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寫母親的文學作品多,寫父親的少一些?

潤楊閬苑


就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講,如果讓我選擇寫一篇文章《我的父親》或《我的母親》的話,我肯定會選擇寫後者的。因為母愛更好表達,更細膩一些,像在生活中,母親是離我們更近的人,她照顧著一家人的日常起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父親,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比較沉悶的角色,雖然他也同樣偉大,但是他卻常常不善言辭,所以你讓我去寫他,描述他,我的詞語真的是比較匱乏的。

像母親,我可以去寫一些她給我做過什麼飯;小時候給我織過毛衣;我生病發燒的時候她急匆匆的帶我去醫院等等,只要一想到母親,有關於她各種忙碌的身影就會浮現在腦海中,讓人揮之不去,她可溫柔可剛強,她對我們處處細膩,對自己卻很粗魯,她教會我們愛和善良。

然而描寫父親的詞語就比較匱乏,他用他男兒的氣概為整個家撐起一片天,可能是因為他的愛太赤裸裸,反而不知道用什麼去描述他,他和我們接觸少,只管金濟,留給我的永遠是背影,有時我甚至對他是陌生的,我感覺這二十幾年來自己並非真正的理解過他。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委屈或者困難的事情時,我一般會向母親訴說,而很少給父親說,因為我感覺母親好像有傾聽的耐心,她會安慰我們,並且教會我們遇到怎樣的事情應該怎樣做的方法。還有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犧牲自己的事情,就像在汶川大地震中,一個母親用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嬰兒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使得孩子得以生存,還有《跪乳圖》,歌曲《母親》等等都是對母愛的歌頌。

上面舉了這麼多例子,足以說明為什麼描寫母親的多。





人間四月天lihuan


為什麼寫母親作品多,寫父親的少一點?根據這個話題,闡述一下自己的想法與認知。對於母親來說,哪個人都心知肚明印象深刻。偉大母親的形象,對兒女情長無私的身影,大愛無疆奉獻,無以言表的涓涓暖流,讓我終生難忘。記得小時候的童年,家中比較貧窮,家中吃上頓沒下頓是常事。母親總是把乾飯讓我們吃,自己喝稀的粥。晚上在煤油燈下補破縫爛,很晚才能睡覺。早上起來操持家務,身體瘦得很。童年時母親對我們精心呵護,終生難忘。”往事越千年“讓我想起宋朝時期,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岳母刺字“精忠報國”讓我們無不敬慕。這種教字有方,為國為民博大胸懷,成為千古佳話,讓我們肅然起敬,無不驕傲!談到父親,自然功不可沒。因為男主外,為了家中生活經常在外面打拼,養家餬口也不容易。親身接觸兒女少一點,所以對父親的感情淡薄一點,也是正常的。以上就是我片面認識,望各位指教。謝謝!


誠摯祝福


昨天和最好的朋友吃飯,兩個快30歲的人,認識超過十年,最近都特別愛裝逼,愛感慨,愛回憶,時不時會聊聊以前的事情,關心一下各位老友的近況,聊聊過去的一些年少無知和荒唐事。

突然就說起他哥哥,一個高中輟學,養了十幾年豬的養豬專業戶,靠著一輛破三輪,到處拉飼料,從一兩頭豬起家,慢慢發展成年出欄幾百頭的養豬場,供完了弟弟上學,自己結了婚,蓋了房,生了一個女兒,一對雙胞胎,養活了老孃,相當勵志的農村青年代表。

不過,最近因為地方政策影響,不得不放棄了養豬場,得了十幾萬的賠償,天天在家琢磨股市,泡論壇,求教於民間股神,伺機發展新的營生,總體來說,他哥哥是這個年紀裡面,我見過的最能聊,也最有人生智慧的人,愛看書,有思想,交往起來很輕鬆愉快,脾氣火爆,熱愛足球。

他們的父親在朋友九歲的時候,車禍死了,當時,家裡的房子蓋了一半,負債累累,肇事者賠了一些錢,剛在手裡沒有捂熱,他父親的父親,就堵在門口,算好了自己的贍養費金額,要求他母親從賠款中支付他應得的那份贍養費,母親善念,沒有計較,連零頭都沒有少他們的,母親的孃家人看不過眼,在門口不停咒罵,二位老人絲毫不為之所動。

那時候他哥才16歲,生生地接下了這個家庭中男性角色的責任,他媽媽一直沒有改嫁,就這樣照顧他們倆一直到現在,繼續照顧她哥哥的下一代。

夏天的傍晚,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喊上知己好友,在一個喧鬧暢快的大排檔吃燒烤,喝啤酒,白天的灼熱慢慢褪去,夜晚的涼風徐徐吹來,我有些喝多了,話趕話,不禁問了一個有些不太禮貌的問題,“你父親的形象對你而言是什麼呢?”

朋友怔了一下,笑了笑,“應該更多是我哥的樣子吧。”

我想了想,覺得很合理,又莫名有些憂傷,但也很溫暖。突然不知道怎麼接話了,默然提起半瓶百威,和他碰了一下,仰天入喉。

他突然反問我,“你這個問題,問我是個特殊情況,你呢?你父親的形象對你而言是什麼呢?”

我剛想換個話題,他這麼一問,我反而無措地沉默了。

沒怎麼說話,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問過好多男生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我自己也沒有找到答案,或者說,我內心一直在迴避這個問題,但又渴望一種釋懷。

於是我給了他一個,一般男生面對這個問題時候的常態反應——欲言又止又不知如何訴說的尷尬笑笑。

有人說,男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對父親的否定。

聽起來很可悲,但從我知曉的眾多晦澀答案中,有一點我可以確認,也很認同,在每個男生成長的某個階段,看見父親總是想繞著走。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父親形象是高大偉岸的,但大部分父親都是平凡無奇,即便有一些很有成就,也多少因為精力分配和關係處理的問題,讓父子間產生一些芥蒂,可能這種落差或疏離會讓人對父親有一定的失望。

而且父親相對於母親的情感表達更內斂,更壓抑,傳統教育中,家庭裡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父親扮黑臉的角色居多,所以和孩子的隔閡也多,而父親的關愛,更是羞於表達,僅有的肢體語言,恐怕不是怒目的威嚴,便是武力的恐嚇。

而這種傳統和感情表達習慣,有很強的遺傳性。

回憶起在知乎上也搜過這個問題:為什麼父親的形象越來越少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包括歌詞。

只有4個極其敷衍的略答。(哈哈哈,看來還是我自己答一個吧)

這怕是男人的世界裡,最永恆的一個敏感問題了。

但有一個人提到了《皮囊》,去年我看過最感動的四本書之一,我也想引用裡面有一段話,我想可以表達一些東西吧。

文中寫道:

“爸爸在生命的後期中風臥床了,說話口齒不清,我那時已成年,常年在外奔波,回家很少,和父親交流更少,我每次回家,和母親交流更多一些,和母親的聯繫也更多一些,我一直不知道在父親中風的時候,是怎樣想我或希望和我交流什麼的。

直到父親去世後,有一天我睡在父親睡過的床上,發現床旁邊的桌子上,正對著我側臉,貼著一張我小時候的照片。

照片上,我的臉已經有些被磨白了,我問母親,為什麼我的照片上面臉被磨白了?

母親答,因為父親想我的時候,就會用手指去摸一下我的臉。“

父輩的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可能現在我還太年輕,也未做人父,也難以說出自己心中父親的形象是什麼,可能我自己也還沒找到,但我看見這樣的描述,會覺得心裡很沉、很靜的地方,被咚了一下……


藝苑匯


母親對於我們來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是母親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給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母親孕育我們十個月,受盡了艱辛與痛苦,在生育我們的時候還帶有生命危險。我們出生後,是母親用甘甜的乳汁輔育了我們,使我們得到了健康成長。

等我們長大後,己娶妻生子,才理解到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爰是用語言無法表達和訴說的。還有記得嗎?前幾年北京森林動物園發生了一起老虎吃人事件,她的女兒不小心,被老虎刁走,她的母親及忙下車,去奔向老虎,去解救女兒,她明知不是老虎的的對手,還勇往直前,這是什麼精神,這就是偉大的母愛,結果她的母親被老虎吃掉。母親偉大,父愛如山。

有一首歌是這樣說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父母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自圖個平平安安。

烏鴉反輔,羊羔跪乳,我們每一個做子女的,一定要關愛父母,不但要從物質上的關心,而且要得到精神上的關愛,讓他們幸福度過晚年。


代啟民540


寫母親的文學作品多,寫父親的少,原因有如下幾點。

情感上大部分人更親近母親。

自進入父系社會以來,男主外,女主內是社會生產生活的標準。男人賺錢養家,女人管好家事。

我們從小由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來,在成長過程中又是和母親相處最多。加上女性大多性情比男性柔弱,我們幹了什麼錯事或者有什麼心事也大多向母親傾訴。

文學寫作是一個人的孤單。孤單時候想找個人傾訴,最好的對象就是母親或者和你心意相通的另一半。總之都是女性。

父母情感表達方式不同。寫母親的文學作品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文學是寫出來給別人看的。別人看的是在作品中尋找自己的影子和心靈的共鳴。

母愛細膩,父愛深沉。細膩的情感更容易讓讀者感同身受。不善於表現的深沉的父愛在文學作品中同樣難於表達。如上所說,父親負責賺錢,母親照顧家。“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讓人心中感慨萬千,如果換成“慈父手中錢,遊子身上衣”,難免彆扭。

能寫好父親的作者,都是高手。從我來講,小時候最煩的就是父親,屬於那種他一張嘴就想罵我,我一張嘴就頂撞他。從小到大寫作文都寫媽媽,因為實在想不起父親的好來。直到自己做了父親,才理解了自己的父親。發現,父愛真的是體會出來的,不是靠文學作品意會出來的。



風舞鷹翎


讚美母親的文學作品多,那是因為自盤古開天以來,人類的歷史進程由繁延生息至今,(母親)一詞她堪稱偉大當之無愧。生命的誕生代代相承,是母親的博大胸懷,用生命捍衛、養育、呵護子女的成長。所以說母親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功臣!她承載著人類文明發展,後繼有人,繼往開來的聖神使命,她同時承載著人類文明歷史的沉浮與輝煌。詩云:"嚴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轉乾坤"。父親在人類歷史上雖然勞苦功,但論"偉大"一詞不及母親。為此,文學家們的文獻讚美母親的多,贊父親的文獻少,原因在此理所當然,不可論比。



帝君根石苑


女性是情感的化身,與情感類相關的筆觸自然少不了刻畫女性的情感。

母愛是這種愛是閃爍著光芒、無私的、偉大的愛,這種愛也正是著作者們極力推祟宣揚的,讓萬民膜拜的至高情感。母親則成了愛的化身,是女性中最值的歌頌的載體。母愛多柔情。

父親的形象總是與力量有關,給人的印象更傾向於安全、偉岸、高大,但缺乏柔情。其表現多為粗獷、剛毅、莊嚴。

作家在選材時多傾向於刻畫人物柔情、關愛類型的題材更能激發讀者的情感,因此選父親的題材自然會比選母親的題材少些。


三寶軒軒


——因為母愛較為細膩,父愛比較厚重.孩子大多都是由母親來帶,所以孩子依賴母親對母親的印象也最深,以前的大戶人家有奶孃,有的孩子奶孃帶的多,對奶孃也有很深的感情,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寫了保姆長媽媽。在老一輩人的觀念中,很多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父親作為一家之主,經常在外奔波,所以孩子對父親的印象和依賴是不如母親的,所以歌頌父親的作品就相對比歌頌母親的少。




少年已知愁


人類,是以母系氏祖開始的!


畫家桑學飛


一是懷胎十月,由母親所生;二是日常由母親照顧居多;三是女性情感細膩,和子女溝通較多;四是尤其在古代,父親代表家國,所謂嚴父慈母;五是從古至今,通常父親相對來說和子女交流的還是比母親要少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