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家鄉,村裡最有錢的農民是從事什麼發家的?

農村一山貨


文字/禪小巖

這個問題有意思,讓我好好給你捋一捋。

李三軍以前是我們村裡的底子戶(最窮的),長到27歲依然是光棍一條,和唯一的老孃仍住在土坯房裡,也沒人給說媳婦,娘倆相依為命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可就在五年前,他去了廣州一趟,中途又回了鄭州,然後回到家裡,先是翻蓋了新房子,繼而還買了一輛寶馬,還領著個漂亮的媳婦徹底翻了身。

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到底是怎麼發家的?一時成了大家村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一直到今年過春節,村裡的發小請他吃酒,他才道出了實情……

他跟著村裡赴廣州的打工隊一起到了廣州,然後順利的進了一家印刷廠,成了一名印刷工人,一月工資四千多,管吃管住,也不累,一開始他也挺知足的。

可是,好景不長。不知道是聽誰說的,長期在印刷廠上班,油墨的氣味聞得多了,對男人的生育功能不好,還有可能造成不育。他聽後,嚇壞了,自己還沒結婚,萬一廢了,就得不償失了。於是,他果斷提出了離職!

沒了工作,老闆也算仁義,並沒有剋扣他的工錢,一分不少的給了他。他帶著錢在廣州吃喝光了,也沒找到錢。後來,結識了一個拾荒的老人。

老人問他,能吃苦嗎?他說,本身就是農村的娃子不怕吃苦,只要對身體沒害處。老人想了想,對他說,我引薦你認識下我兒子,他擦油煙機,擦一臺200元,一天可以擦幾十個很賺錢的。



李三軍想都沒想就跟著老人的兒子學起了擦油煙機,一開始是當徒弟,整整跟著老人的兒子三個月,為了學手藝,愣是一分錢也沒要。

快要學出師的時候,老人的兒子問他,想不想賺更多的錢?他不明所以。老人的兒子就挑明告訴他,覺得為人實在,也沒啥心眼兒,關鍵是不怕髒苦累,想讓他回鄭州跟著他的老師學沙發雕刻(顧名思義就是在木質沙發上雕花)這個一旦學成了,那錢財可是源源不斷,而且還有自己的時間可供支配,一個月只需要接兩個單子就可以。

李三軍覺得這裡面有詐,便問,既然這麼好。為什麼你不學呢?這時老人的兒子便伸出了他左手,李三軍這時才看到他左手的小拇指沒了……老人的兒子說,他父親心疼他,才不讓他學了,後來學了擦油煙機。

自此,李三軍再無顧慮,收拾行李後又開始回鄭州學習沙發雕刻。這一學就是三年,三年的徒弟生涯就是三年的奴隸,他的手不知道被割傷了多少次,當然,他的小拇指也沒了,被電鋸給鋸斷了。看到手指沒了的那一刻,他也想過放棄,但是他這個人一根筋,傷好後繼續學。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第一單生意就是沙發上雕刻一條龍,他用了不到12天的時間,賺了10萬元……接著一發不可收拾,他的技藝越來越精湛,越來越爐火純青,賺的錢包也越來越鼓。現在他又招了兩個徒弟,但都是吃不進去苦,很快又另覓他路了。

這就是李三軍作為一個農民的發家之路,有人問,他27歲之前幹嘛去了?27歲之前他一直在幹建築隊,27歲這一年,建築工地沒活了,他才外出打工,這才有了一系列的機遇。當然,機遇來了,更需要你不怕苦,不怕累,去抓住!只有如此,你才能徹底走上人生的巔峰路。

—END—


禪小巖


我家在安徽舒城,我們村裡最有錢的,不知道是誰,因為現在人隱富特別多,但是從平時家裡的生活水平的表現,我來說說。

我認為我的堂哥還可以,今年50歲,兩個兒子,前年給兩個兒子分別蓋了一套別墅,買了兩臺張車子,家裡有一個做磚的廠,一臺挖機。以前他是在農村搞運輸的,專門幫人家送沙石,供人蓋房子用的,因為那是農村蓋房子多,所以掙了不少錢,後來貸款七十萬,買了挖機,給他大兒子開,因為國家的政策好,發展農村道路,也就是村村通工程,所以挖機也掙到錢了,在這過程中也積累不少人脈,現在自己就在農村包包工程自己做,像農村水泥路,房屋改造,河道改造等等,一年大概收入有個五十來萬。這還不包括他的磚廠和挖機。

所以掙錢,不光靠運氣和膽量,還要有人脈和眼光。


農村說1984


這麼多年過來,在我老家農村裡,悶聲發財的人越來越多了。據我個人的觀察,農村裡能夠掙到錢發家發財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開大汽車搞運輸。我們村是自然村屯,人口不少,有1000來人。在前10年左右,村裡的富人都是開大汽車外出搞運輸的。一臺汽車可能需要貸款幾萬塊錢買進,但每拉一車貨就可以賺回幾千塊錢。

當時,我們鎮上有一個水泥廠,每天都會有大車源源不斷的將袋裝水泥拉到全省各地。我們村的20多輛大汽車,就是這幾個水泥廠的運輸大戶。

二是開門店默默發財。每個村裡一般都會有一兩個小商店,為村民提供各種日常用品。最開始是供銷社發展的代銷店,後來慢慢變成了私人的小商店。

這種村裡的小商店看起來很不起眼,10來平米的小房屋,對著路邊開,賣的就是那些日雜百貨。如果村子的人數足夠多,來往的人足夠多,一年賺幾萬塊錢是沒問題的。這比辛辛苦苦外出打工好多了,有時候還可以兼顧家裡面的一些家務農活。

三是外出做購銷生意。農村人只要大膽,不怕辛苦,外出做購銷生意,是很容易賺錢的。

記得我老家隔壁就有一個堂兄專門出去販賣水果。每隔兩三天都到縣城去批發新出品的水果,回到鎮上零售賣,有時候還走村串戶去吆喝。

就這麼悄悄的幹了幾年,幾毛幾塊的積攢起來,居然也建上了新樓房,少說也要十幾二十萬吧,真的是悶聲發財沒人知。

四是做木工手藝的人。在農村,有手藝的人最容易來錢。這種人,只要技術好,不愁沒有活幹,也不愁沒有錢賺。

請人定做木傢俱,有時候往往要提前預約,才能請得到這些木工匠。而木工匠也一年四季都會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積下來也是可以發點小財的。

五是走村串戶收破爛。這一種人不會太多,一般沒幾條村才會有一兩個人幹。也正因為這樣,才成為一個發財的渠道。

因為這個活有點髒,天天要接觸那些破爛陳舊的東西,低價收購回家後,還要進行收拾整理,再分類集中送到鎮上的舊貨收購點出售。

收購廢舊貨物,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利潤是很高的。經常是對半的賺錢,甚至可以賺上好幾倍。有些舊的東西比如舊家電,主人不願意修當廢鐵賣了,但收購回去後修一下可能又重新可以用了,出售價錢就會翻幾倍。

在農村裡,只要多動腦筋,不怕辛苦,勤奮肯幹,發大財、一夜暴富的路子可能比較難找,但發點小財、小富即安的門路還是不少的。你說呢?

如果你還有什麼更好的發財辦法和路子,歡迎留言與我們一起分享!感謝點贊、關注【桂農通】。


桂農通


說起來我們村裡現在最有錢的一個農民是一個曾經輸光了所有家產,還欠下一屁股的賭債的賭徒,而現在他卻是在城裡擁有三家年營業額幾千萬的老闆。

老闆姓黃,是我的鄰居,同是80年代初出生的人,小時候他是那種學習成績年年拿“第一”的那種人,不過是倒數第一,最開始他是我哥的同學,後來留了兩次級,上初中時就成了我的同學。勉強讀完一個初中,就進城去餐廳當了學徒,學做廚師,手藝學成出師後,就留在餐廳工作。

十年過去,也存下了不少的錢,有了這些錢,他就自己開了一家快餐店,剛一開始,快餐店的生意還算不錯,然而在他開店的那兩年,他結識了一些所謂的“哥們朋友”,這些個哥們朋友卻帶著他走上了一條一夜爆富的路——賭博,剛開始確實贏了不錢,曾經一個晚上贏了近三萬塊,作為一個每天靠著辛勤和汗水炒盒飯的人,一下子贏了這麼多錢,對自身的衝擊還是不小的,“不勞而獲,一夜賺三萬”,想想都刺激,就這樣他迷戀上了賭博,每天都在牌桌上,快餐店的生意也日益慘淡。

一年過去,他不但輸掉了自己十多年來的所有積蓄,輸掉了快餐店,還欠下好幾萬的賭債。為了躲債,他離開了家鄉的城市,去了外地。

五年後,他回來了,而且開起了一家規模不小的餐廳,餐廳的投資來自於他從外地帶回來的老闆。在這五年,他給我的感覺是變化太大了。

以前他是一個不善交流的廚師,現在他是一個能說會道的精英;以前他是半天寫不出來幾個字的學渣,現在卻是能在微信上寫上幾段勵志故事的小作者;以前他是一個輸光家產的賭徒,現在卻是我們當地的政協委員。

我不知道,他在那五年發生了什麼?他做過了什麼?我只知道他變了,變成了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就在去年,他的投資超過三百萬的第三家餐廳開張,也就在去年,他在村裡建起了最漂亮的別墅。

人生的經歷太有趣,一個曾經的學渣,一個輸光一切的賭徒,卻能夠通過自身的脫變和努力,創出一個讓人羨慕的事業。

最後分享一下幾張他家餐廳幾張圖:


(餐廳點菜區)

(宴會廳效果圖)

(門頭效果圖)

(一樓效果圖)


吳家山少


那麼就來說下我們村的首富吧,現在他們的廠已經倒了,但是依然是首富。我們村,一個小村莊,6,700口人,大家經濟條件都 差不多,沒有誰特別窮,沒有誰特別富。辦廠的也基本上都沒有。只有他家,辦了一個廠。

而且,是在90年代,就開始辦廠了。一個農產品加工廠。早在90年代就開始辦廠了,自打我有記憶開始,他家的農產品加工廠就有很多的工人,甚至有很多我們村裡人都在他廠裡打工,我外婆就在他們廠裡幹活。

這是一種有著很大刺激性氣味的農產品,需要醃漬後再手工割掉一些多餘的部位,然後再裝瓶的。據說他們的主要銷路就是出口,日本人特喜歡這東西。這種東西,喜歡吃的人很喜歡吃。不喜歡吃的人說它很臭。由於他家在我們村口,我們上街上去都要路過他家,這麼多年聞著這個味兒,對這個東西,早已好感全無。甚至,割掉的多餘部位堆積如山。然後,他家小工開著拖拉機去倒掉,都是一路拋灑。整條路上都是那個味道。也沒辦法啊,誰讓人家有錢呢。

他們家每年的產量都不少,90年代就已經有上百個工人了。鼎盛時期,每年收原材料的時候,送貨過來的貨車能排出一公里的長隊伍,後來,在我們村口買了土地造了一棟廠房。再後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就衰敗了。衰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的問題。他們家有兩個小孩,一兒一女,女兒大,比較正規正矩,讀書,工作,嫁人,遠嫁了。很少回家,主要問題出在兒子上面,由於父母忙生意,對於兒子疏忽管教。又特別的寵愛,賭博玩的很大。被人給忽悠了,輸了很多錢。甚至還鬧到刑事責任,也是花錢擺平的。

現在他們兩老都已經老了。可能以前的積蓄也還有一些,雖然以前的產業早就停了,但是廠房還在,光每年的廠房出租都能有不少的收入。兒子呢,現在也三四十歲了。早些年結婚的時候,把原來家裡的小樓房拆了,重新造了棟小別墅。還買了輛保時捷,也不知道他兒子在做什麼,只要他不賭博什麼太敗家,他的生活,都過的比大部分人要好的。


農特曼


一個是開大車的。以前都一天掙幾十塊錢的時候,人家會開大車,出去一趟就能掙成百上千的,後來有錢了,自己也買了一輛大車,主要是物流配貨,自己開車自己配貨,現在發展成一個物理公司了,還有自己的配貨站。

一個是開診所的。這是個手藝人,醫術高超,起碼十里八鄉的老百姓看病都找他,人家也踏實肯幹,隨叫隨到,上門服務,在附近名氣很大,病號多,賺的就多,如今也是村裡的有錢人。

一個是跑業務的。這個人在外地跑業務,幹銷售,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回家,據說一年能賺上百萬。

這些有錢人雖然還是農民身份,卻不從事農業生產,但是確實村裡最有錢的。真正種地的大戶人家,最多的也只有30畝地,一年純收入也才三五萬塊錢。


潤澤遼夏


在農村,還真每靠在某個行業持續經營,賺了錢發了家的,在我們村,就有幾個這樣的人。

先說第一個,他是我家本門叔叔,八幾年從部隊當兵復員回來後在家務農,為了多掙點錢,農閒時候又和本村幾個年青人到省城建築工地幹小工。我這個叔叔人年青又好學,沒多長時間就掌握了瓦工技術,當上了大工,每個月比同村幾個人多拿好幾十塊錢,那幾個人羨慕的要命。後來,叔叔和建築隊的人都混熟了,就開始從他們那裡分包一些小工程,把同村的幾個人都拉到他手底下,由於叔叔為人誠肯,工程乾的又快又好,幾家建築公司都願意把工程分包給叔叔,就這樣,叔叔就算入了建築這一行了,而且工程越包越大,越幹越有成就,當然,錢也肯定是賺到了。記得九幾年時,路上看見一輛摩托人都要眼紅半天,可叔叔已經開上了桑塔納,成了村裡的首富,也成了村裡人心中的偶像。在後來,叔叔成立了自已的建築公司,手底下上千人,大都是我們本村和附近村子的人,他們都說叔叔人好,從不拖欠工資,願意一直跟著他幹。

第二個早些年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夫婦兩前後生了三個閨女,最後終於生了個帶把的。那日子過的,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每到飯點,夫婦兩人就把四個孩子趕出去,讓到村裡別家去轉悠,你說鄉里鄉親的,誰不可憐這幾個孩子,只要開飯,都會讓孩子們跟上一塊吃了。就這樣,東家一頓西家半餐,也算是把四個孩子命保下,混吃成人了。突然有一年,這家人從村裡人的視線裡去悄無聲息的消失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們一家去了哪裡,最終大家猜想可能是投靠親戚去了。直到三年前,這家人又像突然消失般突然出現在村裡人眼前,而且還深深給大家上了一課,什麼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大家子帶兩個女婿開著兩臺車回來了,看穿戴應該過的很富裕。回來兩天裡挨家挨戶送米送油,說是孩子們小時候多虧鄉鄰憐憫愛惜,才得活命,要謝謝鄉親們。談話間才得知,早些年是去投奔在鄭州做廢品收:購生意的大舅哥,並且跟著太舅哥也入了這一行,後來大舅哥因為生病,把生意和之前的固定客戶都轉給了他,因為以前日子過得苦,他太想掙錢了,所以不怕若不怕累,經過幾年的若心經營,他現在在鄭州已經有了固定的經營場所,包了二十多家酒店和十幾處工地,手底下僱了十多號人給他跑收購,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現在大女兒二女兒都已嫁人,自已在鄭州也置了三處房產,這次回來,一是帶孩子們回來看看,二是想把家裡老房子翻蓋一下。當然,沒過多久,他就拆了老房,在原處蓋起了村裡的第一座三層洋樓。

以上就是列舉的我們村的兩位算是發了的人,一個幹工程,一個廢品回收。所以說,不論幹什麼,只要肯幹,有思路,有方法,都有成功的可能。加油!朋友們。




西府大槐


我們村是安徽省淮北市的,我們村最有錢的我不知道是誰,到我們莊我到聽說了兩個,我畢業的的晚一些,一直在外面上學,畢了業也一直在外面,所以只能說個大概。我們村有個人比不多45左右,年輕的時候不正幹天天混著玩,家裡人都說他,一開始在鎮子上礦裡混著玩可以賺外快。他買了第一臺桑塔納,開始跑黑車,礦裡繼續賺外快,沒過幾年就換車了,好像是本田的一款,聽說30多萬,這都是2010年左右的事情了,08年到15年家裡趕上大開發,我家門口建了電廠,焦化廠,國家直接投資了200多億,由於這個人有點門路就開始倒賣乾子石,這個應該是最賺錢的,聽說一年100多萬是好賺的,反正我是覺得挺厲害的,我們村其他的還都是以實幹打工為主,年收入在3萬到8萬居多,10萬以上1/10都不到!當然也有隱形富豪,我知道的有幾個40歲左右的大學畢業出去的我們村的,在深圳上海也都有房有車了,具體多有錢就不知道了!最後,我覺得再過幾年我們村最有錢的可能是我,哈哈哈,我畢業三年半了,一直有顆積極向上的心態,第一個小目標就是做個村級最有錢的人,嘿嘿😁







不動產投資諮詢服務


在你家鄉,村裡最有錢的農民是從事什麼發家的?下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在我的家鄉,就拿我的這個村子來說吧,百分之九十的人從十八歲到六十歲的人,都在外面打工,有做普工的,記件記時工,還有做了很多年的技術工,建築工,做生意的等等,什麼工作的都有,工資從幾千到上萬不等,也有年薪幾十萬甚至百萬的都有,這些都是在外面從事各行各業養家餬口,甚至發家的。

二,而留在農村少數的農民都是靠苦力掙錢的,發家談不上,但一家的生計是沒有問題的,在村裡唯獨有一家是靠養殖創業發家的,十幾年前就是一個養豬大戶,養了近500多頭豬,基本上是用飼料餵養,出欄的時候都有車子過來拉銷往外省,飼料豬成長的快,週期短,最大200斤左右就全部出欄,那個時候生豬的價格還是比較穩定,而且買小豬仔的價格比較合理,所以開始幾年還是掙了不少錢。

三,但是好景不長,人的一生做什麼都沒有一帆風順的,後來幾年小豬仔漲價厲害又難買到那麼多,就開始養母豬自己產崽,雖然母豬養了十幾頭,但是還是不夠補充空欄的量,後來到處想辦法打聽,去了很遠的另一處買豬仔,一次性買了幾家的共200多頭,可是不到2個月時間的一天早上,他們走進豬圈傻眼了,400多頭豬仔全部腳朝天。

四,做過養殖的就是有經驗,而且眼光也看的長遠,後來幾年,在縣城周邊承包了好幾個水庫養魚,而且要在外面打工的兒女們都辭職回家幫忙,選了一個地質好的水庫做垂釣園,周邊很多的農貿市場賣魚的都去他們那裡批發魚,這就是農村農民靠養殖發家的。


江西農村歐陽


致富靠思維,創業有方法。

我們村裡面有個人,30年前,人家就建了三層的小洋樓了,家裡面就有跑比途的大的東風貨車。

這個人為什麼30年前就這麼厲害了呢?他又是做什麼的呢?

且聽我道來。

他就是我的姑父。

我姑父這個人吶,30年前,他的思維就與眾不同。

他也是農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在我們村裡面啊,大家都是種田,養豬,養鴨。

他幹嘛呢?

他說好吧,你們養豬,養鴨,我就幫你們賣豬了。

你看,30年前,他就知道搞流通創業了。

他就把村裡面的這些豬把它收集起來。

然後呢,然後把這個豬運到廣東去賣,

後來賺到錢了,自家買了東風加長車,用自家的車運豬到廣東來賣,賺的更多。

大家知道,30多年以前,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啊,全國各地的人開始跑到這裡來打工,上班都要吃啊,要吃豬肉啊,尤其是中國人喜歡吃豬肉啊。

於是他就賺差價,賺得個波盆滿。

大家每天都在看今日頭條,每天都在寫今日頭條,

那你到底靠什麼賺錢呢?

很多人就是靠信息差賺錢,比方說賣農產品也好,代理化妝品也好,杜子建賣紅酒也好,有的人搞幾本書賣,等等等等。

好啦,我這個姑父30多年前就知道玩這一套了,人家就利用信息差了賺錢了,發財了。

所以大家發現沒有,賣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賣的思維。

生意的本質就是低買高賣嘛。往深了講,就是把不值錢的東西,賣值錢!

互聯網信息差,就是把便宜的賣貴,你就賺了。

。。。。。

創業賺錢乾貨,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持續為大家分享。

我是領袖型創業導師陳笑奇,著《創業戰法》,歡迎關注,瞭解更多創業思維和賺錢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