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600年前明朝皇帝,是全世界的“偉人”,卻不是中國的

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坐上皇帝的位置。在靖難之役中,有一個叫做馬三保的人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朱棣賜名,鄭和。

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人們高度讚揚鄭和下西洋的事蹟,稱他是一個有大功績的人。

這個600年前明朝皇帝,是全世界的“偉人”,卻不是中國的

但是,仔細想來,鄭和所做的事對於明朝而言,真的就是好事嗎?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鄭和下西洋都做了什麼。

歷史記載中,鄭和一共七下西洋,路途一共拜訪了30多個國家,最遠達到東非紅海地區。鄭和的航海行動開拓了海外貿易,促進中西方交流,向西方國家傳播了先進的文化技術以及宗教信仰,使很多落後國家減少了很多年的試錯時間,加快了他們的發展。對於世界而言,鄭和無疑是一位“偉人”。

這個600年前明朝皇帝,是全世界的“偉人”,卻不是中國的

但是,鄭和的航海行動,除了給明王朝帶回來一些地方特產、珠寶香料之外,不曾給明朝擴充一寸疆土,反而耗資巨大,致使明朝財政吃緊。

換個角度考慮,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明朝的航海行動加快了其他國家的發展,帶給自己的好處卻微乎其微,對於全世界而言,他是“偉人”,但是對於中國而言,是嗎?

在鄭和下西洋的60年後,葡萄牙也開啟了航海,葡萄牙國王率領達伽馬開闢了一條海上航路。相對於明王朝而言,葡萄牙就沒有這麼友好了。

這個600年前明朝皇帝,是全世界的“偉人”,卻不是中國的

葡萄牙趁機瘋狂擴充殖民地,掠奪勞動力以及資源。原本只是一個小國的葡萄牙抓住此機會,一躍成為殖民大國,穩固海上霸主的地位。葡萄牙吃到了甜頭,其他的歐洲國家也紛紛效仿,大航海時代來臨,世界格局因此發生改變。

雖然對於本地土著而言,他們被入侵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世界就是如此無情,落後就要捱打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當年入侵清朝的八國聯軍,何曾可憐過我們?像明王朝還有鄭和這樣以交流為目的的,估計僅此一例了吧!

這個600年前明朝皇帝,是全世界的“偉人”,卻不是中國的

朱棣主動與周邊國家發展關係,採取“不侵佔”的態度,更是在《皇明祖訓》中開列出數十個“不徵之國”。鄭和下西洋也是嚴格執行明朝皇帝的意思,不侵佔別人一絲一毫。

當時的明王朝國力強盛,絕對有殖民的實力,若他們抓住此機會,世界霸主地位唾手可得。當然,肯定會有一些文人儒士提筆謾罵,稱其“不人道”,這種“聖人君子”自古有之,不管你做得怎麼樣,都擋不住他們的口誅筆伐。

但是實際的利益才是真真正正的東西,人不肯能活在構造的完美世界中,掠奪雖然不是“善”事,但對於明朝以及中國而言,就是好事。相反的,歐洲的那些參與殖民的國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東西。

這個600年前明朝皇帝,是全世界的“偉人”,卻不是中國的

一位思想家說過一句話:

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著聖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後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這些西方國家用武力殖民,用思想鞏固,從土著手中換取資源。

明朝鄭和下西洋的這個事情,在筆者看來,就是錯過了一個機會,若運用得當,絕對能夠成為世界霸主。只可惜,這個機會他們錯過去了,拱手讓出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快其他國家的發展,卻未拾得寸土,實際上贏了面子,虧了裡子。

這個600年前明朝皇帝,是全世界的“偉人”,卻不是中國的

敵強我弱是常識,他們發展了,對於我們而言就不是好事。可以說,他(鄭和、明王朝)是世界的偉人,但是換個角度考慮,可不是明朝,以及後世中國的偉人。

而這個機會,在60年後被葡萄牙抓住,從一個小國一躍成為海上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