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與李牧亂世英雄之中的兩位武安君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中華民族優秀的軍事家,對秦國滅六國,創霸業貢獻巨大。白起,姓羋,而羋是楚國的國姓,可見武安君並不是老根老底的秦國人而是楚國貴胄之後,他與同為楚人的羋八子太后及國君舅父魏冉交好。 白起一生從無敗績可謂是“兵家”代表人物。從任職左庶長攻打韓國新城開始,他憑戰功歷任左更、國尉、大良造,最終官拜武安君。

自大秦崛起後秣馬厲兵的秦國新軍戰力明顯提升,訓練有素、軍械優質、裝備精良的大秦軍隊在白將軍的帶領下更是鮮有對手,傲視山東諸國。白起從軍數十年內分別與韓、魏、趙、楚等國數次交戰,前後攻下城邑七十餘座,斬殺敵軍近百萬,為秦國獲得了包括光狼城、鄢郢二郡和巫黔兩邑在內的大片土地,也因伊闕、長平等大戰威震天下。

戰國末年山東諸國衰弱,面對國力強大的秦國往往割地求和,正是此時另一位“武安君”登場了,他就是趙國名將李牧。李將軍長期駐守北部邊境與名將廉頗一起維護著趙國邊境安寧與國政穩定,他一生主要以北拒匈奴、外御秦國兩件事為主,與殺神白起一樣,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從未戰敗過。李將軍早期駐守代雁門,善待軍士,精於戰法,一舉殲滅匈奴十萬大軍,攻下襜襤、東胡與林胡,迫使單于外逃,不敢南犯,保障了趙國邊境數十年的安定。


宜安之戰,已經失去廉頗和上黨之地的趙國面對氣勢洶洶的秦國鐵騎只有調集北部邊防軍,由大將李牧領兵禦敵。此戰,李牧巧用智謀,“扮豬吃虎”全殲秦軍十萬多,秦國大敗趙國得以保全。因此趙王稱李牧為趙國的白起,賜封號“武安君”。此戰之後,秦國數次進攻趙國都被李牧擊退,不僅如此李牧還率軍南進,抵禦了韓國、魏國對趙國的攻擊。在趙國曆史上,李牧深得軍民喜愛,在趙國乃至其他諸侯國都威望極高。

白起、李牧二人卓越的軍事才能,不敗的驕人戰績確實無愧於“武安君”這一稱號,可是兩位戰國名將馳騁戰場威震四方,最終卻無法戰死沙場悲慘謝幕,公元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李牧也在被剝奪軍權後被趙王處死。正如司馬遷“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評價一樣,兩位武安君以武定國卻無法防範廟堂之上小人陷害與政治鬥爭,白起功高震主又得罪了應侯範睢,李牧面對中了離間計的趙王,拒絕移交兵權,最終被君王處死。

兩位將軍軍事才能遠勝於政治鬥爭能力,不善於玩弄政治權數,一代名將的他們性格剛毅、正氣凜然,而極高的聲望、戰無不勝的實力又使他們變成君王猜忌、朝臣嫉妒和敵國仇視的對象,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英雄最終以悲劇謝幕。“武安”以武固國之根本,名震天下,“封君”憑豐功偉績,獲高官厚祿。白起、李牧二人輔佐君王,安邦定國,用一生詮釋了“英雄”二字,用兵刃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英雄讚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