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幾年?

風雲一點通




二戰後期,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人無條件投降了。其實,沒有原子彈,日本人也會投降的,因為他們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如果日本人堅持反抗,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他們就會扛不住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日本資源難以為繼



在原子彈“小男孩”、“胖子”投擲之前,日本基本已經喪失了太平洋的制海權,美國軍隊已經攻佔了沖繩島。

作為現代戰爭,資源非常重要,石油、金屬、橡膠等等戰略資源,日本完全是進口。而此時,日本沒有資源打一場持續性的戰爭,因為再也沒有渠道可進。

雖然,日本有陸軍大臣提出了“一億玉碎計劃”,但是那對於戰爭勝利實在幫不了什麼忙,除了完全滅亡。

所以,資源匱乏,導致日本的對抗難以為繼。

日本的作戰人力雖然增多,但能力卻在下降



(日本徵召女兵)

日本對外鼓吹自己的軍隊人數,號稱有幾百萬之眾,同時國內可以繼續加大招兵力度,全國一億人員要與日本共存亡。這些都是說給盟軍聽的,說白了就是表決心,嚇唬人。

其實,日本國內已經是處於崩潰的邊緣,為了應付未來美、英、中聯軍有可能的登陸作戰,日本國內號召所有人武裝起來,對抗外來“侵略”,男人15以上,60歲以下的統統進入隊伍。女人17歲以上,45歲以下的也統統參戰。

這樣的隊伍,如何能抵抗美、英、中聯軍,以及後來加入的蘇聯軍隊呢?日本不抵抗則已,抵抗了民族離滅亡就不遠了。

而關鍵是盟軍國家中,美英蘇工業體系完善,可以源源不斷地運送先進武器,而日本的武器只會越來越少。到了最後,一群手無寸鐵的日本人,如何抵擋擁有先進武器的數百萬之師?

日本的經濟已經基本崩潰



由於日本的同盟國德國、意大利已經投降了,日本對外的經濟往來基本被封鎖了,雖說在原子彈投放之前有個蘇聯和日本有過中立協議,但蘇聯絕對不會與天下為敵,跑去給日本提供方便,跑去和日本進行合作的。

日本的資源天天在減少,由於經濟和工業都是在為軍事服務,此時經濟系統已經疲憊不堪了,老百姓的日子已經在水深火熱之中了,經濟隨時會崩斷。

即使這樣,還沒完,美國等聯軍對於日本的空中影響力越來越大,後來幾乎控制了日本的制空權,否則轟炸機也難將原子彈成功投擲。美英等國的轟炸機隔三差五地轟炸日本國內,已經先後死傷60萬人左右了,嚴重影響日本人民的生活,以及正常的工業生產。

這種情況,讓日本國內已經處於在半癱瘓狀態了,不投降,難有活路。

日本早就想投降了



無論有沒有原子彈,日本都想投降,那為什麼不及早投降呢?

日本在1944年年底,萊特島戰役遭受巨大失敗後,就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了,因為很明顯,失敗慢慢靠攏,勝利非常艱難,只是他們還不想認命,還想掙扎。

1945年5月7日,德國投降了,這對日本打擊非常大,怎麼辦?天皇開始考慮,內閣開始考慮,軍部也開始考慮……

6月,天皇開始安排人與蘇聯人聯繫,不是想讓蘇聯幫忙,而是想讓蘇聯調停,對於此事蘇聯未給予理睬,因為人家美英中未必給蘇聯面子。但,日本的想法是,當時,世界上只有蘇聯還具備調停的實力和資格。



天皇等人的商議是最晚9月投降,但軍部很堅決,不能無條件投降。說白了,軍部希望通過“掰掰手腕”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日本軍部表示,不接受《波斯坦公告》說的無條件投降,他們希望盟軍答應四個條件:1、維持天皇制。2、外國軍隊不得進入日本本土。3、海外各地日軍有日本自主地撤退。4、日本自行處理戰犯。

這哪是投降?這是體面地撤退啊!美國人不幹,英國人不幹,中國人也不幹。

於是,日本軍部和內閣、天皇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他們繼續和蘇聯聯繫,希望能獲得更多談判籌碼,蘇聯依然不承諾,不幫忙。



於是,日子拖了一段時間,在1945年8月6日,日本終於迎來了“小男孩”,“小男孩”帶來的巨大災難,讓世人驚恐,更是讓日本的談判信心喪失了一大半。僅過了兩日,在8月8號,蘇聯快速向日本宣戰,可以說原子彈的威力嚇了蘇聯一大跳,趕快站隊,表明立場。8月9日,美國又送給長崎“胖子”,又是巨大災難,如此,日本再也撐不住了,宣佈無條件投降。

其實,原子彈和蘇聯宣戰都是輔助原因,是加速器,日本投降基本是定了,只是他們想獲得更多的有利條件。



所以說,就算沒有原子彈,日本要麼頑抗三個月,實在扛不住了,投降;要麼頑抗一年左右時間,耗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然後被徹底滅族,在這個熱兵器時代,美、蘇、英、中聯軍一起拼命死打,能不被滅,才是怪事。


注:參考資料 劉小清《日本投降前謀求蘇聯調停內幕》

李嘉穀《原子彈轟炸是日本法西斯投降的首要因素嗎?》


藍風破曉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上空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這個能量相當於20000噸TNT炸藥的原子彈,在當天早晨8.8萬人死亡,5.1萬人失蹤,7萬多棟建築全毀或嚴重損毀,日本帝國主義為自己的法西斯惡行付出巨大代價。

而在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繼續執迷不悟的情況下,美軍於8月9日在長崎上空再次投下一個原子彈,終於迫使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分析過,促使日本下定投降決心的,就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它使日本帝國主義深刻認識到:如果日本頑抗到底,在日本實施所謂的“一億玉碎”之前,大和民族可能早已不復存在,所以日本害怕了。

當然,對原子彈心懷恐懼的,還包括克里姆林宮內的斯大林。

正是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使蘇聯意識到美軍的強大能量,並不得不迅速結束與日本曖昧不清的做法,大舉出兵東北,消滅關東軍。

可以說,美國的原子彈,疼在日本人身上,卻怕在斯大林心裡。

雖然斯大林迫於盟軍壓力,在1945年4月5日,提前一年廢除《蘇日中立條約》,並在雅爾塔會議承諾德國投降三個月後加入對日作戰,但狡猾的斯大林一直在日本和盟軍之間搖擺,以攫取更大的利益。

而美國原子彈的爆炸讓斯大林斷絕了一切幻想,不得不追隨美國的腳步對日軍宣戰,徹底斷絕了日本高層到東北苟延殘喘的想法。

而美軍因為有原子彈的加成,成為二戰後獨佔日本的國家,日本也由此擺脫了被撕裂的命運。

那麼如果沒有原子彈呢?沒有這一恐怖殺器的威懾,日本還能在盟軍的打擊下堅持多久呢?這也是認為這個時間不會很長,但在1946年之前必然會結束。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此時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掠奪的海外基地,幾乎全部被盟軍所佔有,日本的聯合艦隊在盟軍的打擊下灰飛煙滅,用於本土防禦的艦艇少得可憐。

空軍方面更是如此,一度引以為傲的零式戰鬥機,在美國更先進飛機的地獄貓等先進戰機的打擊下,成為可憐的打火機,在戰爭後期只能淪為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式武器。

而因為日本在二戰中超過200萬士兵的陣亡,使得此時的日本幾乎失去了所有的飛行員精銳。

在一沒有飛機二沒有優秀飛行員的情況下,日本只能以飛機模型進行飛行訓練。

當然,作為軍隊主力的陸軍,雖然先前大量從東北關東軍中抽調,精銳相對較多,但由於盟軍的瘋狂封鎖,日軍的武器逐漸匱乏,很多士兵和預備役只能扛著木槍練刺殺。

當然,最可怕的還不是這些,因為有人就能對美軍造成傷亡。日本最要命的地方在於外援完全被切斷,尤其是日本的石油供應早已緊張,民眾只能通過從松樹中提取燃料維持戰爭。

雖然由於日本的作坊式工業,大量零配件在鄉村家庭生產,並送到城市組裝,避免毀於盟軍的狂轟亂炸。

但對於地狹人稠的日本,沒有石油等資源的支撐,生產再多武器也是枉然。

所以如果沒有美軍的原子彈,日本會堅持一段時間,但隨著僅有資源的逐漸耗盡,特別是糧食不足以維持生存,日本的“一億玉碎”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再加上斯大林的隔岸觀火,美軍登陸日本勢必將付出巨大代價。

因為對於蘇聯投降三個月後宣佈對日作戰的斯大林而言,為了利益,蘇聯可以拖,也可以等,而盟軍是無可奈何的。

而等到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同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時,蘇聯極有可能在日本行將就木的時刻拿走北海道等日本北部。

日本在山窮水盡後,極有可能在1946年的新年鐘聲敲響前被徹底打趴下。

屆時,今日日本將不復存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一年也頑抗不了,無條件投降的時間與實際投降的時間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現在很多人都將日本投降的原因建立在美國投放的原子彈上,當然也有的把原因歸結為蘇聯對日作戰,其實個人覺得這些都不是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日本不得不投降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糧食儲備維持不了戰爭狀態”。

說的直白點,日本有人有槍就是沒有糧,甚至日本炮製的“一億玉碎”計劃也只是名副其實的“一億餓碎”。

日本是一個狹長的島國,國土面積大約37萬平方公里,在整個二戰時期耕地面積只有大約5.28萬平方公里,在和平時期國內的糧食產量都不足以維持國民的生存需要只能依靠海外進口緩解糧食壓力。

在二戰初期,日本向其他入侵國家輸出了大量的青壯年士兵,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糧食需求的壓力,另一方面,日本從入侵國依靠海運往國內輸入了大量的戰爭物質,包括糧食、棉花等等。這個時候的日本還是“兵強馬壯”的,如果在這個階段,日本並不缺少與登陸美軍一博的資本。如果美軍在這個時候登陸,日軍扛個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美國想日本投降原子彈已經是戰爭末期了,根據官方發佈的信息,1945年日本的稻米只收獲587萬噸,只相當於戰前1934-1936年年均產量的2/3,而日本島內的國民有七千多萬(總數7800萬減去外派數百萬軍隊),平均每個人一年的糧食配給不足84千克也就是168斤,平均每天只有4.6兩的糧食配給。這樣的產量根本不足以維持日本國內的糧食消耗;

其次,日本為了應對美軍的登陸作戰致力於本土防守從外部戰場抽調了大量軍隊回國,作戰部隊的糧食消耗量與普通民眾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第三,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與美國的實力對比的差距越來越大,日本陸續丟失了制空權與制海權,而失去制空權、制海權之後的日本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失去保護的日本的貨船接二連三的被美軍擊沉(這是島國的死穴),日本海運能力銳減,1945年的日本海運能力根本無力承擔輸送糧食維持國內糧食需求的責任。

在1945年的日本國內的現狀是糧食的消耗巨大但是出於“坐吃山空”的局面,自產的糧食在盟軍的轟炸之下產量越來越低,海運的糧食也被盟軍的海空軍封鎖處於“杯水車薪”的無力狀態。

試問,這樣的狀態,有沒有美國的原子彈有什麼差距嗎?

個人覺得,日本投降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原子彈給自己一個體面的臺階,畢竟“山窮水盡”的投降和“原子彈”下投降後者的名聲要好一些,日本人給自己“撿”一個“稍微體面一些的自尊”罷了。


古事今説


如果美國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幾年?筆者認為日本最多頑抗一年,準確的說不到一年日本就會無條件投降。日本製訂了本土防禦計劃,也稱“一億玉碎”計劃,徵召了軍隊500萬,民兵3155萬;這些軍隊都是從全國各地以及海外戰場退回來的部隊,他們大部分裝備不齊,缺槍少藥;民兵則是日本全民為兵,裝備了槍支彈藥,大刀長矛等冷熱兵器。從日本的計劃可以看出來,日本已經是是強弩之末了;儘管計劃十分嚇人,但是威力不怎麼樣,畢竟二戰後期打仗已經不看人員多少了。中、蘇、美三國各起百萬大軍,兵分三路合擊日寇,則日寇再劫難逃,一旦摧毀了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千萬日軍將不戰自潰。

美軍已經在沖繩登陸,百萬大軍已經與日本隔島相望了,美軍還有海空控制權,日本的海軍、空軍已經被打殘了;以美國的生產能力,戰爭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供及前線部隊無限制使用。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哈里·阿諾德將軍曾預言,轟炸便足以取得戰爭的勝利;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上將也相信,包圍、封鎖和轟炸將最終迫使日本投降。蘇聯150萬大軍橫掃日本關東軍,如果日本拒不投降而頑抗到底,那麼蘇軍可以從朝鮮方向向日寇進攻,以蘇軍的戰鬥力,日軍只有戰死或者投降兩種選擇,勝利不會是日寇的。

中國是抗日戰爭的中堅力量,儘管當時中國生產力低下,武器裝備不及日寇,但是中國仍然在日寇佔據半璧江山的情況下與日寇浴血奮戰十四年之久,擊斃日寇55萬餘人。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中國還派出了10萬餘人的遠征軍進入緬甸、印度協助英軍消滅日寇;如果美國、蘇聯給中國軍隊提供武器裝備,那麼中國組建一支一百萬人的徵日大軍,從上海、臺灣等各個方向向日寇發動攻擊,則可以給日寇致命一擊。中國陸軍驍勇善戰,能吃苦,能打硬仗,對日寇又懷有國仇家恨,因此中國軍隊參與對日本本土作戰必然可以“踏平富士山,攻破東京城”。

日本發動的法西斯戰爭早就將日本的資源消耗得差不多了,從其它國家掠奪的資源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日本列島又已經被美軍包圍,因此日本的本土防禦作戰缺乏資源支撐。到戰爭結束前,日本本土的總兵力為64個師,但只有40個師有足夠的裝備,且其中僅30個師彈藥充足。日本徵召的民兵數量有3155萬人之多,包括15到60歲男子及17到40歲女子;這些民兵缺乏訓練、缺少制服、裝備極差:一些人僅有火槍、弓箭甚至是竹製刀槍,更遑論統一服裝。一個被徵召的高中女孩,葛西幸子被髮了一把錐子,並被告知:即使殺掉一個美國兵也可以。……你必須瞄準他的腹部。 由此可見以日本的實力,要抗住中蘇美三國的合擊,一年時間都太長了。


大秦鐵鷹劍士


在1945年,日本陸軍在本土的實力是,74個師團,又45個旅團。這些部隊,一半比較精銳,另外一半是新組建部隊。

老部隊武器比較完整,新部隊所裝備的輕武器,步槍僅達50%,輕機槍77%,野、山炮25%,對戰車炮26%。

在本土的日軍武器比較多,日本生產的坦克,重炮,火箭炮等等武器,絕大部分都在本土。在1945年11月,美軍開始銷燬本土日軍武器的時候,收繳了1.45萬門火炮,4萬具擲彈筒和大量彈藥,一共為80萬噸。

另外還收繳了167萬支步槍,以及大批30-500公斤的航空炸彈。銷燬飛機8000架,航空發動機13000臺。如果,按照,美軍40萬軍隊圍攻沖繩的2個師團,打3個月時間,那麼,本土彈藥多得多,武器更好的74個師團,則需要更長時間。

但是,此時,日本本土糧食和石油,都面臨著嚴重問題。油料包括航空用油將在1945年下半年也將告急。1945年1月,美軍在呂宋島登陸,海上交通終於被切斷。石油實施緊急搶運,最後一次裝載南方石油的油船於1945年2月19日通過關門海峽。此後,為準備本土決戰,於5、6兩月,用潛艇強行運回航空燃料,但數量微乎其微。

從日本本身的儲備來看,如果不投擲原子彈,美軍在1945年秋天,開始登陸,戰爭持續到1947年,將會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這也是美軍在二戰末期設計的登陸日本,奧林匹亞行動,皇冠行動,沒落行動,三大會戰計劃,當中,就已經做出預測的。


深度軍事


幾年有點長了,畢竟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原本日本在1938年前後就感覺到侵華戰爭對於日本來說,將會是一次長久的拉鋸戰,日本耗不起,所以曾經秘密和jiang 進行和談,前後有四次之多,但是雙方互不信任,開出的條件也不能滿足對方,於是作罷。



1945年的日本,男人大都去了戰場,除去死亡受傷和被俘虜的,日本國內剩餘的青壯年者所剩無幾,而日本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當時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很多都負隅頑抗,甚至有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得知日本投降了,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受傷的日軍,因為同行的日軍害怕被他們拖累,又怕被盟軍抓到後洩露他們的行蹤,所以這些受傷的日本士兵直接被同伴殺死,而中國戰場上的士兵也同樣難熬,蘇軍出兵,俘虜了大批日本關東軍,國內剩下的,都沒什麼戰鬥力。



盟軍很快就會登陸日本,面對這種局面,日本喊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那時候日本境內的老弱婦孺加起來也不足一億,而且連一身像樣的軍裝都沒有,只能在身上寫個字做標記,更何況是武器,甚至還想出了伏龍特攻隊這種異想天開的法子阻止盟軍登錄。(就是依靠一身潛水服,弄根竿子綁上炸彈,身上掛上讓身體下沉的重物,在海底等著,等待盟軍船隻到達後炸船)



像這種程度的戰鬥力,根本抵不住盟軍的進攻,就算是拼刺刀肉搏,日本都沒有刀,更誆論拿著手榴彈之類的和盟軍同歸於盡,而且一億玉碎,也得吃喝拉撒,都去拼命,也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拼完的,後勤補給就是個大問題,所以就算沒有美國的原子彈伺候,日本也不會拖過1945年年底,只不過當時盟軍不想再為此造成傷亡,所以才放了兩個原子彈以提前結束戰爭。


風雲一點通


實際上從1944年末開始,日本便開始了最後的本土防禦計劃“絕號作戰”,預計行動時期在1945年11月至1947年。也就是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針對日本本土的進攻計劃。後因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受兩次核打擊,蘇聯也對日宣戰,讓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兩棲作戰行動夭折。如果真是實現上述軍事行動,盟軍的傷亡估計達上百萬,日本軍民也將損失慘痛。

隨著太平洋戰事的推進,盟軍逐步逼近日本本土。1945年夏,日本決定在國內部署53個師團、22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坦克師團、7個獨立坦克旅團、4個高射炮師團,陸軍兵力多達225萬人,海軍130萬人。此外日本還傾國之力裝備了1萬餘架飛機,其中四分之三均為自殺式飛機。而日本更是動員了所有15~60歲男人和17~45歲女人,全部入編“國民義勇戰鬥隊”,對外更是宣稱“一億總特攻”。

圖、沖繩島上發現的“櫻花機”

對於此,盟軍也展開了周密計劃。其中先導的是奧林匹克行動,其重要是1945年11月1日進攻日本九州島。屆時盟軍將集結龐大的海空力量,包括24艘航母、24艘戰列艦和巡洋艦、4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美軍參加登陸也高達14個師。隨後盟軍還將展開小王冠行動,也被稱為登陸日“Y-Day”,預計會有28個師參與登陸行動,規模更是超過諾曼底行動。第1軍團將從房總半島的九十九里濱展開登陸,第8軍團將從相模灣的平冢市登陸,雙方最終將在東京會師。

最後的戰役鐵定以日本戰敗而告終,而日軍也決定在最後的戰役給盟軍造成巨大傷害,以期獲得在停戰協議中獲取更多便利。首當其中的便是日本神風特工隊,但效果並不好,在沖繩戰役中,日軍共投入近2000架飛機,但成功僅為10%,非常得不償失的攻擊方式。如果最後的登陸戰打響,整個戰役預計會在2年之內結束。


航空之家


二戰時,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幾天之後,日本就投降了。有人問,如果沒有原子彈呢?其實投下原子彈,只是日本投降的遮羞布,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也堅持不了幾個月,因為日本信心已失,會敗得更慘,也沒有現在的日本,日本已經被肢解。

美國和日本經過中途島戰役,雖然處在進攻趨勢,但打得很激烈。雖然日本節節敗退,但美日雙方損失都很嚴重,美國雖然勝利,但是慘勝。雖然日本已經敗到本土,但提出一億玉碎,日本好像拼了,日本還有70萬關東軍,在中國東三省,美國覺得很棘手。通過波茨坦會議,美國請求蘇聯出兵東北,希望對付70萬關東軍。美國與蘇聯的承諾時,現在的北方4島,日本本土的4個島北邊兩個也是蘇聯的。

其實日本也成了空殼,關東軍已不是當年的關東軍,即使當年的關東軍也不是蘇聯的對手,關東軍幾天內一敗塗地。如果這樣下去,蘇聯有可能佔領日本本土,奪取蘇聯的出海口,美國的勝利果實成了為蘇聯做嫁衣裳。當然只是一說,因為日本本土好多山地,裝甲車群是展不開的。但美國心裡也慌了,所以美國很快向日本投出兩顆原子彈,二戰結束了,日本本土被美國佔領。美國告訴蘇聯,戰爭結束了,蘇聯可以停止進攻了。在美國人心中,也有了一個坎兒,就是蘇聯的滾滾鋼鐵洪流,直到現在。

其實那兩顆原子彈,美國是試驗員,蘇聯是觀察員,日本是試驗地。也就是說兩顆原子彈是給觀察員看的,其實和日本關係不大,雖然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被原子彈爆炸的國家,其實更是罪有應得。就像以前一個常見現象,兩口打架,他們都打孩子,孩子只能哭。

現在看來,蘇聯不出兵才是美國的願望,等不了幾個月也把日本困死了。但歷史不能重演,後人只能說說,做事後小皮匠了。



大志遠思想空間


有人認為美國就是不往日本投原子彈,日本也堅持不過一兩年。這個說法我認為“後來的”現在說可以,但在當時應該是個未知數,也可能比一兩年“短”,或者比一兩年“長”。



因為太平洋正在鏖戰時,蘇聯已攻下柏林,按四大國“握手”的協定,蘇聯應該馬上從日本背後下手。然而,斯大林卻態度曖昧的按兵不動,以至於日本能從亞洲、中國東北抽出大量兵力投入到太平洋。

美英打著打著覺得不對勁,雖然自己以慘痛的代價佔了點優勢,但說不定哪天運氣不好走了背點兒,那這仗可就沒了年頭。況且,蘇聯還在邊上“虎視眈眈”的瞅著呢,別再讓“他”給鑽了空子。所以,不再考慮太多,決定用兩顆原子彈結束戰爭。



1945年8月6日,第一顆飛向了廣島。這時候,蘇聯尋思過味兒了,不能再等了,得準備平衡槓桿兒了,百萬大軍開始在蘇中邊境集結。當第二顆在9日飛向長畸時,170萬大軍已在10曰凌晨席捲中國東北,6天內便結束了戰鬥,二次世界大戰由此定格在1945年8日15日,日本宣佈投降。



回過頭來看,日本在太平洋雖說敗像叢生,但美英所付出的巨大的傷亡也不能輕易對最終的結果下定論,所以美國用了極端手段。



如果美國不用原子彈,太平洋可能被黏黏糊糊“拖進”泥潭,蘇聯也可能黏黏糊糊等下去,日本也可能在亞洲黏黏糊糊打下去。所以,客觀上講,日本能頑抗幾年……



真不好說。


驍勇34




1944年底,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的美軍,已經逼近了日本本土。1945年2月19日清晨,美軍發起了對硫磺島的攻擊。由於硫磺島離東京比較近,如果輕易的被美軍佔領,將會沉重打擊日本的士氣。因此日軍也做了精心準備,第一天就消滅了美軍2400多人。

直到3月26日,美軍才徹底攻下硫磺島,日軍23萬人被消滅,但美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接近一半,達到數萬人之多。在接下來的沖繩島戰役中,美國的艦艇被炸沉36艘,炸傷368艘,傷亡1萬人左右。


為了敦促日本人投降,羅斯福從1944年底開始批准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轟炸。日本的重要軍事工廠在轟炸中遭受嚴重損失,共向日本投放了4.2萬噸燃燒彈。整個日本基本上都變成了一片廢墟,羅斯福總統終於報了日本空襲珍珠港之仇。

在這樣的情況下,喪心病狂的日本天皇和日本大本營不甘心失敗的命運,他們提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要求全國人民都變成特攻隊員和人肉炸彈,和美國大兵同歸於盡。早在44年底,日本政府就在長野縣修建了大型的地下掩體,準備把天皇和大本營搬到那裡,以方便日本國民和美軍展開最後生死決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展開了對日本作戰的戰略分析。喪心病狂的日本人照目前的情況打下去,美軍如果想順利的佔領日本本土,至少還需要付出幾十萬美軍的生命。這對於人口資源不那麼豐富的美國人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

1945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義勇軍役法》,要求15歲到60歲之間的男人,17歲到45歲之間的女人,全部要編出國民義勇軍。日本要實現全民皆兵,和美軍戰鬥到底,以捍衛天皇的尊嚴。

正在這時,7月16日,美國的第1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威力相當於2萬噸烈性炸藥。這個消息讓杜魯門總統非常興奮,他要求加快生產進度,準備對日本投放原子彈,進行戰略威懾,逼迫日本投降,以降低美軍的傷亡。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這天天氣不錯,很多日本人都站在戶外看美國飛機。原子彈在地面660米的高度爆炸,產生了一個直徑110米的大火球,發射出了高達30萬攝氏度的熱度。爆炸讓日本關島瞬間變成了廢墟,日本人直接變傻了。



8月8日,日本天皇的心理崩潰了,他要求日本內閣馬上展開談判,準備接受戰爭。但日本內閣因為很多人沒有辦法參加會議,並沒有馬上召開討論停戰會議。當天日本駐蘇聯大使,請求蘇聯出面斡旋和平結束戰爭。但遭到了蘇聯的拒絕,接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蘇聯從8月9日起開始向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

感覺到不妙的日本內閣在8月9日召開了討論停戰的會議,主戰派和主和派展開了激烈爭吵。就在這同時,美軍向日本長崎投放了第二顆原子彈,蘇軍也展開了對日本關東軍的大規模進攻。


8月14日,日本天皇授權日本政府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由日本天皇在電臺正式發佈投降詔書。日本內閣向美國發出照會,要求同盟國維護天皇制度,否則日本軍民將會為捍衛天皇而血戰到底。

美蘇之間迅速達成協議,由他們共同佔領朝鮮半島,由美軍佔領日本。麥克阿瑟將軍將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來暫時管理日本,徹底摧毀日本的軍國主義體制,把它改造成現代化民主國家。



如果沒有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當時的抗日戰爭還要再進行一年多。不管是美軍還是中國軍隊,都仍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在二戰中,美軍在對德和對日戰爭中付出了非常慘重的傷亡代價,再付出更大的犧牲,是美國人很難接受的。

在二戰的亞洲戰場,美軍陸軍戰死73430人,負傷113,880人,失蹤6242人,被俘28,526人。非戰鬥減員34萬人,損失飛機13,055架。美國海軍死亡5萬多人,海軍陸戰隊損失10萬人。如果繼續和日軍打下去,在日本本土將會形成非常多的游擊區,日本就很有可能變成今天的阿富汗。在沒有現代化武器的支持下,美軍還要付出幾十萬傷亡的代價。


日本政府曾經還抱有僥倖心理,希望能夠達到兩個結果。第一就是美軍主動提出來和平解決戰爭,第二就是把中國的東北交給日本,日本可以放棄本土。因為日本本土的自然環境實在太差了,天然就缺乏資源,並且還處在地震帶上,地震海嘯是家常便飯,日本做夢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塊大大的陸地。當然這是非常可笑的想法,當時的美國、蘇聯和中國都不會答應的。

根據二戰後美國方面的統計,美軍總死亡人數為19萬,負傷22萬,非戰鬥性減員和生病人數達到300萬。由此可見,戰爭是多麼的可怕。如果沒有兩顆原子彈的毀滅性打擊,再加上杜魯門總統謊稱美國還有更多原子彈,再不投降將會毀滅整個日本,日軍將會負隅頑抗一年左右。一億玉碎計劃如果成功執行,對於美軍來說將是一個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