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山城小老表


大家好,我是今日頭條三農領域創作者農民小沐,我生長在許昌的農村,關於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最大的心病是什麼?這個話題各有各的看法和觀點,50後、60後最年輕的也已經50歲了,在農村大部分都已經做爺爺奶奶了,最大年紀都已經69歲了,有的孫子都已經結婚了,這輩人已經不擔心孩子的婚姻問題了,最愁和最擔心的是生病的問題,生活到不是大問題,有種地補貼、養老金補貼等,生活成本低一些,自己也會種植一些菜品,相對生活開支不是很大。最大的開支就是生病醫療和人情份子錢。

生病醫療是頭等大事,生病臥床需要孩子們照顧的話,自己會覺得是孩子的累贅,讓孩子破費,還要耽誤孩子的工作,現在很多老人都很注意身體,以免生病花大錢;我們這就有老人生病在床幾年的,幾個孩子輪流照看,輪流在孩子們家居住,到誰家的時候,孩子都不能外出打工在家照看;現在我們村上的老人都很注意,有一點不舒服的就趕緊看,不在乎錢了,就怕拖久了成大問題。

農村歲份子錢也是很關鍵的,老人們年紀大了,沒啥大的收入,隨禮也連年上漲,隨的少了怕被人看不起,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感覺不合適不得勁,隨的多了吧確實有壓力,目前也有一些地區很人性化,遇到紅白喜事老人只管來,不必隨禮,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的幸福感,這個我個人覺得特別的好,也希望有一天我們這也這樣。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你怎麼看呢?每個地方風俗習慣也都不一樣,歡迎你在下方留言交流喲。


農民小沐


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我是六二年的,我來城裡帶孫子已經六年了。

以前在家種地,辛辛苦苦供兩個孩子讀完大學,工作不久接著又買房娶媳婦,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並且還有外債。本想再幹幾年,掙點養老錢,這又進城帶孫子。這一路走來雖辛苦卻也快樂著。如今我最犯愁的心病是將來的養老問題,自己手頭又沒積蓄,雖然交了保險,六十歲之後一個月有一百多塊錢的養老金,但是這點養老金根本不解決問題。靠兒子養老吧,他們拉家帶口的也不容易,再說城裡消費高,圧力大。想盡量少給孩子們增加負擔。

其次最怕生病住院,雖然都交了醫療保險,但是一有病就是個無底洞,如果哪一天真的病倒了,上有80多歲的父母需要照顧,下有呀呀學語的孫子要帶。老人不能不管,孫輩也不能不帶,想想真是進退兩難呀!只能好好善待自己,少生病或不生病。


落英鄉間


我今年53歲,談談自己的感受。第一就是健康問題,說實在話,從記事起就沒有打過針,就是吃藥也是人們常說的不算病的牙疼原因。沒想到去年一次感冒竟然打了半個月吊瓶,頓時感覺自己真的老啦,就連一個普通的感冒都抵抗不了!第二就是贍養老人,前幾年出門打工父母是高高興興送出門,現在是每次出門父母都不敢在跟前,畢竟老人都八十多歲啦,滿心期待兒女在跟前盡孝,只是生活所迫,不得不打工掙錢!再一個就是孩子,雖說兒女都結婚成家,但是還得替他們操心,幫助他們買房買車看孩子!所以說五六十歲的這一代人負擔太重,尤其農村人更是閒不起!


生活150979506


對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和城市相比同樣的年紀這時50/60後的人已經退休或者馬上退休了,他們會過起悠閒的生活。但對於農民來說是沒有退休這一說的,而且年紀越來越大,像我父親及叔伯等都是這一年代的人,和他們聊天中也是瞭解到一點他們所愁的事及心病等。



農村50/60年代的人愁心的事

他們已經年過半百作為老實巴交的農民來說,他們沒有多少積蓄所以他們所愁的事就是怕外出打工找不到工作,畢竟他們年紀放在那裡。沒有工作代表著家庭沒有收入,這樣就會很難過。家裡小孩結婚需要錢,建房需要錢,父母年邁需要錢等,所以他們必須要有工作,他們不缺力氣就是怕出去找不到工作,工作了怕錢不好拿,這是最為愁心的事。

農村50/60年代的人最大的心病

作為50/60年代的人他們子女早該到結婚年齡,要是子女婚事還沒有著落,他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到處給孩子們張羅對象,這是子女們沒有婚事的這個年代的心病。但這只是少數,大部分還是結婚了的,那這一部分人的心病就各不一樣了,有憂心父母身體的,有為孩子結婚所借的外債的,也有擔心自己養老問題的等等各種原因,因為不可能每個家庭及個人都一樣。

大家覺得這一時代的農村人有哪些事情是他們愁心的呢,都會有哪些共同的心病呢?

小曉覺得還是農村經濟不好,要是農民收入再飯一兩翻,我想他們的很多問題都不在是問題了吧?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小曉農民


對於農村五十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來說,他們最大的憂愁,最煩心的事莫過於自己的孩子還沒有結婚。婚姻大事,傳宗接代在他們這個年齡來說可以說是比他們的命還重要,我曾親身經歷過一個事,一位父親,身患重病彌留之際沒有講別的,只表達一個意思:孩子你沒有結婚,我死眼也閉不上。這個對我的震撼是特別大的。

現在老人們的顧慮憂愁,其實是社會發展的形成的。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尤其在農村他們接觸的思想,以及他們的見識還停留在幾十年的的思想上,而現在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加上現在公共設施,網絡通訊的發展,很多年輕人的思想和父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兩種思想發生碰撞,尤其在某種程度上對立,其實對於兩個人來說是特別痛苦。父親覺得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聽話了;而孩子們對於婚姻有了其他想法。兩個人除非思想方面發生變化兩個人才能真正溝通!


文未幾


五六十年代的人是中國最悲哀的兩代人,特別是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這兩種人,當時城市人是吃不飽和沒飯吃吃野菜或者吃鹽水等,那個年代,兄弟姊妹又多,有的讀書很晚有的根本就沒讀到什麼書,就是讀書也沒有學到什麼文化,整天都是什麼運動啊,看報紙啊和學工學農啊,那個年代根本上學不到課本什麼知識,畢業後又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在教育,回城上調以後大部分都是進大集體和小集體工廠單位,工作了10幾又下崗,然後又出來到沿海打工,到老了也沒有得到什麼好的保障,上,還要孝敬父母,下還要幫兒子買車買房`還要繼讀帶孫子你說是不是最悲哀最可憐的一代人,也是孝順最後的一代人,更是沒有人孝順可憐的一代人??????😭


9997007


在農村裡,人們一輩子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為了自己過上好日子,走在鄉親們前面,為了子女都能有個好的前程,好的歸宿,為了自己不給子女座城負擔等等。他們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可敬的人。


一般農村人到了五六十歲,有些生孩子晚一點的,孩子們還在上大學或者剛剛工作,生孩子早的,早就是爺爺奶奶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最愁,最大的心病也就一下幾個:

1,養老

在體力還可以的時候,還可以把家裡的一畝三分地種上,在能夠支持家用的同時,還可以帶著孫子在家裡上學,不需要遠在外地的兒子再往家裡寄錢了。但是他們自己的養老是不能保證的,雖然自2009年年以來中央出臺了新農保政策,是惠及廣大農村人口的好政策,但是剛開始有很多農民是沒有繳費的,到後來補起來有點困難了,所以有好多農民是在以後領不到養老金的。

再說,交了養老保險費的,在以後領取養老金的時候,確實也不多,即使在農村,也是不夠他們日常生活的。

再說自己的子女,也都成家立業,有很多都是條件一般的,也要掙錢顧著自己的家裡,有時候甚至不夠,更別提贍養老人了!

2,子女的婚姻問題

在我們農村,子女的婚姻問題還是大事,因為在農村結婚都比較早,像我的幾個發小在而是出頭就結了婚,現在孩子都十歲左右了,而有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再加上自己情商不太高的人,結婚就比較難了,每年都有人介紹,但是就是成不了。這可急壞了父母,有的農村家長甚至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不管是殘疾還是有病的女孩都願意接受了。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西北農村的彩禮錢還是很貴的,結個婚動輒就是一二十萬,有時候女方家長要的彩禮多一點,一二十萬都打不住。我姑姑的兒子結婚上下一共就花了三十多萬,這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但是我姑姑他們還是無奈,只得借錢把媳婦娶進門,現在一家人還在還債中。

3,孤獨

本來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但是有很多年輕人選擇留在城市,孩子也在城市上學了,子女們也只能在過春節的時候才能回家陪父母過幾天年。父母在那幾天應該是最快樂的時候,兒孫繞膝,一起坐在家裡看著電視,喝著熱茶。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太短暫了,時間不長又離開了,只剩下家裡的二老繼續孤獨著。

現在農村有很多老人在生病的時候,都沒有親人在身邊照顧,有的病死在家裡之後腐爛都沒有人知道,真是悲傷的事情呀!


所以,農村的老人還是很可憐的,我在村上經常去留守老人的家裡,跟他們聊聊天,幫他們乾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想我們都有老的時候,希望我們老的時候能夠過上比較好的日子吧!


祁連好物


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一直有一種特別濃郁的感恩之情,隨著這幾年社會快速的發展,農村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這兩年新農村的建設力度加大,很多農村的生活環境越是越來越好,那麼對於如今農村50,60後的老人來說,最愁,最大的心病是什麼呢?


有些人說養老和就醫,一直是我國農村老人的一大心病,不可否認養老和醫療一直是很多農村老人的一個困擾,不過隨著這兩年經濟水平的提升,農村人均收入的提高,加上醫療制度的改革,養老和醫療問題已經沒有那麼的突出了,由於醫療水平生活條件的提高,如今在農村50,60的人群可不能算是老人,相反正是家裡的頂梁骨,上有老下有小,正是最能幹的時候,那麼他們這個年齡最愁最大的心病是什麼呢?那就是孩子的婚姻大事!

如今這社會是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已經嚴重失調,在農村大齡單身男子已經成為常見現象,三十來歲還沒有結婚的男青年比比皆是,而傳宗接代一直是我們農村老人的一大傳統思想,俗話說的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眼看著身邊孩子都成家立業當了爸爸,自己的孩子老大不小還沒有結婚,那自然成了父母的一大心病!

如今在農村娶媳婦難,不光是男多女少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高彩禮,高房價正是娶妻男的一大困擾,很多小夥子好不容易談了個對象說上了一個媳婦,但是最後往往因為拿不出高昂的彩禮錢,城裡買不起房子而忍痛割愛!


所以父母看在眼裡是急在心裡,到了50,60歲的年紀,還會出去外面打工賺錢,常年勞累奔波在外,他們不是為了自己養老掙錢,很大部分都是想幫兒子減輕負擔,多為他們掙些錢好早日娶上媳婦。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永遠是無私的,自己苦點無所謂,只要孩子能過的好那這輩子也就值了,所以如今農村50,60的老人,最大的心病最發愁的並不是所謂的養老醫療,而是孩子的婚姻大事!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

農村50、60後老人來說,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什麼?50、60後都差不多六七十歲了,已到了黃昏之年了,按道理來講,人到晚年應該是享福的時候了,但現在的農村老人來講,還在為子女操心



娶媳婦

現在農村彩禮水漲船高,如果家裡條件不好,孩子又沒什麼本事,娶媳婦就成老人的心病了。小唐村裡的伯伯今年六十多歲了,唯一的兒子好吃懶做,三十多了沒個正經工作,成天窩在家裡,天天睡到日到三竿。老人成天唉聲嘆氣,對這沒出息的兒子也是沒辦法。這麼大歲數了工作沒有,更別提結婚成家了。同年紀的人都在家抱孫子了,哪裡還像他一樣這麼大年紀了還得出去賺錢。所以說孩子不爭氣,老人到晚年還得為他操心

生病沒人陪護

國家現在的醫療政策好,生病住院有新農合報銷,農民生病就不會像以前擔心用那麼多錢了。像我們鎮上的衛生院,住院報帳的比例到了百分之九十,這樣生病就花不了多少錢,但醫院規定年滿六十歲的老人住院必須要有年輕人的陪護。這樣問題就來了,現農村年輕人大多數都在外打工,都是老人孩子留守在家,老人到了年紀,多少會有些頭疼腦熱,一旦生病,打電話給年輕的又怕耽誤他們的工作,在說來往車費也貴,老人就更不願意了,生病能自己扛著就扛著。




陪伴

俗話說的好“養兒防老”,人到晚年不求能大富大貴只求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現在農村生活條件比起以前來講是好的多,但年輕人的壓力還是很大,上有老下有小,年輕人為了生活在外拼搏,除了過年老人平時想見一面都難,更別提享福了。

在我們村裡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像王大爺一樣,孩子一家都在深圳一帶打工,平時就是大爺在家,老人都快七十歲了,還種了水稻,養了雞鴨,吃不完的還能拿去街上賣錢。孩子們拿錢給他都不會要。日子看似過的不錯,但一個人生活久了還是會覺得孤單,其實老人家的心是很脆弱的,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生活他們都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心裡。



個人覺得老人這輩子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只要孩子們過的好,他們就放心了。希望作為孩子的我們能夠多陪陪父母,多孝順他們一些,儘量把自己的生活過好,讓他們少操一點心。


小唐話三農


  1. 現在農村50、60後的老人最愁的、最大的心病是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
  2. 這個年齡段的農村老人,孩子大多已成家立業,幫著孩子在城裡買了房子,有的有了第三代,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孩子的問題,基本解決了,老人最大的心病,就是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

  3. 在農村,還有個有趣的現象,老了老了,玩起了兩地分居:好多這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是一個人在家種地、生活。女老伴去了城裡孩子家,幫著照看第三代。男主人為什麼不去呢?一是地裡的莊稼,需要打理,二是去了感覺生活不方便。處處受限制,彆彆扭扭不如在農村老家。也有心向靠著孩子,再買一套房子,互相有個照應,可實力又不允許啊,種一輩子地的老農民,能有多少積蓄?城裡的房子太貴,再買一套買不起。和孩子住在一起也不方便。尤其是喜歡吸菸喝酒的老人,不樂意被限制。覺得還是在農村老家住著舒坦。沒辦法,只好女老伴兩頭跑,星期天趁小孩有人照料,再跑回老家,洗漱收拾一下老宅子。


  4. 很多這個年齡段的老農民,內心還是希望繼續住在農村老家裡。他們很多人都說習慣了農村生活,不樂意去城裡和孩子住在一起,住不慣城裡 。很多老人說先這樣住著,等老了,動彈不動了,自己說不算了的時候,由孩子去看著辦吧。

  5. 50、60年齡段的農村老人,最大心病就是將來的養老和醫療問題。很多村子裡連個衛生室都沒有。有個頭疼腦熱的,要跑好幾十裡地到鄉鎮醫院去看。住在城裡孩子家,由感覺不方便。所以,希望社會關注他們的內心焦慮,做好農村醫療養老保障,讓他們老了,沒有後顧之憂。這個年代的老人,大多是辛苦勞作,交公糧的一代,希望社會善待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