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傳奇 (六)——弗里德里希二世(下)

上回講到了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為了大國地位,挑釁了俄、奧、法三大國(通過歧視婦女的方式),同時還和英國結盟,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這一舉動可以說弗里德里希二世很大膽,當時普魯士不足600萬人口,對抗的是歐陸上各自都有2000萬以上人口的三大強國。值得一提的是此刻,普魯士的軍事優勢也開始流失,在之前的那場戰爭中,特蕾西亞吸取教訓,改革了軍隊。

這場戰爭的導火索是薩克森,弗里德里希二世曾試圖要薩克森選侯加入他的同盟,並慷慨的答應把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波西米亞劃給他作為報償,薩克森選侯奧古斯特十分高興,爽快地表示不行 !弗里德里希二世看見其“答應”的這麼快,便在1756年進攻薩克森,長驅直入,攻下首府德累斯頓,取得勝利同時他馬上命令去搜尋那些足以證明薩克森參與瓜分普魯士的文件原本,但特蕾西亞立即聲稱這些文件是偽造的,並派出外交家考尼茨通告法國、俄羅斯。考尼茨通過一系列努力,歐洲國家普遍認同了奧地利的做法,尤其是日耳曼諸侯由於害怕弗里德里希二世一旦獲勝,會遭到和薩克森一樣的命運,所以在帝國會議上一致同意對普魯士宣戰,並組成一支神聖羅馬帝國軍隊,以對抗普魯士國王的行動。此時普魯士的盟友英國一面給普魯士英鎊援助,一面在海外和法國開戰。

普魯士傳奇 (六)——弗里德里希二世(下)

戰爭初期,普軍接連取勝,在布拉格戰役和洛伊滕戰役中打敗奧軍,經過大規模的消耗後,普軍又在羅斯巴赫戰役和克雷菲爾德戰役中戰勝法軍,威震歐洲,但隨著俄國加入戰團,普魯士開始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聯軍方的人力物力巨大優勢展現出來,奧軍很快開始收復失地,法軍解決了受英國控制的漢諾威,使普魯士失去了為數不多的盟友。俄國十萬大軍逼近柏林,盟友英國此時在海外收穫頗豐,拿下了法國在美洲等地的殖民地,於是在 1760年,英國也開始不給普魯士援助了,這使得弗里德里希二世崩潰到要自殺。

正在這時,奇蹟出現了。俄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駕崩,繼位的是彼得三世,這位沙皇自幼在德意志地區長大,是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狂熱粉絲,夢想是當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手下士卒,是名副其實的德棍。弗里德里希二世接到消息後,馬上下令給所有的俄軍俘虜以衣服和食物,並把他們釋放,彼得三世於是宣佈結束與普魯士的戰爭,還身穿著一襲普魯士軍裝,並向弗里德里希二世請求為“國王,我的主人”服務,俄軍也調轉槍口重新投入戰場,瑞典隨之與普軍媾和。形式逆轉。

隨著俄國的德棍沙皇選擇了加入普魯士一方,加上雙方也早已是精疲力盡,雙方停戰,並簽訂《胡貝爾圖斯堡》和約,這使得普魯士保住了所有的土地。從此,弗里德里希二世獲得了弗里德里希大帝的稱號。由於這次大戰經過了7年,被稱作七年戰爭,也稱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

普魯士傳奇 (六)——弗里德里希二世(下)

隨後,普魯士又夥同俄、奧,三次瓜分波蘭,領土進一步擴大。

由於戰爭的創傷,普魯士開始了休養生息。弗里德里希二世重視啟蒙思想家的思想,進行“開明專制”,他重視教育,大力推動義務教育;解放農奴,給農民減稅;改革法律,減輕刑罰,並對法律進行改革;發展生產,重視商業。但是,這種“開明專制”,開明為虛,專制為實,並不重視百姓疾苦。

普魯士傳奇 (六)——弗里德里希二世(下)

網上看見很多的評論,對弗里德里希二世或捧上神壇,或完全否定,這都不恰當。一方面,他在位期間的戰爭使幾十萬普魯士人被殺戮,從長遠看,他那種窮兵黷武的軍國主義精神,也悄悄為普魯士,甚至是德意志民族埋下了災難的禍根。另一方面,他多才多藝,擅長音樂,還一心為國,曾說自己不是國王,而是人民公僕。他在位時,領土翻倍,人口增長,重視文教,使得普魯士的發展不僅僅體現為軍事,而是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讓我給予一句話的評價,我只能說:縱觀大帝一生,軍事水平出色,卻沒有封神(勝多敗少,但勝率不是特別高);外交上略顯不足(歧視婦女,引發戰爭);內政方面的成績雖不受人重視,但卻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