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本文轉載自理性邊界(ID:science-humanity)

大家一起學習科學,學習歷史,學習文化。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美蘇爭霸的時代開始了。兩位超級大國悄無聲息的進行著全方位的競爭,帶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從海底到太空,從原子核到電子計算機。元素週期表上,美蘇也不例外,他們也在你爭我奪,驚心動魄的程度不亞於太空競賽!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冷戰中競爭與合作的代表事件:1975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和蘇聯的聯盟號對接。】

前面的故事裡,一直是伯克利的西博格團隊在元素週期表的尾部獨領風騷。1956年,杜布納核聯合研究所在莫斯科北部郊外的杜布納成立,主要研究高能物理,帶頭人是費廖洛夫。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元素週期表上終於要上演伯克利和杜布納的雙人舞,故事更加精彩!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杜布納研究所】

沒想到的是,故事的開頭被第三者捷足先登。1957年,瑞典的諾貝爾研究所用碳13離子撞擊鋦,得到了102號元素。他們迫不及待的宣佈了這一消息,並將新元素用諾貝爾(Nobel)的名字來命名Nobelium,縮寫是No,譯為中文是鍩。

很快,伯克利的西博格團隊和前蘇聯的杜布納實驗室重複了他們的實驗,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他們都對新元素No說“No!”了。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這段歷史就是伯克利(左)VS杜布納(右)。】

故事很平淡是嗎?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之前的核反應不都是用中子或者α粒子來撞擊重原子核,這次怎麼用碳13這麼大的原子核來做“炮彈”了?

原因很簡單,當科學家追求更高能量的時候,迴旋加速器遇到瓶頸了!

在加速器裡,粒子速度越來越快,到了光速的5%以上,就會明顯的出現相對論效應,粒子質量變大,繞行週期變長。如果不校正時間,粒子和振盪電場就會失去相位,無法繼續加速。所以1945年又調整設計出了“同步迴旋加速器”,可以讓氘原子核加速到195兆電子伏,讓α粒子加速到390兆電子伏。

後來又有了“等時性迴旋加速器”,它保持恆定的電場振動頻率,通過增加磁場的半徑來補償相對論效應,可以得到更高能量的粒子。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杜布納的“同步迴旋加速器”】

然而,迴旋加速器畢竟要“迴旋”,圓周運動是一種加速運動,粒子在“迴旋”的時候,將不可避免的發出電磁輻射。一方面要擴大磁場半徑以得到更高能量的粒子,另一方面能量又在不斷損耗,能量越高損耗越快。迴旋加速器越建越大的同時,也像一個能量無底洞,所以費米曾經開玩笑:乾脆把迴旋加速器建到赤道上算了。

為了迴避迴旋加速器的缺點,一方面,不再使用α粒子這種低質量帶電粒子,而是使用更重元素的離子,在同樣速度下,它們將攜帶更多動能。

第二,不再用中子或α粒子誤打誤撞,科學家們開始挖掘原子核更深處的秘密,看看一些較輕的元素是否和重元素在低能下具有“粘合力”。雖然這種方法需要碰運氣,能量大了可能會把原子核撞碎,能量小了又無法克服庫侖力接近靶原子核。但金錢和精力有時候就是矛盾的,科學家們覺得值得試試運氣。

最後,科學家們又回到了勞倫斯之前的選擇,既然不需要那麼高的能量,線性加速器還是可以考慮的。雖然直線加速運動也有電磁輻射,但相比於迴旋加速器,它避免了圓周運動中的電磁輻射。

總之,重元素離子+線性減速器或同步、等時迴旋加速器+碰運氣,嗯,完美!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結合了迴旋加速器和線性加速器。】

所以,這場新元素的爭奪戰已經演變成了一場賭博,就看誰運氣更好了。

一開始,雙方都將焦點放在102號元素身上,他們使用碳離子去照射鋦,以為自己得到了102號元素,但都被證偽了。反而是103號元素率先誕生了,1961年2月,吉奧索帶頭的團隊在線性加速器上用硼10、硼11的離子照射三微克的鐦250和鐦249,得到了原子量為258的103號元素。他們用發明迴旋加速器的勞倫斯(Lawrence)來命名新元素Lawrencium,譯為中文是鐒。

相關核反應:

鐦252+硼11→鐒263→鐒258+5中子

1964年,蘇聯人也用氧離子撞擊鎇得到了103號元素,所不同的是,他們用了當時最強大的3米同步迴旋加速器,而非線性減速器,但已於事無補了。

鎇243+氧18→鐒261→鐒256+5中子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吉奧索和同事們一起發現了103號元素鐒(Lr)。】

1964年,杜布納研究所先拔頭籌,用氖離子照射鈈,得到了104號元素。蘇聯人用蘇聯著名核物理學家庫爾恰托夫來命名,譯為中文是釒庫。

1969年,伯克利的吉奧索團隊用碳離子照射鐦,也得到了104號元素,他們提議用盧瑟福來命名:釒盧。

鈈242+氖22→釒盧264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幼兒園園長”最終在元素週期表上留名。】

1966年,蘇聯人再接再厲,他們用氖離子照射鈾,終於得到了102號元素。他們提議用約里奧•居里來命名新元素,美國人不同意,還是堅持用之前瑞典人起的名字:Nobelium(諾貝爾),譯為中文是鍩。至此,錒系元素全部找到。

鈾238+氖22→鍩260→鍩254+6中子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元素週期表上怎能沒有諾貝爾的名字?】

雙方的競爭繼續白熱化,1968年,杜布納研究所率先發現了105號元素,他們提議用尼爾斯玻爾來命名。而吉奧索團隊1970年也發現了105號元素,他們希望用哈恩的名字來命名。

最激烈的競爭在1974年,雙方都在這一年發現了106號元素,蘇聯人希望用杜布納來命名新元素,而美國人建議用西博格的名字來命名,一下子引發了軒然大波。蘇聯人叫到:“這不合法!怎能用一個還活著的人來命名新元素?”

西博格的“大管家”吉奧索反唇相譏:“真荒唐!我們給鎄和鐨命名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話呢?”(1952年,愛因斯坦和費米仍然健在)

元素週期表上的美蘇爭霸

【聽到這個消息,這老頭可高興了。】

這段時間的發現雖然一個接一個,美蘇雙方針對命名的爭吵卻甚囂塵上,最後究竟如何解決呢?請看下集。

小測試:

1, 前蘇聯發現眾多新元素的研究所在哪裡?

A) 杜布納

B) 伯克利

C) 達姆斯塔特

D)劍橋

2, 102號元素用誰的名字來命名?

A) 盧瑟福

B) 諾貝爾

C) 西博格

D)門捷列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