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關注】畸形教育觀念助推“高考移民”亂象!

 央視網消息:

【“健康曬娃”】保護隱私,讓孩子不受到傷害。

據CCTV-2《第一時間》報道:當下使用手機微信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關注朋友圈分享生活體驗已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有一些父母在朋友圈裡熱衷曬娃。

【央視關注】畸形教育觀念助推“高考移民”亂象!

在上海市第八次少代會召開前,一名11歲的小學生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家長微信朋友圈健康曬娃的提案引發了關注。通過調查,近八成同學的父母曾經把孩子曬在微信朋友圈中。這些同學中有六成認為,這樣做首先要徵求自己的同意。有七成認為,父母受朋友圈學霸的刺激,當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很出色,便會轉而對自己的孩子施壓。這名同學在提案中呼籲,希望家長多瞭解孩子們的心聲,重視孩子們內心想法,尊重他們的隱私權。

把孩子們的快樂、煩惱或是榮譽等曬到朋友圈的同時,無形中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壓力。信息安全專家提醒說,朋友圈曬娃存在信息洩露風險。在此呼籲各位家長當您把自己孩子曬上朋友圈之前,請多考慮、傾聽孩子們的感受和想法。曬娃需要徵求娃的意見,這是尊重孩子的基本表現。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是父母育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曬娃是直接把家庭及孩子暴露在外,保護孩子的隱私安全的確應該注意。我們出門兒曬太陽要塗抹防曬霜,在朋友圈曬娃的時候也應該塗“防曬霜”,讓孩子不要受到傷害。

【掃黑除惡】多一些“回頭看”,掃出效果、除掉病灶群眾就買賬,才更有安全感!

據CCTV-1《晚間新聞》報道:自2018年1月開始,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截至2018年底,全國刑事案件下降7.9%,持槍案件下降38.9%。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案件11982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8327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893人。繼2018年中央對河北、山西、重慶等10省市開展首輪督導之後,今年上半年,中央將再組建11個督導組,對2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督導,實現督導工作全覆蓋。其中4月初至5月初開展第二輪督導,6月初至7月初開展第三輪督導。在這兩輪督導中,“打傘破網”“打財斷血”等被列為督導重點。到年底基本實現督導全覆蓋,並適時開展“回頭看”。

【央視關注】畸形教育觀念助推“高考移民”亂象!

從“打傘破網”到“打財斷血”,傳遞的信號很明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不只是掃除黑惡勢力,剪掉枝枝葉葉,更要拔草除根,全力剷除滋生黑惡勢力的病態土壤。更重要的是,這場行動堅持“回頭看”,回頭看具有多重內涵,既看整改落實是否到位,也看會不會出現反彈,更看群眾的滿意度有沒有真正提高。新賬舊賬都是民心賬,依法掃黑除惡,掃出效果、除掉病灶,群眾就能買賬,從而更有安全感。

【無人區,不是法外之地!】征服不能變成傷害,挑戰不能變成挑釁!

據CCTV-13《新聞1+1》報道:今年三月份馮某和女友及一名登山愛好者非法穿越羌塘無人區時,馮某獨自離隊之後失聯。經過多方搜救在其失聯50天之後終於被找到。未成年人任性要付出代價,近日,當地警方對其三人作出處罰,每人罰款5000元。面對處罰馮某及其女友並不接受。

【央視關注】畸形教育觀念助推“高考移民”亂象!

對於為什麼要對三人進行頂格處罰,安多縣自然資源局給出解釋。第一,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第二,他們徒步孤身犯險,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再加上他們橫穿無人區時,在阿里境內看見了禁止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標識牌,他們沒有停留,直接進去。基於這兩點給予頂格處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稱,深度寒荒,野獸橫行,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的生命禁區,並沒有擋住戶外愛好者的腳步,極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反而刺激了發燒驢友挑戰極限的慾望。有媒體評論稱,挑戰自然,征服自然,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自然,更好地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去破壞她,踐踏她。我們不能為了自己一時的快意、虛名,就忽視甚至是蔑視保護自然的法則。如果這樣,征服就變成了傷害,挑戰就變成了挑釁。玩和玩命有著非常明顯的界限。罰款最重要的是一個警示作用,提高環保意識,提高法律意識。期待這件事能起到警示作用,掌握好度,你也舒服,環境也舒服。

【“高考移民”】折射教育不均和管理粗放

據CCTV-12《熱線12》報道:此前,有群眾反映深圳市富源學校高三部分學生,存在“人籍分離”“高考移民”等問題。深圳有關部門日前證實,富源學校在本次“二模”考試的前100名學生中,確實有10多名是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轉入的。廣東省教育廳回應,若“高考移民”情況屬實,學生將發回原籍。

【央視關注】畸形教育觀念助推“高考移民”亂象!

央廣評論員王磊指出,“高考移民”現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現在高考實行分省錄取制,每個省份之間分數線存在比較大的差異。表面看這似乎是某些網友所說的一種不公平,但實際上反映出我國教育資源水平發展嚴重不均衡。分省招錄製度的目的是為了讓那些處在教育資源比較欠發達省份的一些考生能夠有比較大的機會接受高等教育。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更大的教育公平。同時,這起案件當中,學校在“高考移民”過程中有比較明顯的推動跡象,這一方面反應出一種比較畸形的教育觀念,同時也反應了某些地方高考管理政策上存在的漏洞,從而讓很多人鑽了空子。至於這些漏洞是有意為之,還是管理水平不當就不得而知了。治理“高考移民”,不是簡單的處理幾個“高考移民”考生這麼簡單,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如何提升我國整體教育發展的均衡程度,加大教育投入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這個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未實現之前,我們要紮緊制度的籬笆,完善制度上的漏洞,尊重現有的高考制度和規則。這是其他地區在廣州這起事件中應該吸取的經驗和教訓。

【“生命通話”】用耐心和傾聽撥開女孩心中重重陰霾!

據CCTV-13《朝聞天下》報道:5月2日晚22時15分,當值夜班的003號接警員秦萱和往常一樣,守候在瀋陽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中心的電話前。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接電話之前,當值的接警員秦萱沒有想到,這會是一通長達95分鐘,關乎一個年輕女孩生死的對話。秦萱的耐心和真誠,漸漸打開女孩的心扉,也取得女孩的信任。警方確定準確位置,指揮中心立即調整警力分佈,最終和平分局110出警民警在轄區內找到了打電話的女孩,並將其平安護送回家。

【央視關注】畸形教育觀念助推“高考移民”亂象!

瀋陽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中心接警員秦萱:“妹妹,不知道現在你的心情怎麼樣了,17歲花一樣的年紀,未來還很長。旅途中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等著你去發現,還有更大更寬廣的世界等著你去闖,姐姐希望你笑口常開、堅強勇敢、樂觀地面對生活。總有一天可以獨擋一面,到那時候你會笑著回應世界真美好,妹妹加油哦!”

通過對話發現很多人想不開就是沒找到一個傾訴對象。而秦萱就是用她的耐心和傾聽,撥開女孩兒心頭重重陰霾。當然,接警員秦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背後當地公安系統高效默契地配合也必不可少。首先是有預案,按照預案上報迅速作出重大警情判斷,然後調集警力資源地毯式搜索,二者缺一不可。每個人可能都會在工作生活中產生大大小小的情緒,情緒需要出口,主動去關心身邊人,傾聽他們所說。人與人心靈的走近,可能就是從付出時間和耐心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