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耒陽·故事匯|陳芬烈士墓

陳芬(1903-1928),字紹陶,號劍鋒,又名元菊、鈞酼,1903年10月出生。17歲時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與賀恕、毛澤建等一批進步青年志同道合,成為衡陽學生運動的中堅骨幹。

红色耒阳·故事汇|陈芬烈士墓

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親筆撰寫的論文《為什麼要打倒帝國主義》言詞犀利,文風清新,受到進步師生的高度讚譽,成為當時影響面最廣的反帝檄文。同年,在毛澤東的極力支持下,陳芬與毛澤建結婚,成為毛澤東的妹夫。陳芬夫婦回到耒陽後,在城東晉公祠創辦私立民治小學,陳芬任校長,作為當時耒陽黨團組織的活動據點和對外聯絡點,陳芬亦被選任中共耒陽縣地方執行委員會組織委員。

1926年,湘南特委指派陳芬南下擔任中共郴縣縣委書記,不久,組織上決定陳芬擔任湘南特委委員,前往衡陽、衡山指導工農運動,兼任中共衡山縣委書記,陳芬按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武裝暴動,組建工農革命軍第10師,策應湘南起義。

红色耒阳·故事汇|陈芬烈士墓

陳芬烈士墓位於耒陽市遙田鎮石仙坪村。

1928年4月,陳芬夫婦前往井岡山受阻,返回耒陽隱蔽,被幼時同學王鶴林出賣,遭敵捕押,其妻毛澤建不久亦被捕入獄。陳芬於5月5日被當地民團殺害於耒陽芭蕉鄉貫武橋上,其妻於8月20日被害於衡山縣城馬廟坪。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倍加懷念革命烈士的英雄壯舉。1971年,耒陽縣革委會為陳芬烈士修建了烈士墓,豎立了墓碑。烈士墓佔地100平方米,用水泥砌成覆蓋的圓形基和長方形護欄圍牆。現保持完好。(耒陽市委史志辦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