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呼籲保護傳統文化,而效果卻感覺不佳。該不該結合時代特點來改變傳統文化?

閩南仔啊


說的是保護傳統文化不佳,怎麼不佳,沒把四書五經搬上九年義務教育!誰在破壞他!孔孟的經書,新的舊的都有,文言白話都有版本!國家藏書倌,保護得好好的!他們的廟宇都保護得好好的!怎麼不佳也!難道又要全民來學他一次不成!我看根本不必要!只要那些做官的!和企業家們學一學!流傳下去就行了!不要拿去教歲不滿十的小孩子!他們不是學這些東西的時候!除了不用它去全面教小孩子!有什麼不佳!人懂不懂忠孝仁德禮義智信!而不是四書五經教出來的!從古至今,城市到農村,幾千年歷史證明了這一切!高深的東西只要專業們知道就行!平民百姓只要識得文字的簡單運用就行了!不一定要讀經書才知道其中道理,忠孝仁義禮智信,來源於環境影響,來源於社會穩定,來源於物質充足!不是來源於文化教育產生多大作用!文化修身只能對個人而言!不可能全民都精通經史!去做仁德君子!往往君子也能變成小人!


藍天白雲126978817


為何效果不佳?什麼是時代特點?

你所說的傳統文化大概是指儒家文化吧,起碼是以儒家為代表的文化吧。所謂的恢復傳統文化到底是恢復什麼呢?也就是儒家所倡導的德行。看看當今社會的現狀吧,德行早已被丟入垃圾桶。誰還把守德看的那麼重要,一切向錢看。錢已塞滿了每個人的心靈,德,就無處可裝了。

結合當代的特色改變傳統文化,這是必須的。什麼叫與時俱進?中國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從前的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了,已進入了商品經濟社會。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法治是基本的原則。運行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法治進行約束,人們的各種行為和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保護。只靠傳統的道德教育是根本行不通的。試想,如果人人都自覺遵守道德行為,那法制還有用嗎?可正如此,人性是最不可信任的,在沒有法制的約束前提下,人是不可能完備道德的。若單憑“自律”就能解決人性的“惡”,那恐怕太天真了吧。社會的發展,著實的證明了這一點。沒有法治作為基礎,道德是建立不起來的。

提倡恢復傳統文化,不能走形式,穿穿漢服,背背唐詩,讀讀啟蒙學,這就是恢復傳統嗎?另外,不解決現實的金錢至上的實際問題,宣傳道德,那是不可能的。人都是現實的動物,都抗拒不了現實。現實的貧富差距不改變,人們的心理不可能平衡。心理一旦扭曲,什麼優良傳統文化都無法解決。

所以不能一味強調恢復傳統文化。試圖用這個解決一切當前的問題,那是痴人說夢。


非常各


阿蒙: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永世不變,傳統文化也一樣,不論內容與形式,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存亡有別。這不完全是保護得力不得力的問題。傳統文化太廣泛,太複雜,有全國性的,也有地區性的,文化部是唯一的管轄機構,它能做多少事情?做了多少事情?地方政府能做多少事情?做了多少事情?當然重點古籍古蹟,保護容易,其它雜七雜八的傳統文化,只能存亡由天由人由時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用戶61512180465


傳統文化就像舊衣服,用過了就要扔掉。

因為衣服用舊了就會千瘡百孔,就會發黴變臭。

在現代社會宣傳傳統文化,就像號召人民穿破衣服一樣。

原始社會的人,連衣服都不穿。

現在的某些人是不是也要發揚和光大呢?


用戶2514177795319


一起努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10217fabdf91e53289de7ee6506495b3\

瑞龍玉府


錯!恰恰相反,應該用傳統文化的終極指向與作用,去改變,去結合時代特徵。否則,將失去傳統文化終極指向的精髓。成為不倫不類。注意:千萬要記住“古為今用”這四個字的指向性。不可逆用!

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劃時代意義!


肖穎50


保護傳統文化是歷史學者和專家的需要和職責。文化也可以視作一種商品,誰需要它對誰就有價值,不需要就沒有價值。需求者越多越有價值,價值是對需求者而言的,不是誰可以封的。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中國還有傳統文化?信你個鬼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