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電腦,清朝王爺如何消遣時間?網友: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劉軍


大清王朝與明王朝對待王爺這一塊,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圈養,一個是放養,清王朝的王爺們沒有詔書是不能離開京城60裡以外的,除了吃喝玩樂想法子消遣,還真的沒啥事情可做。



清朝王爺的吃自然是不用說了,那吃飽了就該娛樂一下啊!那他們的娛樂生活是不是都是在花街流巷了?他們娛樂生活是不是全是聲色犬馬?

清朝的王爺和京官一樣,都喜歡找伶人、伎女,按照清朝的制度,是不容許王爺與京官去這些相關場所的遊樂的,不過制度是制度,總會有變通的法子,伶人與伎女又有區別,王爺們與伶人有來往有交流,到伶人所在的地方聚集,這個在規矩制度面前是可以通融的,如果到伎女所在地聚集,規矩制度是不允許的,剛開始還不敢明目張膽的去,去的多了,也沒人管,也就形同虛設了。


京城的伎寮就是京師有名的八大胡同,八大胡同其實是一個低窪潮溼的地方,古代伶人與伎女一樣,身份低微,只能群集在這狹小的一隅。

伶人是以唱戲謀生的,有男有女,伶人之中那些演唱青衣花旦的男人,面容嬌好,如同女子,因為這個緣故,最早稱青衣花旦的男伶為“像姑”,後來叫的多了,“像姑”就叫成了“相公”。這些伶人,最好的年齡,一般是在二十歲以下,是最得觀眾緣的時候,他們也會接應王爺的召喚,出來的時候便衣小靴,為召喚者唱曲助酒興。

王爺們也喜歡跑到伶人居住的地方,伶人的家稱為下處,王爺一個人去伶人家聽曲小酌,伶人都會準備十二碟小菜來下酒。喝酒之後,還要吃點粥才散去,這也有個名頭,叫做“排酒”。酒錢通常是給四兩銀子,還會給奔走役使的下人一些賞錢。除了自個兒在下處聽曲喝酒,也可以在那裡請客,在下處請客,其間準備的菜餚比尋常的酒館卻要特別的多,比如有一道菜叫真珠筍,菜的原料是高梁(蜀黍)剛出穗時,摘取穗上小珠子一般的顆粒,烹調好之後,吃起來鮮嫩爽脆非常可口,為了採集這道菜一盂的原料,卻要踏破半個園子,可真是費時費材。



夏天的時候,下處就會備著冰鎮西瓜,冰鎮藕片,清涼的竹蓆,還有冰碗冰盆,聽曲對奕,是個消暑的好去處,冬天的時候,在下處可以圍爐賞雪,整個房間都是暖烘烘的,在這樣清靜幽雅所在,常常讓那些王爺和京官們流連忘返。

伶人們除了唱曲以外還各有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伶人那裡,王爺們時間最好消磨,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呼朋喚友,下處都是他們所喜歡去消遣的地方,到了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下處逐漸消失,倒是伎寮興盛繁榮起來,常常是車馬盈門,去的人也都毫無忌憚了!

還有些王爺不喜歡出門,就在家裡的園子與自己的小妾、孩子們,釣魚、喝茶、賞花、聽戲。還有的跑到京城附近的皇家園林打獵,到了鴉片煙出來後,煙館又成了他們喜愛去的地方。

大清朝的王爺們,就是圈養的豬,不愁吃喝,一天到晚沒事幹,整天就琢磨著怎麼玩,可以說一睜開眼睛就要想的是今天該去哪鬼混,基本上就是可以吃的玩的都吃完玩完,剩下的日子就混吃等死了!


摯潷畫畫紅塵


不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是無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遠的不說,十幾二十年前,沒網沒智能設備,爺們照樣有一千種消遣的辦法。廢話不多說,給您嘮嘮聽來的落魄王爺的故事。

故事來自朋友舅姥爺的爺爺,此人姓金,本名金十一,外號“金王爺”,住在太原後鐵匠巷。據說是以為晚清一位落魄王爺的第十一個兒子。庚子年間,老佛爺被八國聯軍打跑,從京城一直逃到陝西。而這位爺就是那時候隨著大部隊逃難出來的,逃難的時候,金十一還小,遭了大罪,就落了病根,從小就是駝子。

想想啊,老佛爺逃難的時候,還得吃糠咽菜,何況這些個王子王孫們呢。後來局勢穩定後,金十一的老子卻在庚子國難中掛了。這一家子覺著京城生活太過提心吊膽,在鐵匠巷住著倒是安靜祥和。

乾脆金十一家就把京城的家當全賣掉,改了姓,定居在鐵匠巷了。雖然是落魄王爺家的,不過打小這金十一就吃喝無憂,逢人便自稱王爺,一股子京城閒散氣息,滿嘴卻是天津大碴子味口音。街坊領居也給面兒,漸漸地都叫他金王爺了。

“早起遛彎吶,金王爺您,早兒好!”金王爺出手闊綽,賣油條老豆腐的老漢問個早,金王爺就會坐下照顧他買賣。

“呦,金王爺您吉祥,可有日子沒見著您啦!”金王爺遛彎到了花鳥魚市。

“金王爺吶,您上次想瞅瞅的金絲雀兒,給您捯飭回來啦。讓夥計給您送府上去?”金王爺,樂呵呵點點頭扔下幾個銀元:“就一隻多孤單吶,起碼給也整一窩三五隻才爽利吶。”

“金王爺吉祥吶,小店新到了翠玉鼻菸壺,您賞個臉,來看看唄。”琉璃廠的古玩鋪子,也是金王爺經常逛的地方。金王爺拿了鼻菸壺,悠哉悠哉出來。一看已經日頭老高,快到中午了,該下館子去嘍。去哪家好呢?好幾天沒去吃六味齋的醬豬蹄啦。

“王爺,您是準備喝點去?我拉您去哪家?”街上的黃包車夥計很有眼力勁。

城北一酒館裡,金王爺吃著六味齋的醬豬蹄、喝著二十年的老白汾,順便還點了一個唱曲的。金王爺滿臉紅光嚷嚷著:“就是這曲兒姐長的太寒磣了點,可比不了爺當年在京城常見著的。”

“王爺您接下來去哪呀?”

“去小翠兒那裡,抽兩口去。”

金王爺酒足飯飽出了館子,已經過了晌午,拉車夥計把他送到了天香樓,天香樓有煙抽,也有小翠兒姑娘。金大爺去幹嘛了,當然是做神仙去了。煙繚繞霧之後,也乏了。小憩一會醒來,神清氣爽,抬眼望天,日頭西落。

金大爺砸吧砸吧嘴:“嗨,這麼快就天黑了,回家嘍!”

... ...

這位金王爺,街坊鄰居沒見過他幹什麼營生,反正就是有錢花。一輩子瀟瀟灑灑、無憂無慮,直到建國前老死。據說他的幾房姨太太和兒孫們,後來遭了大難。鬧革命抄家的時候,在他家弄出來半箱子地契和十三箱子銀元,古董字畫、金石玉器都被打砸燒掉。


爾朱少帥


來看看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紫禁城北門神武門的鼓聲響了,天亮了。

5點鐘,皇上起床了。皇帝的一天就這樣開啟了。

康熙皇帝吃了一盞銀耳羹作為早點餐,就走出乾清宮,走進慈寧門給太后請安。


給太后請安後,散完步,6點了,該吃飯了。

那皇上都吃點啥呢?

首先擺進來三張桌子,陳放20品左右的御膳。還有兩張跟桌,上面拜訪幾十品餑餑。餑餑就是麵點。薩其馬是我們都知道的滿洲勃勃。水煮餑餑是什麼呢?就是餃子。這是供一個人吃的50多個品種的自助餐。

吃完早飯,該“上班”了。

7:15,康熙皇帝準時駕臨乾清門,開始御門聽政。這是康熙皇上每天的例行公務。一般稱為早朝。

皇帝這麼勤奮地辦公,大臣們當然得要更勤奮了。

早上7:15的會,6點就要集合,所以三更半夜就要起床,洗漱動身。武官必須騎馬,文官坐轎或者馬車騾車。一路上,官員念念叨叨背誦報告,以免開會時捱罵。

大臣們首先要在午門前集合,等午門的鼓聲響了,集體走進午門,穿過太和門,穿過太和殿廣場,6點一刻走到太和殿東邊的中左門,7點一刻前走到保和殿東邊的後左門。排隊等候,聽候傳喚。

排隊期間,他們必須要做的事情是,繼續背誦報告。開會的時候,可沒有機會照本宣科讀報告。可見那時候有好的記憶力多重要。

9點鐘,早朝結束。皇帝下朝了。但下朝不是下班了。康熙皇帝要繼續上班。

9:45,康熙皇帝返回乾清宮,脫下朝服,換了常服,開始看報告。皇上親自動手,用紅筆批改報告。

上了兩個小時的早朝,批了兩個小時的奏摺,康熙皇帝下班了。

可以出去玩了嗎?當然不行,到了11:00,皇帝要上課了。

作為學霸級的人物,皇帝有十幾位老師,每天輪流為皇帝上課。

早膳之後兩小時御門聽政、兩小時批改奏摺、兩小時小班上課,下午2:00,皇上是該吃飯了。

吃完飯後,皇上還沒有下班,他要召見和接見一些人,召見引見之後,滿滿當當的工作之餘,皇帝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

下班後,皇上會去聽戲、去看他收藏的書畫,可以說是非常有情調了。

夜幕降臨,皇帝在幹嘛呢?他將學霸精神堅持到了最後一刻,睡前在瘋狂看書學習!

這就是皇帝一天的時間表:

1.寅時·給太后請安

2.卯時·早膳早課

3.辰時·御門聽政

4.巳時·硃批奏摺

5.午時·經筵日講

6.未時·晚膳和下午茶

7.申時·召見引見

8.酉時·擊鼓聽戲

9.戌時·三希堂四美具

10.亥時·朕本書生


Ahaschool第二課堂


眾所周知清朝統一全國後就吸取了前明藩王禍亂國家,並威脅到皇權的教訓。清朝的皇帝就規定清朝的王爺只能統一居住在北京的內城中,之後如沒有詔書不得離開京城60裡範圍內,如果敢擅自離開京城,輕則仗責重則奪爵。可以說就是在這樣嚴厲的管控下,清朝的王爺基本上就是一個囚犯,沒有啥自由可言,既不能出北京,又不能與其他的王爺、大臣有過多的交流,你說他們每天都能幹嘛呢?



再加上能夠從政的王爺們是少之又少,所以基本上清朝的王爺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混吃等死,除了吃就是玩,除了玩就是睡,其他的就基本上啥都不能幹。當然也就是在這樣監獄般的生活下,清朝的王爺在吃穿住行上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相對於當時的平民百姓來說,清朝王爺每天的生活就是天堂般的生活。



首先這裡的吃並不是說清朝那些王爺在日常三餐上有多奢侈。清朝的王爺日常的三餐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沒有多奢侈,早餐基本上都是下人從大街上買的吊爐馬蹄、燒餅和油條這些東西,中餐和晚餐要嗎就是火鍋,要嗎就是涼拌黃瓜、素拌菠菜、雞絲燴豌豆這些尋常菜,當然唯一比普通人好的就是他們每頓飯都有肉吃。實際上在當時王爺們的日常三餐奢侈是奢侈在食材和裝飾上。



比如一道尋常人家的炒白菜,王爺們就只吃白菜最裡面的那根菜心,又比如一道尋常人家小雞蘑菇湯,王爺們吃的可是名貴的烏雞,蘑菇也是松茸,而且湯裡面還會加上人參、冬蟲夏草等名貴的補物。可以想象一道尋常的菜在王爺家是做出什麼樣的奢侈,而且更奢侈的是那些王爺家用來裝菜和吃飯的碗和筷子,可是象牙的筷子,水晶或玉石的盤子啊。



同時清朝的王爺在特定的季節還會吃一些尋常人家幾輩子都不敢想的東西。比如在夏季,在那個沒有冰箱的季節裡,清朝王爺甚至都能吃到冰凍的冰西瓜。在當時他們為了能獲得這些冰,不惜用數萬兩建冰室來儲存冬天的冰,想想看這是何等的奢侈啊。此外,在當時那些王爺每天早餐起床還會用名貴的茶葉,比如龍井來漱口。總之清朝王爺的吃絕對不會是我們尋常人家能夠想的到的。



當然王爺們吃飽喝足了,沒有事情可做的王爺們就只能到處去找樂子了。一般不願意出門的王爺就會在自家那巨大無比的自家後花園中和自己的小妾們和孩子們釣釣魚、看看花、喝喝茶、下下棋、聽聽戲、看看書,總之一天就這麼過了。要知道清朝的王爺府光光佔地就達數萬平方米,而王爺府的後花園可不是那個就只有幾個花壇的,而是有山有水,有橋有湖,有竹林有鳥園的後花園,想想看在這樣的後花園看看書,聽聽戲是何等的愜意啊。



不過如果那些王爺想出門玩的,基本上也就是去北京的皇家園林去打打獵,亦或者帶著奴僕們在北京城四處逛逛,比如去八大胡同找找樂子,去知名的戲園聽聽戲,或者去古董店看看字畫古董,總之王爺們沒啥事就是四處找樂子。當然人家王爺找樂子可是要與眾不同的,去八大胡同,去戲園聽戲,打賞可是數百兩銀子起步的,要知道在當時一個尋常人家過一年也才只要數十兩的銀子啊。



當然有些王爺註定是走不平常路的,有些尋常事情他們早就玩膩了,打獵、聽戲每天一成不變的事情他們都玩的都不想玩了,那怎麼辦呢?當然就是弄些奇葩的事情來做啦。比如乾隆的弟弟弘晝就經常替自己舉辦葬禮,然後在葬禮上吃著供品,親眼看著他們在自己的葬禮上哭著稀里嘩啦的,總之就是二個字奇葩。



而到了晚清,清朝的王爺就又多了一件事情可做,那就是抽鴉片,每天無聊的時候就抽抽,反正王爺們又不缺錢,對於平常百姓抽不起的鴉片,他們根本不愁沒有錢抽。總之清朝的王爺一天不沒啥事,就只有吃和玩啦,反正又不能出北京城,皇帝老子基本也不願意給他什麼事情做,又不能隨意的交朋友,那就只有想盡辦法自己找樂子玩啦。



可以說在當時只要人間有的東西,基本上王爺們都玩了個遍了,剩下的日子基本上王爺們也就是在混吃等死了。不過要說的是,清朝王爺們的享受背後卻是數億百姓們的辛勤勞作換來的,他們是玩的舒服了,但是苦的確是那群百姓啊。


澳古說歷史


要說清朝王爺消遣時間的方式,最有創意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弟弟——和親王弘晝。他老人家是乾隆皇帝的親兄弟,乾隆在登基以後就把自己王府的財物都送給了這位親弟弟,讓他成了最富有的親王,可以這麼說,乾隆朝的和親王弘晝是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

和親王弘晝最大的愛好就是在閒暇時間給自己舉辦葬禮,每次舉辦葬禮還要給朝中的大臣們發請柬,讓他們來赴宴,順便帶上禮金。


在葬禮中,弘晝會坐在供桌上,看自己府裡的家人和奴僕披著孝服嚎啕大哭,弘晝要求各種喪禮的環節要一絲不苟完成,畢竟他還看著呢。


弘晝習慣一邊吃供桌上的祭品,一邊看著這些人大哭給自己祭拜,享盡富貴以後的變態此刻盡顯。而且弘晝給自己辦葬禮不是一次,而是隔三差五的搞,只要覺得無聊就會給自己辦葬禮玩。

弘晝還有一個愛好是搶劫,就是搶劫朝廷的運銀子的車,他也不是缺錢,就是喜歡刺激。就像現在的個別有錢人喜歡偷東西一樣,也不是差那點錢,就是喜歡找刺激。


搶劫朝廷的運銀車這在清朝算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如果是普通人早就誅九族了,但是作為乾隆弟弟的和親王弘晝顯然不怕什麼王法。


雖然乾隆知道弘晝搶劫銀車非常生氣,但是自己親弟弟幹什麼壞事,都只能選擇原諒他,最後只能讓自己的弟弟去瀋陽守皇陵了事。

弘晝要被遣送到瀋陽守皇陵的事,被乾隆的媽也就是當朝太后知道了,太后表示要收拾東西和自己的小兒子一塊去瀋陽。作為孝子的乾隆當然不能讓自己的媽去瀋陽和弟弟一塊守皇陵,所以只好赦免弘晝。


有乾隆和太后雙方的嬌寵,和親王弘晝在乾隆年間可以說是無法無天,他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多變態的事情都乾的出來。


講究吃喝,擺排場,看戲遛狗,玩文玩這些都屬於王爺消遣的常規項目,是個八旗子弟都會沾染。


西山講歷史


多得很!

皇家子弟,玩得是講究!跟根據記載,南粵八旗是這樣過他一天:

中國分12時辰,有實力的皇家子弟,大概如下

8點起床,洗龍根泡龍身半個時辰,即是用茶漱口和洗早澡,然後來一炮福壽膏(鴉片),期間來個小米粥或饅頭兩個,約中午11時出巡,身體好騎馬,身體不好馬車,巡視祖上產業,基本12點到封地的產業喝茶吃點心,基本都去自己產業,中午開啟娛樂模式,歌酒搞女人吃鴉片賭錢


眾眾_


清朝的皇帝、王爺大都不務正業,甚至淪為了跟八旗子弟一樣的“廢物點心”,當然基數大了還是有幾個比較“成器”的,但只是極少數。

其實不要說王爺,就連“八旗子弟”也十分會玩。

打茶圍:“入伎館閒遊者曰打茶圍”,意思很明顯了,就是去妓院打發時間,有美女相伴,不管是品茗飲酒,還是抽大煙,都是銷魂的好去處。當然,八旗子弟就是這樣成為了軟腳蝦。

蓄畫眉:畫眉鳥一直是我國古代的觀賞鳥類,因為歌聲動聽成為了八旗子弟追捧的“鶥類之王”,甚至擁有了享譽中外的名聲。馴熟畫眉鳥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充足的耐心,即便是有有人將畫眉馴熟,也需要主人帶著畫眉熟悉環境,“玩物喪志”就是這樣來的。

玩票:一開始只是八旗子弟不但喜歡聽戲,而且更喜歡自己唱戲,因為是免費唱的,所以叫“玩票”,後來引申為“不認真”的態度。八旗子弟在唱戲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誰讓皇帝、太后都喜歡聽戲呢?

其他的像賭博、鬥蟋蟀、放風箏,這些應該不用我解釋了吧?總之八旗子弟是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啊。

清朝的王爺們當然是玩的更高級、更嗨,但是花費也更大。

海東青:原本是遊牧民族捕獵時的好幫手,但是隨著清兵入關,這種傳說中的“鷹神”,也成為了清朝權貴最好的玩物。就連康熙都不能免俗,曾專門寫詩稱讚海東青“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屬海東青”,上行下效之下,可想而知。

清朝時期一隻最普通的海東青就價值30兩白銀,要知道清朝的妃子一年的俸祿也只有30兩白銀,可見這些為了海東青瘋狂的清朝權貴們,有多麼的奢侈了。

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帶你去看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古代沒有手機等一些列的通訊設備,那麼清朝的王爺們平時是如何打發時間的呢?我們很多人也許都會將其認為這些王爺在閒暇之餘都是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在考量這些問題的同時,一定要根據王朝所處的時期來。如果是在雍正朝,那麼王爺們的生活也基本上沒有那麼所謂的自由。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剛勇的獨裁君主,而此時也正是在全力抓吏治腐敗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期來說,王爺們的生活基本上還是都到很大壓制的。

不過在其他時期也就沒有這麼嚴苛了,朝廷上下也沒有過多的壓抑的氛圍,所以起閒暇時段所進行的娛樂消遣活動也自然豐富很多。那麼,這些清朝的這些王爺們都是如何消遣時間的呢?

我們來舉三個例子。

第一,鬥蛐蛐

嚴格來說,這不算是隻有王爺才玩的東西,基本上只要是一些富豪子弟都喜歡搞的一種活動。但是王爺們所玩的鬥蛐蛐可不一樣了。不僅要求蛐蛐本身要個大力足,其放蛐蛐的容器也得有著特殊的要求。當然了,也根據這些王爺不同的喜好而定製,但可千萬別覺得只要是金銀做的就是珍貴的,要知道,大家都是王爺,所以拿金銀這種東西用來對比的話,顯得就太低俗了。他們所用裝蛐蛐的容器,要麼是自然天成的葫蘆,要麼就是珍貴的木材雕琢而成,總之就兩個字——奢華。

第二,喝酒聽戲

古代時候聽戲,就跟現在的看電影差不多,因為那時候沒有電影,所以只能以戲劇的形成演繹出來。不過戲劇和電影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因為它沒有特效,臺上的一招一式都是演員們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一點點學出來的。所以自然要求就很高。當然了,看戲也不是誰都能看得起的,所以基本上能看戲的,還是隻有一些皇親貴族,當然了,還有一些富豪。

不過在後來,戲劇也慢慢走向民間,變得大眾化了。

第三,打獵遊玩

清朝本就是一個滿人建立的政權,而滿人又都是草原民族,所以對於打獵這項活動來說,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活動。但是隨著時間慢慢的遷移,這些滿人貴胄們再也爬不上馬,拉不動弓了。所以對於打獵這件事情來說,基本上只能算是一些王爺們的日常娛樂活動。因為王爺往往代表的是皇室,而皇室的子孫們必須要求能騎馬,能射箭等等。不過,這一切慢慢地也都變得淡漠了。

其實王爺們的日常消遣也並沒有我們所說的那麼奢靡,其中也有一些很平常的,跟普通大眾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如果真的要說出區別,那就是有錢人和沒錢人過的生活罷了。沒錢的人閒暇的時候想著怎樣多賺一點錢,有錢人則想著如何利用這些錢,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當然了,這只是針對所謂王爺和普通人的卻別。

實際上在晚清時期,一些王爺的生活跟普通老百姓已經沒什麼區別了。就拿奕譞來說吧,平時不上朝的時候,就在家帶帶孩子,要麼就找幾個朋友說說話,下下棋,打打獵什麼的,基本上也沒有什麼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

不過我覺得,這主要還是看這個王爺本身的性格特點吧。


方圓文史


在以前沒有電,沒有手機的那個時代裡,一般人是怎麼過的?而較一般人而言的貴族-清朝王爺,又是如何過的?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但二者的生活卻是天壤之別。



先來說說普通人(平民老百姓),最差的就是去行乞,較好的可以噹噹個商人,最不濟的還能在家裡農作。

從著衣角度講,平民穿的一般很樸素,如果是名商人還好點,乞丐就不用說了,破破爛爛。

從吃食方面來考慮,大多數的平民至少都吃得上一口熱飯,商人的話,好一點可以去下飯館,若是乞丐的飲食,參考星爺的電影《蘇乞兒》。

那要是住宿方面,平民一般都有自家一畝三分地,商人更不用說了,至於乞丐一般是睡街邊的吧。

出行方面,呀哈,平民一般是依靠走路的(除了那些少林寺輕工好的和尚),而對於商人來說,當然是代步工具-馬車啦!還有就是,乞丐徒步行動能力極強。

敘述完了普通人的生活,是時候來講講貴族們的生活了。

一樣是從著衣開始,清朝王爺從出生,就有很多的錦繡綢緞,相當於有穿不完的衣裳,且件件都是高貴奢華有內涵,穿起來又舒服,外表看起來又搭襯。

而從吃的方面,那可真是山珍海味,無盡無窮啊!從各地名菜到地方小吃,各種各樣,王爺就是得從小培養起一張金嘴巴。

住的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一間間大大方方的房間坐落在宅子的四面,且整個建築的風格偏向於古樸的氣息,王爺們在這裡盡受著僕人們地伺候,生活地逍遙快活。

出行這個流程,大多都是家裡人安排好的,不是想去哪就去哪的,且一旦出行必上有很多士兵守衛前行,以保一路平安。

總而言之,王爺們幾乎都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從小就享受著非一般待遇的生活,讓平民們羨慕,令乞丐們妒忌,

如果是你回到了那個時代,你會想變成哪種人?

請留下你的回覆,若覺精彩,可以為我關注一波。


歷史內涵講客


很多人一提到清朝王爺,就是花鳥魚蟲、吃喝玩兒樂、聲色犬馬,只能說太幼稚,或者政治智商為零,一個個就跟懂完了似的,感覺要是自己的話,起碼得有個什麼什麼作為,當個俠王什麼的,無稽之談,電視劇看多了,在那個封建社會,帝王幾乎都是踏著萬千屍骨才好不容易登上了大極地位的年代,要是你是個王爺,真做出了你們想做的那種事,皇帝都讓你活不過兩集!家天下家天下,誰當了皇帝,天下就是誰家的,你什麼兄弟姐妹都靠邊兒,為了當上皇帝,父母子女都可以捨棄,何況你什麼兄弟不兄弟的,這種事兒還少嗎,所以那些親王一級的,必須得做出與世無爭,只知玩樂的表象,才能保證自己這一支能夠長治久安或是榮華富貴,你來不來就跑到哪兒彰顯你的正義,你的才幹,你看皇帝收不收拾你,只有你表現得越沒能力,表現得越只知道除了吃喝玩樂啥也不懂,皇帝才越放心,所以,現在只知道批判那些王爺不務正業的人,才是真正在那個時代政治智商為零的人,先拿你開刀的人,因為,皇帝不允許比他牛逼的人存在,也絕不允許好人、威信全你做了的人!皇帝換作是你,你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