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季——大學生常犯錯誤及其解決方案

很多學生在校園招聘來臨時,不知道如何準備自己,只會很焦慮地等著招聘單位來臨,有些即使是準備了,也準備得不充分不得法。

校園招聘季——大學生常犯錯誤及其解決方案

1 沒有明確的目標。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企業和目標崗位,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只是把自己放到“市場上”,夢想著“有識之士”主動把自己招到企業的麾下。這可能嗎?在“買”方市場上,“賣”方想把自己“賣”到合適的位置,是需要有策略的。其實每個企業去學校,學生是可以提前知道的,每個學生應該網上查一下到學校招聘的企業(組織)、每個崗位的招聘要求,然後對照自己的特點準備應聘材料。

2 在眾多的崗位面前,眼花繚亂,這山看著那山高。越比較越不知道哪個好,不知道到底對準那個具體的崗位。即使已經簽約了,看到薪酬高的、位置好的、名氣大的企業,就後悔自己的決定,處於毀約還是不悔約的矛盾中,無形中覺得自己失去了最好的選擇,心神不寧,時刻處於焦慮中。這種焦慮會變成壓力,無形的壓力無處不在,從而會影響學習和生活。

3 準備簡歷千篇一律。大多數的同學在校園招聘來臨之時,羅列一些有的沒的經歷,都打印一沓子,等到招聘會上,廣泛分發,然後靜等僥倖得到的面試通知。這種瞎貓碰死耗子的方法,用“腳後跟”想想都知道效率有多差了。

4 不針對具體崗位寫求職信。很多同學都不寫求職信,或者寫一封“通用”的求職信。更有甚者使用“模板”套一封,這些在HR那裡就是垃圾,所以儘管你發了很多的求職信息,但是就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工作。

其實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首先要弄清楚應聘工作必須具備的資料。這就要求研究招聘單位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具體崗位的要求是什麼、自身是不是符合要求。

校園招聘季——大學生常犯錯誤及其解決方案

仔細分析一下,每個具體崗位的要求分為三部分:

A 硬條件:學歷、專業等等大家都相同的要求。

B 軟條件: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責任心、團隊精神等等工作能力和品質要求。

C 技能:熟練掌握的辦公軟件或者專業軟件等等。

大家可以發現,同樣的專業、學校中,每個同學的不同點在於“軟條件”。當然不同的崗位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是軟條件卻是一樣的。那麼如何組織詞彙來說明你有這些“軟條件”所具備的品質呢?比如: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等,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讓HR看到你的文字後,自然地就能推斷出你有這個能力,而不是直白地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團隊精神……等等不信的語言。

每個工作能力對應著不同的“行為標誌”,這些工作能力的“行為標誌”就是寫簡歷的金科玉律。比如“溝通能力的“行為標誌”為:書面和口頭表達簡潔清楚;專心傾聽而不漏任何有效信息;展現興趣建立雙向交流模式;面對不同交流對象適當剪裁語言等等。

研究每個有興趣的崗位後,針對具體的崗位寫“針對性”的求職信,闡述為什麼你是最合適的人員,包括你對這個單位(企業、組織)的瞭解,發展方向等等,說服招聘方絕不能錯過你,你是和崗位要求最匹配的那一個。

校園招聘季——大學生常犯錯誤及其解決方案

對於崗位要求的技能,例如:PowerPoint、autoCAD等等,求職信就用那個軟件生成,用CAD標註你的座標和聯繫方式等手段,讓HR知道你就是最具備條件的那一個。

對於確定好的、簽約的崗位,就釋然吧,不要總想著高薪酬等條件,也許那些不正常的薪資就是有些“不法企業”佈置的“陷阱”呢。

最後,要有自信,只要你相信你能行,你就肯定行。

祝所有的學子們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