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廣電總局曾在2016年發佈《通知》,要求“經過備案審核公示的劇名,不宜隨意變更……如確有需要變更劇名的,須在成片審查環節,經省局或總局完成內容審查後,在確保導向正確、內容與片名一致的前提下,按程序履行變更手續。”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但是,儘管上有政策,下面依然會有對策,片方總會極盡可能找準機會,更換更具有市場價值和傳播效益的劇名。當然也有一部分劇集是因為審核制度,不得不改名。

就拿剛剛開始的五月份來說,幾部流量熱劇紛紛改名。《巨匠》臨開播10天緊急改名《築夢情緣》、《白髮王妃》改名《白髮》、《豔勢番之新青年》改名《熱血傳奇》……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改名是把雙刃劍,審美很重要

更改後的劇名,絕大多數情況是不盡如人意,飽受吐槽。

就拿楊冪和霍建華主演的新劇《築夢情緣》來說,原劇名《巨匠》,背景是民國時期高速發展的上海,男主沈其南,是一名以匠心為本,懷揣理想以民為先的建造師。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先不論具體的故事線,但是這劇名和人物設定,都給人一種正劇的感覺,再加上精良的服化道,很容易就能營造出年代劇的高級感。

但是一看到《築夢情緣》,絕大多數觀眾首先想到的是瓊瑤阿姨,接著會覺得這是部相愛相殺、死去活來的狗血言情劇。連楊冪粉絲都開始放棄掙扎,在劇推時自稱為“土築女孩”。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豔勢番之新青年》原本的定位是“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青年,當堅定理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今日起成為新青年,不負時代,不負國家。”然而改名後的《熱血傳奇》,讓人懷疑這是部打鬼子的抗戰神劇,或者是新上線的某遊戲。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諸如此類的電視劇比比皆是,《凰權·弈天下》改名《天盛長歌》、《帝煌業》改名《江山故人》、《大明皇妃孫若微傳》改名《大明風華》,這三部劇改名後的新劇名,不看劇情的話簡直如出一轍,放大家國情懷後彷彿就是一部類似《大秦帝國》的歷史正劇,實則就是妥妥的大女主劇。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當然,也有改名後更加具有藝術水準的,特別是改編自葷素不忌網絡小說的IP劇。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名《庶女·明蘭傳》,一看就像是低級宅鬥言情文,但改名後更具詩意,古典氣韻十足,且對於觀眾來說更具記憶點和傳播度。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原名是《大義秦商》,看過的觀眾都知道,還是前者更貼切劇情,後者太過大而專,劇情無法匹配,反而會招致爭議。

電視劇改名也是個藝術活,不能張口就來,既要貼合劇情、主題,也要兼具審美,且不可華而不實。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有規矩,就必須要遵守

有些事,不是你想不做,就能不做的。任何影視作品,都需要經過廣電總局的審核,不管原名有多好聽,不符合標準就要改,直至達標。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首先,劇名應該規避敏感詞彙。

這兩年宮鬥劇氾濫,宮鬥爭權等思想甚至滲入到了職場和家庭關係的處理中,這是極端且有危害的。所以,這兩年古裝宮鬥劇的播出數量遭到嚴格限制,一些名字裡有“皇”、“王”、“帝”、“妃”、“權”等字眼的劇集,都必須更名。

這也是《白髮王妃》改為《白髮》,《盛唐攻略》改為《大唐女兒行》的原因,弱化宮鬥氛圍。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其次,劇名應該符合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

這主要體現在現代劇中,有很多劇單看劇名就是撲面而來的狗血氣息,或者喪氣十足,負能量滿滿,更甚者尺度較大,引發遐想。現代劇,尤其是青春劇和時裝劇的主要受眾是年輕群體,這並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匪”要謹慎,根據《鎮魂》原作者priest小說《有匪》改編的電視劇,取諧音改為《有翡》;“陽光、向上”是主題,《廢柴人生》改為《像我們一樣年輕》;警察、法官等政府人員不能提及,王志文、俞飛鴻主演的《紀委書記》改名為《風雨送春歸》;“慾望”不能有,吳秀波和Angelababy主演的《慾望之城》改名《渴望生活》。

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湖南衛視《回家的誘惑》曾因為廣電的“瘦身令”,不得不從第34集開始更名為《回家的慾望》。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即使片名正能量,如果在內容上涉及到歷史事件或政治立場,更是要萬萬小心的。

《豔勢番之新青年》的背景是清末民初時期,講述了擁有進步思想的秘密組織“豔勢番”,打破腐朽,保家衛國的故事。曾定檔1月30日,卻突然撤檔。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現今改名《熱血傳奇》,雖然總製片人梁振華透過媒體表示:“原名相對繁複,觀眾不瞭解豔勢番的含義,因而選擇了更加簡潔明朗並且貼近劇情的《熱血傳奇》。”但思及前期對“新青年”的深度闡述和刻畫,也略有些難以說通。

甚至有觀眾猜測,李易峰、江疏影主演的《在紐約》之所以更名為《我在北京等你》,就是因為不能放大他國之光,要立足本土。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抱熱劇大腿,自我炒作知名度

比起被迫換名,主動換,且一而再再而三換名的電視劇,也不在少數。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擁有權力換名的並不是編劇。《家的N次方》的編劇胡非子曾在採訪中表示:“其實編劇跟製作公司或者電視臺簽約後,一般只有署名權。如果編劇的名氣大,和製作公司、播出平臺互動良好,應該會尊重編劇建議。”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真正有權更換電視劇劇名的,是製作方以及平臺方。

製作方考慮的是宣傳力度和影響力,當一部劇確定製作後,除了主演陣容,最能引人熱議的便是劇名。在啟動階段最容易產生熱度的方法,便是“碰瓷”已經播出的爆款劇。

《宸汐緣》由張震和倪妮主演,更是張震的首部電視劇作品,本就自帶話題,卻要改名為《三生三世宸汐緣》。但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系列只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枕上書》、《三生三世菩提劫》以及《三生三世步生蓮》四部,《宸汐緣》的故事與其毫無聯繫,所以該劇被質疑純屬蹭熱度。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平臺方比起製作方和創作者來說,更加看重收視率和直接利益。以前,他們會將引進的電視劇進行改名,認為這樣更適合本土觀眾。因此,港劇《溏心風暴》成為了雷人的《草根富豪》,韓劇《My girl》成了《兄妹契約》。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如今,一些衛視更是鑽法律和合同的空子,在電視劇二輪播出時,直接換名。幾年前,黑龍江衛視二輪播出《宮鎖心玉》時,就蹭《甄嬛傳》熱度,改名為《甄嬛前傳》。

電視劇頻繁改名,除了符合要求,也可能是自我宣傳炒作


引起製作人於正的不滿,“對《宮》和《甄嬛傳》都是不公平的事情。我是聽說改名後一下就把《宮》的收視拉動起來了。如果說《宮》不紅,那也無所謂,但《宮》在《甄嬛傳》之前一年就已經存在了,在感情上我有點接受不了。”

一部電視劇能不被積壓,安全播出,在如今的市場已屬不易,沒想到劇名還能惹出那麼多事!希望大家都少動些小心思,真正把作品創作好,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