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以城市橋樑管理為主題的論壇在渝舉行

更多資訊:請關注嘉寶利,有機會獲得小編送出的大禮喲!!

2019·中國重慶城市橋樑管理論壇暨第二屆西部市政維護與環衛裝備展覽會5月8日在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是我國首個以城市橋樑管理為主題的論壇,吸引了300多位國內外橋樑專家及企事業單位代表參會。

重慶日報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重慶已建和在建橋樑有1.4萬座,其中城市橋樑2000餘座,城市跨江特大橋38座。重慶橋樑創造了17項世界之最,其中有8項是在建時的世界之最,有9項至今保持了世界之最的紀錄。保持世界紀錄的橋樑包括2009年建成的朝天門長江大橋,主跨552米,跨徑居世界拱橋之首,被稱為“世界第一拱”;2018年建成的渝黔鐵路新白沙沱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荷載最大的鋼桁梁斜拉橋,也是世界首座雙層鐵路鋼桁梁斜拉橋;在建的鵝公巖軌道專用橋,是世界上最大跨度(主跨600米)的自錨式懸索橋等。

如何提高我市橋樑建設管理養護水平?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同棪國際工程諮詢(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文中認為,耐久性不但直接影響一項工程的全壽命週期,更直接影響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可持續性。提高橋樑的使用壽命,必須提高橋樑的耐久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員周豐峻提醒,只有不斷提高橋樑運用的信息技術,豐富大橋類型,創新結構材料並重視橋樑及周邊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才能適應目前橋樑工程的發展趨勢。

重慶市城投路橋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政表示,未來的路橋管理將是設計、施工、材料、科技等管理行業上下游產業整合,文旅、傳媒、金融等路橋隱形要素共振發力的全新管理模式。

據悉,重慶城投路橋已率先建立了全國路橋管養行業首個博士後工作站,並完成橋隧智慧管理綜合平臺初期建設。這個平臺投用後,重慶的橋樑將變得更加耳聰目明。

院士專訪》》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鄧文中:

定期更換構件 橋樑或可“長命百歲”

本報訊 (記者 廖雪梅)“一座橋樑要健康,光有壽命是不行的,還要有品質。”5月8日,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林同棪國際工程諮詢(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文中在2019中國·重慶城市橋樑管理論壇上作主題演講時表示,橋樑建造要符合安全、實用、經濟、美觀4個基本要求,每個方面都有耐久性的要求。許多人只注重橋樑安全的耐久性,也就是結構的耐久性。但在橋樑的全壽命週期中,投資、養護、維修都對橋樑的耐久性有很大影響。

在鄧文中看來,使用壽命通常不等於設計壽命。如果大橋的狀態良好,100年後也不會因為設計壽命到期而被拆除或更換。

“我們設計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的時候,並不知道這座橋如今會有那麼大的車流量。同樣,設計千廝門大橋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現在每逢節日,這座橋上會有那麼多人。”為重慶主持設計了10餘座跨江大橋的鄧文中說,橋樑的實用性能常常會受到各種非橋樑問題的影響,比如橋上交通流量增加、橋下通航要求變大、橋樑時空功能改變等等,建設時應注重提升橋樑的耐久性。

“半個世紀前,橋樑設計壽命還是一個無人考慮的問題。”鄧文中說,現在,人們可以通過計算得出橋樑的設計壽命,計算影響壽命的某些部件的疲勞問題。比如基座,10年左右就需要更換;拉索,一般也是10年左右需要更換。如果質量好耐久性高,一座橋樑大部分構件應該都可以達到更長的使用壽命,不能達到的構件可以考慮定期更換,橋樑“長命百歲”是有可能的。

重慶如何管理已建成的橋樑?鄧文中建議,對橋樑進行養護維修,必須全面瞭解橋樑的健康情況,有些看似不起眼的現象可能引發嚴重後果。比如鋼結構疲勞、鋼鏽蝕可能引起橋樑倒塌,混凝土開裂、過大的變形等也會對橋樑造成損害,這些都是橋樑養護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豐峻:

要注重橋樑在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本報訊 (記者 廖雪梅)“橋樑是重慶城市的代表作品。”5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員周豐峻在2019中國·重慶城市橋樑管理論壇上作主題演講時表示,重慶的橋樑建設發展速度超過人們想象,應該在建設橋樑的同時注重提升其運營維護管理水平,讓橋樑交通建設戰略發展與公共安全使命相契合。

周豐峻說,長期以來,橋樑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在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雖然我國橋樑建設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但要注重橋樑在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並致力於提升橋樑的安全性能。

在周豐峻看來,開展大跨徑、複雜條件下特大型橋樑技術和應對公共安全等問題的研究,開展橋樑等基礎工程公共安全以及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研究,不僅是土木交通工程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對國家打造“世界名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他提醒,目前我國橋樑建設仍存在設計及施工方面的規範更新週期過長、材料與機械設備的開發運用跟不上實際要求、自主創新設計不夠、橋樑環境保護重視程度需提高等問題,亟須引起高度重視。此外,我國橋樑工程發展也面臨地理地址條件更加複雜、信息技術運用程度不斷提高、跨徑不斷增大以及橋型不斷豐富、結構材料不斷創新、環保施工要求更高等挑戰。各方應積極應對這些挑戰,將安全性能作為橋樑設計建設管理維護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關新聞》》

“重慶造”市政橋樑黑科技受歡迎

本報訊 (記者 廖雪梅)5月8日,由市城市管理局、中國市政工程協會指導,市市政設施管理局、市市政工程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重慶城市橋樑管理論壇暨第二屆西部市政維護與環衛裝備展覽會”在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重慶企業推出的道路CT車、橋樑雲、大橋健康診斷系統等橋樑管理維護新技術、新裝備亮相,吸引了觀眾的眼球,並獲得不少業內人士點贊。

展場上展出了一種名為“道路醫生”的道路CT車。這是一套基於人工智能的道路病害診斷系統,由親禾智千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它集合了互聯網+、大數據、探地雷達等先進技術和設備,只要車輛開過,就可對道路的健康情況瞭如指掌。這種CT車去年被運用在港珠澳大橋的橋面鋪裝檢測中。

此外,由招商局交科院自主開發的“橋樑雲”,交叉融合了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橋樑雲”包括橋樑雲平臺、監測軟硬件、智能預警評估算法等,能針對橋樑結構安全監測需求,提供成套診斷處理技術,已成功運用於重慶渝澳大橋、曾家巖大橋等70餘座橋上。

重慶亞派橋樑工程檢測有限公司推出的基礎設施健康監測系統運維服務,採用“智能工具+專業服務”方式,為大橋基礎設施健康監測系統開發建立了診斷軟件,可對監測系統內出現的各類問題及報警情況進行及時處理,實現全天24小時技術支持、15分鐘遠程診斷響應、最短2小時人工到現場處理,重慶“兩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等安裝了這種監測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