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1992年4月18日,笔者随三台县三十多位香客,初访阆中在张飞庙购《阆中天下稀》。该书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十二部门三十七人编写,以庆祝阆中撤县建市一周年,也许是首次较全面地介绍这座在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名城,可惜该书只字未提拟议恢复、尔后更享誉中外的清初四川贡院。笔者一行仅识张飞庙、锦屏山、保宁酷、张飞牛肉和阆中蒸馍,从而对有九十多条街巷的古城精华,失之交臂!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从影视作品和网上获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徵歙县及四川阆中。平遥、丽江向联合国“申遗”成功,歙县因徵商、徽墨、歙砚亦蜚声久远,唯幺弟阆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正积极慎重地奋力追赶。于是与友人在2012年9月22日重游中,聊补遗憾。深感此行不虚,其意难尽。

一、张献忠与保宁府

阆中是四大名城中唯一的、在近代作过省会的城市,保存并恢复了原汁原味的全国最完整的省级科举考场一一四川贡院!这与明末清初,造成天府之国战乱浩劫的张献忠相关。

笔者于1988年10月撰《从大西政权的封建性质看张献忠》,参加在绵阳召开的全国性张献忠学术研讨会,査证落实三次降明的张献忠,提前于湖北自封“大西国皇帝”,于清顺治元年(1644)八月初九攻占成都,正式登基。该张穷奢极欲,濫杀无辜,四处打(抢)粮,大失人心。顺治二年“明举人邹简臣,建中兴赤帜于江浒,数日众至十万余,恢复顺庆(今南充市)十余城。

”①

大西国“所选府州县官,或到任两月即被杀者;或一县三四月内连杀十余县官者。”②“成都百里外,懮锄白梃,皆与(张)贼为难。”③土皇帝封疆日蹙,政令仅达成都、保宁、顺庆西部等20来县。这不能简单看作新旧封建势力的搏斗,而是张献忠失道寡助,指挥无方之必然结果。

顺治三年(1646)三月,李自成牺牲十个月后,江南抗清力量进一步团结起来,给侵略者沉重打击。可张献忠认为大势已去,忙不迭“运其辎重赴楚,巨舟数百号连结尾(从成都取道岷江)直抵江口中。”④《小腆记传・杨展传》:“(明嘉定府守将)展,逆(击)于彭山江口,纵火大战,焚共舟。贼大败,土卒辎重丧亡殆尽,走还成都。”献忠“知成都不能守,乃分遣诸将带兵屠杀附近诸县百姓,次乃尽居(成都)城中。拆毁墙垣,放火烧尽房屋。七月,乃拔营尽起,驻扎西充山中。”⑤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明末张献忠铸银币--西王赏功

张皇帝畏清军如虎,抗清记录为零,在西充了四个多月,于金山铺“大治舟楫,将逃近湖广伪保宁府守将刘进忠(原明朝通州守将)至(广元)朝天关,遇大兵,降为先导。肃亲王(豪格)裨将同进忠疾驰五昼夜,及献忠营时,贼无游兵,又无塘报,不虞王师猝至。”⑥时值农历十ー月世七日清晨,大雾。张献忠半披蟒袍,出西充凤凰山农家,仓皇登小丘察看,旋为清将纳兰布射伤,即捕杀之。张军残部向襲府(今奉节县)及黔境逃走。

顺治五年(1648)冬,率部入蓉的清军总兵李国英擢升首任四川巡抚,奏禀成都城内庐舍丘墟,无粮鲜民,获准移节阆中。继任川抚张德地既奏:“臣初至保宁,见人民凋耗,早不胜鳃鳃忧悸。迨泛舟遍历,唯督臣驻节之地(保宁),哀鸿稍集,然不过数百家。此外州县,非数十家或十数字,更止有一二家者。寥寥孑遗,俨同空谷……”

造成以上惨剧的主要原因,诚如鲁迅先生《准风月谈・晨凉漫记》精辟分析:“他(张献忠)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人关,自己只剩了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始杀,杀……他分明的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某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祖宗或自己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杀,杀人,杀…”浩劫后的阆中城还幸存数百人家,擦干血泪,裹紧创伤,挺起脊梁,勇敢地担当起四川省省会的重担,浴火重生,多难兴邦!一般认为,从顺治四年(1647)冬,清军平定全川到康煕四年(1665)二月,设保宁的四川省级府署全部迁回成都,阆中作为省会达二十年之久,成就了城市的独特品格和别样魅力!

二、贡院楹联长警世

阆中最值得参观处为学道街贡院,其存史、资政、教化和文物价值,不仅全国唯一,也是世界奇珍。可谓:不游贡院,白去阆中。

自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创科举,到1905年清光绪帝废除之,一千一百二十九年间,世所瞩目的省级专设考场贡院,幸存下来的仅南京江南南院明远楼及少数考舍,及昆明云南大学内至公堂两处。而阆中清初四川贡院,开科五次,对于稳定时局,为国求贤,贡献很大。该贡院经局部保留,并全面恢复成设施完备(除明远楼外),展品充实生动,一如旧貌的全国仅有样板。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阆中贡院在清、民时期改作川北师范学校,尔后驻军。解放初,为大型会场、县招待所、状元楼宾馆。1959年扩建招待所,拆后院一楼一底之明远楼,仍保存清代前院三进两院之号房和考棚。感谢四川省文物普査队慧眼识珠,于1986年申报阆中清代考棚为省保文物,从而几获修葺。2006年修复后庭阅卷寻取工作区,次年全面布展开放。

在后院衡文堂展示:顺治八年(1651),以进士出身的湖广道监察御史、“直声满天下”的直隶定州(今河北定县)29岁郝浴,署四川乡试监临(主考)。郝浴补服顶戴,正襟危坐,判阅案上试卷。其侧站立官服整齐的外帘提调(副主考)李藻。二人作磋商状。后墙高悬乾隆帝少有之行草题额“旁求俊义”(原匾

在成都皇城明远楼一一后撤建为今四川省展览馆)。座前楹柱赫然悬今人重写的晚清重臣翁同龢题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唯白简;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大意是:法纪森严,身为考官,袖中只有空白待写的奏疏,绝无“走后门”的私货。面对一张张试卷,求贤若渴,实难遏止。苍天啊,帘外考场的莘莘学子们,其中可有尔后殿试夺魁,穿红袍打马游街的状元郎否?

座后正厅再悬翁公楹联:“老去复衡文,章(甄?)别敢开双眼豁;来年频相士,虚公唯有寸心知。”两诵前贤教诲,难抑景仰之情。翁同穌(1830-1904),江苏常熟人,26岁中状元,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他任刑部右侍郎时,平反全国著名的杨乃武、小白菜冤案。他典试陕甘、山西,为落榜者题赠书法大作,勉励有加。他任协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时,积极支持戊戊变法,终被慈禧太后罢斥回籍,靠门生故吏接济度日。1904年7月4日,这位饱经忧忠、报国无门1的松禅老人,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空向汝曹弾”便与世长辞了。面对翁公警世联语,缅怀这位近代教育第一导师,到此参观的朋友们,直面众位前贤,能不几度流连,扪心自问?


三、锦屏山碑林感述

出古城华光楼下,乘渡船登嘉陵江南岸锦屏山。过长廊,访碑林。墨宝林林总总,有比较熟悉的颜真卿雄强正楷、柳公权健劲真书,以及吴道子线描观音立像、苏东坡、黄山谷、朱元璋、郑板桥等大家之书画作品,美不胜收。还有近现代及当代的梁平高僧破山海明、于右任、张善子等的草书。在众多遗墨中,亲切得见胡耀邦同志可能在川北行署任内,用他少有的行书题词,勉励大家建设祖国。仿佛见到他临终前忧国忧民、疲惫憔悴的面容。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锦屏山碑林

耀邦同志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公亲点的将,委以总工程师之行践重任,做了大量工作。祖国更加强大,我们生活不断改善,为耀邦同志过早辞世十分惋惜,因赋《缅怀胡耀邦同志》:“少年投笔赴戎行,北战南征意气昂;遺爱长留川北地,奇勋更著党中央;唯循实践求真理,勇雪沉冤扶栋梁;磊落陵园风雨后,心香辫瓣瓣寄浏阳。”

碑林之文化底蕴深厚。清人临翼德公十七字真迹,则陈列在桓侯祠巴西良牧馆。

四、风清江上张飞庙

张飞庙是桓侯祠的俗称。清同治年间,四川云阳县城正对之长江南岸建张桓侯庙,墙上楷书径文大字“江上风清”,过往船舟乘客莫不仰观致敬。川江纤夫匍匐拉船逆水而行,忽然峡口风来,艄公升起风帆,擂响皮鼓,岸上纤夫则舒体欢呼:“风来了,张三爷的风来了啊!”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云阳张飞庙

张飞在葭萌关(今广元市昭化镇)夜战马超,结盟之后退驻涪城县(今三台县花园镇,当时的绵阳称涪县)。他在刘(家)扎营(今刘营镇)练兵,留下擂鼓坝胜迹。蜀汉建国之章武元年(221)夏秋之交,曹魏大军欲南窥巴蜀,先主刘备急令张飞火速移师巴西(今阆中)备战。飞率部渡涪,值暴雨初停,山洪冲

断溪桥,马不肯前。将军情急,挽袍卷神,打坐骑涉水跨涧,三军踊跃;从而留下“撓马渠”美名,即今老马乡也。飞部号令严明,秋毫无犯,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所经之秋林驿,原小学墙上仿书“江上风清”大字,场口牌题额“巴间通衢”。街南二里,清人筑“张爷桥”以纪念之。

张飞挥师昼夜兼程,来到巴西城南嘉陵江边,但见山拥一城,水环三面,花浓千树,烟起万家,下马待渡。那骐骥兴奋不已,昂首长嘶,“马哮溪”令名,也许就是那时留下。

“灵麻舄奕”馆张飞群雕,(注:冬,张献忠犯阆中,嘉陵江边大雾,止于城外。所部土兵夜梦张三爷显圣,乃仓皇逃走。从而驳正三将军英灵替张献忠把守阆中,官军不敢犯之陋说。)治学严谨的方家刘先澄君撰文指出:“浮雕‘桓侯显灵‘——张三爷巨大身影坐城墙,小群雕——张献忠不敢犯阆中。”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阆中张飞庙

先澄先生大作《最接近真实的张飞墨迹》,令人信服地论述,清雍正时期山东人高凤翰临暮的17字《巛临张飞荡渠碑》,无论称谓或语气,以及疏朗生动、短促明快的行笔,都与张飞刚直性格相符。

五、笔向街内停车场

秋雨濛濛中,徜徉在正对江东白塔的笔向街上,诗情画意,涌上心头。那街长约半里,宽近3米。街之两端各立高可1米,间距0.3米之雕花水泥桩七八根,阻挡三轮以上车辆进入,并有居民撑大伞执勤。似此,街之中段何来停车场呢?观之,所停无非电动两轮摩托和自行车了。难怪仅容一人步行的街沿檐下,和满铺石板间有小水坑的古雅长街,在双休日傍午,冷冷清清。那一幢幢小青瓦,穿斗结构的民房,那一重重洁净幽深的明清院落,

无不触发悠思遐想一一它们具北方四合院之严谨格局,融江南庭苑之闲情逸致,突出的却是巴蜀人民耕读传家、和谐处世的自强精神!


悠久的阆中城,可爱的阆中人!

阆中白塔


恨不能作影视导演,就此外景地把汤显祖的《临行四梦》、琼瑶的现代故事委婉地展现开来。

9月7日暴雨之后,被打掉的桂花,再吐金黄蕊芽,飘来缕缕芳香。一行六位老者在阆中坐了四次公共汽车,一上车就有当地中青年人主动让座,竟无一人当过片刻“站长”一一多么可爱的阆中人啊,这举动不正是唐宋两代四位状元代表的文风;不正是与岳飞一同抗金殉难的张宪将军的武尚;不正是伏羲龙之文化传承之时代体现吗?

阆中,您好!

祝您“申遗”成功,让更多炎黄子孙亲近您,让更多外国朋友认识您!

〔注〕:①清道光《乐至县志・卷十四・邹公易斋传》

②计六奇《明季南略・张献忠乱蜀本未》

③清康熙《四川成都府志・卷二六・张献忠》

④清嘉庆《四川通志・卷十・成都府志》引沈底《江口行》序言

⑤、⑥清《四川通志・卷八十ニ・武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