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所謂的“差生”,交給所謂的“名校”,會教出怎樣的人才?

教育新聞人中的吃貨


首先我們看這個題目我就覺得很詫異,什麼叫所謂的差生?又什麼叫所謂的名校呢?其實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搞清楚。我們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學校之所以是名校,可能靠的就是它的升學率高。然而真正的升學率並不是代表一個名校的,只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把名校僅僅限定於升學率好,考得好。同時我沒有把所謂的差生狹隘的定義為了學習成績差,不愛學習的學生。所以要想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客觀而科學的來看待。

好學生才能成就所謂的名校,名校是教不出好學生來的

我一直都堅持一個觀點就是好學生成就了好學校,現在的現象就是越是好的學校,他的學生生源就越好。而好的生源中就能夠教得出更好的學生,學生他們願意主動去學習,也更願意自覺的接受老師的管理和教導。只要學校有一定的教學質量和相對較高的教學水平,那麼就很容易教導出好的學生,按照目前的標準考出好成績,有很好的升學率,自然而然慢慢的就成為了名校。

然而如果說同樣是名校,我們換一批生源全是現在所謂的一些差生的生源,也就是學習上的歪瓜劣棗都是不愛學習,又不願意接受老師的淳淳教導的整天整天調皮搗蛋,惹是生非。即使是再好的名校,也教不好這樣的學生,只會拖累名校的各項評定指標。

所謂的差生中也分三六九等要區別的對待才能想到日後的發展

我們現在課普遍的定義,差生的標準就是學習成績不夠好,主觀上認定這個學生就是差生,其實這是相當狹隘的。我們承認在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中,有一部分人的確是不愛學習,也學不進去什麼,在課堂上就是混日子。然而有一部分所謂的差生,可能只是學習方法不對路,學習能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他們是有心想學好知識考出高的成績,只是他們欠缺科學的引導學習的方法。

我們把那些有心想學好卻能力不足所謂的差生放進好的學校裡,在這些所謂名校的氛圍中幫助他們,引導他們你的方法嚴格的要求他們管好自己,經過良好的教育他們是可以變好的,這表面上看來就是名校的作用。但如果是那些真心不願學習的人,即使放入了名校,學校也是無能為力。


小學英語點點通


不得不承認有一部分差生是可以教好的,但僅僅是一部分!不過風險很大。剛畢業那會06年私立學校接一個初三爛班,開學兩星期我開除三個,剩下的半學期內打斷三根拖把把棍子,深更半夜去網吧找出來大街上直接開打。現在想想很後怕!下學期的時候都基本轉性。令我欣慰的是全部考上高中。直到現在他們絕大多數都還在和我聯繫,邀請我去和他們聚會!

後來我總結了一下。

第一,那個班的差生都有良好的家教,他們差主要是成績差和行為習慣差。如果是像開除的那三個一樣道德品質敗壞我想我是不可能教好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養是孩子成功的第一要素,即使現在很差,將來某個時候也有可能成功。況且良好的家教也培養不出非常差的孩子。

第二,家長的支持,那個班有一個在社會上混了一年的學生,在我揍他一頓後不服氣,打電話叫家長,他爸來學校瞭解了事情經過後直接叫我和他兒子一塊出去吃飯,酒倒在杯子裡後給他兒子說~下回我只要聽說老師揍你了,我就來請老師喝酒,這個小子從此不敢造次,順利考上重點高中,大學,創業,結婚,生子,一路順風順水。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現在我在想,如果那個家長換一種做法我可能吃不了兜著走了!

第三,打他們是讓他們知道守規矩,更多的是溝通,為了溝通,他們是我帶頭領著玩的最多的一屆。

他們是我接手時最爛的一屆初三,是我第一次當班主任的一屆,是唯一一屆百分之百考上高中的一屆,是到現在逢年過節給我發問候打電話最多的一屆,也是我揍的最狠的一屆!


宮gongtao


記得08年地震後成都七中老師支援我縣一所鄉鎮高中,鄉鎮高中特把全校好學生集中在一個班上由七中老師上課,結果一年下來,這個班成績還當不到其它普通班。學校和老師分析原因,也調查了學生和學生家長。發現有很多教學方法和理念這些學生不適應。主要有幾點,一是七中老師對於基礎部分一帶而過,講的重點在難題,特別是競賽題;二是老師上課基本不管課堂紀律,學生幹啥的都有;三是家庭作業少;四是家庭作業老師不批改。七中是四川最好中學,老師也牛,來支援的老師也是按七中教學方法和要求來上課的,就不行。根本在於生源不同。中考700分能考上七中至少630分,而我縣鄉鎮高中一般中考收分在460左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基礎,理解能力等差距巨大。所以還是是啥腳穿啥鞋。這也是各高中分重點班普通班的原因之一,因材施教最好。


米湯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你,我剛調回來,進的是一個說是當地,國重,省重,市重選過剩下的學生學校,你要說有沒有好成績學生有,當然是鳳毛麟角了,就在進幾高二期間,我們跟當地一所國重合並了,學生跟老師一併合到國家示範高中,我帶的這批學生,就有壓力,說我們怎麼能跟中考成績六百多分的比呢?其實當時我感覺心慰的,學生有壓力,才有動力,於是,我就開始用下午下課到晚自習在段時間的二十分鐘,給學生補,講考試技巧等。但是基礎太差,無力迴天。但是他們高考三百多學生考了61個,其中一個還是一本。這個說明基礎差,怎麼補都不可能在一年多補回來。成績差在重點學校,也無力迴天。


令狐青雲89088282


所謂的差生,並不代表本人素質差!我童年時的鄰居,和我同一個年級。讀高一之前,他特別喜歡戶外活動。比如釣魚、粘知了,甚至常常打架。可是高一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好老師--他們的班主任張老師!張老師是教數學的。他首先使我的鄰居愛上了數學,然後,又擴展到其他學科。高中畢業後,到農村插隊落戶。他把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課本全部帶到農村去。兩年後恢復高考,他考上了華中理工大學。一個好老師改變了他的一生!


cjhcjhcjh


悟空中有問:北大清華就沒有差生嗎?那些僅憑北京戶口,就可以低分進入的,不是差生嗎?

曹和平:(1)北京學生和全國一樣,也必須是優秀學生才能進北大清華。(2)如果同等單科和總考分條件下,北京學生在北大清華中的綜合素質是最好的地區之一。這是北京同學多年來的突出優點。(3)我參加北大老師一次會間聊天,嘆孩子考北大難。可不,扳手指頭一算,北大經濟學院,四十年,六個系,一百多位教職員工的孩子,考上北大的,只有三個。全是在中學就得了全國數學、物理或化學一等獎的孩子(考分也超錄取線不少)。平均13.3年一個孩子考入北大。考上經濟學院,就我記憶,一個也沒有(其中的兩個考上數學系)。


曹和平


我當年也是高中都沒有考上的人,換一個獨立新環境,每天在高考補習班(直接跳過高中報考高考補習班)早上起床跑步,晚上看書到一兩點,一年時間考上大學,現在在一家縣級中醫醫院任針灸科主任一職。對了,我零三年參加高考,多虧當年數學科目太難,幫我拉低了總體分數線,不然說實話,底子太過薄弱不然真考不上! 所以,我覺得環境的影響跟當事人的心態都很重要。我當年最愛看的一部日劇“龍櫻”不知道大家有知道的不?那部電視劇是我拼命的精神食糧!我只能說當年我真的拼命了!



1不服來辯


先表明一下我的個人觀點,個人覺得不是說“名校”就一定能教出好學生,“普通學校”也不是不能教出好學生。

然後也看你是怎麼去定義“差生”和“好學生”的。成績不好的就是“差生”?

以我自己高中母校為例,我報考高中那會屬於深圳高中的中等水平吧。大家都說深圳成績普通的學生基本就是去這個學校,高考成績最多也就是上深大。看到這裡,大部分人估計覺得這也就是“普通學生去普通學校”。但是在我高中期間,就不斷有學長學姐成為老師們說的“黑馬”,考上清華北大復旦之類的“名校”......

包括我那一屆,也有這樣的同學,隨著我讀大學,出來工作,由於一直跟當初高三班主任有聯繫,看到他發的朋友圈的圖片,我們高中如今竟有高考分數上700的學生。聽說這個學生是建校以來最有潛力的學生,所以我覺得這個例子就告訴我想成為人才,並不是一定要上所謂的“名校”。真正的人才,往往是從小就很聰明,俗話說就是腦子很好使~如果身邊有良師益友是更好的,能加快他的發光發熱。

而所謂的“差生”,我以自己成長中的一段作為例子吧。從小學開始,一直主科語數英分數都很平均,不存在所謂的偏科。直到上高中,數學一落千丈,低至三四十分,上課也不願意聽講,但是好在其他科都很努力學著,總分和排名並沒有滑落反而上升,當時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討厭數學,想證明即使數學不好也能取得不錯的總分。

到達一定程度後,發現確實是不行,數學的分數還是很重要,父母也很擔心給我報了補習班,正好新的學期班級也換了數學老師。然後就開始逆襲了,突然對數學感興趣了,覺得還挺有意思的,分數一路高升至120-130的樣子。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是說成績不好就是“差生”,很多這類的學生其實只是缺少一個適合他的老師,一個好的引路者。如果所謂的“名校”沒有一個適合他的老師,那再好的學校也不是他的伯樂,也沒有辦法把它變成千裡馬。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哈~


中公教師


其實所謂明校選拔的學生就是成績比較好的,所以很容易進入良性循環。反之普通學校的學生比較普通,甚至比較差,所以教起來費勁,結果也不盡人意。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家孩子小學畢業那年正趕上派位,不需要考中學了,這不是大大的好事嗎?小孩壓力減少了,我非常支持這個派位,但是許多家長不樂意,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上普通中學委屈了,更可惡的是一些所謂的好學校開始利用這個撈錢,我一個朋友的朋友是某中學的老師,她通過我的朋友跟我說只要我交3萬塊錢,就可以把我家孩子檔案提到她那個中學,不用我操心,我一聽很生氣,我想國家想給孩子減負,結果你們這些中學老師搞破壞,堅決不能容忍,堅決不交錢,結果我家孩子去了一個大家認為極差的學校,這個學校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我也可以曝光它的名字,叫北京世賢中學,結果是這樣的,世賢中學的老師發現他們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一批學生,他們每次開家長會都說這些學生有多好多好,他們教得特高興。而那個所謂的好學校呢,我就不點名了,說是從來沒見過這麼差的一批學生,根本就沒法教。大家聽懂了我的故事吧?就是如果不通過考試選拔學生的話,這些所謂好學校也不能把蠢材教成天才。最後我還得說一下結果,我家孩子最終考上了個說得過去的大學,目前已經工作自食其力了。


用戶5900370817388


名校其實連自己後段的較差的學生都教不好,不要說把普通學校的差生交給他們了。只是人們習慣認為名校就是好,所以就算孩子到了名校一無是處,也認為是自己和孩子的問題,但在普通公辦學校就不得了了,孩子書讀得不好就怪學校怪老師,名校他們敢說半句不是嗎?有什麼不好的自己吃啞巴虧了。

我記得區裡面的重點中學以前考入學試是要交錢的,100元一個人吧,這樣老師們的積極性學是挺強的,後來禁止收了,大家的積極性就沒有了,題目是買別人的,面試也很兒戲,有些學生面試94分,進學校後數學竟然只有13分,而英語20多分的都有,名校名校,其實他們真的跟我們一般學校是一樣的。如果把老師完換過來,教學成績區別真的不大,他們也會讓自己的老師來我們學校交流的,成績就不用說了一樣的差。

所以不要把名校的老師當神仙,讓他們去教差生,不氣死就已經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