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開竅早知道好好學,有的孩子都上了初中和高中了還不開竅,還不好好學?

7798888777


你努力,你必有所取,孩子也是一樣。


人都是懶惰的,就像我一樣,休息日的早晨,總是睡個懶覺,即便我很想早起……

但同為休息日,如果中午要參加朋友的婚禮或者聚個會什麼的,睡個懶覺?那絕對不可能。

小時候讀書,聽爸媽和老師說,好好讀書,將來就有出息,就能出人頭地,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不是這樣的,就當時的年紀,根本達不到這個高度,只知道考試考好了,爸媽高興,鄰居羨慕,自己也有面子,所以就把好好讀書這件事,堅持了好些年。

現在不一樣了,城市裡的娃娃們思想更加獨立,眼界已不可同日而語,些許的“面子”,可能根本不容易看在眼裡。面對爸媽有“高度”的嘮叨,犟嘴抬槓,是時常的事,還不如允許他玩半天手機來得實在。

“爸媽老師天天追著讀書讀書,算題算題,我就沒搞懂這阿基米德,牛頓弄這些東西,就現在這科技時代,學這些還用得著嗎?學不好就沒有出路了?”這可能是部分同學心裡的真實想法。

很多同學對我說,老師,我現在就想學編程,我就想學橋樑設計,我就想學醫學,我就想學生物製藥,我就想學經濟學,我就想學集成電路設計…… 現在我每天看到這方程,函數,公式,單詞,受力分析,作文,沒完沒了的作業我就頭大。

我想告訴大家,沒有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是天生充滿興趣的,不信現在就在淘寶上買上一套孩子理想中要學習的東西,幾十塊錢就搞定的事情。

打開書本一看,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裡面依舊是那些公式、函數、方程,陌生的是一個也看不明白…… 不明覺厲,但看這氣勢,應該遠比現在學的還要無聊!

說也奇怪,為什麼有的同學一拿到難題就不解不罷休,熬個週末也想把它解決,但有的同學一拿到難題就敬而遠之呢?知識還是“無聊”的知識,同學還是那幫天天見的同學。

流水線上的操作員,建築工地的農民,礦井裡的挖煤工人,面對的是及其無聊,及其繁重,及其危險的工作,但為什麼大多數人卻樂此不疲,爭著搶著也要上呢?

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有句話說的很好:勞動,能讓人活得更有尊嚴。尊嚴,撫慰了疲勞的身體,是實實在在獲得的快樂,只有自己能夠享受,而且不可多得。

想想遠在故鄉親人,能夠用自己的努力,給父親多寄一張蓋房的鈔票,給孩子多買一件衣裳,什麼都值了。這是樂趣,是收穫…… 所以,他們加倍努力!

我觀察了很多學習積極性強的孩子,並不是他們學習不辛苦,而是他們時常,或沉浸於解完難題的豁然開朗,或陶醉於和老師同學激情討論的自豪,或享受於父母老師的鼓勵認可,或遐想於對現實困難的激切改變…… 所以,他們加倍努力。

我是周庭,物理老師一枚,我把我的初高中原創講義公開出來,希望能夠更多孩子更高效的幫助。覺得文章有用,記得分享給大家


桔子物理周庭


這個問題出現的例子很多,但原因很難尋覓,需要身邊的人敏感懂教育可能才會發現其中的訣竅。我想先研究一下我身邊的人∶

我自己∶小學三年級之前曾經被老師攆回家,不寫作業,老師問為什麼沒有寫,就說媽媽讓看管弟弟、讓幫忙燒火做飯、不給買本子種種理由,好像我媽當時只感覺好笑,那時候對孩子學習沒有任何要求。記得媽媽買了很厚一沓本子,我當時什麼心情不記得了。再有深刻記憶的時候已經是五年級了,把我們班一二年級學習好的那個女生遠遠超過了,因為她退步了。從此學習一直可以,也不是死學型的。。

想想原因∶一、我當時上學是班級最小的,開始因為年齡差近半年不讓上,後來找熟人上的,連書都沒有。二、母親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只有小學水平,可出生於大家族,見多識廣,嫁給貧窮家庭的父親,是當時相中了他學問高(高中,50年代農村),還教書(我都不記得他教書)。從小我就是在父親的晚間讀書和母親的神話傳說中長大的。以旁觀者來看,這種孩子純粹屬於上學太早貪玩,不願意專注學習,稍微指導一下就能開竅。

我的老公∶他小學的經歷會讓很多家長頭疼,三四年級之前都座不到教室,家長送過去剛一走他就跑了,後來誇張的是要把他們班的前後門鎖上,不幸的是年幼的他這時候失去了父親,但這並沒有改變他多少,後來他的一個老師給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幫助,找他談心,輔導他學習,就這樣慢慢地他成為大家眼中的學霸,苦學死學,初中畢業就考入了一個很好的師範學校。(那時候上師範類比省高中分數高,鐵飯碗麼)。

以旁觀者來看這種孩子屬於中等,又有些難管教,家庭變故沒有打倒他,在老師的引導下反而突然成長成熟了。優秀有責任心的老師永遠是我們人生的指明燈。

我的大女兒∶小時候除了說話晚,其它都可以,10月份出生的,在班級屬於大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是老師的小助手,上小學作業什麼的都是獨立完成,我們從不陪寫 ,考試成績一直不錯。有時候我都覺得她是那個"別人家的小孩"。

分析原因∶一、我們帶孩子屬於完全放養型,並且自己帶。一歲左右的時候有一天她爸爸很驚奇的說這孩子什麼時候會走了。學爬學走都是自己隨便,我們不經常抱,也不牽著走,從爬到走都是自己扶牆扶床。女漢子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所以在幼兒園疊被子、打掃衛生、管理小朋友等等都不在話下。

二、上學時她的年齡在班級一直屬於大些的孩子。

三、行為的放養不代表無規則,我和她爸爸都是做教育的,屬於嚴厲型父母,規則性比較強。

我覺得開竅早晚和智商沒有關係,但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都會影響孩子。


漫優優媽媽


我小時候爸媽都要做生意,沒人管我。有時候也去媽媽店裡做服務員,那時候我才三歲,我已經會照顧客人,拿出椅子請人坐了,並且會轉達媽媽不在讓客戶稍微等一會兒。在幼兒園我經常喜歡做小幹部自發的想做。搶著發小紅花,搶著發餅乾,搶著給同學講故事。因為我的個子比較高,在一次排舞過程中我只能做小草,不能做蝴蝶,那是我最難過的一次,回家後讓爸媽做小草,自己偷偷用圍巾披上做了翅膀飛了幾圈。可是依然很不開心。在小學一年級自己去報道帶上51元錢學費。小學一年級沒有被選入做班幹部,但是自己拉了一個四人幫成為小領導,經常輔導其他成績差的孩子。三年級我成績優異競爭成為宣傳委員負責出黑板報,我特別高興成為班幹部。然後到了初中也一直對學習總是很想要,必須要考好。直到現在有了孩子,孩子成績問題我都自己分析問題。

可是看我孩子那個開竅,還是沒有我小時候這樣,他對一切都非常安全感,儘管記憶力,理解力比我們那時候強,可是對待那種比拼爭取,還是沒有我小時候濃烈。有次我們班級有個媽媽打電話和我說我兒子碰到了對方的孩子,語氣裡面有一些藐視和看不起,因為在語言裡面我聽到的意思不用一起玩,我們成績不好。我兒子那次聽了以後知道我很傷心也很難過,同時被班主任叫去罵了一頓當著孩子的面,我自小沒有受過這樣的委屈,突然間從那天起他讀書的態度變得認真了,變得更加別人對待我的態度了。最近成績也一步步上升,才小學二年級。

所以我想人要吃一點苦,被人要嘲笑一翻,被人貶低一番,真的是好事。我們自己也是因為不夠優秀才努力積極勇敢前進,生活好了,可是精神上的不放棄不拋棄永遠可以延續。也可以永遠影響。

所以在我看來,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有他的道理,接受所有的不公平,或者任何困難。當我們經得起這個考驗的時候,我們就是成功的。


AnnaF156126605


開竅也就是我們說的懂事早,為什麼有的孩子開竅早懂得好好學習,學習成績優秀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一霸到底學業有成,而有的孩子都上了初中和高中了還是不開竅不懂事,玩遊戲不肯下手好好學習呢?又應該怎樣來解決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呢?

第一點:不開竅不懂得趕緊學習,在學習和玩耍的面前分不清主次,說明是這些孩子的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

我們經常說思維決定行為,開竅早懂事早的孩子做事情能夠分清主次,知道學習是主要的,玩是次要的,而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則恰恰相反,他們分不清主次,錯誤的認為玩是主要的,學習是次要的,總覺得自己還小,做事情任性,不考慮方式方法,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計後果,不顧及他人感受我行我素,被批評以後,或者受委屈以後,愛發脾氣,不聽勸阻,經常說一些與自己年齡不相符合的話,做一些與自己年齡不相符合的舉動,正是在這種錯誤的思維指導下讓很多初高中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沉迷於遊戲,脫離了學習的軌道,比如下圖所示中的這兩位天天都要玩遊戲,多門功課不及格的初中生和高中生
因此家長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來修正孩子腦子裡這些錯誤的思維,讓孩子像成績優秀的同齡人一樣開始懂事,迴歸學習

第二點:不開竅的初高中生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階段,家長不要採取強硬措施來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

前文講了處在這個年齡的初高中生,這處於做事情不計後果我行我素的年齡段,思想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家長不要動不動就用打罵,諷刺挖苦的方法來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初高中生,換位思考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越來越反感,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進一步僵化親子關係
由上圖可知如果家長一時衝動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採取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叛逆期的初高中生,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傷害


第三點:合理的管控規劃孩子的玩遊戲的時間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但不好好學習,而且脾氣暴躁不接受父母的教育管理呢?期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遊戲中打打殺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失去了理智,導致孩子脾氣暴躁,因此家長要合理的規劃一下孩子玩手機遊戲的時間,甄別孩子所玩的遊戲,儘量不要讓孩子在週一到週五玩手機,規劃方案如下
孩子是家庭和國家的希望,是家庭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根源,所以家長要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盡職盡責的把孩子教育好!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當孩子犯了錯誤迷失方向不好好學習的時候,家長要趕緊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才能讓孩子把握青春學業有成!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更多家長教育孩子,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家庭教育內容!


家庭教育感悟


跟孩子從小養成的學習習慣有關,有的孩子從小學起就知道上課注意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爭做第一名,生怕落後於別人,好勝心極強。可大部分孩子都是貪玩,眼下手機、網絡肆行孩子很難抵抗誘惑。在加上父母疏於教導,玩過小學,初中直至上了高中還未覺醒。

老家講“三歲看大”意思是通過其小時候的性格,態度、行為等可以預知未來的發展。

所以孩子開竅的早晚取決於兒時養成的學習習慣,跟家長的適時引導密切相關。


蒼天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個很正常,別說有的孩子上了初高中還不開竅,很多讀大學的一樣不好好學習的多了去了。有的人喜歡學習,享受學習,而有的人對學習毫無興趣,看到書本就想逃,就想睡覺,也正因為如此會有優生跟差生之分。

鑽研源於興趣。有的孩子對學習有悟性,有興趣,所以他們願意好好學,他們甚至已經明白了學習跟他的未來密切相關,他們已經懂得把握住這種機會;而有些孩子可能真的比較晚熟,或者大而化之,他們沒將學習與自己的未來聯繫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愛學習,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相信大部分經歷過學習時代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記得我小時候,我就羨慕大人晚上可以嗑瓜子看電視,我那時甚至覺得人最快樂的事就是能不做作業,嗑著瓜子看電視。而且,似乎任何事情都比看教科書,做習題有意思,打遊戲,看小說,出去和小夥伴們玩耍,每一樣都能偷走我的心。後來,我媽跟我說了一句話,我才開始真的慢慢收了心,把心思放在了學習上。她說,如果你熬過了這幾年,你以後想怎麼玩就能怎麼玩,但如果你玩了這幾年,那你以後一輩子都是過這樣的日子。小孩最好騙了,我被我媽震懾住了,我害怕以後我的人生就是一直要看書做習題,所以我就開始定下心好好學習了。

所以,孩子要不要學習,光靠外力強逼用處不大,因為他的心思你控制不了,他可能對著書本作業,心裡想著別的事,看著刻苦認真,實則沒學進去多少。所以我們有時得給孩子洗腦,而且要洗對路,讓他能夠從心底接受學習這件事,雖然學習有時真的很枯燥,但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咬咬牙就過啦~!


我要學編織


孩子開不開竅,什麼時候開竅,有內外原因。家庭的父母、學校以及社會都會有影響的。父母和老師都有責任使孩子開竅,不過父母是最關鍵的,父母可以讓孩子開竅,但不能左右他們,決定不了他們開竅。有的人認為孩子的開竅早晚是與基因有關的。孩子開竅晚了些,晚了些,慢慢來吧!生活還得繼續啊!謝謝!


george20


有的孩子是養笨的或往笨的方向養大的!


追夢教育和親子諮詢


慢慢來,人生好長


芙蓉國君


就我的兩個孩子觀察的結果是:還是家庭的問題,當時兒子小時候我們家條件差,我和老公做生意,就沒時間管孩子,只要他能吃飽就好,學習的事只知道不好就會打他,只上個專科。後來有了女兒我們的生活好很多,有時間陪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她成績很好,我們經常陪她一起玩、一起看課外書。現在女兒上初二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我問她是什麼時間開竅的她說在上小學一年級第一次月考的時候她的拼音字母才考90分的時候,她就想著下次一定考第一。她說她那時候開的竅。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