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一段關係是不是真感情,借錢就知道了。”這句在成人世界裡被默認為“潛規則”的話,說出了人們兩方面的心態:一方面,自己借錢時,希望能有朋友慷慨相助;另一方面,如果有人找自己借錢,希望能夠“有借有還”。借錢,這一大家都可能遇到的事情,也讓很多人“有話說”。在本刊與問卷星展開的聯合調查中顯示,55.26%的人借錢給朋友後,沒有按時收到還款。
72.33%的網友有過借錢的經歷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這句電影臺詞贏得了很多人的共鳴,在生活裡,我們或多或少有借錢給別人、找人借錢的經歷,在調查問題“你有找人借錢或者借錢給人的經歷嗎”中,72.33%的網友選擇了“有”。
在北京打拼的徐小姐攢了8年的錢,今年春節,回老家江蘇置業。她原本看中一套南京的房子,臨時漲價,一下子要多出10萬元。“10萬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徐小姐借遍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朋友圈”,勉強湊齊了款項。
“確實挺難的,一是我不好意思開口,二是對方肯定會有擔憂,擔心我不能按時還錢,我都能理解,所以會主動提出寫欠款條。”她回憶起自己大學一次不太愉快的借錢給人的經歷,那時候大家都窮,一個好朋友找她借了500元錢,一直到畢業都沒還上,畢業後她問過一次,反而被好友拉黑。
55.26%的網友最討厭
借錢裡的“情感綁架”
調查問題“在借錢這件事上,你最討厭什麼”中,有兩個答案高票入選:“借錢的時候被情感綁架”(55.26%)、“還錢的時候很少準時、足額還款”(44.11%)。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能夠讓人張口借錢的,彼此之間總有幾分交情,也正因為此,如果有親朋好友向你借錢,你沒有借,很可能會被對方埋怨有困難不幫忙;而一旦借錢給對方,卻很有可能遭遇不按時還款的情況,到時候,催也不是,不催也不是,一來二往,一段關係就疏遠了。
“最討厭‘中國式借錢’裡的情感綁架,我借錢給你是情分,不想借也是本能,我覺得借錢的人首先要把心態擺正。”90後女孩白芳菲的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在本刊調查中,55.26%的人借錢給朋友後,沒有按時收到還款。“借錢見人心,還錢見人品。借錢的時候說什麼時候還錢,到了時間,哪怕還不上,也要跟對方提前說一聲。”徐小姐說,自己三年前也遇到困難找朋友借過錢,到期都按時歸還了,所以這次再找朋友借錢也相對比較順利。
42.11%的網友
不好意思主動提出讓朋友寫欠條
還有一點讓借錢雙方都感覺“小尷尬”的是,借錢給人時很難開口讓對方寫欠條。徐小姐說:“大部分開口借錢的都是熟人,反而很難讓對方寫欠條,會覺得這樣做顯得很生分。”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調查中,42.11%的網友都表示很難主動提出讓借款方寫欠條,希望借款方能夠自己提出,並遵守相關約定。
只有17.11%的網友表示“會主動提出寫欠條的事情”。“其實想開一點沒什麼,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寫欠條是一種契約行為,提醒大家都要遵守約定,對雙方也是個保護嘛!”和60、70、80後不同,90後在人際交往中,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更強,白芳菲說,每次借錢,她都會“把醜話說在前面”,這樣一來,才容易形成“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良性循環。
對於中國人借錢的種種心態,相關社會學家認為,借錢雙方都要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向對方借錢時,不要拿他人對你的信任來揮霍,借錢給人時,也最好留下相關借款憑證,保護好自己的利益。“當然,大家還可以通過購買保險、存款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不至於每次要用錢的時候,只有借錢這一個選擇。”
閱讀更多 時代郵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