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電影像《我不是藥神》那樣取材真實事件、反映社會現實?

金思雅


這樣的電影很多,就說說幾個吧。

1.《親愛的》:黃渤前幾年的電影,就是根據新聞上的事改編的,講述了他們的兒子有一天走丟了,自此二人踏上了尋親之路,中間遇到了很多震撼的事。

2.《湄公河行動》,湄公河慘案改編而來,13中國船員有13名,全部遇難。對此,中國政府對犯罪分子不惜跨國捉拿主犯歸案。


3.《新宿事件》:成龍、吳彥祖主演的那部,吳彥祖最後還黑化了,電影中人物都是虛構的,但是每一個事都來自在日本的華人社會真實事件。

4.《車四十四》:這個故事小時候在書裡就看過,故事大概意思就是有輛公交車在路上被打劫,女司機還要被施暴,車上除了一個男青年要救護她以外全部無動於衷。女司機回來了,把要幫助他的青年趕下了車就走了,後來青年得知女司機把車開到了山溝,車上人全部死亡。



5.《盲井》:王寶強演的那個,故事來自三大礦洞特大殺人案,鄭吉寬團伙(殺110人)潘申寶團伙(殺28人)餘貴銀團夥(殺38人),犯罪行為令人髮指。



于于娛


《我不是藥神》以其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現實和深入思考贏得了當地觀眾的高度評價。在中國的影視評論網站豆瓣上也有很高的評價。電影明星辛雨昆說,這部發人深思的電影凸顯了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他希望影視界能有更多這樣高質量的電影。

7月6日,製片人徐錚和甯浩參加了這部電影在大電影院的放映。他們與當地的電影愛好者談論這部電影的創作,徐崢說《我不是藥神》的劇本我很喜歡,它反應的是中國了那些窮人看不起病的社會現狀。中國電影需要更多原創感人的故事和我們自己的英雄。”

在一部成功的新電影引發公眾對這一問題的辯論後,中國總理李克強呼籲使用更廉價、更容易獲得的癌症藥物。這部電影在上映頭兩週就獲得了3.9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它講述了一個虛構的故事: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因為當時急需要用錢,便開始鋌而走險走私藥品,而這些藥品在中國被禁止銷售,為了家人他不得不放棄這一暴利行業,後來進一步瞭解到這一白血病人的情況後,良心發現的程勇開始進行了他的善舉。白血病是中國的頭號殺手,每年有近300萬人死於癌症。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中國商人程勇五年前因進口一種非專利抗癌藥物而被捕的真實故事。

徐崢是一位受歡迎的喜劇演員和導演,他在片中飾演程先生。程先生是一個走私販子,對買他毒品的病人產生了同情,黑色喜劇的反映的是製藥業,這是真實的生活。張博士在《華爾街日報》上說道“我認識一些白血病患者,他們最後的結果失去了生命和金錢“。中國全球化研究中心的行業專家高偉說,這部低成本影片觸及了一個“社會傷口”,即生病後負擔不起昂貴的醫藥費。

有網友說:“作為一部批評現實的電影,它之所以能大受歡迎,是因為它反映了社會的現實。”這部電影的吸引力可以通過將它與大製作的奇幻史詩巨片《阿修羅》進行比較來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