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昭君,到底是怎樣一個女子捨得把正位讓出?

簡憚噠筷樂


婁昭君是東魏權臣,北齊的奠基人高歡的妻子,其共生育了八個兒女,其中四個當了皇帝,兩個女兒成了皇后。

在南北朝那個亂七八糟的朝代,其中最值得讓人稱讚的就是婁昭君了。

婁昭君是北魏真定侯的孫女,自幼聰慧過人,當時無數豪門貴族子弟想娶她為妻,但婁昭君都拒絕了。

直到她遇到了高歡,此時的高歡還是一個守城門的小兵,但婁昭君一見高歡定終身,從此就認定高歡就是她的丈夫。

婁昭君的父母雖然不同意,但拗不過他們這個自小就有主見的女兒,最終兩人結為夫妻。

而高歡得到了婁昭君的幫助後,從一個小兵起步,逐漸成為東魏權臣,最終把持朝政大權,其子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北齊。

婁昭君——高歡背後的女人

話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高歡背後的這個人無疑就是婁昭君了。

高歡最開始一窮二白,靠著婁昭君的財務資助和人脈,高歡才有機會去結交各種名士和朝中大臣,最後高歡憑藉軍功被封為渤海王,進入到了權利的中心圈,這些都離不開婁昭君。

後來高歡被柔然國逼迫,高歡想緩和和柔然國的關係,就想娶柔然可汗之女來聯親。

但對方一個國家公主,娶過來肯定需要正妻的身份來安置,可是婁昭君和自己一起度過這麼久的日子,多少苦難都一起闖過不忍心剝奪婁昭君的正妻身份,內心糾結。

婁昭君可比高歡更加顧全大局,親自去勸說高歡應該為國家大事為重,讓他迎娶柔然公主。

後來柔然公主出嫁高歡,婁昭君親自避離正室用來安置柔然公主,但她和高歡的感情卻更加堅固。

婁昭君一介女子,可謂是所有君王妻子的理想典範,不管是她對待愛情的態度,還是自己的聰慧和顧大局的意識都是南北朝時期如同太陽般耀眼的存在。

她的後代也都個個不凡,可謂是中國最牛母親了。順帶一提,千古美男子——蘭陵王就是她的孫子,說明他們家美貌的基因很強大啊。


每天i你去哪


婁昭君,是高歡的正妻。她年少時就很聰慧,故而很多名門豪族都想娶她,但是她卻不願意。後來她嫁於高歡為妻。高歡很有抱負志向,婁昭君則常常幫助高歡為他出謀劃策。


本來高歡只是一個落魄的子弟,在當時很多頗不如意,而婁昭君則是富家之女。故而婁昭君嫁於高歡後,高歡的情況才得以改善。換句話說,婁昭君對高歡的幫助很大。

後來高歡為渤海王,婁昭君則就為渤海王妃,而當時高歡內室之事則都有婁昭君處理。後來高歡因為來自柔然的壓力,所以就想娶柔然公主,但因為婁昭君的緣故,所以高歡猶豫不定,而這時婁昭君卻讓高歡不要遲疑。後柔然公主嫁於高歡,而婁昭君則離開正室以此安置柔然公主。

那婁昭君到底是怎樣的女子捨得把正位讓出?

婁昭君為人處事果斷、行事簡樸,性格仁厚大度、同時難得的是她無嫉妒之心。她對高歡其他的妾室都很好。婁昭君的為人深的高歡的敬重。這時因為婁昭君愛屋及烏。就算不是她親生的孩子,她也會像自己親生的一樣對待。


而婁昭君本身也是一個傳奇的人物。她的兒子高澄是北齊文襄帝,雖然是在高洋建立北齊追諡為文襄皇帝,但高澄的歷史地位就如司馬師對晉朝貢獻地位,是東魏、北齊政權過度的重要人物。

婁昭君其他的兒子,高洋建立北齊為北齊文宣帝,高演為北齊孝昭帝,高湛為北齊武成帝,高淯是襄城景王、高濟是博陵文簡王。婁昭君的長女,是永熙皇后,曾嫁給北魏孝武帝元修,改嫁元韶。次女太原長公主,曾嫁給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後改嫁楊愔。

由此可見婁昭君的子女都可謂曾經地位尊貴。那婁昭君本人的地位也同樣是很尊貴的。


高歡去世後,他的長子高澄承襲了高歡爵位、地位。此時婁昭君則為太妃。後來高洋登基為帝、建立北齊,是為文宣帝,追諡高澄為文襄皇帝,婁昭君被尊為皇太后。

後來文宣帝高洋駕崩,太子高殷繼位為帝,尊他的祖母婁昭君為太皇太后。但後來高殷被廢為濟南王。改立高演為帝,高演繼位,是為北齊孝昭帝,作為孝昭帝的母親也再次被尊為皇太后。

後孝昭帝高演駕崩,婁昭君立高湛為帝,高湛登基為帝,是為武成帝,婁昭君則還是皇太后。


相傳婁昭君在懷六子二女的時候,都曾做了夢。懷文襄帝高澄時,她夢到一條斷龍。懷文宣帝高洋時,她夢到大龍,頭尾連接天地。懷孝昭帝高演時,夢到蠕龍在地上。懷武成帝高湛時,夢到龍在海里。她懷兩女時,夢到月亮入懷。懷另外兩子時,夢到老鼠鑽衣服下邊。後來婁昭君去世,諡號武明皇后。


中孚鑑


婁昭君(又名石昭君)是北魏時期的平城(山西大同)鮮卑人,她的丈夫是東魏的權臣高歡,兩個人育有六子二女:長子高澄(東魏權臣)、次子高洋(北齊建立者,文宣帝)、六子高演(北齊孝昭帝)、九子高湛(北齊武成帝)、襄城景王高淯、博陵文簡王高濟;長女嫁給北魏孝武帝元修成為皇后,次女嫁給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為後。(婁昭君劇照)

婁昭君如何挑選自己的丈夫?

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婁昭君是平城鮮卑的豪強之家的女兒,當地很多人都願意娶她為妻子,但都被拒絕了。一次婁昭君和自己的婢女一同在城牆上游玩,第一眼看到士兵高歡後,就覺得這個男子是自己終生的依靠,非此人不嫁。

高歡祖上曾經是晉朝的太守,在北方的政權中也世代為官,到了他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自己在北方邊疆長大,衣食住行都有些寒酸。婁昭君看上了他,他欣喜非常,婁昭君經常派自己的侍女送一些財務給高歡,讓他去求婚。婁昭君的父母見自己的女兒同意了也就答應了這門婚事。(高歡劇照)

婁昭君嫁給高歡時,帶了豐厚的嫁妝,並且有一匹戰馬,這是婁昭君為自己的丈夫精心謀劃的,因為在北魏邊疆,有戰馬的人才可以擔任小隊長(隊主),管理100人的部隊,類似於現在軍隊中的連長職務。從此高歡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交的人層次越來越高。高歡有了一統天下的志向,婁昭君也散盡家財結交各路人士,並且為自己的丈夫出謀劃策。

高歡一路披荊斬棘,成為北魏孝武帝時期的權臣。公元534年,孝武帝出兵征討高歡,結果被高歡擊敗,被追到長安,遇到了來迎駕的宇文泰,高歡只得回軍洛陽,改立元善見為帝,建立了東魏。

高歡起家離不開自己的妻子婁昭君,婁昭君頗有男子氣概,眼光獨到,為自己選了一個好夫婿。

婁昭君為何讓出正妻的位置?

公元537年,西魏連年饑荒,宇文泰冒險率軍一萬來到東魏的地盤搶東西,士兵搶了糧食修整了50多天才緩過來,恢復了士氣。高歡親自帶軍20萬圍攻宇文泰,本來是一個必勝之戰,卻被宇文泰翻盤,損失士兵八萬,宇文泰藉此一戰而崛起,可與高歡全面對壘了。(柔然公主劇照)

高歡戰敗後士氣受到嚴重的影響,此時北方的柔然和西魏聯合,意圖進攻東魏。東魏派遣大臣杜弼出使柔然(又稱蠕蠕、茹茹),為自己的長子高澄求婚,意圖娶柔然公主進行政治聯姻,柔然可汗覺得做高歡的丈人更好,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高澄,柔然更看重實權和身份地位。(高洋劇照)

這事讓高歡感到頭大,一邊是幫助自己起家的正妻,一邊是柔然公主,猶豫不決。婁昭君卻非常大度,並且有政治眼光,認為這是國家大事,自己這個正妻位置只是一個虛名,說讓就讓了,而且是自己進言。(高演劇照)

公元545年,16歲的柔然公主在哥哥的陪同下嫁給了高歡,高歡將她安排在婁昭君原來居住的正室宮殿,柔然可不是好騙的,柔然公主的哥哥要等自己妹妹生下孩子才肯返回柔然。不過柔然公主嫁過來之後,高歡一直生病不能同房,柔然公主的哥哥逼迫高歡去見自己的妹妹,此時高歡已經不能走動,是讓人抬著去的。婁昭君也耐心照顧這位柔然公主,畢竟是政治聯姻,不能一平常女人的方法處理。

高歡死後,長子高澄按照柔然的習俗續娶了柔然公主,很快生下一女,不過柔然公主也於當年去世,只有19歲。(高湛劇照)

婁昭君的三個兒子高洋、高演、高湛相繼稱帝,她也三次被封為皇太后。561年,婁昭君患病,衣服自己突然飄起來,巫婆認為要用石頭鎮壓邪氣,隨即婁昭君改名為石昭君,改姓也沒有挽救自己的生命,562年婁昭君去世,享年62歲。


穿越再現彼岸


婁昭君就是《陸貞傳奇》裡面精明的北齊婁太后,生了六個孩子,四個兒子是皇帝,兩個女兒也是一國的皇后,最厲害的還是她的深明大義,為了丈夫的江山,甘願讓出皇后的位置,委身妾室。


婁昭君有很多的身份,北魏真定候婁提的孫女,她的父親是司徒婁內幹,是屬鮮卑族人士。同時她還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歡的原配,又是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生身母親。


婁昭君是代郡平成(今山西大同人),在當時是當地顯赫的名門望族,少年的婁昭君非常聰明漂亮,又接受過四書五經的教育,所以婁昭君又是名才女。


家世又好,又是才智雙全的漂亮女人,很多門當戶對的豪門都向婁家提親,希望強強結合,但都遭到了婁昭君本人的拒絕。


直到有次婁昭君在平成古城上游玩時遇到正在當兵服役的高歡後,一見鍾情,小聲的對侍女嘀咕說到:“此人就是我要找的丈夫。”並讓婢女向高歡傳達了自己的心意,面對天上突然“掉”下的白富美,高歡激動不已。


由於當時的高歡是落魄子弟,無錢才向婁家提親,婁昭君就暗地裡贈給高歡自己的體己錢,然後再向婁家提親,婁昭君的父母雖然看不上落魄的高歡,但是婁昭君喜歡也就勉強同意了。

當時的高歡雖然是落魄子弟,但卻心懷天下,試圖做一番自己的事業,直到娶了婁昭君後,得到了婁家豐厚的陪嫁和人脈,高歡的事業才真正開始實施,其中豪情逸致花大量錢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並經常秘密籌劃,婁昭君也經常跟著參與,終於憑藉著婁家的錢財和召集的人員,成功的做了邊鎮的隊長,隨著勢力不斷擴大,高歡受封成為了渤海王,而婁昭君自然也就成了王妃。


由於高歡常年征戰在外,婁昭君就成了家裡的賢內柱,由於其大方開朗,待人寬厚仁慈,處事公正果斷,勤儉持家,所以很受下人和高歡姬妾的尊重。


有次高歡率軍隊西征,恰逢當天深夜婁昭君分娩,由於懷孕時雙胞胎,情況危急,身邊陪邊人員都建議請求快馬追回高歡,但卻被婁昭君給拒絕了,她說到:


王出門統領大軍,為何因我的一點找事情而輕易離開他的軍帳。生死由命,抗拒無益,如果我活不了,大王回來也沒有用。

後來婁昭君生了一兒一女,高歡知道後,感動不已,感慨到:娶此賢妻,夫復何求。


公元前(537年),高歡在沙苑之戰中失敗,遭到柔然國逼迫,由於當時兩國勢均力敵,高歡想通過聯姻的方式避免此戰爭,但蠕蠕(柔然)的可汗提出一個條件,就是柔然公主嫁給高歡後不能做妾,當時的高歡猶豫不決,怕婁昭君和長大的孩子們不同意,就想婁昭君透露了此事沒讓高歡沒想到的是婁昭君想都沒想就同意了說到:


為國家打算,王不要遲疑,妾不會在意正室虛名



柔然公主嫁過來後,婁昭君果真讓出正室之位,避居偏殿,甚至為了不讓柔然公主誤會,竟然故意迴避高歡,讓其多陪公主,婁昭君的這舉動讓高歡慚愧不已。


同時婁昭君還是個心懷大愛的女人,對待高歡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並親手給孩子製作生活用品,生活非常低調,在對待自己的親人上面,從不主動向高歡索要職務,讓他們去戰場和其他官員一樣公平對待。

前(547年),高歡去世,婁昭君的長子文襄帝高澄繼位,並封婁昭君為太妃。


天保元年(550年),高澄病逝後,文宣帝高洋接受哥哥的位置,重建北齊政權,尊崇母親婁昭君為皇太后。

公元前(561年),婁昭君身染重病,同年四月在鄴城的北宮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婁昭君死後與高歡合葬於義平陵,諡號神武明皇后。


微風之語


婁昭君,出生在北魏時期,家庭背景也是十分的優越,宦官家族,而她本人也是出落得亭亭玉立,也非常的聰明,有自己的主見,所以她不像她的姐姐們,任由家庭安排婚事,就有這麼一天,他看到一個守城的士兵,直接斷定說這才是我的丈夫,然後瞞著家裡不斷給這個士兵送錢,讓他能來提親迎娶他,後來由於她執拗的性情,成功嫁給了這個士兵,而這個士兵便是高歡

高歡也是非常的爭氣,在妻子的幫助下,十幾年的時間便做得宰相之位,有權勢的他也不斷的娶一個又一個的女子進門,而原配婁昭君並沒有過分的追究,還會幫助這些女子。

為了結好北方強大的柔然部落,高歡替長子向柔然求婚。可柔然卻只願意將公主嫁給高歡。蠕蠕公主背景強大、身份高貴,當然不可能做尋常婢妾,高歡為此猶豫了。他猶豫什麼呢?如果對婁昭君真的情深義重,不肯動搖她原配地位,直接拒絕就是了。他的猶豫,只能是在等婁昭君表態。

婁昭君已然想開,她得把這個“賢妻良母”做到底。她主動對高歡說,這是關係國家命運的聯姻,你不要猶豫了。然後主動讓出了象徵著原配正妃的正房給蠕蠕公主,讓高歡深為感動。


再努力一點UP


中國歷史上,拔丈夫於寒微併成就帝業、其子三人為皇帝、一人為實際上之國君的婦女,除東魏北齊的婁太后昭君外,別無二人。這個特殊的婦女,更因其在創業之初和之後所表規出的才幹和敏銳斷,堪稱我國古代一位難得的女政治家。東魏執政者高歡之妻婁昭君,出生於北魏一個鮮卑貴族家庭,其祖父封真定侯;其父封太原王;其兄北魏南部尚書;



婁昭君少時居北魏邊防要塞懷朔鎮,當時的高歡,生長於邊鎮,是一名遊手好閒的鎮兵。鎮將段長覺得高歡不凡,對他說:“你有濟世之才,可惜時運不濟,我這輩子是見不到了,日後飛黃騰達,拜託照顧我子孫。”這幾句鼓勵,高歡一生不忘。等他掌權後,追贈段長為司空,並提拔段長的兒子段寧為官。當婁昭君偶見高歡後,“驚曰:“此真吾夫也”,乃使女婢通意,又贈私財,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許焉。自此,高歡進入上流社會,結交各式人物。


北魏末年,暗潮湧動、危機四起。高歡先投奔了鎮將葛榮,後來葛榮反魏,被契胡族首領打敗,高歡又轉投爾朱榮,成為北魏權臣,爾朱榮被孝莊帝誅殺後,高歡又趁機剿滅爾朱榮餘部,立了大功。擁立孝武帝元修建立東魏後,高歡被委任為大丞相、太師,自此大權在握、勢傾朝野。沒有婁昭君,高歡本事再大,也無用武之地。在高歡四方征伐期間,婁昭君也是不遺餘力地幫助丈夫,成了高歡的賢內助。

高歡陵


高歡去世後,高澄(婁昭君長子)被刺殺,此時若無婁昭君,高氏集團很可能四分五裂。高洋(婁昭君次子)接替高澄的位置後,奪取皇位,婁昭君望子成龍才夢想成真,自己也被尊為皇太后。婁昭君成為皇太后,所住宮起名“宣訓”。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母后婁昭君,有責任和義務訓導兒子;另一方面,皇帝高洋,當接受母親指教。這是做皇帝的兒子臣服母后,婁昭君進入“太上皇”角色的開始。高洋稱帝前受兄長高澄壓制;為帝后仍難擺脫母后控制。婁昭君就象一巨大影子籠罩著他,使他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心靈如此長期壓抑,必然扭曲。高洋晚年種種“淫暴”之舉,大都由此而起。



天保十年(公元59年)十月,高洋崩於晉陽宮。婁昭君原想立常山王高演(婁昭君第三子)為帝的,但高殷(婁昭君嫡孫)為太子,理當繼位,且高洋此前已排定輔政大臣,因而事情暫被擱置。高殷親政後,婁昭君發動政變,下令廢高殷為濟南王,又怕高殷復辟,便將其殺死於晉陽宮。大寧元年(公元561年)十一月,高演去世,婁昭君下詔立高湛(婁昭君第四子)為帝。高湛即武成帝,婁昭君繼續做太后,操縱政局。得到皇位的高湛,並不感激婁昭君,其原因當是他不願步二位兄長後塵,繼續做傀儡皇帝。婁昭君生病,是天賜他一次擺脫母后的機會。他故意使婁昭君的病得不到最有效醫治,因而去世。據婁昭君第一次發病情狀,她的病可能跟心臟有關,一旦發作需儘快醫治。婁昭君去世時,高湛“不改服,絆袍如故,置酒作樂”。高湛在高歡所有兒子中排行第九,應驗了“九龍母死不作孝”的童謠。


秋姨講歷史


其一,婁昭君是鮮卑胡人,胡人對嫡庶不像漢人那麼在意參照北周宇文帝立四個皇后,北齊高瑋立左右皇后。

其二,高歡在那個時候必須依靠柔然,(柔然從那時直到唐初都非常強大)否則政權不穩故取可汗鬱久閭·阿那瑰之女,加強政權鞏固。

其三,婁昭君不是普通女人,她是名女政治家,深知利益衡量,高氏政權不穩,大家都玩完,政權穩定,她有四子,又哥哥精明強幹其家族地位不是一個初來乍到的外鄉小菇涼能動搖的,他與高歡起於微末(她是鮮卑貴族,高歡是小吏)夫妻情份較深,且利益捆綁較多。她也深知丈夫好色無度,不會在一個女人身上駐足太久。故不在乎虛名情願讓位於柔然公主。

當然高歡死後其子高澄按胡風將其父的妻妾(除生母婁昭君外)都繼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