星去看的,還不乏有些原著粉書粉啥的。這樣一來電視劇有收視率了,抄不抄襲的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因為這部抄襲的電視劇火了呀!

當然不乏有些不可避免的原因。

現在市面上很多影視劇都是小說改編,小說的情節大家也都知道,肯定存在故事情節雷同。故事情節的抄襲已經是不可避免了,劇本可不就涉嫌抄襲了嘛。



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無良媒體為了炒熱度,沒事找事,瞎胡鬧。

當然這一問題確實得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態度上要堅持和尊重原創!而對於涉嫌抄襲的,表示理解和包容。更加要呼籲廣大編劇和堅持原創,儘量避免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