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一线导读:虽然涉案剧的回归势头猛烈,但严重的积压情况依旧是类型“阳光下的阴影”。所以,如何规避审查问题,或许是涉案题材接下来的发力重点。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文丨于帅

进入第二季度,台网两端涉案剧的热度仍未减退。

卫视端,五大卫视目前有三家黄金档播出涉案剧——李幼斌、张丰毅等老戏骨主演的《因法之名》已经在北京卫视播出过半,国内首部公路缉毒片《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由浙江、江苏两家联播,也收获了不错的热度。

视频网站方面,《失控》《铁探》《暗黑者3》等更新中或刚刚完结的涉案题材作品,也在涵盖了多种角度的同时,为“涉案热”提供了流量保障。

可以说在沉寂了10余年之后,涉案剧终于迎来了又一个“小阳春”。

政策松动

涉案剧备案数激增

世纪之初,涉案剧作为国产影视剧的重要类型,便诞生过《国家公诉》《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等高收视、并引发社会讨论的作品。

但因为反腐涉案题材严重跟风、剧本走偏等问题,影视主管部门开始对其进行整顿,要求涉案剧、反腐剧退出上星频道黄金段,且在晚上11点前不能播出。据报道,仅在2004年,全年申报的涉案题材剧目就被压缩了40%之多。

之后涉案题材每况日下,逐渐消失在了观众的视野中。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国家公诉》

好在市场与政策环境发生了改变,2015年6月,中纪委宣传部在的座谈上提出:希望广电总局和最高检两部门配合,用文艺推动反腐,并提出“每年电影最少一两部,电视剧最少两三部,而且必须是精品”的要求。

次年,《人民的名义》开拍,并在第二年播出,收获了远超预期的市场反馈。之后,反腐与涉案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步回归。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电视剧备案公示信息显示,2016-2018年每年备案的涉案题材类电视剧分别为22部、37部、28部,2017年创下了高峰。虽然去年受影视寒冬的影响,涉案剧整体备案数量有所下降,但是相较2016年,依然处于上升势态。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所以即使在今年之前,备案数量的提升没有如实体现在网台两端,非但大热的《人民的名义》没有二轮重播。卫视更只有《猎毒人》《天下无诈》等区区几部涉案剧成功播出,最终也都反响平平。

但开年后网台两端多部涉案剧的播出,还是为涉案剧之前在数量上的积累寻找到了突破口。

网剧年轻化、台剧真实感

涉案剧网台差异明显

其实目前的影视市场中,题材的扎堆现象没有明显好转。然而头部平台的激烈竞争与观众审美的提高,对于题材在分众上的尝试大有裨益。所以当下整体回归的涉案题材,在强调真实感的同时,也于类型上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先看网剧的创新。

由企鹅影视和TVB共同出品的《铁探》目前豆瓣评分7.9,是近几年涉案剧口碑最高的作品之一。虽然剧集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逻辑漏洞,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比较极端,但袁伟杰、惠英红等主演的精湛发挥,与剧集较快的节奏,还是撑起了作品的品质。

值得关注的是,《铁探》虽然是传统的“人物成长史”,但其中男主“奇迹生还后变强”的漫画设定,与角色间微妙的隐藏关系,都是较为新颖的尝试。而“老中带新”的尝试,也是剧集之所以口碑优异的原因之一。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铁探》

《民国少年侦探社》同时作为青春题材的作品,将发力重点放在了“轻喜”上。虽然因为没有处理好喜剧与探案之间的平衡,作品因剧情低幼的问题遭到了观众吐槽,但作为“反面教材”,剧集在类型上的创新与尝试,还是可以给之后的涉案剧参考。

爱奇艺自制剧《晨阳》采取了双男主的叙事模式。虽然在《镇魂》与《原生之罪》后,双男主的模式已经不再新鲜,但在涉案剧中尝试爆款元素,对于题材的发展一定是有益无弊。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网剧强调创新,卫视端的涉案剧却更多立足于真实。

《因法之名》出品于《人民的名义》大火的2017年,不过因为涉及冤假错案的平反,直到今年4月才最终与观众见面。不可否认,剧集过于突出恋爱的戏码,使司法上的说服力有所欠缺。

但几位老戏骨对于角色的刻画,以及作品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复转”背景下司法环境的还原,都让这部涉案剧可以称得上是合格的现实题材作品。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因法之名》剧照

《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作为国内首部公路缉毒片,其实是涉案剧创新的代表作,不过剧集在善拍战争题材的导演毛卫宁手中,在真实感上也不逞多让。虽然相比于承担普法责任等更有深度的作品,《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还存在抠图、演员表演等问题。但在结合爱情戏与涉案题材的专业度上,作品起码还是做到了立足于现实。

此外,《破冰行动》等可能在卫视端播出的涉案剧,均有公安部宣传局等官方联合制作的背景,想必在真实性与专业度上都有一定保障。如此看来,在整体回归后,避免重蹈2004年被迫全面“下星”的覆辙,是涉案剧的发力重点。

积压情况严重

涉案剧应如何规避审查问题?

虽然网台已播的涉案剧类型各异,在内容上也都可以称之为合格的现实题材作品,但时刻走在“刀尖”上的涉案题材,依旧是积压剧的“重灾区”。之前提到的《因法之名》在积压两年后才得以上星播出,《深渊行者》《拼图》《国家行动》等多部早已制作完成的作品,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无法与观众见面。

那么在创作时,涉案剧应当如何规避审查的问题呢?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1、避免损害公安形象

2011年,广电总局联合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公安题材影视节目制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了公安题材电视剧、电影的备案、立项、审查等方面的诸多原则。

《通知》提到:

所有涉及公安题材的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要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防范意识,有利于鼓舞士气、激励公安队伍的斗志,树立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有利于震慑违法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发布至今,这项《通知》一直是公安题材剧创作和审查遵循的尺子。公安部宣传局《关于加强公安题材网络影视作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要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和《关于切实加强公安题材影视节目制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审查公安题材的影视剧与网络影视作品。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简言之,如果想要避免审查时的麻烦,涉案剧在故事上一定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放在首位,否则触到了“政策红线”,作品一定会面临重新调整的麻烦。

2、避免重走同质化老路

正如之前所说,在十余年前涉案剧的“浩劫”中,同质化严重是首要原因。因此在整体回归后,如何避免重走旧路,同样是值得涉案剧注意的问题。

而虽然视频平台方面,目前在涉案剧上普遍进行了多维度的尝试,但还需避免数量提升之后品质的下滑。尤其是例如《民国少年侦探社》等轻体量的涉案作品,虽然选秀明星的加盟可以提升剧集的热度,但在这类严肃作品中,更注重演员的演技,使观众容易跳戏的元素还是少见为好。

相比而言,卫视在避免同质化上的尝试就比较可取,展现花式诈骗案的《天下无诈》以及涉及冤假错案问题的《因法之名》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这种处理方法一是可以避免审查时的问题,二则是真实故事在同类题材上会有所区分,对于避免同质化大有裨益。

整体回归、表现优异,但涉案剧还需规避哪些问题?

不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涉案剧,虽然具有不错的故事框架,但若想成为精品,还需要在这类作品的核心人物设定上下功夫。如何在刻画案件时将多种人物关系恰当呈现,且符合涉案剧的剧情需要,同样是卫视端涉案剧集面临的问题。

好在哪怕未来的发展方向仍不明朗,涉案剧起码走在了回归的路上,尤其是目前现实题材受捧的大环境下,更给予了涉案剧一个不错的发展契机。未来,如果该类剧目可以在合理应对审查的同时,针对分众类型取得进一步发展,那么再度占据影视剧市场的重要比重,也并不会太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