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吮手指”,是種進步,如何正確應對?

_________冷顏丶


嬰兒“吮手指”,是種進步,如何正確應對?

既然知道了嬰兒吃手指是件好事,那麼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

寶寶吃手指,其實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一大進步,這表明寶寶四肢開始協調了,雖然小嬰兒這時候並不知道為什麼會吃手指,甚至他們都不知道吃的是自己的手指。

這時候,寶爸寶媽並不要一味的限制寶寶吃手指,而要採取一種不干預,不鼓勵的態度,讓寶寶自行發育,但是一般來說,吃手指的寶寶會比較乖。

那麼寶寶吃手指寶爸寶媽該如何做呢?

首先,保證寶寶手指的衛生,俗話說病從口入,寶寶吃手指,假如手指不衛生,那麼寶寶就很可能因為手部細菌進入口腔而感染疾病。

其次,勤給寶寶剪指甲,寶寶的指甲在嬰兒時期會長的很快,而寶寶的指甲也是最容易藏匿細菌的地方,寶寶手指甲長了之後,就要立即幫助寶寶修剪。

再次,寶寶吃手指也要注意不能讓寶寶吃手指的時間過長,因為一直吮吸手指,會讓寶寶的手部長期處在溼潤的狀態,以及會讓寶寶的口部長期處在張著的狀態,對寶寶的發育不利。

最後,要經常給寶寶清理口腔衛生,寶寶吮吸手指之後,要用嬰兒特有的毛刷,幫助寶寶清潔口腔,以防止寶寶口腔細菌滋生。
不少父母會因為不讓寶寶吃手指而給寶寶戴上小手套,其實這樣並不利於寶寶的發展,寶寶吃不到手指會變得異常暴躁,寶寶吮吸手套的危害也遠遠要比吮吸手指的危害大,寶媽要切記。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我是超級奶爸飛輪說育兒,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科學育兒!


飛輪說育兒


嬰兒“吮手指”表示寶寶在智力方面又有了一個新的進步,寶寶完成了手、眼、腦 功能的協調,開始把手作為一個工具來使用。


0~6個月是寶寶感知發育關鍵期,寶寶會通過吸吮手來探索和認識外面的世界,滿足自己情感的需求,獲得安全感。這是寶寶一種自我安慰行為,是寶寶在發育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現象,在寶寶的心理發育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用糾正。

寶寶喜歡吃手,清潔很重要,父母要將寶寶一切可能用來吸吮的物件清洗乾淨,並且進行消毒,勤給寶寶洗手,以防病從口入,避免寶寶誤食、誤吸,出現意外。

對於1歲多的寶寶,應該儘量減少吃手或者吸吮其他物體的機會,分散寶寶吃手的注意力,將寶寶的興趣引到其他地方。

如果孩子3歲了還吃手,就需要給予糾正,以免形成不良習慣,長期吃手或者吃安撫奶嘴的寶寶,會造成牙齒咬合異常。



如果糾正不了孩子吃手的習慣,在4歲之前一定要去醫院就診,採用心理輔導以及使用矯正器進行糾正。


小靚仔mama


寶寶愛吃手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

“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新生兒期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還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生後2~3個月隨著大腦的發育,寶寶開始出現了手的動作,“手”在寶寶眼裡其實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

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以致產生暴躁、消沉的負面情緒。家長若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鎮靜寶寶的情緒。有的寶寶在淺睡狀態時,會用吮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該怎樣引導?

1、3~4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拿著寶寶的小手去觸摸眼前色彩鮮豔、帶著響兒懸掛的玩具,慢慢地寶寶會主動去夠摸。

2、5~6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抱寶寶在桌前,鼓勵寶寶主動伸手夠取桌上的玩具,當寶寶小手夠取技能大了,會以更大興趣去觸摸,探索和認識周圍各種新奇的物體和玩具。這樣,寶寶小手忙起來就顧不上吃手了。

3、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1歲以上的寶寶還對“吃手”情有獨鍾的話,家長就一定要重視了。主動尋找原因,會不會是因為和寶寶的關係出現了不夠“融洽”的一面,還是因為對寶寶的限制過多,要求有些嚴格而導致寶寶不夠開心。有關調查發現,缺少父母關愛和心靈上慰藉的幼兒易養成吮手習慣。這時,吃手能夠使寶寶感到安慰,釋放緊張和沮喪情緒。


寶寶的早期教育不要忽視哦~推薦用“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件,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嘿呦喂哦


吮吸手指是個很正常的表現,證明你的寶寶大腦現在正在發育。有一些家長看到寶寶在吃手的時候就會去制止,其實這樣的話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會讓寶寶的哭鬧加劇。我的寶寶現在80天,他每天都喜歡把手放在嘴裡。即使是已經吃飽的時候,他也會吃手尋求安慰,這是一種正常的吮吸需求,並不是餓了。不過如果你的寶寶也愛吃手的話,一定要經常給寶寶把手清洗乾淨,也可以適當考慮要不要給寶寶添置安撫奶嘴。我沒有選擇用安撫奶嘴是因為我覺得安撫奶嘴並不能及時的消毒,而小寶寶的手勢可以經常擦洗乾淨的。當然對於安撫奶嘴來說,也可以減少寶寶吃手的次數。不要太擔心啦!



主播三三麻麻


還有這種說法,我一直認為是壞習慣呢,受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