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文丨叉少

來源丨叉燒往事(id:chashaows)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賈樟柯曾評價過楊德昌、王家衛、以及李安三位導演,說他們代表了三種創作方向: 楊德昌描繪生命經驗,王家衛製造時尚流行,李安生產大眾消費。

無疑,給楊德昌的評價是最高的。

2000年,賈樟柯帶著妻子趙濤去蓬皮杜藝術中心附近的影院,在落雨的巴黎看到了當年最精彩的電影——楊德昌的作品《一一》。

《一一》在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最佳導演獎(同屆姜文的禁片《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

2007年,楊德昌因癌去世,《一一》成了他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如果把話說得滿一些,楊德昌應該是對世界電影作出貢獻最大的一位華人導演,只可惜多數人不瞭解他,說起楊德昌只知道他與蔡琴的十年無性婚姻。

至於楊德昌有多厲害,請看一下這張圖: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楊德昌處女作《海灘的一天》敘事結構 ,網絡圖>

圖片可能看不清楚,你們可以大概感受一下時間線的複雜。圖中橫座標是劇情時間,縱座標是電影時間。

在接近三小時的片長中,故事橫跨三十餘年,於閃回中又有閃回。但是穿插起來卻看著十分輕鬆,讓人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叉少不知道怎麼才能說出楊德昌的作品有多好,只是我第一次看三小時長的《一一》時,希望電影能長一點,再長一點,長到覆蓋整個夜晚,最好長到生命盡頭。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楊德昌出生在上海,1949年跟隨父母遷徙至臺灣。楊父在印製廠工作,母親在信託局上班,在當時算是中產以上人家。

離開大陸,楊德昌母親在臺灣一個親戚也沒有,父親只有一個叔叔。因此楊德昌家庭人際關係極其簡單,除過父母就只有哥哥和妹妹。這使得他不善應對長輩,和人打交道也是直來直去,孩子氣十足,為他以後與人不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哥哥喜歡畫畫,楊德昌也跟著畫,家裡的牆壁被哥倆畫的亂七八糟。兄弟兩人在學校裡自繪漫畫,給同學傳閱。楊德昌最喜歡手冢治虫(日本漫畫家,代表作《鐵臂阿童木》)。後來,他回想起來,覺得手冢治虫講故事的方式就是電影。

手冢治虫很在意自己的大鼻子,幾乎在每部作品裡都加入了一個大鼻子的角色。楊德昌的電影裡則永遠有一個小男孩,和小時候的楊德昌一模一樣。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鐵臂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網絡圖 >

開始,楊德昌的父母都不支持他搞電影,讓他讀電子。楊德昌尊重父母,順從了他們的心願,以工科生的身份留美。但他覺得高科技總講科技融入人性,能夠做到的事還是很少。

做了七年工程,他突然想轉做電影。父母堅決反對,甚至在很多年以後,楊德昌電影獲了大獎,母親還打來電話勸他該收手了,是時候去做點正事了。

楊德昌在USC(南加州大學)唸了很短時間的電影,但這對他從事電影幾乎沒有幫助。老師在講臺上問什麼是剪輯,楊德昌就覺得老師腦子有問題——這還要你教。

電影始終是他最感興趣的事,三十歲生日,楊德昌突然感到他老了,也許再不做電影就沒有機會了。

看到美國電影“平庸的大行其道”,但高額的製作成本卻把像他一樣的創作者擋在門外。楊德昌覺得,拍電影太難了。

直到他看到德國電影新浪潮三傑之一的赫佐格拍攝的《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全片只有八個工作人員和一臺從學校偷出來的35毫米攝影機。

楊德昌知道,沒有資金一樣可以拍電影。

後來,楊德昌定做了一件T恤,上面寫了三個自己最喜歡的導演名字:赫佐格,佈列松,楊德昌。

回到臺灣,楊德昌參與了張艾嘉策劃的電視劇集《十一個女人》,製作其中一集,一個多小時的內容被他拍成了三個小時。他的作品和他的臭脾氣同時出了點小名。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那個時代的臺灣電影製作粗糙,缺乏新人。中影這樣的官辦機構也在尋求變革。吳念真和小野在中影供職,做《光陰的故事》企劃,找四個導演各拍一個片段,組成一部電影,其中就有楊德昌。

小野說劇本已經寫好,如果你不要,自己寫一個也可以。楊德昌說開玩笑,當然要自己寫。

拍攝時,中影的攝影師覺得幾個年輕人沒資歷,在鏡頭上使手段耍他們。楊德昌一眼看出來,大鬧說不拍了,後來在小野協調下才繼續下去。

四個導演拍完,幾位著名的影評人給導演的功力排了個序,無論怎麼排,楊德昌都是第一。

《光陰的故事》獲得成功,臺灣新電影運動揭開序幕。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新電影運動干將(左起)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陳國富,詹宏志 。網絡圖>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之後,楊德昌找小野報了三個選題,小野選了《海灘的一天》,再次找中影牽線。談好後,楊德昌說中影的攝影師都是人渣,一個也不要用。小野說拜託是中影出錢好不好,你這是跟整個制度較勁。楊德昌說那就不拍了。

小野想了很久,心想這個導演不能放,他太有才氣。

小野只好硬著頭皮和老闆彙報,說楊德昌合作歸合作,但不用中影的攝影師。老闆緊急召集員工開會,講來講去,主題只有一個:楊德昌腦子有病,趕緊換人。

幸虧有張艾嘉拉第三方入資,接受楊德昌的條件。

電影由楊德昌和吳念真做編劇,同為三十歲的張艾嘉和胡因夢出演女一女二。

張艾嘉是多棲明星,從二十幾歲一直紅到現在。胡因夢被稱為臺灣“七十年代第一美女”,1971年她畢業離開輔仁大學時,校內曾說“從此輔仁大學沒有春天”。拍攝《海灘的一天》時,胡因夢已經與李敖離婚。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吳念真幫楊德昌寫了厚厚一大本劇本,第二天楊德昌看完滿滿畫的都是叉,還找吳念真討論,說要不要找張毅重寫一遍。

張毅當時在拍電影,原本談定杜可風當攝影,結果杜可風要幫楊德昌拍《海灘的一天》。張毅見到楊德昌之後就斜眼看他,後來別人來傳話,說楊德昌要找他單挑。

楊德昌在剪輯室裡遇到了侯孝賢,當時他正在製作《風櫃來的人》,兩人結識,後來侯孝賢在影片中客串了一個接電話的小角色。

電影拍完,楊德昌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侯孝賢賞識楊德昌,出資贊助他拍了《青梅竹馬》,在片中出演男主角。楊德昌力邀蔡琴做了女主。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拍攝《青梅竹馬》時的楊德昌,蔡琴,侯孝賢。網絡圖 >

《青梅竹馬》的票房不好,不過讓圈內人更加認可了楊德昌的實力。

片中吳念真飾演一位棒球手,後來際遇不佳,做了出租車司機。影片中吳念真的右手一直帶一隻手套,但電影沒有對此多做解釋。

楊德昌說這個人物年輕時是投手,右手腕有傷,而出租車的冷氣就在方向盤的右邊,所以他會帶一隻手套。

這個細節讓導演柯一正印象深刻,慨嘆做人物沒有人可以做到楊德昌那麼細膩。

侯孝賢說如果他是女人,就會愛上楊德昌。一語成讖,電影拍完,蔡琴愛上了楊德昌。

蔡琴被楊德昌的才華吸引,想和其確立關係,可楊德昌遲遲沒有答覆,蔡琴和朋友說如果再不確定自己大約就要走掉了。

蔡琴打電話給楊德昌,要他把答覆留在答錄機上。楊德昌留了言,蔡琴卻不敢收聽,還想著把留言刪掉。

直到楊德昌打了電話讓蔡琴聽留言,蔡琴才按下按鈕。答錄機傳來一分鐘的沉默,接著是一聲長嘆:“唉,你讓我怎麼說呢?”

不知蔡琴有沒有聽出語氣背後的冷漠,但她實在是太喜歡楊德昌了,那晚穿了一身藍衣,敲響了他的家門。

其實楊德昌也沒想明白,只是覺得也許和一位明星歌手在一起也沒什麼不好。

兩人在導演賴聲川家裡舉辦了婚禮。

婚後,楊德昌說要把精力放在文藝作品上,而不是兩人的男女情愛,蔡琴完完全全的答應了。

蔡琴除過賺錢養家,還擔任電影的美工,音樂,用自己的資源全力支持楊德昌拍電影,成了家裡沙龍的女主人。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楊德昌與蔡琴,網絡圖>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楊德昌有兩塊黑板一個掛在房間,用來梳理人物及電影結構;一個掛在在心裡,給身邊人的行為舉止打分,誰的分扣完了,楊德昌就和他絕交。

幾次合作讓吳念真著實怕了楊德昌,舉薦小野去幫他做編劇,準備拍攝電影《恐怖分子》。

楊德昌凌晨三點去敲小野的門,說自己有超讚的想法,拉著小野找咖啡廳。

楊德昌剛坐下,就說這裡冷氣太大,不舒服,換了位置又說這裡也不好。空蕩的咖啡廳裡,兩個人不停換位置,一直折騰到天亮。

小野問他到底是什麼想法,楊德昌說正是因為沒有想法所以心情不好,想找他說說話。

《恐怖分子》拖了很久,一直沒開機,楊德昌說自己沒準備好,又拉著小野要先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說一個月就拍完。

小野寫了半公分厚的長信罵楊德昌,說他是“彼得潘綜合症”,臨到關鍵時候退縮,大人整天盡幹小孩的事。

小野先把信給了吳念真,問他這麼罵行不行。吳念真說千萬別寄給楊德昌,他永遠沒錯,只能是別人錯,他看了只能更恨你。可小野氣不過,還是把信寄了出去。

楊德昌回了電話,說自己看了信,接著小野只聽到電話與電話繩打架。楊德昌在電話那頭氣得發抖,但憋住了沒罵小野,因為小野是唯一可以幫他找到錢拍電影的人。

楊德昌被逼著拍了《恐怖分子》,拍完之後自己很不滿意,說都怪小野,沒準備好就拍了。

雖是不滿意,可影片卻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楊德昌和小野獲得最佳編劇。

這時,侯孝賢拍出了《鼕鼕的假期》《童年往事》以及《戀戀風塵》。

1989年,侯孝賢憑藉《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成為國際矚目的導演。但侯孝賢說楊德昌的電影給自己很大壓力。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悲情城市劇照 >

1986年11月6日,侯孝賢,陳國富,朱天文,賴聲川等53個文化界的人物共同起草了一份“臺灣電影宣言”。簽完字,蔡琴說這天正好是楊德昌40歲生日。

蔡琴的事業飛一般地前進,臺灣的電影市場卻日漸蕭條。

畢竟,藝術電影娛樂性較差,沒法像蔡琴的歌那樣流行,而偏偏新電影運動出來的這批人幾乎都是做藝術電影的。

眾多口碑很好的電影在臺灣本島都不叫座,只能靠海外票房維持。很多臺灣電影為節省成本,只有導演和幾個核心成員可以住旅店吃盒飯,剩下工作人員一律騎車回家自行解決。

侯孝賢半開玩笑說,臺灣電影就是被自己和老楊搞死的。

後來侯孝賢評價楊德昌“水清無魚”,被楊德昌誤解,兩人漸行漸遠。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1991年,楊德昌正式籌備自己最想要拍的一部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20世紀60年代初,臺灣白色恐怖瀰漫,李敖和《醜陋的中國人》作者柏楊相繼因言獲罪,在壓抑的社會環境下,一名中學生殺死了自己的情人。

楊德昌找到張國柱,希望他帶著兒子張震一起出演。張國柱一口答應,但是張震不想去,那時他小學升初中,想要趁暑假補功課。張國柱說沒關係,一個暑假電影就拍完了,不影響學習。結果電影拍拍停停,持續了八個月,張震的功課落到沒影。

第一次見到楊德昌,張震覺得他非常帥氣。一米八六的大個子,穿著風衣,戴阿瑪尼的眼鏡,一身西式打扮,走在人群中甚是顯眼。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楊德昌在片場,身邊是片中的浪漫少年哈尼 >

電影開拍後,張震很快改變了對他的印象。在片場,楊德昌是不折不扣的暴君,每天“三字經”(X你媽)“五字經”(X你媽的X)掛在嘴邊,對講機和帽子要被他摔無數次,幾乎每個演員都會被罵。

一次,張震莫名被楊德昌拉進倉庫,劈頭蓋臉大罵一頓。罵完之後楊德昌關上屋裡的燈,讓張震一人在裡面面壁思過。

半小時後張震被拉出來,拍了小四見到黑幫血拼的那場戲,一個少年第一次目睹生死。張震並沒犯錯,楊德昌之所以罵他,只是為了要他臉上惶然的表情。

後期配音時,張震變聲,效果總是達不到預期。楊德昌在錄音室外急得大怒:

“張震,要不你出來咱倆單挑。”

一個四十幾歲的男人找一個十四五歲的男生單挑,這事估計只有楊德昌幹過。

女主角楊靜怡(在片中飾演小明)更倒黴,她沒有演戲經驗,時常不在狀態。楊德昌不想直接找她,就指派楊順清(片中飾演兩么拐老大山東)去罵她,楊靜怡被罵跑,攝影師杜可風再把她勸回來。

如此反覆多回,楊靜怡還是達不到要求。楊德昌又新找了一位女演員,把楊靜怡演的戲重拍了一遍,讓她在邊上看著。楊靜怡以為是要換掉她,嚇得夠嗆,竟意外找到了狀態。

《牯嶺街》之後,楊靜怡再沒有參演任何一部電影,不知道是不是與楊德昌留給她的陰影有關。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拍《牯嶺街》時工作人員經常聚在楊德昌家,有時工作晚了,蔡琴就給他們拿維他命,下麵條。所有人都被蔡琴對楊德昌的愛打動。當然,除了楊德昌。

婚後兩年,楊德昌對蔡琴的態度漸冷。蔡琴是流行歌曲天后,而楊德昌是純粹的藝術家。某一天早上醒來,楊德昌突然感到蔡琴與他的世界觀是多麼不同,以至於讓他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也許,楊德昌對流行的鄙夷始終難以消去。

拍完《牯嶺街》,原本活潑的張震性格大變,回到學校經常沉默。他還沒有意識到,參演這部電影幾乎改變了他的一生。之後他出演的每一部電影,都像是在演“小四”。

《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同時也是《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看完《牯嶺街》說:

“在所有層面開拓了我的眼界,讓我感動。”

《牯嶺街》獲得亞太影展和金馬獎最佳影片。楊德昌很獲鼓舞,請了影評人和導演吃飯,當時還是小導演的李安也在。

席間楊德昌大罵當時某知名的導演,後來影評人說那個導演的電影還蠻好看,李安跟著附和。楊德昌很生氣,一言不發,只顧自己吃飯,弄得滿桌尷尬。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柏林牆倒塌之後,楊德昌說這個世界要出大問題,資本主義沒有了共產烏托邦的制衡,人類會盲目無知地追著慾望,最後從懸崖墜下還沾沾自喜。

楊德昌覺得臺灣社會正朝著這條路一去不返,拍了《獨立時代》和《麻將》諷刺現狀。他本想學伍迪·艾倫那樣拍輕鬆的喜劇,可伍迪·艾倫是自嘲,楊德昌卻是在冷冷地嘲笑別人。《獨立時代》和《麻將》都很尖銳,但票房並不理想。

接連幾部電影票房失利,楊德昌經濟狀況極差,但《麻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他還是決定自掏一百多萬臺幣請劇組人員去柏林參加頒獎典禮。

臺灣電影不景氣,工作人員沒有尊嚴,楊德昌想讓他們去走一次紅毯,好知道從事電影在世界上是絕對受到認可的。

也是在拍《麻將》的時候,楊德昌認識了鋼琴家彭鎧立——他的第二任妻子。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楊德昌與彭鎧立,網絡圖 >

楊德昌像個小孩子一樣,跟同事說在聚會上認識了一位鋼琴老師,跟她什麼都能聊,建築哲學都沒問題。也許內心裡楊德昌認為彭鎧立才是和他一樣的藝術家。

楊德昌與彭鎧立越走越近,閒言碎語漸漸傳到蔡琴的耳朵裡,可蔡琴依然相信楊德昌。

直到楊德昌在一場發佈會上口無遮攔,說出了他們的婚姻無性。

“十年情感生活,一片空白。”

楊德昌的話讓蔡琴陷入了最尷尬的境地,媒體逼著蔡琴解釋,她強說自己不是空白,有著全部的付出。但這似乎沒能抵擋住媒體狂熱的報道,只是越發顯得自己是一個可憐的人。

蔡琴曾有一支歌作為楊德昌電影的主題曲,歌名叫《請假裝你會捨不得我》。但楊德昌離開她時,連絲毫假裝都沒有。

蔡琴最終選擇了放手,在演唱會上說該減的肥減了,該離的婚離了。

可這仍然不算完,楊德昌後來又對媒體說,和彭鎧立在一起的幾年是自己最快樂的日子。

喬治·奧威爾說藝術家不接受道德法庭審判,確實,一切都不能抹殺藝術家的作品。只是苦了蔡琴,她幾乎抑鬱,靠吃藥才能入睡。

有人說,蔡琴的那顆淚痣是為楊德昌長的。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楊德昌的電影在國際上影響很大,但在臺灣卻銷路不佳,這讓他一直鬱郁不得志。舊的電影體制也讓他施不開手腳,迫使他身兼數職,自己找錢找人找發行,也影響了他電影的產量。

《一一》獲得戛納提名時,楊德昌助理打電話給“新聞局”申請旅費補助,“新聞局”回答說“你們這個不是臺灣電影。”這是楊德昌最沮喪的時刻。

新聞局不認,可《一一》是楊德昌醞釀時間最久的一部電影,也是最獲認可的一部。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拍《一一》時,楊德昌又找吳念真做演員,吳念真推脫說不想演男主角,楊德昌說劇本就是照著他來寫的,因為楊德昌看到了吳念真壓抑的一面。

電影裡有一場很簡單的戲,吳念真開車帶一家老小回家。拍完過了一陣,吳念真接到通知,要重拍這場戲,他來到片場一看:“老婆”換人了。沒過多久,他再次接到重拍通知,回來一看,“女兒”也換人了。

電影中的高中生本來由吳念真的兒子吳定謙飾演,演了一場,吳定謙就跑了。吳念真問他為什麼,他說與自己演對手戲的女孩為了拍這部電影休學一年,但演了兩個月就被換掉了。

吳定謙說:“楊伯伯只喜歡電影,不喜歡人。”

《一一》臺詞:

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找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說,我覺得,我也老了。

2000年,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楊德昌幾乎全部的喜悲都與創作相關,達成他想要的完美境地他就高興,達不到就憤怒悲傷。演員達不到他的要求他氣得發瘋,達到了他的要求他就高興的想要跪下去親演員的腳趾頭。

楊德昌純粹的要求使他幾乎沒什麼朋友,更多的是欽佩他的人。

遇到楊德昌之前,魏德聖覺得片場工作繁複,一切都是賣命換錢。而楊德昌的出現為一切帶來了

“浪漫的目的性”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 魏德聖在片場,網絡圖>

《一一》拍完十幾年,侯孝賢一直不敢看,那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確實,2000年像是華語電影的分水嶺。

那年,李安憑藉《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大賣,票房超過兩億美金。這之後,華語電影導演的志趣似乎發生了集體轉變,他們學習李安,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武俠傳奇。

張藝謀拍攝商業大片《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陳凱歌拍了《無極》《道士下山》《妖貓傳》。

不是說這些作品不好,只是幾乎再沒有華語電影用《一一》那樣溫和的方式慢慢講述生命了。

《一一》得獎後不久,楊德昌確診結腸癌。

2007年,楊德昌逝世。他的墓碑上沒有頭銜,只是寫了這樣一句話:

“Dream of love and hope shall never die.”(愛與希望之夢不熄)


找張震單挑,誤蔡琴半生,華語最好導演傷人錄


楊德昌去世一年後,魏德聖的電影《海角七號》大賣,之後臺灣商業電影大批湧現,《艋舺》《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成為票房指標。臺灣電影結束了二十多年的不景氣。

不知楊導在天上看到這番景象是會欣慰還是心酸。

當年楊德昌對細節的過分堅持抬高了電影拍攝成本,曾與製片人小野爆發多次爭吵。

楊德昌逝世後,小野把他全部的電影連著看了一遍,終於明白了楊德昌當年所有的堅持和怒火,想起了他說的那句:

“觀眾不在乎,可是我在乎啊。”

賈樟柯說:

“9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的國產電影就失去了創作活力和國際市場信譽。那些國際大導演其實早就沒有了國際發行,靠著媒體炒作裝點門面。”

可能,他們沒有楊德昌那麼在乎。

PS:前段時間調整狀態,一個多月沒更新,讓各位久等了,叉少在這裡說聲抱歉。長文創作不易,如果故事有打動你,希望能轉發鼓勵一下,也歡迎留言互動,叉少會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_^


《十年,再見楊德昌》訪談

《黑澤明與楊德昌——焦雄屏電影大師手冊》

《賈想》

《蔡琴講述與楊德昌的10年無性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