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照顧孩子上學和生活,夫妻倆在在打工,你怎麼看?

兒童防護衛士


農村夫妻倆在外打工,老人在家照顧孩子生活和上學的家庭很多。

如果小夫妻都在家裡,靠種地維持生活,很難養家餬口,孩子大了還要上學。孩子上學的費用,父母如果身體不好,看病的費用從哪裡來,所以,夫妻倆都出去打工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有些夫妻好,每月還能給父母打回一定的生活費,孩子的學費自己出,有些夫妻一年到頭都不給父母錢,孩子留在家裡,吃喝拉撒都是父母的,如果孩子上學了,不能跟著爸媽去外地,父母還要給孫子孫女出學費。

有能力的人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打工,讓孩子在大工地上學,沒能力的只能把孩子委託給父母了,都是自己的親孫子、親孫女,爺爺奶奶能不管嗎?

農村的爺爺奶奶不想有些城裡的爺爺奶奶,要出去旅遊,要跳廣場舞,要跟朋友們相約逛街,不願意帶孫子孫女。

農村家庭的隔代人,十家有九家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有些老人再苦再累,都要給子女們帶孩子,這就是農村來人的憨厚,寬容之處。因為農村老人沒有城裡有些老人的優越性:“我老了有政府管,不用你管。”

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沒有工作單位,說不起“我老了有政府管,不用你管。”這句話,在兒女面前爭不起這口氣,所以,只能任勞任怨的為兒女們服務,晚年依賴兒女們來養老。

有個遠房親戚,生有一兒四女,從小到大就見不得兒子,總是咒罵兒子。先給大女兒找一個上門女婿,結果和女婿關係相處得很僵,後來分家單過。兒子成家時,她不管,讓兒子單過,三個孫子都不管。最後給二女兒招了一個女婿。以後一直跟兒女生活到老。

二女婿人善良厚道,女兒也不是很好。女婿不在家時,女兒擔心母親把自己家裡吃的給大姐或哥哥家拿,每次下地幹活,都要把廚房門鎖上,自己不回家,母親就不能自己做飯吃。就這樣,母親還要忍著,不然一個人生活嗎?

不要說農村的媳婦不好,也不要說農村的公婆不好,不在那種環境下生活,不理解農村人的苦衷。

因此,夫妻倆在外打工,老人在家裡帶孫子孫女上學,打理孫子孫女生活,無可厚非。老人不吃虧,兒子和媳婦也沒佔便宜,他們各有各的苦衷而已。


牽住夕陽的手


這種現象在農村最正常不過了。農村就這常態,老人、小孩留守,青壯年外出賺錢。

做為一個農村女人來說,我自己的小孩也同樣經歷過這種留守的歲月。

記得2014年的冬天 ,我和我老公在深圳打工三、四個月。兩個孩子就在家裡,大的在學校寄宿,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小的每天下午從學校回來,晚上吃飯必須自己做,那年小男孩只有十歲,也不道每天的晚餐是如何吃的,反正炒菜必須自己慢慢學,炒熟就行。洗衣服用洗衣機,記得小男孩很無助地說:“洗碗怎麼辦,我就是不想洗碗”。三、四個月的時間,兄弟兩個的日常也就自己慢慢應付過去了。

記得我從深圳回來時,兩個小孩看到我,表現出無與倫比的親熱,特別是小的,滔滔不絕地跟我說話:“我什麼 都靠自己,咳嗽好多天不好靠自己,發燒也是靠自己,都是我自己治好了”。做為母親,聽著也是好心酸、好無奈,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讓十來歲的小孩慢慢品嚐和承受,愧疚之情難以言表。但是呆在農村,放棄打工,確實無法改變生活的拮据,無法走出生活的困境。

也許很多人會說,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無憂、健全、美滿的童年。只是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何以談美好,何以談幸福,貧瘠的物質,能給孩子一個豐富的精神家園嗎?

所以說,農村特定的環境,選擇造就特定的群體。留守兒童就是一個目前不得不存在的群體。農村青年男女選擇離鄉,無法團圓,目前還是一個無法破解的局。



冰冰286157604


這就是我們國人的思想。

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了,我是我爺爺跟奶奶帶大的。

1.父母沒有讀過多少書,沒多少知識,在家鄉所在的地方,找不到可以能邊照顧孩子邊工作的工作,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城市是三線城市,根本掙不到錢,沒有錢,就根本養不了我們這個家。

2.父母為了讓我們能過好日子,讀上書,經常幾年才回回家,那時候窮,家裡電話都沒有,也不能打電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後來,才能一週通次電話。

在我眼裡,他們很拼,365天,天天在工作。

在我眼裡,他們為了一點點價格,都會討價還價。

以前問了他們一個問題,那麼拼幹嘛,那麼節約幹嘛。

他們告訴我,這輩子,因為以前窮,沒讀過幾年書,要讓自己多讀書,要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很多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的愛是無私的,寧可自己苦,也不會讓孩子苦。

他們用他們的行動,在為這個家,默默的付出。

只要能掙到錢,他們都會義無反顧的出去打工,務農只能解決溫飽,尤其是山區地帶。

也許在我們眼裡他們忽視了成長對我們的重要性,可是卻又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他們只會用行動去努力著。

多少年後, 當我成家立業的時候,我想我們跟爸媽是差不多的吧


天小漁


1:作為一個在農村裡長大的孩子,我還是比較瞭解農村現狀的,經過大學以後,我在城市裡待過幾年,現如今又回來農村,我不得不感慨,農村這些年的變化真的很大,針對農村人口往外走,天荒地荒無人管的這種現象,今天想和大家一同探討一下。

2: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裡人很少,只有老人在家照顧孩子,上學和日常生活。走進村子來,明顯感覺並沒有前些年熱鬧年。大人大量的往外走,就形成了一個問題,土地誰來管呢?祖祖輩輩種著幾十年的土地沒有了年輕人的活力,依靠年老體衰的老齡化人口如何足以耕種的了,確實也是如此,孩子要上學,老人體力不支,年輕人外流,那麼很多土地已經面臨荒蕪根本就無人來照管。

3: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傳統中國的農民靠的是身體,吃飯乾的是體力活,需要大量的體能消耗,這是一個很辛苦很累的活,對身體損傷沒有收益的活,誰都不願意多幹點,,收益多幹活少,得以都原意投身於城市的建設,

4:在外漂泊,冷暖自知,只是希望社會多一點溫暖與善意,對他們多一點寬容,畢竟他們的遠方,還有等待他們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盼著他們早日回家,誰都不容易。





湖小強


留守兒童的問題現在大家都很關注,隨著城市華髮展加速,為了生活,農村勞動力都往城市轉移,有子女的絕大多數都把孩子留在家老人照顧,都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把孩子留在老家讓老人照顧有什麼弊端呢?首先教育方式問題:老人一般都會寵溺孩子,過度的溺愛導致孩子無法領悟是非對錯的理解。其次就是孩子溝通問題:老年人畢竟是老年人,思維方式、對新鮮事物的理解還是老舊,無法引導孩子的思維。想法不一致,無法溝通。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父母不能陪伴其成長,只管生沒有育,沒有起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只有那幾年,恰恰這幾年是關係到其一生的時期,很多叛逆不走正道的孩子都是童年沒有教育好。所以如果有能力,儘量把孩子帶在身邊,沒有能力努力客服、爭取回家的次數多一些,爭取陪孩子的時間多一些。


田甜的生活


這是現階段中國農民生活的特徵。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之一,由此吸收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農村分田到戶的經營模式,又解放了大量生產力,使剩餘勞動力轉移成為可能,這就使幾億農民走上了打工的道路,從農民自身來說,解決了經濟問題,獲得了高於農業生產幾十倍的收入,也有力的支援了城市化現代化建設。但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帶來了農村的衰敗、土地的荒蕪,以及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年輕夫婦這支生力軍,紮根在農村,農村會帶來生氣,農業會興旺發達,進入城市,城市增添了活力,擴大了城市消費,促進了城市繁榮昌盛。不可否認的是,農村的發展是落後於城市的。姑且不談農業生產的停滯不前,甚至落後倒退,單就留守兒童來說,給這一代人造成了具大的心裡創傷,年初我見到幾張照片,可惜找不到了,拍的是春節過後,年輕夫婦外出打工,告別孩子的景象,一個小女孩蹬著雙腿哭叫,拽著媽媽背行李袋的繩子,就是不撒手,鞋子都蹬掉了,老師在抱著她,也不能把她的手拽回來;還有一個小男孩,也就兩歲左右,一隻手提著一個塑料袋,裡面裝的是他的鞋㡌和玩具,對著鏡頭,號啕大哭,據介紹說,夫婦離家的前一天晚上,小男孩無論如何也不睡覺,他要看著爸爸媽媽不要自己走了,又把我扔在家裡,最後媽媽說:你睡吧,明天我們帶你一起走。小男孩聽後,高興的收拾了自己的東西,安然的進入夢鄉。第二天醒來一看,爸爸媽媽早已不見蹤影……。這只是千千萬萬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他們從小失去父母的關愛,與奶奶爺爺相依為命,心靈的孤獨可想而知,奶奶爺爺又能對孫子孫女的教育盡到多大的責任呢?這是當代中國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希望引起有關方面足夠的重視,以獲得合情合理的解決。


若飛305


我覺得這樣做 ,也是沒有辦法的。大部分農村人在外打工,比較辛苦,為了生存,離開家鄉,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子女以後生活的好,不要像自己一樣這樣外出打工,這樣累,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好的教育,上好的大學,有個好的工作,所以迫不得已在外打工。所以大部分人都把孩子放在家裡給父母帶著這樣可以專心的在外打工掙錢。其實大部分家長也是很想念孩子的 。

但是這樣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關愛,孩子也是不幸福的,哪個孩子不希望爸爸媽媽陪伴著自己成長。但是父母也沒辦法,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的孩子可能不理解父母,但是總有一天會理解父母的,生活都不容易,父母也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父母所做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鄉有好的工作誰願意出去打工啊。所以希望孩子能理解你們的父母,父母在外打工不容易

,作為孩子要理解父母,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讀書,不讓父母操心就行了。





中醫愛好者駱順


其實我就是這樣,一個孩子5歲,一個孩子3歲,家裡還有13畝田,父母真的很不容易,照顧孩子衣食住行,還要忙地裡面的活,我父母66歲了。我和媳婦在洛陽工作,努力奮鬥,爭取讓家人過上好生活,我父親給我兒子慶祝生日



兒童防護衛士


這是多數農村生活的現狀,前幾年我自己也是將孩子放在老家給婆婆帶,那時孩子才一歲半,各種不捨,但有什麼辦法,要生活,也想給孩子提供更好些的生活條件,只好離開孩子家人外出工作。老人的教育理念與我們這一代不同,他們會比較寵小孩,孩子脾氣變大,我是深有體會。所以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接到身邊了,再苦再累也心甘。現在只有老人在家,好在他們身體都還健朗。


晴&天


現在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人了,身體精力已去了大辦,再加上兒女都成家有孩子了,能讓在當下生活的好些,多掙錢,作父母者只有竭盡全力再幫孩子們一把,讓他們再給他們的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成長環境,希望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