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子女很大方,而對自己父母很小氣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蘋果芯芯


這個問題提得好、提得對,這個問題也同樣在我腦子裡揮之不去,我問過孩子,媽媽一生只有你們,你眼裡全是孩子媽媽高興,媽媽只希望把你的愛抽出百分之一給我!兒子怔怔的沒說什麼。我想是我過於貪婪了?是我對現實不滿?孩子們對我很好,只是我想的太,希望太多!但是這個普便現象問題總縈繞著我,讓我放不下。後來又一次忍不住跟兒子談起。兒子說,媽媽我很愛您,只要您有需要什麼兒子照辦就是,其實人類這樣沿習是受文化傳統的影響,動物界只要能行動了就獨立了,而我們人類要養小的還要管老…幸福之中也很疲憊,應該說人類是進步的。您說要把精力投入父母身上是不現實的。聽了兒子一番話我想開了,覺得是這個道理。筆者提出這樣問題能理解,這種普便現象是中國人的民俗風氣傳承了中國人的文化傳統。顧著三代中國人的劣性失去道德。曾幾次看到子女為分爭財產將父母推上法庭。不贍養老人不感父母恩的很多,還要扒他們的皮、喝他們的血,中國人要反思。教育是根本,經濟是基礎。體會分享!


菩提玉71388797


說句大實話,這種現象是一種較普遍的存在。包括我個人在內。這種大方或小氣其實不僅僅是金錢方面,更重要的是用心、關注程度的“大方與小氣”。

而且這種現象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記得我小時住嶧縣老家時,鄰居好幾人是街上出名的“惡棍”,誰也不敢惹。對自已的父母一分錢捨不得給,可對兒女卻異常疼愛,自已不吃也得盡孩子吃。

也還記得小時候母親給我講的一件事:當年我奶奶肺氣腫,夜裡常咳的睡不著。而父親正好給糧所加工香油,奶奶就常來要瓶香油用來晚上服一口鎮咳。剛開始一次給一斤,後來發現奶奶心疼閨女,大半都給我姑姑了,於是再要只給二兩。(笑)

再反省反省我自已,不也一樣嗎?比如變天了,關心自已的孩子別凍著了,但又何嘗想過老人?雖然我按月給錢了,逢年過節也有孝敬了,但老爹在我那廠裡房子住著時,一來客人就讓買菜買禮品過去,幾次以後是不是也不耐煩?心想我上著班你為啥不體諒?

再深刻反思一下,是不是因為自小父親對我們非打即罵,甚至到老了還打過哥哥妹妹,而對他產生一種隱隱約約的仇視與距離感?是不是覺得我反正給錢了,養老了,他是成年人,會吃會穿會睡,不需要我時刻關心、而在腦海裡佔據的“面積”越來越少?

還有那經常看到的回憶父母親的文章。作者大都是身居城市、工作忙,偶然回鄉才發現自已的父母親“不知不覺老了”,一股親情湧上心頭時,是不是也同時代表著自已在給予父母的關愛上的“小氣”?

所以我認為,甭管以前的父輩們做的如何,也別管我們的兒孫今後對我們怎樣,我們是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一代,聞過即改。這不我剛勸老伴:明天小孫子上輔導班,我做好飯再去接他。你去自已家給老母親洗洗衣、收拾收拾吧!


嶧縣西門裡老李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實中普遍存在愛幼忘記尊老,而老人的心理也是隻要自己子孫幸福,自己就怎樣都無所謂,“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老一輩過來人的心態。

但亦有對自己父母就做得太過過份的人,我隔離村就有一個,父母生了5個女兒最後才生他,老來得子父母對他寵愛有加,女兒陸續出嫁了,父母盡了最大心願為他成家立室,本來可以共享天倫之樂,但這個男人不懂得知恩圖報,處處為難,還時常罵父母“要死你就快的,有農藥”,旁人實在看不過眼都紛紛指責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父母唯有告訴女兒,女兒說他不養我們養,你們在我這裡住一段又到那個住一段,時間很快就會過去。

所以在農村有人會這樣認為:“生仔不如生女,生女是好命,生仔只不過是好聽”,養仔不知仔心肝,只有狼心狗肺的人才會這樣對自己的父母


晚晚發夢


俗話說:往上疼沒空,往下疼沒逢。人啊,一輩一輩都是這樣吧?子女,小的時候,不管是六七個還是一個,作為父母都很疼,只是能力有限,疼的程度和方式不一樣。父母把孩子養大是他們的義務。

其實有了孩子,不是一代人在服出,而是兩代人。我的孩子,不吃母乳了,那個年代,沒有幼兒園,自己顧保姆顧不起,孩子就跟父母回老家了,我們工作,父母在為我們照顧孩子,在服出,蒸飽子媽媽吃的飽子裡的肉給了孩子,,還要求爸爸的飽子肉也給孩子吃,不給兩個人還打架……!孩子六歲,接出來上學,四口家,幾十塊錢,就沒有能力給父母寄錢了,想疼錢沒有空啊!孩子再大點,要上學,要結婚,要買房……!😭錢,一直都很少有空!孩子成家立業了,父母老了,吃不動喝不動了!……!

我們老了,現在的孩子也跟我們一樣,在為孩子忙碌,有一個孩子上學,花錢更多,花銷更大!孩子們工作家庭壓力都很大!我們有退休金,不缺錢,但成了空巢老人了!



沐清風明月


鄙人認為,這主要從兩方面來分析。

對父母不好有三個原因:

一是與成長經歷有關,大部分都是都是兩兄妹以上的家庭,由於父母不細心或者故意,在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做到公平,讓不知感恩的子女覺得父母厚此薄彼,因此產生了心理陰影。

二是與推諉有關,這也體現在多孩子家庭,很多子女都會認為,父母是大家的,吃穿住行的開支都應該由大家來分攤,如果大家都積極,那麼多天就享福,如果有的不積極,另外的也就不積極了,父母就遭殃了。 我們也沒少聽說幾個子女都在城裡買了房,而留守農村的父母餓死的事件。

三是與婚姻有關,夫妻代表的是三個家庭,男方代表自己的父母,女方也代表自己的父母,夫妻代表著自己的孩子,因此,也會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

對子女好有兩個原因:

一是子女是自己的,所以得好好對待,“父望子成龍”的心態,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是面子得到滿足,二是生活情況得到提升。

二是養兒防老,以後老了還要依仗子女,所以得對待好。而父母是過去式,子女是將來時。

個人觀點,請批評和指正!


君度2025


估計很多人會這樣的。這也是一個不好的社會現象。

怎麼講呢,對孩子,父母老覺得是自己人生的延續-小孩子像時間軸上的未來,把所有的期望和寄託都壓到孩子身上,不惜一切代價培養他成才,好光宗耀祖,自己也跟著享享福。而且小孩子也可愛*^o^*啊,嫩嫩的,笑笑哭哭😭那樣子都叫人喜歡疼愛。

而老人到了人生暮年,那是時間軸上的過去啊!在那些不太孝順的孩子眼裡,沒有了價值,純粹的累贅了。而且從外形上,就是猥瑣有時會窩囊的感覺,更不愛花錢了。

所以有位老人曾經說過,真希望人生是倒著來,生下來是老人樣,越長越年輕,最後成小嬰兒了,雖是玩笑話但也可以看到裡面的無奈啊!

不過,對父母要像對孩子一樣大方,但也沒必要在花的金額上做比較。要是把孝跟給父母花多少錢$_$比較,應該是不合適的。孩子是徹頭徹尾的消費者,從出生到成人,需要花費的頭項大家都很清楚,是昂貴而巨大的。

而父母相對就少得多。如果把給父母花的錢與給孩子花的錢做比較,有點扯。只要花錢永遠不心疼,跟給孩子一樣大方就可以了。

論語中關於孝的論述感慨特別深的有: 

《為政》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今譯:對待父母,要在他們生病時多多關心。

  《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今譯:現今流行的觀點是,能供養雙親就是孝。可是,犬能守禦,馬能負重,這也是對人的一種供養;那麼,對孝子來講,如果沒有對雙親的敬愛,又怎能將自己與犬馬區別開來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就是說,對父母要和顏悅色,尤其到了父母需要花費錢或需要你付出精力和體力去照顧的時候。也是像這樣的:孝子之憂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這是最重要最難做到的。

希望每個人都能像愛孩子一樣愛父母,給孩子花錢一樣大大方方的給父母花。


然呃


對自已的子女很大方,而對自已的父母很小氣是一種怎麼的心理?

這是一種習慣思維,俗話說“愛苗不愛稻,愛小不愛老”,有點道理。

農村農民種水稻,從育秧到移裁,從清明後下種到四月底移裁,每天要跑田頭,看水漿管理,蟲害,時刻關心著,而種植的一星期深水護苗一刻也不能斷水,否則要敗苗,影響產量,而以後漸漸地鬆懈一點。而在成熟収割時,一由於工作忙,二稻穗在田裡都沒人撿浪費了。


情感三農扭坤


對自己的子女很大方,對父母卻很小氣,這種現象已不再是個別現象,是社會道德觀念和倫理意識發生深刻變化的產物,也是人性走向悲催的一個危險信號。

現在有很多人正日在做著這樣的事情,可口中卻滿嘴的仁義道德,什麼百善孝為先等,口是心非可見一斑。

把眼晴向四周環視一下有多少人是這樣的:一年能給自己的小兒子買五六套衣服,對父母有時一年一套也是奢望;給孩子花一千多買塊手錶,捨不得花一百多給父母買個唱戲機;把家裡裝飾最好的房間留給兒子,最差的偏房留給父母;兒子回來買好菜好飯招待,父親進家稀鬆平常;兒女衣服可一天給洗一次,老人的衣服三天給洗一次還嫌煩;兒女出門交待搭個的,父母出門掏幾塊錢讓乘個公交……這說不完道不完,總之一句話,兒女與父母就是不一般。

以前是凡事父母在前,現在凡事兒女佔先。不要說別的,就平時吃個飯,過去是父母先吃,父母沒有吃,孩子先等等,現在是做好飯先給兒女吃,然後父母端。從這些平常的變化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道德和倫理觀念發生了重大變革。

這些現象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存在,是整個社會思想體系的逐步演變,人們的處事方式和思想理念都與以往有了較大的不同。比如說婆媳關係的處理,過去如果說要用孝丶敬感化惡婆婆,打不怕敬怕,這個說法和觀點在過去很多人都會接受,現在人能接受嗎?恐怕大多數人己不能接受,要說直接給她懟回去,恐怕會有很多人會認同。

這些現象的發生發展也直接會一代影響一代。今天我們重視兒女輕父母,我們的兒女長大也會傳承和效仿,將來被忽視的就是我們,惡性循環,會逐漸向下漫延。

這些現象現在看起來也沒多大的事兒,仔細想它又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整個社會重視起來,強化道德建設,堅持依法治國的同時,也不可放鬆以德治國的步代。只有全民的精神文明搞上去,我們這個民族才真的是有希望。


君154177930


有句罵人的話:"你把你爸虧了”!本人認為這不是罵人,是說出了人間絕大多數人的真情,父母都老了,應當受到子女的關心和愛護,可做的太少了,把一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兒女,這樣一輩一輩都把父母虧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清平150352152


給我這樣問題就是在報復我還是噁心我,不管你們在用那一種我心不會虛。只希望你們憑良心說話。我早就說過了,你們已經查的一清二楚,我是什麼樣的人。想想我們小區裡的人都應該告訴你們了吧。你們也明知故問。還要那這種話來黑我。天地可見,但是呢,我還是要謝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