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時,到底有多慘?全中國損失多少人口?

文史磚家


1644年,農民領袖李自成率先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殺而亡,大明王朝宣佈終結。

在最後的衛國戰爭中,大部分明朝皇族都在抗清保國的戰爭中殉國了,除了這些在明末浩劫中犧牲的皇族成員外,一部分倖存下來的皇族則開始了更加艱難的生活。當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秦王朱存樞,晉王朱求桂,代王朱傳被李自成農民軍全部殺掉,子孫也不知所蹤。清朝入關後,皇族成員們為了躲避迫害,紛紛隱姓埋名,流入民間,如八大山人則自動放棄朱姓。因此在明朝滅亡時,明朝皇族基本被殺或者逃。

而全中國損失的人和旱災、洪澇、蝗災,以及戰爭災害頻發,自然引發了饑荒。飢者相食的慘劇不斷髮生。一名河南官員在地方任職11個月,連續遭到旱災、蝗災和水災。大災之後必有大疫,1641年地區級別的瘟疫向全國蔓延。

整個行軍軌跡大部分在中原,是當時饑民最為集中的地方。之所以闖軍規模可以破百萬,得民心,不是因為李自成順應天意,而是因為百姓要吃飯。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人口銳減是一個公認的事實。有人講中國人口的銳減全加在了清軍屠殺的頭上,從公平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公平的。因為必須考慮各種災荒、明軍的殺良冒功、農民軍的屠殺以及各地草寇的屠殺等等。

明朝末年到底有多少人?清朝初年又剩下多少人?

關於明朝人口的數量問題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具體的數字爭議很大。明朝官方自己的最後一次統計是在1620年,此次統計出的結果是5165萬人。對於這個結果大多數人持懷疑態度,以為當時已經屬於明朝末期,已經出現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流民。此外那些賣身給貴族或者官吏家族的奴僕和奴婢是不計算在內的,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再加上那些為了躲避賦稅刻意隱瞞人口的家庭,這個數字還會增加。歷史學家葛劍雄認為在1600年左右,中國的人口達到了1.97億。但是又另一些人認為這個數字過高,但是無論結果到底多少,我們在這裡做一個推測:明朝人口至少在1億以上,準確一些應該是1億至1.5億之間。

  清朝官方的數字也有水分,在1652年,清朝公佈了第一次人口統計的數字,此時中國的人口是1063萬。但是這個數字明顯不可信,因為當時的南方還在南明王朝的手裡,這個數字清朝無法統計;此外由於當時正值戰亂時期,大量人口逃亡無法統計,還有一些人隱瞞了戶籍,所說1000萬的人口是不符合事實的。在康熙初期,清朝的統計數字是2000萬,但是這個數字只統計了男丁,沒有統計女人。如果成倍計算再加上那些奴僕和流民,在康熙初期的中國人口應在5000萬左右。從這個數字來看,中國在明末清朝那個混亂的時代,損失的人口應在5000萬至8000萬之間。但是我們只是一個猜測而已,具體數據可能有待考證。


小鄧陪你說歷史


從明神宗後期開始,明朝的國勢便開始走上下坡路。此時,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清)迅速崛起,並日漸成為明朝在關外的心腹大患。為了征剿後金,明神宗向民間大徵“遼餉”,結果非但沒能消滅努爾哈赤,反倒因為橫徵暴斂,導致大批農民破產,由此為大規模的民變埋下伏筆。



明光宗、熹宗在位時,情況非但沒見好轉,反而因為朝廷內部的黨爭激烈,而變得更加糟糕。而在崇禎帝即位的當年(1627年),以陝西白水縣饑民首領王二起義為開端,明末農民大起義就此揭開帷幕,在短短數年的時間裡,便湧現出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數位強大的農民軍首領,給明朝以沉重的打擊。


與此同時,後金(清)對明朝的攻勢更加猛烈,甚至多次入關掃蕩、劫掠,給內地造成嚴重的破壞。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崇禎帝為了解決問題,只能在天災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向民間大徵“三餉”(遼餉、練餉、剿餉),結果非但沒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加激化各種矛盾。再加上崇禎帝剛愎自用、多疑狂躁,導致局勢更加不可收拾。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僭號稱帝,建立大順政權,隨即率軍進入山西,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便打到北京城下。李自成行軍之所以如此神速,固然在於大順軍戰鬥力極強,但更關鍵的一點,則是明朝守將們畏敵如虎,尚未交戰便紛紛獻城投降。


當年三月十九日,就在李自成抵達北京城下兩日後,兵部尚書張縉彥便獻城投降,使得京師就此陷落。當日,崇禎帝走投無路,在煤山(今景山)自縊身亡。崇禎帝在殉國前,為防止后妃和公主們受辱,便逼迫張皇后、袁貴妃自縊,並親手砍殺幼女昭仁公主及數位妃嬪,砍傷長女長平公主,場景令人慘不忍睹(詳情見《明史·卷一百一十四》)。



崇禎帝殉國後,李自成佔據北京僅僅42天,便被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援引而來的清兵趕走,並被迫在陝西、湖北一帶流亡,最終在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戰死在湖北九宮山。清軍入關並佔據北京後,正式開始長達十餘年的統一戰爭,從這一刻起,中國的歷史進入到清朝時期。


當然,從法統上來講,明朝並沒有隨著崇禎帝的殉國而滅亡,因為在他死後沒多久,留在陪都南京的大臣們便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是為弘光帝。由此開始,明朝正式進入到與清朝並立的南明時期,並以北伐中原、收復故土為己任,情況非常類似於當年的東晉或南宋。



南明前後存在17年,共經歷4位皇帝、1位監國。平心而論,除了弘光帝碌碌無為、紹武帝在位極短無所作為外,無論是隆武帝朱聿鍵還是永曆帝朱由榔,都是有能力、有理想的皇帝,無不想完成驅清興明的大業,然而由於本身是弱勢皇帝,再加上內部黨爭激烈、將領多懷異心,導致局勢日漸糜爛,終至於不可收拾。


南明永曆十三年(1659年),永曆帝在清軍主帥吳三桂的逼迫下,先是撤往中緬邊界,再轉入緬甸境內,成為外國的人質。兩年後(1661年),緬王莽白髮動“咒水之難”,殺死大批南明官員並囚禁永曆帝,隨後又將其送給吳三桂(詳見《西南紀事》、《緬甸史》等書)。



次年(1662年)6月1日,永曆帝父子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至此,明朝正式覆亡。而在此之前,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均被清軍殺害,而監國魯王朱以海則逃奔鄭成功,並於永曆帝遇難的同年,病死在金門。


在亡國的過程中,明朝皇室的遭遇固然很悲慘,但跟黎民百姓比起來,卻不值得大書特書。依照學者的統計,在崇禎三年(1630年)時,明朝的人口數達到峰值,大約為1.93億,歷經十餘年的戰亂(農民戰爭及對後金/清的戰事)、饑荒、疾疫,到崇禎帝殉國的當年(1644年),實際人口數已經下降到大約1.52億,銳減4000多萬人!



滿清入關後,戰亂、瘟疫、災荒發生的次數不僅比之前更加頻發,而且規模更大,再加上清軍在南北各地的屠城、張獻忠屠川等事件,使得中國人口數量銳減程度更甚,以至於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當時中國的人口數大約為1.01億(所有數據均見《中國人口史》),如此算來,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中國損失的人口數竟然將近1億!


如果僅從崇禎帝殉國當年算起,那麼在40年的時間裡,中國的人口數量銳減5000餘萬,若扣除和平年代正增長的人口數,那麼損失的人口數量將更加龐大。在這串枯燥冰冷的數字變化背後,代表著怎樣慘烈的亡國現實,由此可以想象。


史料來源:《明史》、《南明史》、《西南紀事》、《緬甸史》、《明季北略》、《明季南略》、《中國人口史》等


文史磚家


據中國人口歷史年鑑及各地方誌的記載,明未確是1.52億人口,但至清入關後僅幾年,至順治8年的人口統計上,僅剩1千多萬戶,約5500萬人了,而四川地方誌記述的是四川總人口銳減400多萬,其中 因災疫等餓死約40萬多,張獻忠殺團練等4餘萬,清屠城等及後幾年的濫殺是350~400萬,作者文章中特意把四川死亡人數,漏寫了350萬以上的清屠殺事件,又把康熙在改濫殺調整為親民的國策後,人口開始快速發展時至1.01億的時期,其用心不得不說是良苦的。我也不想作什麼評論,只是我認為,既然在1912年2月12曰接受了清退位昭書,接受了清的歸化(理解為歸順也行)也承認清是我中華大家庭成員。對歷史我們只能是一笑泯恩仇了,不用刻意的去掩蓋什麼,或成天去翻舊賬,也不要成天喊清貢獻了多少領土,這不利於民族團結,這就是我的觀點


中56657804


明朝滅亡時有多慘?很慘,非常慘。僅一個揚州府就慘目忍睹。


1645年5月13日,多鐸的軍隊開到揚州城下,試圖招降史可法一眾官員,遭到拒絕,於5月20日攻克揚州城。 這七天之中,真正的守城戰其實只發生了一天。之後,清軍攻入城內,在十天的時間裡幾乎屠盡了這個歷史上久富盛名的繁華之城,其實最可憐的還是哪些女子,男人無能保護不了她們。

根據當時倖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整個揚州府僅被收殮的屍體就超80萬具。真正死亡的肯定不止這個數,聽說當時中國人口減少了百分之八十。戰爭是殘酷的,但有時候又避免不了,所以希望中國強大,就算有戰爭也要在別的國家進行。



我是炮泡


明朝在萬曆年間沒有大規模戰爭前,也就是說薩爾滸之戰前,估計有9000多萬—1.3億人口,後來經過與後金的戰爭,野豬皮屠殺遼東漢人,後來陝西大旱,出現饑荒,李自成起義,明朝官軍又與農民軍戰爭,同時與清戰爭,張獻忠屠蜀,清軍入關後大肆屠城,從北方屠到南方,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屠城,還有明清戰爭死的人等等。到順治年間,天下太平了基本沒有戰爭以後,人口普查全國就兩千多萬人,就是說從1616年到1663年左右,47年,全國損失了5000多萬人。


浪潮518888


實際上《桃花扇》就是一部可信的歷史。就像在《桃花扇小引》中所說的那樣,他的創作目的是為了講清楚明朝300年曆史,是由何時何地何人滅亡的。具體來說,明朝不是亡於崇禎年間,是滅亡於南明弘光時代,真正滅亡明朝的人,不是朱由檢,而是馬士英。馬士英的抗清似乎很難成立。你沒看見馬士英統帥的江北四鎮其主力基本都投降了清朝,唯一跟清軍主力多鐸統帥的南征大軍作戰的是左良玉所統率的部隊。有一次在揚州北面的江蘇盱眙,左良玉正在進攻多鐸的大軍,激戰之時,史可法就在附近,左良玉邀請史可法一起進攻,說趁敵軍尚未站穩腳跟,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但史可法害怕打不過就沒過去打。從《續明紀事本末》這一段看出來,史可法的性格有點軟弱,過於謹慎和膽小。\r

然而,史可法在最後關頭卻又表現得非常勇敢,就像《桃花扇》所寫的那樣,整個南明王朝超過百萬大軍都沒有人敢於防守多繹帶領的清軍,因為馬士英規定敢於議論防守清軍的人,要被殺頭。最後史可法帶領三千士兵防守揚州,這三千士兵後來又跑掉了大半。\r

年的情形,在馬士英像瘋狗一樣宣稱敢於議論防守清兵就要被殺死的命令之下,上百萬精銳部隊基本上不做任何抵抗,成建制的投降清軍。這樣的的情形,在沒有馬士英巨大破壞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先例,從邏輯上分析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特殊事件。明朝史書《南渡錄》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書,可信度相當高。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一個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r


e_listen141814398


天啟6年5165萬,順治12年1403萬,順治18年1913萬。一直到康熙24年才2034萬。(以上數據出自梁方仲先生《中國曆代戶口、田地》,近五千萬人口,約七成漢人被殺。

滿清入關,施圈地、佔屋、投充、逃人法、遷海等暴政,死亡無數。更不用說因剃髮易服而屠城了;濟南、大同、南昌、廣州……。

要說屠城記錄,恐怕超過地球上所有國家了!


勇144540699


損失一億人口抗戰才損失3500萬人口咋沒人喊著滅亡野豬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