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敢稱帝,為何呂后不敢?

tdjrx


首先對比一下呂后和武則天,會發現無論是從政治手腕還是治理國家方面,呂后都與武則天大相徑庭,相差甚遠,所以即便是沒有稱帝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來論述一下為什麼呂后不敢稱帝

【原因一】:呂雉是開國帝王的皇后,開國皇帝往往都會有開國元勳,劉邦也不例外,例如張良、韓信、樊噲、蕭何、劉賈、彭越、英布、陳平、周勃、曹參、張敖、酈商、奚涓,以上列舉的這些都是比較有地位的開國大將,除了韓信,英布沒有得到善終,其他人的結局還是比較好的。呂后雖說當時已經權傾朝野,但是也是靠著這些開國元勳的幫助才能走到這一步,但是呂后如果再往前邁一步的話 ,肯定會受到各位開國元勳的阻止。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跟著劉邦打天下,和劉邦的感情那肯定沒的說,你呂后只是因為是皇太后所以一直忍讓,但是如果要稱帝,改為呂氏江山,那我們這些開國元勳打下的江山就這樣被你搶走了,那肯定要反的。

【原因二】:思想的原因。直至漢朝建立,之前也就經歷了夏商周,春秋戰國,歷史上從未有女子執政,而呂后掌管朝政就已經開了一個先河,更不用說稱帝了,根本不會出現這種想法。

【原因三】:劉邦當時定下一個規矩,只有劉氏家族才能登基稱帝或者稱王,如果有外姓人想要篡位,那麼就要被處死,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原因四】:呂后的政治手腕以及治理國家不是很出色。呂后自知自己能力的不足,立自己兒子為帝,並且大肆分封自己的親族,導致外戚專權,把持朝政,這已經就是呂后的終極目標,已經足矣,再走一步只會為自己徒增煩惱。

以上就是本人的觀點 ,不知道您是否有不同意見,請在留言區留言評論相互探討。






大咖秀歷史


呂后沒有像武則天一樣稱帝,主要有三大原因:

1.呂后的政治實力不如武則天。呂后在劉邦晚年開始投身政治;兒子惠帝在位的7年間她逐漸掌控了朝政;惠帝去世後,她“臨朝稱制”8年後去世。武則天做昭儀時開始投身政治;後做了唐高宗28年的皇后,參政23年,其中垂簾聽政20年;唐高宗死後她廢中宗、“臨朝稱制”6年,然後改唐為周,做了15年皇帝。綜上,武則天在稱帝前掌權近30年;而呂后全部掌權時間只有15年,所以武則天有更充分的時間培植勢力、樹立威信。

2.呂后的對手比武則天的強大。呂后和武則天都有借皇帝之手打擊功臣,不同的是唐高宗不是開國皇帝,到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向皇帝寶座發起衝擊時,朝中已經沒有資歷深厚的功臣了;而呂后是開國皇帝之妻,劉邦死前功臣勢力雖然受到打擊,但仍很強大,她在劉邦死後沒有再進行大規模的迫害功臣的活動,穩住了功臣集團,通過平衡各種勢力,維持了執政地位。

3.呂后無稱帝野心。呂后作為劉邦的結髮妻子,穩據皇后、太后的高位。她投身政治的原動力是為了維持她和她兒子的地位。惠帝死後,呂后失去依靠,她對權力更加緊抓不放,一來是迷戀權力帶來的快感,二來也是維護自己的地位。呂后為劉邦奪取天下作出很大貢獻和犧牲,因此她不會想去篡奪劉家的天下。當然她執政時也有為呂氏家族謀利益,但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她想讓呂家的人接班做皇帝,建立一個呂氏王朝。所以王立群教授總結呂后是“有私心而無野心”。

綜上所述,呂后沒有像武則天一樣稱帝,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不是單純的個人能力的問題。因此我們不能簡單以此得出結論:呂后沒有武則天強。另外評價一個政治人物,主要還應看其政績,在這方面呂后也不遜於武則天。

在“陽勝陰衰”的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掌握全國政權的女統治者有三人:漢高祖皇后呂雉、唐高宗皇后武則天、清文宗皇后慈禧。但是,正式稱帝的只有武則天一人。其他兩個人同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什麼沒有稱帝呢?

這是因為武則天具備了以下條件:

其一、帝王的個人素質、能力和政治野心。其二、社會環境開放女子地位較高。其三、重用庶族地主提供了階級基礎。其四、丈夫、兒子都懦弱。

而這些條件其他二人都不完全具備。

先說呂后,她是一位隱藏在漢宮帷幕後的統治者。在漢代之前,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女性獨掌朝綱的局面,而呂后卻首開先河,雖然稱制八年沒有登基成為一代女皇,但她的權力卻勝似帝王。有首詩形象的概括了她的一生:

“青春天命結良緣,楚漢戰爭命曾懸。兔死狗烹功臣歿,韓滅彭陷漢室堅。高祖駕鶴方西去,戚氏罹難已致殘。大封諸呂強外戚,死後傾覆轉瞬間。”

從這詩中我們不難看出,呂后這個人有很強的私心和權力慾望,但是個人稱帝的野心不是很重。

從她嫁給劉邦的目的上看。她的父親通過看“面相”認為劉邦這個人將來會有大作為,她聽從父命嫁給劉邦。從這一點上看,她在劉邦身上進行長期的投資,以期望將來“妻以夫榮”,所以她依附於劉邦是主要的而最初沒有很大的政治上的野心;從她幫助劉邦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及除掉趙王如意、戚夫人的目的來看,她是為了鞏固劉氏族天下和為自己的兒子當皇帝鋪平道路;從她問劉邦身後的安排,以及認真貫徹來看。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呂后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不難看出她這時沒有自己做皇帝的野心。

再後來呂后自己的兒子劉盈死後,她開始扶植傀儡小皇帝,自己進行了長達八年的稱制,但還是沒有乘帝。我想原因應該之一是對劉邦殺白馬為盟,遍告天下,非劉氏不能封王的遺囑有所顧及,還有就是迫於朝中劉氏子孫和一班元老重臣對她的壓力,使她不敢肆意妄為。這才導致朱虛侯劉璋和周勃、陳平等先發致人,發動兵變,這是呂后不曾料到的結果,她的兄弟,侄子呂祿、日產等人手握重兵,都不堪一擊,呂后在驚嚇中死去。


孤城影隨


武則天和呂雉是兩個不同的境況! 漢高祖劉邦生前曾經殺白馬立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遺言誓約!劉邦駕崩以後劉盈為帝,劉盈是個不計較個人恩怨,心地善良之人,雖然之前差點被自己的弟弟趙王劉如意奪了皇位,但是當他得知自己的母親要加害劉如意還是義無反顧的保護著自己的弟弟,由於他的性格比較軟弱,還是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手足被母親殘害!尤其是看了戚夫人被呂雉折磨成“人彘”後精神受到極大打擊,他派人告訴太后:這事非人所為,太后如此殘虐,臣身為太后子,再也無臉治天下!從此以後,惠帝便日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此後,呂雉就開始了他的掌權之路!



呂雉掌權後,先是為了保住自己皇太后的位置殺了很多的威脅到皇位的皇子,之後便開始冊封呂氏家族的成員,個人覺得她是有登基地位的野心的,她把自己的呂氏家族全部安插在朝局內部的重要官職,惠帝死後,無子嗣,她完全可以自己登基為王,可是當時呂氏集團的政權根基還不穩,她只好再找一個傀儡皇帝慢慢培植自己的勢力。

但是她的呂氏家族跟武則天的朝臣不同的是,呂氏家族依然懼怕舊漢老臣,比如朱虛侯劉章,還有陳平,周勃,灌嬰等,劉章辦事果斷,在高祖孫輩中首屈一指,灌嬰原來是高祖手下的一名大將,而且對呂氏專權一直不滿,有了這些人,呂雉就絕無可能安安心心的稱帝!總而言之,還是沒有得到人心,人心所向,才能順應天意,繼而得大位!


秦桑之


唐朝立國後,李淵、李世民都分封了諸侯王,但是諸侯王權力很小,多為州都督或者州刺史,實封幾百戶到幾千戶的食邑不等,這樣的諸侯王,比大地主強不了多少。

李治時代最有權勢的諸侯王就是江夏王李道宗和吳王李恪,而他們倆653年就被長孫無忌害死了,李唐宗室就式微了。

武則天從660年就開始臨朝稱制了,到683年李治駕崩,就是李治在位時,武則天就執政二十多年了。

從683年到690年,皇帝先是李顯,後是李睿,都是傀儡皇帝罷了,690年,武則天稱帝。

在官僚政治不成熟的唐朝,皇帝想要皇權穩固,就需要強大的宗室拱衛皇權,不然,皇帝面對權臣,顯得勢單力薄,但是,如果宗室勢力太大,同樣會威脅皇權,

唐朝總結前朝的經驗教訓,分封諸侯王,但是,又限制了諸侯王的權力,這樣,長孫無忌就能很輕易的殺了宗室勢力最大的兩個諸侯王,武則天差點把李唐宗室殺光了。

武則天可以篡位,是因為李唐宗室在他面前就是一盤肉,他自然毫不猶豫的吃了。

而呂雉面對的劉氏諸侯王呢?

劉邦在取得天下後,分封八個異姓諸侯王,相繼剪除了七個諸侯王,在削番的過程中,把原八個異姓諸侯王的地盤,分封給劉氏子弟,

這樣,漢朝中央的地盤,只有十五郡,而諸侯王地盤有二十一郡,諸侯王地盤加起來比中央政府大多了。

比如,漢高祖封長子劉肥為齊王,齊地七十餘座城,西漢初期最大的諸侯王。

西漢的諸侯王,那是貨真價實的諸侯王,手握重兵,諸侯國內的土地、人民、賦稅都是他的,跟戰國的諸侯王沒什麼區別了。

呂雉面對這樣的諸侯王,她能怎麼辦呢?

漢惠帝時期,劉肥割城陽郡與呂后之女魯元公主為湯沐邑,呂雉就放劉肥回去了,還得封劉肥的兩個兒子為侯來安撫他。

劉肥的次子朱虛侯劉章,行酒令當著呂雉的面殺了呂氏宗親,呂雉毫無辦法。

劉邦分封了諸侯王,雖然有後來的諸侯王叛亂,但是,如果沒有諸侯王,呂雉跟武則天有什麼區別呢?

劉氏諸侯王在呂雉面前,那是一塊骨頭,她自然沒辦法吃下了。

同樣的,周勃等人可以政變殺了皇帝和執政大臣,可以重組政府,但是,擁立劉恆為帝后,劉恆就是貨真價實的皇帝了,周勃最後也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封地。

而漢武帝削番成功後,諸侯王成了大地主,霍光就可以任意廢立皇帝了,可以把皇帝玩成傀儡。

並不是他們人品有什麼差別,只是面對的環境不同。


南朝四百八十寺


武則天和呂雉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唐高宗非常寵愛武則天.在高宗時期就參與出來國家大事.在朝野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後來武則天又垂簾聽政.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她已經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管理了國家8年了.等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天下幾乎沒人能阻止他.就連他的子女們也都改姓武了.

呂雉也是在劉邦活著的時候也參與處理朝政.在劉邦出征的時候.呂后和蕭何一起處理朝政.還要維繫和大臣們的關係.防止他們造反.在剿滅韓信和英布造反的事情上呂后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劉邦晚年的時候.朝中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呂后說了算的.

但為什麼呂雉和武則天都把控了朝政,呂雉沒有稱帝呢.其實她倆沒什麼太大的差別.只是年代相差了800多年.經濟和文化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武則天稱帝的時候唐朝已經發展很多年了.根基已經穩固了.所以順理成章的就稱帝了.

漢朝是個的時間還不是很長朝代.皇帝這個稱呼也沒有幾個.很多漢朝的功臣都有兵權.呂雉專權時.秦朝才滅亡10多年.漢朝還比較年輕.呂雉是個聰明的女人.她不可能輕易的冒險去稱帝的.就算她沒有稱帝.但是她的權利和皇上一樣.沒有人敢違背的.所以她沒敢稱帝.其實這也是最保險的做法.因為她一旦稱帝.群臣要是反對的話.很容易引起動亂.


古今品鑑


第一:呂后那個年代皇帝之名才出現不過三、四十年。本身對於這個新生的事物大眾就不是很熟悉。呂后來個臨朝承製其實也是首創

第二:武后那個年代,思想上並沒有過多的束縛,本身也是個思想比較自由的時代。

第三:武后稱帝前,已經出現過一個女皇帝,這為大眾提供了一個“成例”。

第四:不管是呂后還是武后,他們的兒子都不是十分強勢,在母親和孝義的前提下,多不敢反抗(有點強勢的被殺掉了)。為臨朝稱制(稱帝)

第五:漢唐以來,一直都是有女官制度的,普遍能夠接受

第六:同樣有一批利益相同者擁護,包括外戚、由其提拔的官員和對舊體系不滿的人組成。

暫時想到這些!歡迎補充!



皮皮闖江湖


為什麼武則天敢稱帝,而呂后就不敢了?

時代背景不一樣。漢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前期。人們的思想,文化等方面還有很多禁忌,也就是不夠開放。如果呂后稱帝那麼它無異於玩火自焚,因為當時的社會是父系氏族社會,男權強化之時。

而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由於唐代黃氏有一部分血統是少數民族鮮卑族血統。他們本身就比較開放。對於女人的歧視,沒有像漢族那麼強。所以武則天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為什麼武則天能夠順利的成績,而且在位長達15年,一個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社會對他的包容。如果社會群起而攻之,那麼他再有能力,恐怕也是不行的。

第二 呂后統治時期,跟著劉邦打天下的漢朝開國新貴,雖然已經死了很多,但是中間的骨幹力量還存活著。比如陳平,周勃,樊噲漢高祖劉邦曾經與天下功臣勳貴發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更不要說一個外姓女人,掌握漢朝的大權,登基稱帝了。呂后再大膽,他也不敢這樣做。

然而,武則天稱帝時期,跟著唐朝打天下,甚至是治天下的關隴貴族集團,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削弱。連長孫無忌這樣的開國第一功臣,早著的都被貶出朝廷。而剩下的那些朝廷重臣,大部分是由武則天當皇后時期提拔的寒門庶族子弟。他們出身於社會的中下階層。從根本上來說,它是與唐代的關隴貴族集團敵對的。所以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曾經將武則天稱帝,作為中國寒門庶族戰勝豪門世族在政治上取得勝利的一大標誌。

也就是說呂后和武則天他們兩個一個不敢稱第1個敢稱帝,這是因為他們的力量來源不一樣。呂后之所以能夠掌握朝廷大權,關鍵是靠著漢朝初期那一大邦開國新貴的縱容與暗許。如果他要稱帝,那些貴族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但是武則天她得到的是代表廣泛中下層寒門庶族的支持。當時關隴集團已經凋零,整個朝廷內部都是由寒門庶族所掌控的,由於武則天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所以他敢稱帝。






舊事舊人歷史說


以前有類似的問題,這次再回答如下: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偶然和必然的結合。隋唐政權繼承的是北朝體系,胡漢雜揉。胡風直接衝擊了漢人傳統的儒家禮法觀念,也帶來了婦女地位的提高。初唐習俗,婦女在家中地位很高,不但主內,且也主外,可以坐著車子為家庭利益去交結官府。唐人心目中的理想女人既柔和婉順、遵守禮節,又有出眾的才智,能夠睦處六姻、光大本族。

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隋唐時期出現了女性長期影響朝政的局面。中國曆代都有後妃干政的現象,但基本是在皇帝多病或年幼的時候,隋唐則不然,皇后公主幹政相襲成為慣例,即使是精明強幹的君主在位,后妃輔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隋文帝獨孤皇后、唐高祖竇皇后、唐太宗長孫皇后、高宗武皇后、中宗韋皇后等皆在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公主中也出現了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女子,如唐高祖平陽公主和常樂公主,高宗太平公主,中宗安樂公主,肅宗和政公主等。此外,上官婉兒等也頻頻干涉政事,儼然成為了女宰相。

李唐王朝的女子們視國事為家事、己事,李淵父子晉陽起兵之際,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高舉義旗反隋,所率軍隊被稱為“娘子軍”,所向披靡,成為唐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著名的“貞觀之治”的出現與長孫皇后善於勸諫有密切關係。

永徽四年民女陳碩真與妹夫章叔胤在睦州清溪縣的覆船山組織農民起義,自稱文佳皇帝。雖然起義失敗,但作為一個民間的普通女人,陳碩真有勇氣稱女皇帝,並用稱皇帝的名義來號召大眾,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此時女性地位的提高。

武則天自身剛強睿智、富有才華、精通文史;她比較早就身處宮廷,瞭解上層政務和太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利用了唐高宗喜歡信任自己和多病的機會,由代皇帝批答奏章開始,處理政務得體,即得到了高宗的肯定和信任,也贏得了臣下的認可,藉助皇帝的權威,逐漸掌管了最高權力。後又誅殺和罷免了一大批不服自己的文臣武將和唐朝宗室大臣。在稱帝前文成武將已經不敢公開反對自己,又進行了思想宣傳,號稱自己是彌勒佛再生。

反觀呂后,她雖然掌管了最高權力,但她實際上是劉邦政治的延續,既沒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也沒有自己的統治體系。依靠的仍然是劉邦時期的文臣武將,在高祖劉邦死前,呂后向劉邦詢問後事安排,劉邦提出的宰相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和太尉周勃等呂后都是照單全收。

呂后打擊的也僅僅是原來劉邦在世是打擊的異性諸侯王,僅僅增加了自己的情敵戚夫人和兒子趙王劉如意。

因此,呂后和武則天一樣,殘忍地處死了自己的情敵,掌管了最高權力,本族中封王封侯者佈滿朝廷。但呂后沒有稱帝的社會條件和統治基礎,也沒有稱帝的才能。


徐張話歷史


這就與漢朝唐朝政治相關了。

劉邦得天下後,為了怕自己江山被外人得到,弄了個白馬之盟,規定凡是外姓人慾得天下,大家要群起而攻之。他分封異性王,又剷除異性王,分封劉氏子弟為王,這些人手中掌握天下兵馬。皇帝手中掌握的只是京城兵馬。

呂后當權以後大肆分封自己呂氏家族,但是也只是手握京城兵馬,各地藩王還都姓劉,所以她不敢稱王。一定要弄個劉氏子孫來當皇帝。

其次她呂后也未必就想當皇帝,政治上經濟上還是按照劉邦制定的規則運行。她也只是想讓自己家族人過的更好。



我路小貓


因呂后聰明,不想折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