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殺胡惟庸?

回眸百媚聲


布衣皇帝朱元璋向來殺伐果斷,做事縝密謹慎,對於文臣武將,用之則取,用罷則舍,對開國功臣胡惟庸自然也適合這一原則,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殺胡惟庸呢?

且聽有書君和大家分析分析原因:

一、皇權不可阻,相權必讓道。

朱元璋要推行中央集權制,要把“權頭”收攏來,自然要抑制相權。

而胡惟庸熱衷權勢,奉行的信條是:“寧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無權。”

他獨任首相七年,一手把持中書省。大小政務,生殺黜陟大權盡攬,而且不知進退,想在“關公門前武大刀”,挑釁皇帝的權威。自恃自己是個能臣,以為可以掩人耳目,大臣上奏的密摺,他也敢私自拆封。

凡是對自己和盟友不利的奏摺便扣押下來,不送達朱元璋手裡,有些事務甚至不和皇帝打招呼,自己拍板,一聲令下便處理了。

朱元璋心知肚明,看透不說破,但對於相權掣肘皇權,生殺予奪大權受阻他早已深惡痛絕,對胡惟庸的胡作非為嘴上不說,但已痛下決心,有朝一日必殺之,搬走丞相一職,讓後世子孫一勞永逸。

欲擒之,故縱之。於是朱元璋對胡惟庸進行“捧殺”,故意去黃山避暑樂得偷閒,讓宰相胡惟庸執政監國,送他一個用權的大好時光。

於是胡惟庸以為皇上對他寵幸有加,肆無忌憚剪除異己,對政敵毫不手軟。還借探病為名害死了劉伯溫,讓自己大權獨攬。

在朝堂上,一方面拉攏親倍施以恩威,另一方而陰謀謀害政敵,把控朝廷,儼然一個新皇上。

朱元璋對於權術收放自如,從黃山回來便把“收權”做為首要事件來處理。胡惟庸挑釁皇權,朱元璋豈能讓胡惟庸有好日子過?

二、胡惟庸結黨營私,觸了朱元璋逆鱗。

胡惟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勢通天,討好巴結他的文臣武將絡繹不絕,胡惟庸恃寵而驕,自以為有皇上罩著,有恃無恐,拉邦結派。

吉安侯陸仲亨私駕驛車,被主張節儉的朱元璋一頓斥責,責令他到代縣捕盜賊。胡惟庸見機與陸仲亨秘密來往,結成朋黨。

胡惟庸為了強化自己權勢,還芍御史大夫陳寧,都督毛驤等接成盟友,朝中大多數老臣盡與他接交,李善長是他同鄉,又有舉薦之恩,胡惟庸也不忘與之接親。

胡惟庸結黨營私,排除異已,已經大有異心,對朱元璋的大明構成了威脅,朱元璋豈能讓他的陰謀詭計得逞?

三、胡惟庸縱子行兇,濫用職權成了胡惟庸案導火索。

朱元璋欲殺胡惟庸久矣,苦於找不到時機。

多行不義必自斃。胡惟庸飛揚跋扈上樑不正下樑歪,小兒子胡長興騎馬縱橫馳騁,從馬上摔下,被馬車壓死,大兒替弟出頭,打死車伕,被人告到朱元璋處,朱元璋要胡惟庸大兒抵命,胡惟庸以錢財贖大兒子的命,被朱元璋斥責:朝廷的法度何在?對於橫行不法者,朕決不饒恕!

後來,胡惟庸與汪廣洋左右丞相沒有把城國使臣陽須文旦朝賀進呈表章以及大象等貢品向皇帝奏報,被朱元璋問責,於是胡惟庸、汪廣洋及禮部堂官,一大幫子高官,一起下了大獄。

大家人人自危,於是告發胡惟庸擅權植黨的種種劣行,這正中朱元璋的下懷,便開始徹查胡黨。而且一查一個準,最後以謀反罪牽連三萬多人論斬。同時,朱元璋立即廢丞相制度,改為六部分理,一切大權皆歸皇上手中。

“中國丞相終結者”胡惟庸被誅殺一點也不為過,他飛揚跋扈,專權獨斷,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草菅人命,朱元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等待合適的時機而己,時機一到,朱元璋便該出手時就出手,說到底胡惟庸的被殺是政治權術的犧牲品,是相權向皇權讓道!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朱元璋不僅是一個布衣出身的成功者,也是一個喜怒無常、疑心很重的君王。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並稱明初四大案。

胡惟庸是濠州定遠人,與李善長同鄉,與張昶為友,屬於明朝開國淮西集團中的佼佼者。從元帥府奏差幹起的胡惟庸,確實有過人的能力,才官至丞相高位。在歷史上,胡惟庸位明朝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作為一個文官,如何在勳貴武將眾多的朝野,表現突出,是不容易的。胡惟庸則不然,既有油滑世故之處,也有當機立斷的大將之風。在李善長的推薦下,終於坐上了丞相職位。正如劉基的評價:

譬之駕,懼其僨轅也。

劉伯溫與徐達作為話語權很大的功臣,對胡惟庸不屑一顧,覺得他文化水平低還不說,做人也太放肆,劉伯溫甚至說胡惟庸是拉車的馬兒,容易扯斷韁繩。不過,在朱元璋面前,他遇事小心謹慎,逐步就博得了朱元璋的歡心和寵信。

胡惟庸最終是以心懷異志和謀反罪名被殺死的,其實朱元璋確實不太厚道。朱元璋默許胡惟庸下毒害死劉伯溫,最終又把這作為罪名之一。而且,有一個叫雲奇的太監,拼死告密,拉韁繩從而阻止朱元璋進入胡家,說胡惟庸在家裡佈置士兵,打算謀逆。

胡惟庸性格上確實不知道約束,有一些驕橫,權力慾極強的朱元璋,心生忌憚。但是罪不至死,也更不會造反。總之,胡惟庸案牽連甚廣,株連無辜,成為朱元璋屠戮開國功臣的理由。

朱元璋派人究其黨羽,前後共誅殺3萬餘人,大批元勳宿將被殺,可謂是悲慘之極。而且,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中書省,解決了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寫成了《昭示奸黨錄》,佈告天下,加強了自己的集權。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胡惟庸的死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個原因。

一.碰到了朱元璋這個主。朱元璋在歷史上就是誅殺功臣最狠的開國君王。相比劉邦有過之而無不及。明朝的開國功臣,在老朱駕崩前基本擼了個盡。這其中當然有驕兵悍將過錯,但我認為老朱誅殺功臣的動機,更多是為了他的接班人擼刺,好把權棒交到他們的子孫手中。像胡惟庸這種強臣,老朱肯定是不容的。

二.是胡惟庸自己作死。嚴重的結黨營私,爭權獨斷,打擊異自。(史料顯示劉伯溫的死胡惟庸有很大的嫌疑)。這些都已嚴重的威脅到皇權,老朱發覺後還不知收斂,在多次試探後,最終下了重手,幾萬人因此次事件而喪命,造就了歷史上出名的胡惟庸案。


時事貓


向敬之

胡惟庸很有才幹,也不乏聰明。他最初不過是朱元璋造反時的元帥府奏事差役,因辦事幹練而深得朱元璋的喜歡和倚信。

洪武三年,胡惟庸被任命為中書省參政知事,即副丞相。一是老鄉李善長的舉薦,二是皇帝朱元璋的信任。雖然劉伯溫很看不起他,認為他遲早要翻車,但是朱元璋和他有過一段蜜月期,不但在洪武六年升其為右丞相,四年後晉級左丞相,為百官之首。

官職越做越大,慾望亦越來越大,原以為他沒有李善長的任事專斷,但他揹著朱元璋幹了不少侵犯皇權之事,同罷相不離京、卸職仍不休的李善長達成默契,把朱元璋用來制約胡、李的汪廣洋擠走,使朱元璋感到了真正的威脅。

胡惟庸權傾朝野,暗結親信,拉攏武將,擅決刑罰,大有做大相權、架空皇權之勢。就連被重新啟用的右丞相汪廣洋,也對胡惟庸唯諾是從。劉伯溫病重,胡惟庸借朱元璋賜藥,毒死這個政敵,嫁禍於朱元璋。

胡惟庸不斷向朱元璋奪權,步步緊逼,導致朱元璋於洪武十三年正月對他痛下殺手。朱元璋之所以要處死胡惟庸,主要在於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尖銳化。為了殺胡惟庸名正言順,朱元璋還精心羅織了胡惟庸夥同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勾結武將陰謀起事的大逆之罪,以及私通倭寇之事。


以禮觀書


事情過於複雜,我簡單介紹一下吧。

胡惟庸是歷史上最後一位丞相,胡的被殺自然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胡惟庸,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弟弟的兒女親家,由李善長舉薦繼任右相,後任左丞相。任相期間,他培植自己的勢力,誅除異己,並漸有不臣之心,使朱元璋覺察到已構成了對自己的威脅,經屢次試探,胡均不思避退,終使朱元璋動了殺心。在胡案中,被牽連者多達數萬,其中包括李善長等開國功臣。

胡惟庸被殺終結了丞相的歷史,也開啟了內閣輔政制度。


非空


憑自己本事殺的人,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帥的髮指


很簡單,就一句話,想要集權。宰相的存在分散了皇帝的權力,朱元璋覺得宰相權力過大限制了皇帝,很多事都要經過宰相同意才可以實施,而且很多奏章很容易被宰相先看到,把對自己不利的扣壓。朱元璋覺得宰相的存在很妨礙自己辦事,殺胡惟庸也就成為廢黜宰相制度的藉口。


朕史


不懂謙卑的做人,做到這個高位了能靜最好,劉伯溫就是明白人


冰冷雪火


胡惟庸案是明洪武年間三大案之一!有的說是政治強人朱元璋為廢除宰相制,製造的冤獄。有的說是胡惟庸。自行不法究咎有自取!致於誰對誰錯很難分清。我們只有從歷史書籍中探的究竟!而歷史也是由人署寫的!幾百年前的真象現在的人是很難還原的!


有始有終329


朱元璋殺胡惟庸是君臣關係不可調和的結果。丞相權力大的威脅了皇權。朱元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改革丞相制度,推動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