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最近热播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中,让“原生家庭”一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近些年,“原生家庭论”特别火,《都挺好》里鲜明的角色性格将其点燃,并不出人意料。原生家庭,决定着一个人的起点,是一个人受教育的基础,是塑造性格、品质、价值观的第一站,自然极为重要。

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那么,你的舞蹈人生是不是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呢?

心理学家弗里曼认为,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也就是说,没有绝对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不足,将成为一个人后续人生的索求和追逐。比如,从小渴望学习舞蹈而没有机会学习或更好学习的人,往往会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成年后或下一代。

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在《都挺好》剧中,苏母对待明玉的态度上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母亲对待女儿的态度——就是女儿都是要嫁人的,终归是别人家的人不必养的太好,上学那更是可有可无。儿子就不同了,儿子是要传宗接代的,自然地好好养,不仅要好好养还要为他娶媳妇、买房甚至带孙子都心甘情愿。明玉虽然早早养成了独立和勤奋的好习惯,但内心深处极度缺爱,所以她用事业的忙碌来抵消内心的孤独,渴望被爱但又畏惧爱。倒是在她的伯乐和恩师、企业家老蒙身上,找到了父亲的角色替代,因为这是一份难得的关心。所以,她爱事业胜过家庭。

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如果从舞蹈人生的角度来说,苏明玉一定会是个“舞霸”。小时候练功的时候最努力,长大了争主角最强烈,她在舞蹈之路上的成功概率最高。如果在舞蹈人生中能遇到伯乐,她会分外感恩,死心塌地为师傅好。她在别人眼中会是“别人家的孩子”,“能吃苦、聪明、肯拼”,但她隐忍而深埋其“悲惨”的童年成长经历。她可能从小有考北舞的天赋,而因为家境只能就近读个普通的舞蹈学校,甚至不再接受舞蹈教育,靠自己在社会舞蹈中摸爬滚打占据一席之位。

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而从小被溺爱的“妈宝男”苏明成,则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并把父母的偏爱视为理所当然。如果苏明成学舞蹈,那一定是那个靠“钱”和“资源”堆起的舞者。父母靠关系把他送进还不差的舞蹈学校,每月给其不少的生活费,他不会投资在舞蹈学习上,而是打游戏、早恋等。毕业了,没有过硬的舞蹈技能,又是父母帮忙找到一个稳定的体制内搞舞蹈的工作。

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大哥苏明哲勤奋、优秀,但愚孝。如果他学舞蹈,那么家里一定砸锅卖铁支持考北舞、然后再去英美读个舞蹈硕士,最后在国外舞团受雇几年后任教。可以说,大哥享受了小家里来自情感和物质的最优支持,但是最后产出比可能还不如苏明玉来的实际。

如果苏家这三个孩子学舞蹈,大概在舞蹈之路上的发展大抵如此。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来自于童年的不愉快。那些在童年渴望学习舞蹈,却总被原生家庭拒绝的人能否在成年后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寻求自己内心的追逐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原生家庭对你在舞蹈之路上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最多可能错过了舞蹈开发最黄金的时间。现代人大约20岁前后就会走出原生家庭,之后的自我塑造,更多的是在于自己。

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原生家庭可以作为一种提醒父母的警示。

它提示着你该如何在正确的舞蹈教育中培养下一代;

它提示着你如何尊重孩子对舞蹈等艺术教育的选择;

它提示着你如何平衡孩子学舞和学文化课的投入比……

从《都挺好》中看,“原生家庭”是否能决定你的舞蹈人生?

原生家庭没有办法选择,最重要的是自己得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甚至下一代过优越的生活。呼吁我们的社会有更多正确的舞蹈引导,散发更多关于艺术宣传的善意、温暖与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