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與廣東,江蘇經濟差距擴大什麼原因造成的?

雲中漫步笑紅塵


山東的經濟總量當年也排名過全國第一,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山東經濟總量超過江蘇躍居第一位,但在九十年代往後廣東和江蘇便始終佔據了第一第二位置,山東從90年代至今一直是第三的位置,並且與江蘇廣東的經濟差距一直在逐步拉大,不管是總量上還是增長速度上都出現了差距。

之所以會出現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的原因,主要就是產業模式上,特別是與廣東的產業模式區別最大。山東在八十年代經濟躍居國內首位,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出現了城市建設的高峰期,而城市建設所需的建築材料是山東省產業所擅長的,所以大規模基建也拉高了山東的工業產值。
即便到了今天,山東的工業產值經濟依然佔據國內前列,但是這類產業的資產重、能耗高,而盈利能力遠遠趕不上總部經濟、金融業、互聯網、信息技術等行業,隨著廣東省輕資產、服務類行業的持續發展,盈利能力越來越強悍,這也就逐漸拉大了與山東省經濟總量的差距。
當前山東省在實行新舊動能轉換,就是因為已經看到了自身舊產能的衰弱。當前全國經濟重心有向南移動的現象,遠不是當年東北工業基地的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年輕化技術人才也隨之向南移動,未來山東如果不實行轉型,那麼對人才的挽留也會十分尷尬,屆時追上江蘇、廣東更加困難,所以希望山東改革是成功的。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打比方說廣東江蘇都是換了新型發動機的超級跑車,而山東還沾沾自喜地開著四處漏氣的自豪牌蒸汽舊跑車,其結果可想而知,廣東現今是加速期,而山東是處於調整減速期,在可以預期的一二十年內,廣東會遠遠地把山東甩掉,廣東現在的發展是太不平衡,廣東的粵西粵北地區的生態保護及旅遊經濟一定要發展起來。十幾年前廣東就開始搞了產業升級,一些工廠或搬遷或倒閉,看到山東這邊的老鄉還傻乎乎的幸災樂禍,告訴他們山東與廣東的差距而我得到的都是不解與氣憤還有諷刺挖苦及不承認,現今匆忙想起動能轉換,還以為今天嘴一動明天就革命成功了,而轉換的第一個成果驚是把一個比深圳面積還大的萊蕪給轉換沒了,著實是給了熱愛家鄉的我當頭一棒,幹吽麼囁?等著吧,十幾二十年後再說吧。說個現實,在珠三角朋友喝酒,聊的都是發財掙錢,吃風味,交靚女朋友。在山東老家喝酒聊的都是官場軼事權利傾軋 牛頭對馬嘴的傳言,胡漢三保鏢的朋友,還有辦公室的故事,甚至發牢騷罵大天,插不上嘴呀。我覺得山東現在該恐怖的不是被前面的粵蘇甩掉,而是身後那些窮追不捨猛打狠衝的弟兄們。


科不勒柯嗑缽顆


最大問題是思想問題,官本位思想太僵化,優秀人才一心只想考公務員做官,不想著創新創業,而且周邊的環境和親友大部分也鼓勵這麼做。有很多人從高中就想著考公務員,事業編,進體制。我高中因為這差點選擇了文科。山東的當務之急是解放思想,加快轉變。


舉一個明顯的例子,今年年初的央視記錄片《巡視利劍》報道了一件荒唐的事情——“五假副部”盧恩光。 盧恩光是山東陽穀縣人,他本來是一名優秀的企業家,他生產的諾亞雙層玻璃杯在90年代就暢銷全國,為他攢下上億身價。如果他堅持做企業,沒準就成為曹德旺,宗慶後一樣的人物。但是,他沒有,他用企業當成了他政治上的跳板,用贊助的名義行賄,從一個平民當成了司法部政治主任。用他的話說,他當時覺得一個縣級科員都比他這個上億身價的私企老闆牛氣。當時,儒家思想的“士農工商”深深印在了山東人的心裡。 可是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山東這種官本位思想依舊很嚴重,許多人擠破頭也要進體制。進體制就要考試,衍生出一大批的培訓機構,這其中最大就要屬中公教育了,翻開中公教育各地分校就會明白了。
中公教育的分校幾乎覆蓋了山東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縣,以臨沂為例,九個縣他覆蓋了七個,如果沒有這麼多的客源,我相信他是不會這麼快擴張的。而且中公教育將分校放在了濟南大學,魯東大學等十數個高校裡。 山東必須解放思想,讓更多的人投入到社會其他方面的建設,而不是想進體制,搞好社會關係這一層。否則,山東出不了劉強東,馬化騰之類的人物。經濟也不可能超廣東,江蘇。


彭閆說


本身就是不行唄,gdp總量排第三不過是人口多,靠人頭堆積出來的。不如廣蘇不是很正常嗎,有什麼好奇怪的?

而且就會喝酒吹牛,屁大的官都要擺譜。

之前做生意,回款最不講誠信的就是那邊,他們差你多少都行,你差他們一分錢都不行,就這眼界和格局…… 想轉變,難!起碼現在八零九零這代人身上還是沒看出來思想轉變多少,依然好大喜功,喜歡吹大牛。


斯尼達野


廣東,江蘇都屬於南方省份,而山東是北方省份,都是中國發展水平比較靠前的省份,要說經濟有差距,除了地緣政治等因素外,個人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氣候,因為南方省份幾乎一年四季是旅遊旺季,暫且不說別的,光旅遊就帶動多少消費經濟,那是一連串的帶動,人氣肯定比北方省份要高,旅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很高的!而山東屬於北方,冬天時間過長,天氣冷就會影響旅遊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整個第三產業都會受影響,所以,個人認為,這是山東經濟與江蘇,廣東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


海燕21096


對自己家鄉發展建設都不願出力的人不是優秀人才,誰願意要這樣的人才誰就搶去吧,這就像前些年跑去西方發達國家的所謂人才如出一轍。


崔一一沐浴清風


山東一直官本位思維不能改變,國家派省級的幹部也是這個思維,像前任的兩姜,思想觀念不改變,只能越拉越遠。


蘇方輿


從南向北,越往南,改革開放意識越強,官本位知識越淡薄,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服務意識越強,反之,越向北越差。你看東北,意識最差,發展也最差。

山東省缺的是思想意識上的差距,不在其它。


志謙583


彭閆說的很好,一個地方的青年人不想著怎麼去創業,去搞自己的事業當老闆,而削尖頭通過各種關係去進編制,這個地方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陳忠華350


區域優勢和都會區優勢,廣東的深、莞、廣、佛的直線距離只有130公里,江蘇的蘇錫常也是,前者佔全省經濟總量的60%後者佔47%,而且兩者緊靠香港和上海,經濟集中可以得到資源和信息的高效利用,並形成馬太效應!東京都會區的23區23市大建成區形成1.7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佔日本全國的四分之一強,韓國的首爾仁川都會區佔全國的二分之一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