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年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一事?

用戶6880737754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

當年,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兼東宮官),諸功臣進爵有差;鄧愈為徵戌將軍,略南陽以北州郡;湯和克延平、湯和提督海運;廖永忠為徵南將軍,朱亮祖副之;常遇春克東昌,山東平;周德興克全州;鄧愈克南陽;徐達循汴梁;廖永忠師至廣州;徐達、常遇春大破元兵於洛水北;馮勝克潼關;廖永忠下梧州;徐達朝行在;楊璟、朱亮祖克靖江。

1369年(洪武二年),春正月,立功臣廟於雞籠山;徐達至奉元;下鞏昌、襲破元豫王於西安、下平涼、延安;克慶陽、陝西平;常遇春取大同;至鳳翔、克開平,秋七月,常遇春卒于軍中。朱元璋召徐達、湯和還,馮勝留總軍事。

1370年,朱元璋下詔:開國時將帥無嗣者祿其家。

李文忠捷奏至,命仕元者勿賀。諡元主曰順帝。癸酉,買的裡八刺至京師,群臣請獻俘。帝曰:武王伐紂用之乎?省臣以唐太宗嘗行之對。帝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耳,若遇隋之子孫,恐不耳也。遂不許。又以捷奏多侈辭,謂宰相曰: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奈何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乙亥,封買的八里刺為崇禮侯。

李文忠的捷報到,命令在元朝做過官的人不要參加慶賀。諡元主子號順帝。十六日,買的裡八剌到京師,群臣請求殺俘虜祭獻。太祖說:“武王伐殷這樣做過嗎?”臣子以唐太宗曾這樣做過回答。太祖說:“太宗是對待王世充。若遇到隋之子孫,恐怕也不這樣。”於是不許。又以捷報多誇張之辭,對宰相說:“元朝統治中國百年,我和你們父母都賴其生養,為何如此菲薄,趕緊改了。”

1371年,李善長罷;中山侯湯和為徵西將軍;魏國公徐達練兵北平……。

1375年,增祀雞籠山功臣廟一百零八人。

一直到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明朝開國功臣中的馮勝、傅友德還在分行山西,籍民為軍,屯田於大同、東勝,立十六衛。朱元璋是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駕崩的。也就是說,他死前六年還有開國功臣在為他效力征戰。

列舉《明史》這些開國功臣的年份、戰績,是為了論證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這事不存在。說他火燒的都是開國功臣,那麼,在他從即皇帝位到駕崩的三十一年中,徐達、常遇春、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亮祖、廖永忠、馮勝、藍玉等等還在征戰四方的事咋解釋?即使到他死之前的一兩年,也還有死去的功臣為他效力。

民間傳說朱元璋坐上龍椅,為了避免自己死後,朱家子孫駕馭不了跟他一起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而兔死狗烹,大開殺戒。其中就有火燒慶功樓的傳說,《大明英烈》等評書、小說裡描寫的活龍活現,還被改編成晉劇《火燒慶功樓》。

翻遍《明史》,壓根沒有火燒慶功樓的記載,《明史》是清朝張廷玉等編撰的,我看對朱元璋的記載還算公允。朱元璋不允許殺俘虜獻祭,並說元朝執政中國百年,他和臣下的父母輩都是在元朝的生養的,不能在捷報中浮誇其辭。說明朱元璋還是有慈悲心腸的,至於他誅殺胡惟庸、李善長、藍玉,那是對待叛逆或貪贓之臣大開殺戒的。

明史中有雞籠山功臣廟的記載。據說明朝宋濂的《張中傳》中記載,朱元璋確實在南京建了座忠勤樓,常在此與文武大臣商討軍國大事。忠勤樓曾收藏有火藥、火炮,一次火災引發爆炸。這可能就是野史、民間傳說的火燒慶功樓原型了。我沒找到朱濂文集的全本,只能“據說”。

結論: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根本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