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扯小衣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卻沒有引起許多人關注的問題,也有人連哪些是中國文化恐怕都說不清了,甚至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嗤之以鼻,正如有些人說的:不是忘掉了,是壓根就不知道。尤其是對七十歲-40歲年齡的人來說,許多人年輕時幾乎就沒有學習過中國文化的主幹部分,接觸到的一星半點還是作為反面教材,並且是已經扭曲乃至任意歪曲的幾個句子,如“克已復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此背景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許多中國人不知道什麼是中國文化,甚至有人不無黑色幽默地諷刺說:都有哪些,怎麼沒人跟我說過呀,難道是汽車、電視、手機、飛機、火車這些嗎?這些人不為失去中國文化而痛心,反而藉機諷刺挖苦,可憐他們還長著一箇中國人的皮囊。
看看我們的生活工作,明顯具有中國文化特徵的東西的確已經非常少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服飾到家用物品,從工作用工具到樓房的式樣等,到處都是“胡物胡式”,很少有中國文化。這就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提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中,哪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哪些是來自西方的?
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還或多或少殘留著一些中國文化的表象性東西,如尊老,講義氣,清明節上墳,春節返家等等。除了這些殘存的表象類中國文化外,所幸中國人的胃倔強地為我們保存了華夏的傳統飲食,當然這裡也有許多客觀成因,如西式飲食更昂貴,更浪費。同時,中國人還在說著、用著祖輩的傳統語言,雖然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曾多次險些被拋棄。或許只有上述兩個例外,而這兩個例外或許就是中華文化能夠復興的關鍵。
兩個多世紀以來,由於西方在科技,尤其是武器上的先進和強大,相當比例的國人或自認低賤,甘為附庸;或自慚形穢,數典忘祖;或自愧不如,望洋興嘆。尤其是在那些“今夜x國人”中出現了無數有失國格,有失民(族)格,有失人格的言行,也存在許多不應該發生的故事。文化不自信的現象俯仰皆是,如:要拋棄民族語言,甚至叫嚷“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國,全世界最大的民族沒有自己的國服或民族服裝,當看到在國際重要場合中來自泱泱大國,具有最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人競穿著對手的服裝,真讓人汗顏,讓人無地自容。
可以說,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是大面積崇洋媚外,除了要拋棄自己祖先用了5000年的傳統語言外,可以說方方面面都在全面西化。西洋樂器高級,孩子學樂器首選鋼琴、提琴;西方餐飲是大餐,連被歐美人稱為垃圾食品的麥當勞都成為人滿為患的高級餐飲;西方節日大肆流行,什麼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每一個都是時尚的代表......
近一個世紀的這種毫無顧忌地攻擊自己的傳統,毫不可惜地拋棄自己的文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人。自漢朝,日本開始正式學習中國,到唐朝官方大批派送遣唐使來華學習,到兩宋把中國的茶文化等引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明朝之前,日本就是中國的一個小學生。而隨著中國的衰落和西方的強盛,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改投師門,在方方面面學習歐美。這極大地影響了清末民初的中國人,尤其是那些在日本留學或訪問過的中國人,由此出現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現在看來非常滑稽的故事和“欺師滅祖”的言行。
日本人雖然先學漢唐,後學西洋,但其文化的核心部分仍然保留下來。日本不僅沒有完全採用西式語言,在生活中也保留了許多傳統文化,如天皇制度、和服、茶道等。以此而論,中國在近百年中的“數典忘祖”遠超過日本人。因此,才出現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局面:許多人已經說不清楚哪些是中國文化 ,甚至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嗤之以鼻,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再是真正的中國人。對於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傳承最完好的文明古國,這才是最讓人痛心的問題,也是最不應該發生的故事。
無中生有hz
西方人崇拜中國的傳統文化,然而在中國,基於近代歷史的感懷和現實競爭的壓力,中國人正在努力進行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改造。
英語培訓已成為中國教育產業的支柱,幫助記憶英語單詞的掌上電腦也是賣得出乎尋常的火爆;中國人現在有了錢,如果不玩高爾夫,就表示還沒有進入上流社會;談判籤合同,如果沒有西裝領帶,就顯得不莊重,沒有誠意;在營銷界,如果你沒有讀過科特勒的《營銷管理》,你就甭想找到營銷的奶酪;在廣告圈,你說不知道奧格威,那你可以說是老土得蓋帽。
西方人來中國旅遊尋根,他們感嘆中國傳統文化的淪落;中國人到西方考察學習,他們羨慕西方物質文明的發達。
誠如發現了西藥的副作用與耐藥性,中國人這才回歸民族中醫中藥的自信。面對生存與發展的人生主題,每一箇中國人都極盡潛力,傳統權謀學在中國得以空前流行。《三國演義》本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但現在的中國人似乎忽略了它的文學價值,有一段時間,人們很中意《水煮三國》的味道,好像不太在意《水煮三國》的營養。
作為傳統競爭智慧的最高實學成就,《孫子兵法》研究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中國已成功舉辦多次《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大部分中國企業家的書櫃開始擺設《孫子兵法》;中國有數以億計的市場從業人員,他們希望通過學習《孫子兵法》以真正提高自身的市場修養和營銷能力;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增設國學院,旨在培養精通《孫子兵法》等傳統民族文化的國學大師。
孫子李兵解讀
中國傳統文化被忘掉的原因?相信慣常思維首先怪罪國民不懂文化,再就怪罪教育部門傳統文化教育乏力和文化部門在文化保護的不作為。其實,怪罪國民不懂文化、教育文化部門不作為都是冤枉無比了!
為什麼這麼說?不走尋常路的思匠良木公用“供給側改革”的文化供給的角度來作分享。說正事之前,不妨先來個北京故宮文創案例“線上旅遊”一下。
眾所周知了,作為一箇中國人,只要去北京的一定不會少了“故宮長城798”的首位故宮之行,故宮文化的意義如何?……,不用良木公再囉嗦了。
思匠良木公十五年前故宮的親身體驗,視覺大餐極致豐富,文化飽餐一頓,想帶回一點記憶,除了故宮文化書籍明信片畫冊,沒什麼其它東西。互聯網未普及,人不到現場的,只能通過書籍報紙刊物對故宮作點認識,真正的體驗感必須得親臨其境。
現在故宮如何?傳統文化+設計創新驅動+互聯網=?
故宮線上體驗非常極致!上圖是故宮官網上利用3D技術的線上體驗,人還沒遊故宮,對故宮的瞭解已非常全面,更誘惑者觀眾對親臨故宮體驗其境的渴望。
故宮文化“+互聯網”,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現場體驗未盡興的,下個故宮APP回來,繼續深度體驗故宮文化的精彩!
以前故宮文化好玩意很單調,現在男女老少時男尚女都有適合自己的豐富多彩的好玩意可以買回來。
以前故宮遊,拍照留念,現在下載個故宮文化美圖作手機壁紙,還可以故宮文化素材玩抖音快手,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經過上面幾輪體驗,沒去過故宮想“裝去過”的也可以初步體驗故宮文化的精彩,親臨其境去過故宮的,想忘記故宮還真不容易呢。
故宮文化線上遊要暫停了,回到悟空話題,其實良木公不需要囉嗦,老鐵網友們都已知道答案了吧?
思匠良木公認為,說國民不懂文化乃胡說八道!今天中國的文化教育早已不是50年前的中國,除了少數過於高深的文化,對絕大部分的傳統文化的欣賞鑑賞基本都沒有問題了。很多時候是國民想了解傳統文化而找不到,二是社會的文化產品供給質量欠缺,傳統文化用老掉牙的保護方式不接地氣,沒有給到國民耳目一新的“文化體驗”。“好文化稀缺,壞文化暢銷”是我們過去一段時間的社會文化供給的基本現狀,想讓國民記住真不容易。如果中國傳統文化都能學習故宮博物院的“+設計創新驅動”再利用“+互聯網”,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會被國民深深記住,更會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文化驅動!
如何改變“好文化稀缺,壞文化暢銷”這個現狀?傳統文化+設計創新驅動+互聯網!
希望此文能夠給到地方政府及相關文化部門一點小小啟發,故宮大文化大手筆,小文化小手筆,只要利用好設計師的智慧,玩好“+互聯網”的工具,活化傳統文化比做表面功夫的“創文”更有意義吧?
個人觀點不喜請噴。如認同請關注思匠智庫。
良木公
思匠智庫 堅持原創 發現智慧 掌握未來 探索創新 共同進步!
思匠智庫
好說,你完全可以就此認定他是個傻瓜。無根飄萍行不遠的,一個大浪淹的他找不到北了。世界雖然很大,但沒有一個地方會瞧的起沒有祖國的人。以色列人被趕回來趕過去,就是因為它失去了落葉的根。一個人,一個民族,一祥的。沒有信仰的靈魂只剩下流浪了。忘記傳統的的人即便混跡於人群中也是在流浪。沒有一個有成就的人會丟掉根基。飛吧,歌者呵,從孕育你的故鄉飛起。看吧,傳統就是孕育你的故鄉。好多人死去,都願把骨灰撒向海洋,因為那是人類最原始的故鄉。好了,不和你多說廢話,讓他忘吧,世界這麼大,也是得有幾個傻瓜點啜。永遠的,忘本的人,自己孤單,還令人恥笑。
秋歌988
自共和國後,中國崇拜的是西方文化,對中華文化從頭到尾進行徹底的打壓,要什麼中華文化?
打壓中華文化的就是在大中國居住的中國人。
中國人對中華文化的恨比洋人還恨,洋人不過是看不起你,中國人是自己對自己的徹底否定。
null144386656
中華文化,說到底就是傳統文化。我認為很多國人被忘掉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各界對傳統文化的不重視,長期的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文化,生態等的建設發展。傳統文化的教育存在缺陷,英語又大行其道,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缺少認同感和責任感。
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雖然我們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不,但我們還有龐大的貧困階層,龐大的工農階層為生計而終日奔波,對傳統文化多無所謂,但在傳統文化上大是大非的問題立場堅定,都為是一個炎黃子孫而自豪。但傳統文化相當多是需要一個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比如書法和國畫等傳統文化的藝術,農村等貧困家庭是極少可能有閒時間去學的。讀書要高考,畢業要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你還大談復興漢服,不是戰這著說話不腰疼嗎?
三,民族自信缺少。許多科技與文藝工作者存在著崇洋媚外的現在,對西方國家報著仰視的視覺。學者、教授、專家、留學生、新聞記者等在國內報道,在敵對的外國勢力推波助瀾下,影響輿論,破壞黨群關係,破壞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言行如初謂之恆
現在都在一切往錢看的
兎飛猛進
根本原因教育出了問題。如果基礎教育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立翁對韻、幼學瓊林……傳統的啟蒙教育開始,那以後中國象孫思邈、南懷瑾、胡適、辜鴻銘、陳寅恪、王國維、毛澤東、諸葛亮……這樣的大師會如雨後春筍,遍地成長,到這個時候,中國人有何擔心?中國又有何懼?國家的崛起,民族的興旺,關鍵是文化的自信。哪天開始傳統迴歸了,文化自信了,大中國,無人能及,無人能敵!
悟璋
看來你不瞭解近代史
手機用戶55461194624
忘記不能讓我們站起來的文化,忘記連西方都不認可的文明,忘記不能帶領我們趕超時代的文明,我們需要理智大膽的前進,而不是長生不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