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也是不錯的選擇。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可績效工資在實踐過程中,並沒有實現最初的願望,現實中工作量大的教師群體,績效工資卻不一定高,慢慢的有不少教師認為,績效工資制度還不如沒有,跟職稱制度一起取消,好在教育部隨即公佈《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提出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政策,這也就是說教師們可以有期待了,在筆者看來,可預見的積極作用很明顯。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一、將更公平公正,績效工資改革從教師的本職工作出發,切實維護教師的利益,將更加公平透明,讓一線教師直接受益。

二、領導層面和教師之間的差距,教師的績效工資和教師職稱教齡是掛鉤的,好在學校領導要多出一部分錢。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不過有網友表示,還不如拿出30%的績效工資,獎勵前面的教師,那麼,後面的教師是不是就工作不認真,沒有工作熱情了呢?據說,績效的錢大部分都拿用去獎勵校長、主任等中層,一線低層的人員,工資並沒有得到提高!工作積極性會提高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