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毫不起眼卻悶聲發大財的行業或者生意?

魔都小杰


這話要是有人回答了就不是悶聲發大財又毫不起眼了

所以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呢。挺難的。這比某乎的回答還要難呢。但能夠說的是,凡是回答了這個問題,所引出的項目,都沒有一個是能夠讓你發大財的。因為自從有了互聯網,資訊發達,就沒有什麼是不起眼能賺錢,但又沒有競爭對手的。等自己知道這個事情能夠賺大錢,突然發現,前面居然有一票人把行業都快玩爛了。

拿鵝廠的典故來回答提問的人

鵝廠QQ在90多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因為長期沒有盈利,打算賣掉。當時QQ剛剛經歷過侵權ICQ的風波,那個時候還叫OICQ。但是當時行業巨頭,某易某狐都不想買QQ。認為這個東西太貴,而且不盈利。

鵝廠當時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做下去。不然就得解散。整個互聯網都在探討盈利的問題。QQ當時做了個虛擬形象秀,需要充值買形象。這一招,救了當時的鵝廠。然後鵝廠開始盈利。

今天鵝廠的市值5229億美元。但你能夠想象的出,當時鵝廠居然要賣掉麼。這事情算是這普天之下最大一樁毫不起眼又悶聲發大財的生意了吧。但現在做個某Q,誰會用。

創業者今天都有一個毛病,反覆提及:浮躁

說的更加確切一些——急功近利。沒有什麼好和不好的生意,我每次研究案例,用來做企業分析,或者和企業老總探討公司出路的時候都發現這個問題。幾乎我所面對的所有的企業,面對的根本問題就是:產品服務和市場需求不接軌。

這個和公司創立之初的目的有著重大的聯繫。幾乎這些企業都是清一色的本著創始人團隊今天有著一個奇思妙想,然後就腦子發熱的開始鼓搗了。對市場一無所知,對行業背景完全沒有經驗。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孵化器都提供一個導師——這根本就是這個公司最需要。孵化器也果然就是一個和市場脫節的玩意兒。

就拿最近的一個案例來說吧,創始人團隊號稱是新加坡2010就開始做App開發的,是新加坡最早的一批。但為什麼至今都還是個二流App開發公司。在會議上,幾乎和創始人討論的時候拍桌子。

被問及業務核心的時候(必要核心內容這裡不能透露)

創始人當時的回答是:小公司沒有預算,所以要做大公司。

我反問:那為什麼競爭對手能做。而且你跟我說的是他做的還數一數二。

創始人回答:對手靠的是現有用戶的轉介紹。我們要做的那些MNC,大企業。因為小公司窮。

我直言道:你要做大公司,但是大公司的聯繫方式又沒有,更沒有和大公司拉關係,保證年低更換Vender的時候能夠有機會進入。而靠的是現有的SEO,大量的填單都是SME中小企業,拿到填單資訊又用了中小企業的報價方式報價。也就是說銷售流程走的是SME,但是去渴望結果能出MNC。這麼大的坑,別說整個供應鏈混亂,現在你的Sales出去談客戶一定都是稀裡糊塗的。因為業務出去根本搞不清楚要達到一個什麼樣得結果,也就是銷售沒有目的。

……

歸根結底,會造成現在這種現象的是,創始團隊開始想要做一個項目,因為2010,沒幾個人啊,機會好啊,能夠悶聲發大財啊。但是市場當時也需要醞釀。創始團隊沒有賺到錢,勉強生存。在整整將近10年的過程中都在摸索,並重復過去的搞法。但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挑戰越來越大。創始團隊開始慣性的改變把原本中小企業的業務改成大企業,自以為是的認為大企業的事情好做。

從頭到尾,都沒有了解自己的企業服務什麼客戶,客戶的需求到底為何。創辦企業不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是為了想著自己能夠賺大錢,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偉大發財夢。

結果就是,市場把這個歷經了10年的創業公司打的遍體鱗傷,就快要活不下去了。

創業者,有賺大錢的想法很好,但這個想法要先放下。先搞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擅長做什麼。不然至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

巨人集團的案例

巨人腦黃金,掛了,史玉柱當時負債累累,面臨破產。

史玉柱在這個階段做了一件事情,奠定了他作為中國營銷之神的地位。去問街坊鄰居老太太老爺爺需要什麼。回答:

年紀大了,胃口不好。

於是有了腦白金。同樣的營銷方式。這一次,大獲全勝。今天談及的是史玉柱在營銷上的“大城市戰略”,顛覆中小企業因為資金不足害怕燒錢去央視結果貽誤戰機。

回頭再看,整個關鍵只有一個:就是產品和市場需求對路了。

腦白金掛了是史玉柱當初就像所有的年輕人創業一樣,空想了一個產品,覺得大有前途。面對市場,被狠狠的踢了一腳。

能發大財的產品都有極強的市場需求貼合性

最近我收到Lark在新加坡的獵頭信息。於是出於職業慣性,去搞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一款企業IM做的好還是不好,不是看他硅谷設立了公司,也不是看拿到幾十億美金的融資,是看是否能夠比競爭對手做的更加貼合用戶的需求。


儘管Lark在國內市場被很多人不看好。但任何產品,會想起鵝廠QQ,都會發現。關鍵中的關鍵就是必須要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極度細緻。發掘需求這活兒得是營銷分析乾的。如果像普通創業者,這活兒肯定找一個做技術的去幹。技術人員習慣了創新,習慣了程序寫follow chart,習慣了自上而下的推動,而不是基於市場需求,那麼可想而知,企業IM的後即開發就會離市場需求越來越遠——就會出一堆有的沒的功能,但是不知道用戶到底用不用。每一個功能又都會涉及且分市場的需求,涉及到用戶體驗。功能越多,坑越多。最後變成這些坑多少錢都填不滿。貼近市場需求,再不被看好的產品,照樣會有賺大錢的機會。


鵝廠QQ能夠成功,不就是因為那個QQ秀滿足了當時聊天的時候年輕人“顯擺”。今天這個字叫做——用戶互動。


扯這麼多犢子,搞這麼多專業術語,好像營銷高深莫測。歸根結底——用戶需求。還是用戶需求的事情。但是不提用戶互動,誰會上大學交學費呢。

創業者到底如何成功

我被問及很多這個問題。無數次。開始我會回答。後來我就發現。先別談什麼成功,別談什麼賺大錢。現在的創業者被誤導的及其厲害。都認為靠一個好的想法,雞犬飛昇了。

很多創業成功的核心,都是要交學費的。什麼學費?美團之前是做人人的,人人今天快掛了吧。但是人人賣掉,美團有了創建的資本和未來發展的人脈關係。所以美團能做,但是今天人家做不了。不然一個大學生什麼背景沒有,能成功?

頭條在創立之前,創始人玩過一大圈了。所以頭條的分發地位始終第一,儘管各路諸侯都征戰這一塊市場。

有些是因為“乾爹”的,有些是因為“學費交的夠多”。不然就算再好的項目,一個人完全不會運營,就像史玉柱說中國當時很多企業都不敢在央視打廣告,但是他敢。拿到了,是個人,沒有那些閱歷和背景,都是一樣的不敢大手筆,滿腦子都是失敗,風險。結果貽誤戰機,就像那個做了10年App開發的公司,今天居然活不下去了。

上天給了10年時間,還給了先入為主的良機

不要相信媒體吹噓的創業宣傳

平生最恨的是不少小編都不是商業混出來的,大學剛畢業就接受媒體的重任,寫人物報道。那些內容寫出來的,不痛不癢。不是雞湯,就是大勢鼓吹。這對年輕一代創業者是非常大的誤區,百害而無一利。

對報道的人來說,吹的太厲害。忘記自己成功靠的什麼。寫成雞湯文,好像普通人激勵一下就能做到了。於是一個行業後繼者無數。就比如阿里出了淘寶,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說淘寶虧損。

後來說電商,電商好賺錢。於是蜂擁而至。發現淘寶因此賺大錢了。於是很多人開始抄襲淘寶,做平臺。今天看到的平臺,我剛剛回答完一個問題。業內人幾乎都知道的事情,幹不過淘寶。其他的坑就不能說了。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688640933526765838/

這意思就是,媒體告訴你的事情,都是過時的。你要得到答案,必須要自己發掘出來。這就像買股票。朋友跟你說這股票會漲。

胡立陽回答:朋友都知道了,現在才告訴我,這股票肯定要跌了。因為莊家放了風,大家都跟倉。莊家現在要跑人了。

隔壁妹子都知道這個事情能悶聲發大財。我了去,那這個事情還叫悶啊?是不是拖兒啊。

看看最近市場上被貶的那些個高熱項目吧

前幾年BT幣,接著區塊鏈,接著散了

現在吹AI,接著機器人,就快發現這個坑最後都是SB去填了。

今天的整個行業,玩法是遊戲規則制定者先扔一個骰子,因為他有錢,資本絕對想象的大。然後造勢,在大眾中形成輿論,變成所謂的“趨勢”。有人遍立刻跟進,拿出大量的資本。遊戲制定者看了一圈,把能賺錢的公司收走,然後宣佈“泡沫”破裂,讓剩下的公司淡出市場。

從頭到尾,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個趨勢。

但當你看到這些人是如此玩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極為渺小。在徹底擊敗自己的所有偉大情操的時候,剩下的只有對市場最深刻的認識。放棄那些沒有價值,無關緊要的東西。謙虛的承認自己是第二,不是最聰明的,反而讓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去幫你填了坑。

最後送上上個問題裡得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關於畢業生40年跟蹤調查所得出得成功五大關鍵:

  1. 一 伴侶 50%

  2. 二 貴人 40%

  3. 三 團隊 33%

  4. 四 商業計劃 25%

  5. 五 產品 20%

當你一無所有得時候,決定一個人命運的:產品只有20%。而前面四樣加起來居然超過100%

這個世界上,你的錢的都是別人給的。想明白這個事情,就什麼都想通了。


廓狐小翔君


很多行業毫不起眼,但都非常賺錢。只不過我們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不屑去做。

給你說一個我身邊的案例,我哥兩口子開始生意失敗負債累累。後來他們潛心研究了一個在別人眼裡的非常小的生意——做香腸。開始一家人都反對他們做這個。誰都不看好。可是他們沒有放棄。他們在傳統的工藝上做出了改進,用業餘時間研究實驗了三年。終於做出了成品。把自己的技術標準寫進了行業規範。並且註冊了公司和商標。現在規模還不大,只是兩口子生產自產自銷,目前輕鬆日入過千。聽起來是不是收入挺高?一斤賺五塊錢,200斤就是一千。只需要三四個飯館要貨就達到了種收入。真的很讓人佩服。不過他們的品牌運營能力不夠,也不懂現代化的經營和推廣。目前只是在自產自銷之餘,教一些外地想創業的學員(不教本地人,因為會搶飯碗)。他們通過這個小生意,不但一年的時間還清了幾十萬的外債。還在市裡分期買了一套房子。如果有資本進來運作一下,這個生意說不定能做到全國甚至走向世界。但不是誰都有這個實力去做。







立志幫助一萬人


畢業的時,有人收大四學生的被子,10元一條,許多學生已經找到工作,對10元錢還是不屑的,很多被子會被扔到宿舍門口,宿管阿姨會收拾收拾一起賣給收被子的人。

那時對收被子這件事很不屑一顧的,心想那麼破的被子都沒有人要了,10元一條,頂多賣15元,也是辛苦活。


畢業多年之後,同學聚會,之前一位毫不起眼的同學竟然開著最好的車來的,一問才知道,原來他發家的第一筆財富竟然是從“收被子”這個小買賣積攢來的。

原來同學畢業的時候就留意到了收被子的這人,然後跟他盤問之後,才知道收了被子,重新加工一下,就可以流入批發市場的,利潤是很客觀的,而且很多時候,收被子是沒有成本的!!

想來,真是有經濟頭腦的人,怎麼都會發大財。


秘語相傳


賣早餐!

大家都聽說攤煎餅的月入3萬超過一線城市程序員平均工資這個段子吧。

其實,這還真不是誇張。雖然我沒遇到過月入3萬的煎餅攤,但我還真遇見過月入3萬+的早餐攤。

那時候我住在單位附近的公寓裡,隨著入住的人越來越多,樓下開始有人開小飯店了,除了賣午飯和晚飯,他們也賣早飯,但很多人都不認真,感覺特別佛系。

比如,早上開工時間晚,甚至有時候睡會過頭。還有,早點品種少,只有大米粥、小籠包,而大多數人喜歡吃的油條、豆腐腦是沒有的,就算有人提出建議,他們也會非常佛系的忽略。

(人間美味:豆腐腦+油條)

所以,賣家生意不好,買家的購物體驗也差。

這就是問題的根本,任何事都應該認真對待,否則不如不做。

就在這時,街邊開起了一個早餐攤。

老闆是夫妻倆,他們早上六點之前肯定會出攤,收攤時間大約是九點半,所以,無論是上早班的人還是下晚班的人都有機會買到飯。

於是,這家新開的早餐攤很快人滿為患,兩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到後來又僱了三個人,即便這樣,早高峰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排隊等著。

那些飯店的小老闆看到這一幕坐不住了,終於不再佛系,也跟著起大早。然並卵,就是賣不過人家,所以沒過幾天,小飯店的老闆們繼續佛系,索性不賣早餐了。

但是,早餐攤火爆的場面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眼饞,而且附近越來越多的住戶讓當地對早餐的需求也在增加。陸續有些人有樣學樣在旁邊支起了各種小攤,有賣油條的、有賣肉夾饃的、還有賣煎餅的。

(類似這種場景)

但生意遠不如第一家火爆。

我問過這家老闆一天能掙多少,可惜人家不告訴我。後來我自己算了一下,這家攤位一天出攤3.5小時,高峰時段為7點到8點半,這期間大約有300人從這裡買飯,每人的消費大約5-6元。所以我估計這個攤位的純收入不會低於1500塊,刨去節假日他們回老家,大概每年工作時間是330天,純收入將近50萬,夫妻倆平均每人每年掙25萬。

但是請記住,附近的早餐攤只有他們能掙這麼多。別人家的,我估計能掙他們五分之一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為什麼他們的生意那麼火爆,別人就不行!?

公寓住滿後,湧進這裡賣早餐的人還在增加,平均每人能分得的蛋糕其實在縮水。但是,屬於第一家早餐攤的蛋糕沒有變化。別人殺成一片紅海的時候,他們卻不受影響,競爭力強極了!

所以,為什麼這家早餐攤這麼厲害?

我總結了五點:

  • 第一,早餐的品種多,這家早餐有油條、油餅、炸糕、包子、豆漿、豆腐腦、胡辣湯、各種粥、茶葉蛋等,可以滿足人們的不同口味追求。
  • 第二,味道好,我尤其喜歡吃他們家的包子,口味多樣,餡也大,不像別人家的只放一點點餡,一口咬下去還以為吃的是饅頭。所以,這家包子吃起來特別水靈。可惜後來生意越來越好,捏包子太麻煩他們不做了。
  • 第三,價格公道,東西實惠。他家的早餐無論什麼時候都一如既往的實惠,不漲價也不偷工減料。而別家的就不行了,年初,也就是現在這個時間段,因為這家攤位還沒出攤。別家的看到生意紅火,就趁機漲價。結果等這家出攤了,人流又被吸引走了。
  • 第四,及時擴張。假如這家攤位一直是夫妻兩人經營,上限就低了。所以,生意火爆之後,兩人又僱了3個人,規模擴大以後,掙的錢也多了。
  • 第五,流水線操作方式,效率成倍增加。俗話說,雞多不下蛋,人多不幹活。如果沒有一定的統籌安排能力,人多反而效率低下來了。當早餐攤的人從2個增加到5個的時候,老闆開始按流水線的操作方式安排工作。炸油條、裝袋、盛粥收錢、收拾桌子一氣呵成。所以,只有他們能夠保證在早高峰的時候賣出至少300份早餐,別人家的有心無力。


以上!


歷史風暴


看看這些人如何悶聲不響發大財:?

一、前兩年在我們工業區收垃圾的老宋

老宋整天開個三輪摩托車在我們工業園區收垃圾,一身髒兮兮油膩膩的工作服,臉好像從來就沒洗過的樣子。

一次我們公司需要採購一批貨架,在市場上沒有找到合適的,聽說老宋那有一批舊的,就和同事開著車找到了老宋的倉庫。倉庫東西還真不少,但令我大吃一驚的是,倉庫門口停的一輛寶馬X5,老宋說是他前幾天才買的,他還說,去年給兒子買了一套別墅。

我算了算,就他給我說的這幾樣,每年也至少要有500萬的收入才買得起。

二、賣牛肉🐮的老闆

西安回民街有家李繼孝臘牛肉,每次去他家買牛肉都排著長隊。

一次帶個上海來的同事去買他家的牛肉 ,我開玩笑說,‘’我看他家賣牛肉,每個月賺的錢比我們這將近100員工的公司還多‘’。那個上海的同事還不信。

不過他家的牛肉真的很好吃,非常的爛,用刀一切就碎了的那種感覺。另外,就是很香,幾天不吃就非常饞。

前兩天,我就親眼看見他家在快下班時,竟然有運鈔車去他家收錢,你說說他家一天要賺多少錢啊?

三、開英語培訓班的李校長

李校長和他老婆開了家英語培訓班,去年面積不算大,兩間教室,一個教室辦公室,一個校長辦公室。在我們這一地區,算是收費中等,水平中等的那一類。

幹了兩年,買了兩套房,一輛路虎,一輛奔馳。今年又租下了整層樓,前兩天剛裝修完,連我都禁不住感慨女人和小孩的錢真好賺啊!

一次,等孩子沒事,和他們一個老師閒聊,無意中問道,你們現在學校這麼大,能招到那麼多孩子嗎,那個美女老師說,教室還沒裝修好,學生都已經招滿了,我又是大吃一驚。

總結一下,這三個例子很有代表性,如果你的企業朝著這三個方向去做,也能加入暴富的行列。

1、壟斷 2、有特色 3、賺女人和孩子的錢

你無論做什麼生意,想賺錢快,一定要牢記這三個方向,偏離了方向,賺錢就會非常辛苦,而且賺不到什麼大錢。



大掌櫃商道


真實案例,我認識的一個人以前是同事,做了八年廚師,幾乎沒有存到錢(基本只夠自己家庭開銷上有老下有小)。最後自己開了一個不到30平的水果店(投資不到15萬)幾乎全部是借的錢。現在不到三年時間借的錢全還了,還在我們縣城買了一套價值100多萬(我們縣房價1w加)的房子(首付小50萬)。我想表達的就是隻要有夢想不願意安於現狀的人,就放開了去創業,因為只有自己創業你才有機會做到財富自由才有機會翻身人生才不會有遺憾。前提是根據個人能力量力而行,成功的條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晴空萬里


我來自中部某小縣城,說下我們縣城裡一些不起眼但很掙錢的行業吧!

一、滷菜店。這就滷菜店的老闆是四川人,來我們縣城有10多年了,在老城經營一家大概30平米的滷菜店,就是賣鴨掌、雞爪、豬腳一類的熟食。看著十分一般,有一次他一次性在新城區買了兩個門面,總價200多萬,首付就給了現金100多萬,真的讓人有點想不到,這麼一個小店能有這個能力。

二、開鎖。認識一個開鎖的老闆,開鎖也有20年了,我不知道他具體一年收入,但是看他在縣城買了兩套房子,養了兩個小孩,老婆也不上班專門陪孩子讀書,他還有臺大眾途觀的車。就看這些,一般人很難想到,一個開鎖的能支撐這麼大的開支。


huaihua老周


這種實在是太多了,最近我舅正在投資一個項目,聽說很賺錢的呢。就是現在點外賣的人多了,送餐的騎手也是多之又多,他們在成都的賣電瓶車,包售後的哪種,目前只有一家公司是配套鋪貨的,在成都設了十幾個站點,公司那親戚賣車一年能賺4百多萬呢,分設站點,賣車一臺好像是一兩千的吧,要是沒錢買可以找擔保公司貸款買,貸款買就是三仟多吧,還加上利息就是四千多一點。招聘一個騎手到餓了嗎或者美團又有好幾百的提成,之後呢還可以賣電瓶,一個電瓶押金就是幾百,還要買換電瓶的套餐299.399....這都是賺錢的暴利之處

另外現在很多年輕人吃不了苦,聽說送外賣賺錢,都想去試試,結果乾不了兩個月就不幹了。只好把電瓶車折價五六百賣了。洗洗修修又可以當新車賣了,平時再修修車賣的小零件這些,外賣人員的流動性很大,所以生意很好,這種電瓶車回收也只能原公司回收,所以呢是相當的暴利,月入幾萬完全不是問題!

還有一種就是現在的滴滴出行啥,當滴滴司機首先的要有車吧,有人很多就是以招聘司機為幌子變相的賣車,利潤是相當的不錯!


林中升起的彩


分享幾個我們海南這邊的身邊真人真事,雖然不是大財,但足以驕傲。

一、種植檳榔。 在海南,有大量種植檳榔的農民,在海南每天上市的檳榔青果就有500萬斤,銷量也是非常之大,其中主要的銷售地就是湖南,而這其中也讓很多農民靠著檳榔一年賺幾十萬元。 我在海南萬寧工作過,這邊的農民打麻將大得很大,有個朋友家也種檳榔,他說麻將一夜打輸了幾萬塊不算啥,過幾天檳榔收了,又有錢了,如果再輸,又繼續摘檳榔,不怕!



二、在夜市賣快餐。 我租房住的地方在海口市海甸島海岸路,這邊很多人都知道海岸路步行街,人氣很好,我有一段時間經常下晚班回家,因為懶得做飯,從步行街夜市經過都會在一個阿姨擺的快餐車打包飯菜回去吃,每次也沒打多少錢,平均15塊錢左右,據我觀察,一天(包括午餐)至少賣60份,據我對15塊錢飯菜的瞭解,每份成本不超過5塊錢,以一個月的量來算,(15-5)*60*30=18000元,阿姨一個月總收入至少在18000元以上,出去攤位費(最貴不超過5000),相信比我們普通上班族過得滋潤多了,聽說阿姨前幾年已經買了兩套房在海口。(不要吐槽,能在海南月收入過萬,都是很不錯的咯)



三、在鄉鎮開牙醫診所。 也是從小到大身邊的真人真事,我老家的一個鎮,從小就開了一家牙醫診所,而且從小到大鎮上只有這家,技術如何先不管,但我們鎮上誰要是牙有問題就去他那邊修,記得在我初中的時候他已經在鎮上買地改了一套三層洋樓。出來城市工作後才發現他的技術真的一般,比海口正規牙醫診所差得遠,但關鍵他貴在便宜(其實也不便宜,但海口的牙醫診所比他更狠),現在回去老家還經常看到他在打麻將,有人來就修牙,沒人來就玩耍,生活很是滋潤,據說不止在老家蓋樓,連海口和三亞都買房了。


島民小云的時空物畫


說下本人三年經歷,我去了一家影視公司工作,因為以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進入了這個飲食公司,是做影視投資+宣發的,我個人是做影視宣發,負責院線電影出品+宣發。很多人可能也聽過身邊有人提起過電影項目。但據我所知,大部分的人接觸到這一新事物的時候都是持懷疑、試探、牴觸的態度。我想問一下大家對電影項目是什麼看法?知道現在電影可以參與了嗎?或者有什麼想知道的想了解的?本人在此聲明,電影市場的確是真實的,但不乏有些惡人從中使壞,我從事影視行業三年,希望能幫到部分朋友解決一些疑惑,其實也是想知道大家對影視項目這一類的看法,如果有興趣看我主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